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同中国读者见面的茨威格作品!北大德语文学专家张玉书教授鼎力翻译,法国2008年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这是一个感伤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路德维希是一个贫穷的年轻人,由于出色的才干,在老板病重之时,应邀住进老板家里,担起了私人秘书。老板的太太美丽优雅,二人渐生情愫。路德维希奉命去墨西哥公干。一战爆发,九年后,路德维希才回到故里。爱情依旧,却抵挡不住时间和战争的威力。相爱的两个人,依然无法结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昨日之旅(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奥)斯台芬·茨威格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首次同中国读者见面的茨威格作品!北大德语文学专家张玉书教授鼎力翻译,法国2008年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这是一个感伤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路德维希是一个贫穷的年轻人,由于出色的才干,在老板病重之时,应邀住进老板家里,担起了私人秘书。老板的太太美丽优雅,二人渐生情愫。路德维希奉命去墨西哥公干。一战爆发,九年后,路德维希才回到故里。爱情依旧,却抵挡不住时间和战争的威力。相爱的两个人,依然无法结合。 内容推荐 《昨日之旅》是一本命运奇特的书。关于这部小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只知道它曾于一九二九年部分地收在维也纳出版的一个文集里。多年后,菲舍尔出版社的编辑在伦敦Atrium出版社的档案库里,发现了一份打样稿。整整四十一页的文字,署着茨威格的名字:他发现的正是这部小说的完整版本。 试读章节 怎么开始的?他仔细地回想:他当年二十三岁,第一次来到她家,嘴上长着稚嫩胡子的柔软绒毛,下面的嘴唇紧闭,已经刻上深深的皱纹。他过早地脱离了童年时代,因为贫穷而备受屈辱,靠行善者施舍的免费饭菜果腹,长大成人后,又靠担任家庭教师和辅导老师苟延残喘,苦熬岁月。由于缺衣少食,穷困落魄,他变得愤世嫉俗。为了购买书籍,他白天辛辛苦苦地去一文一文地挣钱,夜里疲惫不堪,还神经极度紧张地攻读大学课程。最后,他作为化学专业的第一名结束学业,由他的教授郑重推荐给大名鼎鼎的枢密顾问G,法兰克福附近一家大工厂的老板。于是,他来到法兰克福。老板先让他在实验室里当个下手,不久发现这个年轻人办事认真,坚韧不拔,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狂热意志卯足了全身的劲头一头栽到工作中去,枢密顾问便开始对他另眼相看,试着分配给他一些责任越来越重的工作。年轻人看到,这是逃脱贫穷境地的良机,便拼命抓住不放。给他的工作越多,他的意志力便越发强劲。就这样,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普通打杂的助手变成从事极端保密的试验的帮手。最后,枢密顾问对他宠信有加,称他为“年轻的朋友”。他自己并不知道,在老板办公室裱糊过的房门后面,有一双眼睛一直以来都在暗中审视着他,看他是否具有更高的才能。就在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拼命从事日常工作的时候,他那鲜露真容的老板已经在为他安排更加光明的前途。日益衰老的老板身患痛风症,痛苦不堪,经常待在家里,甚至常常卧病在床。他正在物色一名绝对可靠、极有头脑的私人秘书,可以与之讨论最为机密的专利和必须在严加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终于,他认为找到了这一人选。有一天,枢密顾问向他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建议,问他是否愿意放弃他在市郊租赁的那间配有家具的房间,作为他的私人秘书,搬进他们极为宽敞的别墅居住,以便随叫随到。年轻人因为这个建议出乎意料,惊讶万分。但是更加惊讶的却是枢密顾问,因为年轻人在考虑了一天之后,竟然一口回绝了这一荣幸无比的建议,十分笨拙地找了一大堆站不住脚的借口、遁词来掩饰这赤裸裸的拒绝。枢密顾问是个超群出众的学者,可是探索人心奥秘,他并不擅长。他没有猜出这个年轻人拒绝接受他的建议的真正原因。说不定这个倔强的小伙子自己也不承认他最隐蔽的感情,其实并非其他,只是一股极端扭曲的傲气,由于在无比穷困的境遇中度过童年,他深受伤害,感到羞耻。