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许多学者相信,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一是《智慧书》,二是《孙子兵法》,三是《君王论》。
本书从葛拉西安《智慧书》中精粹了100则人生箴言,以西方历史中的战争谋略、宫廷政治和江湖骗局等为事例,立足于现代社会,分析了为人处世、商业竞争。行走社会、功成名就.圆润通达的种种技巧。
作者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客观态度,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底蕴方面显示出的登峰造极的智慧,为读者提供了战胜生活中的艰险,困顿与邪恶的种种神机妙策,是对《智慧书》最好的阐释解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丛林法则(附智慧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西)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欧洲许多学者相信,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一是《智慧书》,二是《孙子兵法》,三是《君王论》。 本书从葛拉西安《智慧书》中精粹了100则人生箴言,以西方历史中的战争谋略、宫廷政治和江湖骗局等为事例,立足于现代社会,分析了为人处世、商业竞争。行走社会、功成名就.圆润通达的种种技巧。 作者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客观态度,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底蕴方面显示出的登峰造极的智慧,为读者提供了战胜生活中的艰险,困顿与邪恶的种种神机妙策,是对《智慧书》最好的阐释解读。 内容推荐 真正聪明的人宁使人需要他,也不使人感激他。其原因在于心有所求,常常会铭记不忘,而感激之情容易被人忘记。 明慎的人谨守这样一个座右铭;急流勇退,在形势抛弃你之前抛弃形势。即使穷途末路,也应该能化成胜利而归。 不要和一无所有者相争。这种相争是不公平的。其中一方赤膊上阵。毫无束缚。因为他早已尽失一切,甚至连羞耻之心也丧失殆尽。 令人愉悦之事,亲身为之;惹人憎厌之事,他人代劳即可。这样才会赢得好感,而将恶感转嫁给他人。 风靡欧美的做人准则,不同阶层的生存妙法,职场与江湖中的进退规则,西方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买《丛林法则》赠《智慧书》,行走社会必知的100条颠覆传统的秘诀,西方谋略奇书《智慧书》最深刻的阐释。 真正聪明的人宁使人需要他,也不使人感激他。和朋友相处时,要想到他可能成为你的死敌。不要和一无所有者相争,这种相争是不公平的。令人愉悦之争,亲身为之;惹人憎厌之事,他人代劳即可。 目录 第一篇 主控人生法则 1.让人需要而不是感激 2.维持别人对你的依赖,勿使其完全满足 3.使人常有饿意 4.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5.要当机立断 6.小心用诚实伪装的陷阱 7.慎防口口声声以你的利益为重的人 8.透过现象看本质 9.知己知彼方能进退自如 10.不断变换你的行为方式 11.使自己高深莫测 12.不要难以接近 13.不要孤立自己 14.聪明反被聪明误 15.若即若离 16.不偏不倚,保持独立 17.骑墙观望,坐收渔利 18.以退为进,善于等待 19.心随精英,口随大众 20.永远保持镇定 21.知所止 22.培养预见未来的能力 23.明察善断 24.善放“气球”,试探风声 25.退避三舍 26.才与德 第二篇 俘获人心法则 27.切勿夸大其词 28.言语明慎 29.柔声细语,和气服人 30.不要逞口舌之能 31.行动胜于雄辩 32.用行动去完成任务 33.不仅要实干,也要懂得表现 34.以个性引人注目 35.站在竞争者中间 36.欲擒故纵的爱情艺术 37.缺席与现身 38.白玉微瑕,遮掩有术 39.展露天资,适时表现 40.诉诸利益比恳求恩惠更有效 41.学会自我创造 42.做人做事要现实 43.神秘的事物更有魅力 44.关照身边的人 45.攻心为上 46.择善而交 47.拒绝有方 48.高尚的情操 49.胸襟气度 50.博取他人好感以获利 第三篇 积极生存法则 51.将力量集中在一点上 52.不穿狮皮,则披狐皮 53.自立自强 54.恰当的险境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55.轻松快活的性格 56.先下手为强 57.善于“狐假虎威” 58.成功之道 59.有识也要有胆 60.深谋远虑者少遭危厄 61.保持积极心态 62.生而为王者 63.把握时运 64.发达之时,应该未雨绸缪 65.不要与一无所有者相争 66.谨慎回应与你意见相左的人 67.善用不屑 68.善于控制你的激情 69.让金钱为自己服务 70.不要过分追逐金钱 71.