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三十多万字的纪实文学,是王涛十年之前在昆仑山和天山脚下完稿的。因此,《漠地传奇》的诸多人物故事、诸多数据、诸多场景描写,都是当时的记录。他写的是石油人的历史,是石油人在西部的传奇。
尽管岁月的长河已流淌了十年,可以说在许多方面都已物是人非,但石油儿女们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创业史诗和传奇故事,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而且将与日月同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漠地传奇(中国石油人在西部荒原的创业纪实1949-2000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代海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部三十多万字的纪实文学,是王涛十年之前在昆仑山和天山脚下完稿的。因此,《漠地传奇》的诸多人物故事、诸多数据、诸多场景描写,都是当时的记录。他写的是石油人的历史,是石油人在西部的传奇。 尽管岁月的长河已流淌了十年,可以说在许多方面都已物是人非,但石油儿女们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创业史诗和传奇故事,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而且将与日月同辉!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厚重的书。它真实而又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中国西部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史诗般地展现了西部荒原勘探、开发中的许多艰辛与壮烈场面,塑造出中国石油人真善美的英雄群体,讴歌了以新时代开拓者们为代表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书中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边疆特色,那一串串一丛丛的传奇故事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漠地传奇》,集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文学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值得广大读者品味。 目录 上卷 准噶尔的记忆 第一章 神奇的热土 一幅壮美的版画 走进童话 第二章 历史的跫音 阿里巴巴泄密之后 袁复礼的脚印 631地质队半夜遇狼群 杨虎城将军的女儿 饿狼与“右派”的较量 第三章 初战彩南 谢宏做勘探部署 王涛总经理来现场办公 充满危险艰难的第一步 又一次特大的惊喜 一份全新的考卷 第四章 决战彩南 这真是一个奇迹 一条燃烧自己生命的路 无怨无悔的油缘 一个地质排头兵的奉献 他是一条龙 为了那雄狮的咆哮 他在建造春天 他在拓展太阳的辉煌 “铁处长”和他的漏斗 他是一部丰厚的书 从彩南跃入又一个传奇 第五章 战地风景线 大漠腹地搏龙记 “沙漠王”的情怀 啊,那是你的歌声 为了这片多情的土地 海上巡逻队 啊,摇篮 为了漠地的嘱托 一个“老会战”的情怀 情育漠花红一片 第六章 太阳外传 大漠中的太阳 托起西部的太阳 下卷 万紫千红塔里木 第一章昆仑山下的春雷 向塔西南进军 这是令人难忘的一天 第一声春雷在塔西南炸响 喜看石油流成河 惊天地泣鬼神的抢险场景 这里绽放着希望之花 这是新的转机新的里程 一幅巧夺天工的巨型油画 炸响激动人心的春雷 第二章 从一位矿长的足迹看春天的分娩 第三章 古特提斯海的回声 “联合国”中群星灿烂 方案在吉普赛人的营盘中敲定 呀呀呀,哑炮了 于无声处听惊雷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不是结尾是开头 第四章 神奇美丽的七色花环 一个沉睡的美妇被里三层外五层地护卫着 春姑娘的芳踪 独特的海相地貌与神奇的基底 青紫色的湖相沉积在海水中崛起 啊!厚厚的“红被子” 戈壁红柳点亮了黎明 世界文化的钥匙埋藏于塔里木 这部史诗的高潮就在那金黄色的花蕊中 第五章 塔克拉玛干的扩张与传说 沙漠的形成与侵袭 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隽永流长 塔克拉玛干的“天方夜谭” 沙漠变成花园的童话正在成熟 第六章 探索大漠腹地深层之秘 第七章 西部恋歌 野花要比家花香 瀚海之春 致塔克拉玛干 附 录 读《西部恋歌》有感 海鸥翱翔三重海 解读报告文学作家代海 后记 试读章节 从位置上看,彩南这颗明珠,是镶嵌在准噶尔东部这幅版画上的。这是怎样的一幅版画呢? 从墙上的一幅准噶尔盆地地质挂图上我读出了这幅版画的壮美与辽阔: 准噶尔盆地西起昌吉、乌鲁木齐,东至木垒河,北以克拉美丽山为界,南到天山博格达雪峰,东西长260余公里,南北宽140余公里,面积约有35000平方公里。 这幅版画的天山北麓,有一条中蒙过境公路。公路像一条彩带从乌鲁木齐飘迤而出,串联着米泉、阜西石油城、阜康、吉木萨尔、奇台等边塞城镇。这些城镇,在白雪坚冰千姿百态的天山脚下,在北临戈壁,大漠恢弘浩瀚的气势之中,宛如一颗颗蓝宝石,闪烁着光泽,与彩南油田,火烧山油田,马庄气田,北三台油田,沙南油田这些准东明珠,相互辉映着今日的文明与奋进。 通往中蒙边境的这条公路又像一条绿色的“常青藤”,向天山、戈壁、大漠中伸出了许多枝枝蔓蔓,它的主干在吉木萨尔附近分权生长一支长蔓,直伸远方的阿尔泰。