在暴发户似的有钱人家充当家庭教师,在深受侮辱的情况下长大成人,像一个寂寂无名的两栖动物,介乎仆人、家奴和清客之间,既属于这家又不属于这家,就像桌上当做装饰的木兰花,放到桌上,或从桌上取下,全凭需要。他心灵深处充满了对于上层人士及其氛围的仇恨。他仇恨那些沉重的巨型家具、富丽堂皇的房间、极度丰盛的菜肴,所有这些豪华富有他都参与其中,却像受罪似的忍受着。他在这种阔人家里什么都经历过,放肆的孩子们的侮辱,而更加侮辱人的是家庭主妇表示的同情。每到月底,她们把几张钞票轻轻递给他时,就表现出这种同情。当他拿着笨重的木箱搬进一家新的人家,不得不把身上的一套西装、洗成灰色的破破烂烂的内衣放进一只借来的匣子里时,它们明白无误地暴露了他的穷相。他憎恨残忍的侍女们这时向他投来的讽刺嘲笑的目光,他其实也是个仆人,只不过地位比她们稍高而已。他暗自发誓不、绝不、再也不踏进一座陌生的房子,在他自己发财之前绝不造访财主,永远也不让人家窥探他的穷困寒酸,永远也不让人家用令人屈辱的方式赠送礼物给他,让他受到伤害。绝不、永不这样!现在,他对外有博士的头衔,可以掩盖自己地位的低下,这是一袭廉价的但是叫人看不透的大衣。在办公室里,他以出色的成绩掩盖他那受过损伤的青春遗留的流脓流血的伤口:贫穷潦倒和受人施舍戕害了他的青春年华。不,他不愿为了金钱出卖他这一丁点自由,他生活中这点不让人闯人的隐秘地带。因此,他冒着自毁前程的危险,找些借口,权充理由,拒绝接受这使人深感荣幸的邀请。 P6-10 序言 《昨日之旅》是一本命运奇特的书。关于这篇小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只知道它曾于一九二九年部分地收在维也纳出版的一个文集里。许多年以后,菲舍尔出版社的编辑克努特·贝克在伦敦Atrium出版社的档案库里,发现了一份打样稿,引起了注意。整整四十一页的文字,署着茨威格的名字:他发现的正是这部小说的完整版本,标题“昨日之旅”被划掉了。今天,我们决定保留这个标题,因为它如此贴合这个令人感动的爱的故事,相爱的男女被迫分开后,再也无法寻回过去。 茨威格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爱情的疑问:爱能经历一切考验吗?爱能抵制住时间的侵蚀、背叛乃至一场世界大战吗?男主人公路德维希出身贫寒,是一个激情满怀的年轻人。他爱上了富有的恩主之妻。二人深深相爱,路德维希被派往墨西哥出差。她许诺,等路德维希回来,就与他结合;不料,归期不断推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切断了大西洋上通往与英国敌对之国的所有航线。后来,路德维希变得富有,他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九年后的重逢,有着苦涩的味道。 在《昨日之旅》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位奥地利大作家钟爱的诸多元素:爱情(这当然),激情,忠诚,世界大战的创伤。同样,我们还可以重温茨威格独特的技巧,他天才的心理描写,运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表达内心的折磨、想法和无意识的深渊的艺术。 故事集中在路德维希身上,这个年轻的巴尔扎克式的主人公有着日耳曼人的特点(他的成功靠的是个人不懈的努力,而非投机取巧),而最有趣的人物,无疑是他的心上人。她没有名字,曾是“大名鼎鼎的枢密顾问G”的妻子,后又守寡。我们禁不住要联想到《情感教育》中的阿尔诺夫人,而这个短篇又处处让人联想到福楼拜那本小说的结局。但《昨日之旅》的女主人公比阿尔诺夫人更能打动人心。阿尔诺夫人鲜有欲望,很被动,而茨威格的女主人公有着绝对的宽容和大度。她令人欣赏,甚而激发热烈的爱恋。因此,《昨日之旅》也是一副绝妙的女性肖像。 小说以魏尔伦为依托,篇末《感伤的对话》的诗句为我们提供了阅读的钥匙。显然,茨威格是凭记忆引用这首诗,引文有些不准确(在原诗中是两个幽灵“追忆”往昔)。但是,作为亲法人士,这样做却有明显的意图:他,一个维也纳人,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祖国,亲眼看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仇恨的泛日尔曼爱国主义登台。他借助一首用敌国语言写就的“外国”诗歌,说出了这部作品的中心所在:昨日无法重现。 后记 一九八七年之前,《昨日之旅》这篇小说从未全文发表。它初次发表于一九二九年《奥地利当代艺术家协会文集》(维也纳,一九二九年,第一年卷),篇名为《一篇小说的片断》,与原文有出人。同样的片断于一九六一年,作为茨威格协会的《第二部特别出版物》,在国际斯台芬·茨威格协会出版社出版,主编是埃里希·菲茨鲍尔。又经过二十六年,到一九八七年,小说才得以全文发表,收集在克努特·贝克主编的茨威格小说集《火烧火燎的秘密》里,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二○○八年十月,法国格拉塞出版社首次发表了这一小说的法文译本,译者是巴蒂斯特·图卫雷。