金钱只有流通才能带来权力 72.把金钱转化为财富 73.不要步入他人留下的巨大空缺 74.一切从零开始 75.打击牧羊人 76.善于察纳暗示 77.寓有形于无形中 78.背后努力,举重若轻 第四篇 驾驭权力法则 79.招贤纳士 80.令人愉悦之事,亲身为之;惹人憎厌之事,他人代劳即可 81.不要跟上司抢风头 82.把荣誉的桂冠戴在别人头上 83.星星不可比太阳更亮 84.没有永远的朋友 85.善于利用敌人 86.化敌为友 87.切勿自鸣得意 88.沉潜含蓄是才智的标志 89.隐藏你的意图 90.谨防烟幕:“黄孩”韦尔骗局 91.慎防巧言令色 92.谨防披着羊皮的狼 93.贪婪和自以为是者最容易上当 94.装疯卖傻 95.巧用诱饵引鱼上钩 96.找到他人的“把柄” 97.人人应表现出恰当的尊严 98.了解事物成熟的时机,并善加利用 99.嫉妒与恶意 100.容许自己有无伤大雅之过 试读章节 1.让人需要而不是感激 神之所以为神,并不在于人们雕塑、装饰其像,而在于人们敬奉它。真正聪明的人宁使人需要他,也不使人感激他。世俗之人的感激远不如礼貌的希冀更有价值。其原因在于心有所求,常常会铭记不忘,而感激之情则容易被人淡忘。与其让别人对你彬彬有礼,还不如让别人对你有所依赖。人们在酣饮之后,往往掉头离井而去;柑橘的汁水被榨干之后,灿烂的金黄色果肉也都变为渣泥。一旦人们对你不再依赖,则所有的礼貌恭敬都会化为乌有。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一位雇佣兵首领拯救了西恩纳城使之免于外敌的侵略。西恩纳城善良的百姓要如何答谢他呢?多少金钱和荣誉都比不上保存一个城市自由的功绩。于是,许多市民想让这名雇佣兵首领担任城邦领主,但是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觉得不足以报答他。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让我们吊死他,然后封他为我们的守护圣人。”事情竟然就这么决定了! 意大利的卡曼约拉伯爵是当时所有首领中最勇敢、战功最显赫的一位。他在1442年受雇于威尼斯城,当时威尼斯长年和佛罗伦萨交战,打得难解难分。一天,深受市民爱戴的伯爵突然应召前往威尼斯,接受各式各样的豪华款待与荣耀。又一天晚上,他应邀至总督府与总督共进晚餐。 然而在前往赴宴的途中,他发现卫兵领着他往相反的方向走。当他们通过著名的叹息桥时,卡曼约拉伯爵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将被送到大牢里……结果他被控以莫须有的罪名,第二天,在圣马可广场上,在无法了解命运为何如此戏剧性转变的群众面前,被斩首示众。 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有许多伟大的雇佣兵首领都遭到了与西恩纳城的“守护圣人”以及卡曼约拉伯爵相同的命运——他们为雇主赢得一场又一场战役,结果却是被驱逐、监禁甚至处死。 问题并不在于忘恩负义,而是在于还有那么多将领跟他们一样骁勇善战。每个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杀了他们并没什么太多的损失,更何况他们之中一些人的权力与日俱增,要求越来越多的报酬,除掉他们后雇用更年轻、更勇敢的将领会更划算些。这也许就是卡曼约拉伯爵遭此下场的根本原因——他开始举止傲慢,自立为王了。他以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大权在握,而忘了去巩固自己不可缺少的地位。 中国有句成语“兔死狗烹”,其意在于一旦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会被取代掉。后浪推前浪迟早都会有新人出现,他们一样能干,而且更年轻、更有朝气、更便宜,而且暂时不会造成威胁。 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国会议员,他当时32岁,在国会中没有一个盟友和朋友。环顾四周,他决心与之结盟的既不是国会中的自由派或保守派,也不是任何一位大臣,当然更不是老百姓,而是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这实在是很奇怪的选择,因为尽管是国王,实际上腓特烈威廉已经没有什么权势了。他个性软弱,犹豫不决,经常对国会里的自由派让步,这种缺乏骨气的人,正是俾斯麦在个性及政治上所厌恶的那种类型。然而俾斯麦依然夜以继日地讨他欢心,当其他议员攻击国王诸多愚昧的举措时,只有俾斯麦支持他。 终于,俾斯麦的付出得到了回报:1851年国王任命他为内阁大臣。接着他继续花功夫,一次又一次迫使国王行动,诱使他增强军力,挺起腰杆来面对自由派,完全依照俾斯麦的意愿行事。他鼓励国王坚定不移,保持自尊来统治国家,同时慢慢恢复王权,使君主专制再度成为普鲁士最强大的力量。 1861年腓特烈逝世,他的弟弟威廉继承王位。威廉最初也极为厌恶俾斯麦,无意把他留在身边,但是他也面临腓特烈所面临的同样形势——强敌环伺,处心积虑想吞噬他的权力。当他正感无力承担如此危险不安的权位,考虑要退位时,俾斯麦再次迂回前进,坚决支持新国王,给予他力量,怂恿他采取坚定而果断的行动。