给孩子一个舞台,让孩子化腼腆为自信。
给孩子一点经历,孩子变得让你有些吃惊地“懂事”了、“长大”了。
给孩子一点麻烦,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磨砺后的心智更强大。
给孩子树立信心,孩子会以个性和创意来实现自我价值,突出与众不同。
给孩子一些责任,将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大”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给孩子一个集体,让孩子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找到团队感和归属感,个人“失手”有鼓励,团队成功多快乐。一旦“融入”,认识就酝酿为“潜能”。
《让孩子从快乐到成功--阿涌叔叔体验式教育宝典》是著名体验式教育专家阿涌叔叔(朱涌]26年体验式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让孩子从快乐到成功--阿涌叔叔体验式教育宝典》是著名体验式教育专家阿涌叔叔(朱涌]26年体验式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阿涌叔叔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一个关键词——体验。26年来,他致力子体验式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以“给孩子一个舞台,给孩子一点经历,给孩子一点麻烦,给孩子树立信心,给孩子一些责任,给孩子一个集体”为主导思想,通过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挖掘他们的各项潜能。孩子们在种种别样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实现自我感悟与成长,因为阿涌叔叔总是有办法让他们感到成长的快乐与成功。
从阿涌叔叔这里走出去的孩子,自信、阳光,有令人惊叹的写作能力、学习力、创造力、表达力,有令人折服的爱心、责任感和团队意识。阿涌叔叔的成功实践,让家长们和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使孩子成才的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成为近年来全国不可多得的素质教育的宝贵案例。
我有句有名的“三字真言”,那就是根据情况适时地给孩子们来一句“不知道”。当孩子们面对小小的困难时,用一用这句话,困难就如低低的门槛,抬抬脚就跨过去了;当孩子们产生惰性时,用一用这句话,惰性就如长翅膀的小鸟,“倏”的一下就飞走了;当孩子成长期,用一用这句话,也许一时会让他摔点跟头,但很快他就能走得很稳当了。当孩子长大后,回首当年,他一定会感谢这“三字真言”给他带来的帮助。
《江海少年通讯》社小记者招考工作又开始了,场面一如既往的火爆。不过很少有孩子是单独来参加面试的,他们身后,总跟着一群任务繁重的家长:有的要拿书包衣帽,有的负责端茶送水,有的忙着打扇擦汗,有的还要时时训导:“你听我的没错。”“叫你这样做你就不要那样做。”“遇到什么问题赶紧来找妈妈。”……
我不由得在心里感叹: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实在是太强了!
这时,我注意到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正在门口茫然四顾,可周围都是一群同龄人,她的目光突然发现了我,迟疑了一会儿向我走来,声音低低地问我:“请问我怎么报考啊?”按她的想法,大人帮小孩,那是毋庸置疑、天经地义的。
可优哉游哉的我却冷冰冰丢下三个字:“不知道。”
这是我有名的“三字真言”。不光对这个小女孩,对所有来问“怎么办”的孩子,我都是这三个字。
小女孩愣了会儿,讪讪地离开了,我观察着她。她在人群中走了两圈,发现身边的同龄人里,有的胸口挂着牌子,上书“考官”二字,她忙上前咨询,终于明白这些小考官才是这里的主角。通过询问了解之后,小女孩自己填写了表格、参加了面试,并在后来通过层层考核,顺利当上了一名小记者。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当年怯生生的小女孩,后来成为了编辑部里叱咤风云的社会工作部主任一包敬榕。
“我们要去采访教育局局长!”采编一部的几个小记者对我说。我首肯:“想法很好。”几个孩子却是一脸狡黠,对我说:“阿涌叔叔,可我们不认识教育局局长啊,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我们联系啊?”
“不知道。没办法。”
他们不死心:“那你的朋友里有没有谁认识教育局局长的?”
“不知道。”
“都联系不上,怎么采访啊?”瞧瞧,开始耍赖了。
我却稳若磐石,依然故我:“那我不知道。不行你们就放弃吧。” 几个小记者撅着小嘴看着我,大概在怪我不利用自己的能力帮他们的忙。
过了两个星期后的活动日,我特意关心了一下采编一部,他们炫耀地把采访教育局局长的文章以及局长和他们的合影、题字举到我鼻子跟前,挑衅般得意地说:“我们采访到教育局局长啦!教育局局长人可好了!(言下之意:阿涌叔叔可坏了!)我们拿着小记者证就见到了他,他笑眯眯地和我们约定了采访的时间。采访那天,还主动和我们合影,给我们报社题字呢!”他们那神态,仿佛在说:“没有你阿涌叔叔,我们也能成!”
当然,这个我相信,这也正是我的目的。
P2-3
人生有许多偶然。
26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为一座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与少先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份由少年儿童独立运营的报纸——《苗苗通讯》(《江海少年通讯》的前身)。
我们都从童年、少年一路走来。但我感觉,歌声中唱过的快乐的童年已渐远。考试,考试。还是考试。孩子们面对的都是考试,一切都是为了未来的高考作准备。难道这些就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全部吗?