众多的城镇乡村,众多的油田,都是这条“常青藤”上结出的“甜瓜”。这条生长希望与成熟的“常青藤”,扎根在一部中国西域史的深厚沃土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又有风雪雷霆的考验,它记载着准东大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块热土上,有早期人类活动的艰辛,有“无数铃声摇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丝绸之路”北道上的繁盛,有岑参、张骞、林则徐、纪晓岚等人吟哦的豪放与浪漫,有设在吉木萨尔境内的唐朝北庭都护府镇守祖国西北边疆的威严,也有军阀争夺地盘的野心——当年马仲英从青海率部前来与“新疆王”盛世才激战的硝烟和留下的累累弹壳就是见证,更有历代开拓者们洒下的血汗,这不仅刻下了历史厚重的足迹,还有今日春潮澎湃的隆隆跫音。准东这幅壮美的版画热气腾腾。 P3-4 序言 石油影响着世界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和军事活动,特别是今天,任何能源都没有像石油这样深刻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命运。为了石油,甚至引发战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先后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展开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开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代海先生在新疆生活、工作了30多年,对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奇异的自然风貌,悠久的丝路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各民族生活和风俗都了如指掌。代海是作家,他利用工作之余,特别是他提前退休之后,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怕艰辛和劳累,跋山涉水,深入克拉玛依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第一线进行考察和采访,在实地采访获得宝贵感性资料的基础上,他又认真查阅研读历史典籍和文献资料,经过融会贯通,梳理整合,合理选材,刻苦构思,展开艺术想象,用他那支生花妙笔,饱蘸心中的激情,写下了一系列真实描写新疆石油工业勘探、开发、建设的报告文学作品。这部报告文学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色彩绚丽,集中讴歌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讴歌了奋战在石油战线上石油人的英雄品格。无论是写领导和专家,或是写普通的石油工人;无论是写新疆石油工业发展中的主要事件,或是写在大漠中所发生的传奇故事,都充分展示了他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无私无畏、开拓进取,拼杀在荒芜的戈壁,鏖战在浩瀚的大漠,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开发石油资源的坚韧精神。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学识、智慧,奠基了克拉玛依油田和塔里木油田,展示了他们顽强的精神、坚强的意志,用生命之火,点燃了今日的辉煌。所以,这部厚重的作品,读之是那样地感人。 塔里木盆地有中国最大的沙漠,是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封闭型内陆盆地,人称“死亡之海”。塔里木盆地的周围是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巍峨峻拔,银光闪闪,与塔里木盆地中碳酸盐礁体的黑色花瓣、青紫色的泥岩、赤红色的山峦、苍灰色的大戈壁、富饶的绿洲和河湖水系、金黄色的沙漠构成了一个白、黑、青紫、赤红、苍灰、绿、金黄七色的巨大花环。塔里木盆地又是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又聚集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代海先生以丰富渊博的地理、历史知识和优美生动的文字,在《神奇美丽的七色花环》和《塔克拉玛干的扩张与传说》中,引经据典,娓娓动听地叙述了塔里木盆地的丰饶和奇妙的自然景观,描写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一个个动人的传说。许多探险家企图敲开塔克拉玛干宝库的大门,但大多都葬身于“死亡之海”,或者望而生畏,止步于宝库大门之外。真正打开“死亡之海”禁区宝库大门的是中国英雄的石油人。他们历经艰辛、饱受风雪和酷热,托起了蕴藏在盆地深处的黑色太阳——石油,为塔里木盆地播种了春天和希望。 在本书下卷的《古特提斯海的回声》中,代海先生以纵横捭阖之势,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上至领导和高级地质师,下至石油工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聪明和智慧写就了塔里木盆地今天现代化油田的辉煌,也描写了有不少人在为共和国寻找地下黑色太阳的历史进程中,献出了宝贵生命。