于是新的国王越来越依赖俾斯麦,以高压手段将敌人赶尽杀绝。尽管他讨厌俾斯麦,但是依然任命俾斯麦为首相;虽然在政策上,两人经常争吵,但是国王明白自己得依靠俾斯麦。 每当俾斯麦威胁要辞去首相之职时,国王就会让步,而且屡试不爽。从某种意义上说,俾斯麦控制了国家政策的制定。 多年之后,俾斯麦以首相之尊引领德意志诸邦统一为一个国家,建立不朽的历史功勋。 俾斯麦聪明地攀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他身为国王的左右手,不仅掌控了国家权力,同时牢牢地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在当时。大部分野心勃勃的青年政客,都希望在德意志政治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在最有权势的人物身上花功夫,希望借此建立自己的权力基础。俾 斯麦所见不同,他认为加入强势的一方可能是愚蠢的行为,因为他们会吞掉你,就像威尼斯总督干掉卡曼约拉伯爵一样。何况对方已经很强大了,他们无须依赖你。相反,寻求弱势的统治者可能更为明智些,可以创造出依附的关系,变成他们的力量、才智和政治同盟的一部分。想想看你将拥有多么大的权力!如果他们除掉你,那么,整个高台就要崩塌了。P2-4 序言 欧洲有许多学者相信,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一本是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一本是《孙子兵法》;还有一本是《智慧书》。 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曾特意将《慧智书》译成德文,并盛赞此书“绝对的独一无二”。尼采也赞扬此书在论述道德的奥妙方面整个欧洲没有哪本书比它更精微、更曲折多姿。在1873年的一则札记里,尼采写道:“葛拉西安的人生经验显示出今日无人能比的智慧与颖悟。” 作为葛拉西安的代表作,《智慧书》汇集了葛拉西安对世人生活、处世、修炼、友爱及成功的谆谆教诲,讲述了知人观事、判断、行动的策略,即使人在这个世界上功成名就且臻于完美的策略。全书由三百则箴言警句构成。正如该书英译本序中所言:“这些箴言警句不但可以与友朋同事分享共赏,又鞭辟入里而不会被敌手蒙于鼓里。本书的理想读者,是因日常事务而需与他人周旋应付者——他必须发现他人用心,赢得其好感与友谊,或反制其机谋及使他人意志一筹莫展。和所有警句一样,本书的读法是细嚼慢咽,且每次少许即可,以便体会个中三昧。” 葛拉西安作为一个满怀人世热忱的耶稣会教士,对人类的愚行深恶痛绝。但在《智慧书——永恒的处世经典》全书中极言人有臻于完美的可能,任何一个凡夫俗子,只要佐以技巧,善必胜恶,从而有可能达成完美。葛氏相信人的主观努力,他坚信一个人的完美取决于他的天资和勤奋,而不靠上帝,靠的是人的警觉、自制、自知之明及其他明慎之道,靠的是识时务而与势推移。全书没有宗教式的说教,大多是洞察人世的技巧,如他嘱托我们要适度有节,点滴渐进;不要把你们的想法表达得太清楚;要使什么东西变得珍重,就得使别人难以得到…… 《智慧书》全书多处力主节制想像,教人以种种策略,及对世上的人与事不抱幻想。劝导人们控制自己的希望与恐惧,克服虚伪的表面功夫与虚妄的期求。并弃绝多伪的世俗价值。 书中的许多观点似乎使道德臣属于智计谋略。在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信念:欲臻于完美,人必须识时务而与势推移。要达到葛拉西安所说的智慧或明慎,必须避免道德方面的通则。书中嘱咐我们要说真话,但务必说之有术,得其巧妙。我们必须“与学者相交,谈吐之间应显示出自己的学识;与圣人相交,行为举止应显得品德高尚。”明智之人善变如普洛特斯,然而也不可把善变与巧饰作为指南针。葛拉西安极言识时推移,力主变化与诈饰,实是痛感于人之脆弱与无助而然。 智慧是一个人们永远挖掘不尽的主题,能够写出皇皇巨著,但是,葛拉西安写得很短,用最简练的语言来陈述,其笔法独特,文风简洁。正反相对与是非互诡;常用省略法,喜欢以双关语与其他巧妙措辞浓缩意义;一句与一句,一个论点与一个论点之间——少见连接。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的风格价值观点——机锋、张力、简明、微妙——实即明智生活的要则。书中警句的安排布局,虽无系统,但并不意味着全书组织结构混乱无章,葛拉西安采取的是辩证手法。一句警句抵另一句警句,或彼此相辅相成,或相互抵触,以便读者从多方面观察道德现象。这个片段教我们如何以某种策略与人周旋,另一个片段就教我们如何防御这种巧计。 读《智慧书》,揣摩其意思,每次取一二旬格言警句流连玩味,即是一大快事。但是对于初涉世事者来说,玄机隐藏过深,晦暗不明,往往不甚其解。《丛林法则——流传欧美数百年的智慧经典》即以《智慧书》中的箴言为基础,同时萃取了古今中外积累下来的智慧,以人物和事件为背景逐一加以阐释,以更好的彰显其深刻寓意,使人们在曲折深刻的历史故事中领悟真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