学校的课堂上,大人们很努力,可为何会留下不少遗憾,又是什么造成儿童教育中儿童视角的缺失、儿童生活中快乐的缺失?
于是,我常思忖,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我开始用心探寻课堂外更大的课堂。
出于朴素的愿望,我为自己的工作画了一条底线,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孩子的视野不能囿于课堂、书本。孩子的天空应放飞快乐的鸽群,有自由的鸽哨划过那片晴朗。
26年间,我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倾听孩子的心声、分析孩子的成败。在我的教育思维中,孩子的教育忽悠不得,任何一个有关孩子的事情,都得往大里看。
这“大”便是责任。
是孩子们的可爱与可塑,给了我冲出素质教育起跑线后的信心和动力。我让心跟爱一起走,我的体验式素质教育,获得了孩子、老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呢?
给孩子一个舞台,让孩子化腼腆为自信。
给孩子一点经历,孩子变得让你有些吃惊地“懂事”了、“长大”了。
给孩子一点麻烦,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磨砺后的心智更强大。
给孩子树立信心,孩子会以个性和创意来实现自我价值,突出与众不同。
给孩子一些责任,将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大”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给孩子一个集体,让孩子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找到团队感和归属感,个人“失手”有鼓励,团队成功多快乐。一旦“融入”,认识就酝酿为“潜能”。
我所探索的,就是这样一个舞台的构建。
我所践行的,就是这样一种理念的诠释。
我所操练的,就是这样一类快乐的体验。
孩子们的思维碰撞了,产生的火花便成了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曾经弱化、曾经忽视的创造力的种子。这些种子,将赋予孩子们开花后满心喜悦的好风景。 不是没有好风景啊!
26年中,我在求索,我在塑造——塑造孩子,也塑造自己。跋涉再跋涉,前行复前行。我无意去采撷绿叶间的祝福。我相信,滴水会把看不见的时间塑造并展示其魅力。
为践行体验式素质教育,我先后设计了300多个游戏。有人说:“这样玩,有意思吗?”我看重的是游戏中的“意义”。
也有人说,这样玩,能玩出“名堂”来吗?而我所专注的,是在游戏中玩出“明白”。
且让孩子们轻轻地告诉你,玩是有机的结构,并非散沙一盘;且让孩子们自豪地告诉你,玩是关于成长的一次“预热”,而非大汗淋漓的嬉闹。
教育学的流派给了我多彩的教育源泉。我的教育能够让一些孩子得以更好的成长,离不开多彩的教育学给我的灵感。其中,蒙台梭利、杜威、埃里克森、贾尼斯、苏霍姆林斯基等一批教育专家的话时刻铭记在心中不敢忘,唯恐教育失职,幸好,我的探索没有辜负这些“大家们”。
在我看来,我们在哲人大师的思想中遨游,并不只是为了证明我们曾站在他们的肩上眺望过。我想,哲人大师期冀我们的,一定只有两个字——践行,将思想的芬芳变为行动的芬芳。
我自认为我的体验式素质教育是一个如佛语云“渐悟”的过程。26年亲身带孩子的实践,不断摸索,并从浩瀚的教育经典中吸收营养,兼收并蓄,开陈布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些教育智慧。
我不奢望穷尽前方的里程碑,只希望走过的里程碑留下新的刻度。
一面仰望星空,一面脚踏实地。
继续操练。
朱涌
2011年1月1日
小时候,别人都说我话多哕嗦,只有阿涌叔叔欣赏我,甚至同意我在报纸上开辟了“啰嗦先生信箱”,正是从这样一个充满鼓励的舞台起步,十几年后的我成为了一名自信的主持人。
——(曾经的孩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知名主持人 赵琦鑫
阿涌叔叔是小朋友与大朋友共同的良师益友。正是阿涌叔叔组织的一系列体验活动,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也正是这份能力使我从一名助理律师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际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曾经的孩子)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刘晨光
阿涌叔叔常说“机会只给要的人,机会只给对机会负责任的人”。他的话指引了我成长的每一步。阿涌叔叔的“不知道”,又让我具备了敢于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不断积蓄了成长的力量。
——(曾经的孩子)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校学生 黄锐
在麻烦中体验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收获成功。这是我在编辑部中体会到的,如果没有麻烦,何来的成长呢?阿涌叔叔帮助我们克服麻烦,收获成长的快乐。
——(如今的孩子)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六(1)班 刘雨明
接受“阿涌叔叔文笔训练”没多久,我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授课模式。阿涌叔叔从来不教我们如何写作文,只是带我们玩游戏,然后让我们思考、讨论,再把游戏过程记录与表达出来。不知不觉中,我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词汇越来越丰富,语言也越来越精练。
——(如今的孩子)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六(10)班 顾翀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