如在塔里木盆地进行勘探的地质队员戴健、李乃君、李越人、杨秀龙、周正涂等同志遭遇特大山洪,不幸遇难。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仅有19岁。特别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陆和队友张广智,从克拉美丽山踏勘到巴里坤三塘湖,壮烈牺牲在骤降的暴风雪中。虽然克拉美丽的无垠戈壁埋葬了年轻的杨拯陆和张广智,但却无法埋葬他们未竟的事业。这些年轻的生命,壮志未酬身先死,给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无以弥补的损失。 在《古特提斯海的回声》中,代海先生还以如椽之笔,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气势磅礴的千军万马如卷席的火热的勘探开发场面。特别是轮南59号井喷抢险,石油人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奋不顾身,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制服井喷,他们置生死荣辱于度外,他们用生命与井喷进行殊死搏斗,充分展示了石油产业大军的高尚精神、崇高境界、高贵品格。同时,代海先生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石油战线上的建设者们,他们含辛茹苦,在荒漠上建设了一座座现代化油城,修建了震惊世界、横穿塔里木大沙漠的沙漠公路,为沙漠播种了绿荫,让“死亡之海”充满了无限生机和生命的活力,让人们看到了大漠春天的足迹。 古尔班通古特是新疆的第二大沙漠,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正式拉开黑油山地区勘探开发的历史帷幕,千军万马鏖战准噶尔盆地,先后勘探、发现和开发了白碱滩、百口泉、乌尔禾等油田,打造出了共和国第一座克拉玛依大油田。20世纪80年代又拉开了勘探开发准噶尔东部的帷幕,打造出了火烧山、北三台等油田,使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20世纪90年代在古尔班通古特大漠腹地开发了彩南、石西两座百万吨级的自动化沙漠整装油田。20世纪末到2l世纪初在准噶尔腹地又找到了陆梁百万吨级大油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已超过一千万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代海先生在《神奇的热土》、《历史的跫音》、《战地风景线》等章节中,不仅以优美、流畅的文笔描写了五彩湾、五彩城、石树沟、沙丘河、火烧山、天池等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地质队员半夜遇狼群的惊险故事,而且以浓墨重彩真实地描写了石油人为勘探开发彩南油田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作者还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为开发彩南油田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这部报告文学集写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浓厚的趣味性,所以可读性极强,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集。 后记 完成这部拙作,已是塔里木片片绿洲沙枣花千里飘香的季节。那天,我走出“门前冷落鞍马稀”自我禁闭数月的小院陋室,走过一片白杨和沙枣林带护卫的田园,踩着一路沙枣花抖落的芳香诗韵,去小镇上一家美容店理发时,那位有几分姿色用白衣包装着女性曲线美的理发小姐,一眼就读出了我的“身份”: “呀嘿!你这位老农包种了多少亩地?看把你累的,胡须、头发长这么长,这么脏乱……理发女人那张红苹果似的笑脸上,一双水灵灵的眼睛里进发出生意人虚假的热情。 “是……是的,”我感慨万千地说,“我包种的土地多得很,每日每夜至少都要在新开垦的几千亩方格田地中摸爬滚打,今生今世,恐怕我这把老骨头爬不出来哩!” “哎、哎,你们种田人太辛苦了,怪不得累成这个样子,你看,你看,你简直就像个……”这位年轻女性,开始收拾着我的脏、乱、差,也许是心不在焉,没有把那句难听的话说出口。 可不是吗?我从镜子里瞧自己的模样大吃一惊:我的英俊潇洒哪里去了?塞外的风尘给我涂抹了一副丑相——满脸乱须像刺猬,满头乱发蓬长成鸡窝状,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包子”! 这位妇人在看错中一语道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的本质是“农民”。的确,我是一位还没有种出丰收的“农民”。这次我耕耘播种的“庄稼”又是最难“侍候”的品种——长篇报告文学,也就是最难写的纪实文体。这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累人的一个行当。因为一个作家最得心应手的武器是虚构和想象,在纪实文学中都没有用武之地,一切都得限制在真人真事的框架之内,要写出味道来实在不是易事。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以及这中间的一切来龙去脉,都必须去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中寻找,而不是凭“小说法”、“编剧法”去推测,去编造。而我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面对每页稿纸——众多的方格土地,面对这最难种植的“庄稼”——长篇纪实文学,我不敢有丝毫的懒惰,不敢有丝毫的想当然。人物是张三,你写成是李四,绝对不允许。他个头有1.85米,虎背熊腰、宽额、浓眉-、大眼睛,你写成1.56米,獐头鼠目,绝对不可以。一件事情牵扯的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半路上还杀出个程咬金什么的,你嫌麻烦,删繁就简,张冠李戴,绝对不许可。如此等等,都不能掐头去尾,意气用事,拦腰砍断、削足适履、画蛇添足,而必须老老实实地探寻出发生过的真实。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为了这个真实,要付出数倍于写小说的时间和精力,去跑腿、去采访、去纠缠事件、去查阅资料、去实地考察…… 当然,“真实”并不是所有一切,一份请示报告、一本大事记、一份档案材料、一本私人日记、一份企业简报等等,都可能是真实的,但不是报告文学,因为它不是以文学的手段写成的。报告文学作家写的是文学,广大读者要看的是文学——一切要报告的东西都必须通过文学语言来表达,广大读者也只能通过作家营造的文学之路去领略一切。没有文学性,就没有报告文学。文学是报告文学的血肉,是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以为,凡是以文学手段表现真人真事,从而准确、真实、深刻、生动地反映历史或现实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报告文学。《史记》就是古代一部杰出的报告(纪实)文学。许多读者之所以偏爱报告文学,也就是看中了它的真实,从这种有文学性的报告中,去认识生活,认识人生,认识时代,认识世界,从而得到诸多启示,诸多收获。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当出版社嘱我写这篇后记时,我真有点诚惶诚恐了。由此,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的那段精彩的话,他说:“文人作文,如妇人育子,必先受精,怀胎十月,至肚中剧痛,忍无可忍,然后出之。”(《林语堂文选》,90页)这样说来,出版社就如同产院,我也就成为这个产院中众多的“产妇”之一了。别的许多“产妇”在我之前,都生出了体重不同、相貌各异的好“孩子”,现在轮到我分娩了,我这次能产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在我的这个“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将会受到人们怎样审视的目光?我想,每一个“产妇”在这种时候的惶惑心情都是差不多的。 作为一名生过几个“孩子”的“丑妇”,我当然希望自己这次孕育的“孩子”要超过前面几个,要比自己更漂亮更温柔;作为一个笨拙的“农夫”,我当然期盼自己用辛劳种出的“青菜萝卜”,能得到人们各有所爱的品尝。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从摆弄文字的那天起,他就滋生了这种梦想,期待着自己的养育和创造能力一次次地被接纳、被证实。现在,这一天又一次来临,我怎能不激动和高兴呢? 这本书是我在一年多奔波采访的漂泊生活中完成的。我常常为我笔下的人物故事所感动。在这部书中,我写的人物,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敬、可爱的弄潮儿;我记录的,都是历史在中国西部荒原的传奇;我歌颂的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风貌……尽管我这支拙笔难以描绘众多的精彩,但瑕不掩瑜。大漠中那轮亮丽的太阳,一旦被朝霞点燃,一旦被钻塔托起,它那今日的灿烂和明日的辉煌,是人们所能望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正因为如此,我才感到一点踏实,感到一点坦然,感到一点欣慰。 在我创作和出版这部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周永康、王涛、邱中健、李万、谢宏、谢志强、唐健、赵立春、董培基等领导同志的关怀与支持,得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文联、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和彩南油田的鼎力支持,得到了新疆文联、新疆作家协会、中国《西部文学》主编郑兴富先生和克拉玛依局市宣传部和文联、新疆石油报社、(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准东勘探开发公司、石油工业出版社等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协助,童晓光、梁狄刚、罗春熙、雍天寿、夏公君、蒋龙林等石油地质专家也给我提供了一些资料,在此我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把各方面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看作是一种珍贵的鞭策和动力,以期不断用更好的作品来答谢他们的好意。有位作家说:“我最满意的是还没有写出来的作品。”这也是所有作家共同的心里话。农夫辛勤耕耘为的是那金色的秋天。一个女人最为激动不安最为喜悦的,莫过于婴儿在她腹中的躁动。新的创作欲望永远鼓动着作家不知疲倦地跋涉世界上最为艰苦的路一去从事这种奇苦无比,其乐无穷的爬格子田的活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