可见这篇小说面世的过程的确曲折漫长。 这篇小说的情节,时间跨度很大,从第二帝国(即威廉二世执政的德意志帝国)时期,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法西斯上台的前夕。在贝克的小说集里,这篇小说题名为《现实的阻碍》,说明德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对普通人命运的巨大影响。 小说的情节是出身贫寒、才气过人的化学博士路德维希和他的老板枢密顾问G的夫人之间,苦苦相恋未能如愿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当时,有名望的企业家也和政治家一样,拥有“枢密顾问”的称号,以示地位显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两年,年轻的博士被枢密顾问派到墨西哥去开采矿石,创办分厂。光阴荏苒,终于熬到归国还乡的时刻,不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是,这对朝夕期盼的恋人,天各一方,音信被阻。博士不耐孤寂,也不信战争能迅速结束,于是在大洋彼岸结婚生子,建立家庭。不料,大战在四年后突然结束。他获悉枢密顾问已经去世,夫人安然无恙,于是旧情复萌。他利用出差回国的机会,造访夫人,重游海德堡,寻找往日的踪迹。然而,岁月无情,物是人非,往昔能否失而复得?旧情能否死而复燃? 这篇小说具有茨威格小说的典型特点。首先是不用人名,小说中以“他”和“她”,来代替男女主人公的姓名。虽然不知男主人公姓什么,但他总算还有“路德维希”这个名字,女主人公始终只是一个“她”,而枢密顾问只落得一个姓氏的缩写“G”。作者本来要揭示的是普遍的人性,共有的命运,姓名便可有可无。正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没有姓名,男主人公,那位作家,也只有一个姓氏的缩写“R”。《象棋的故事》的主人公叫B博士,《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女主人公只是C太太。 促使作者命笔的,并不仅仅是主人公的这段往日的恋情,而是现实对人们命运的粗暴干涉。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多少人间悲剧!雷马克的小说《西线无战事》,好莱坞的电影《魂断蓝桥》,都是表现战争无情,往事不堪回首,夙愿难以得偿。可叹的是,新的疯狂又在滋生蔓延,战争的温床并未消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但是军国主义阴魂不散,许多准军事化的活动预示了这一点。上世纪二十年代法西斯运动甚嚣尘上。一九二一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夺得政权;一九二三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暴乱。小说描写的海德堡的游行队伍,预示着战争狂人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他会让法西斯上台,也会让新的战争爆发。小说完成于一九二九年,离希特勒上台还有四年,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十年。看到这些群众场面,不得不佩服茨威格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茨威格一直被误认为是不问政治的作家,只善于描写风花雪月,无视民众疾苦。这篇小说证明茨威格果然是描写恋情的高手,但并未脱离实际。他把这对恋人的恋情描写得缠绵悱恻,细致委婉,人木三分。可是就在这追寻往昔恋情之际,竟插入对现实的描写,触目惊心,振聋发聩。这是茨威格在法西斯上台前便发出的警告,可惜并未为世人所注意。 小说具有茨威格小说的一贯风格,仍然以心理描写为主。这里有一段特殊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从对富人的抵触反感,到对夫人的亲近依恋,最后完全钟情于她。两个孤寂的灵魂,两个渴求恋情的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相遇。夫人的好心善意,消除了他对富人的反感和敌意,使他对这陌生的房子产生眷恋之情。女主人公并不掩饰她对男主人公的爱。从母姓的温柔关怀,爱护体贴,进而成为动人的柔情。他们的互相接近,互相吸引,互相苛求,竟是真挚的恋情的表现,这一恋爱的过程写得细腻动人,含蓄凝练。 作者没有写出她和枢密顾问之间的婚姻有什么裂痕,也不着意描写夫人何时萌生爱情。在意乱情迷的紧要关头,她能显示出惊人的自制力,阻止两人亲密的结合。而男主人公出于对她的敬重和深爱,也能控制住自己炙热的欲火。激情四射,却又诗意浓郁。而男主人公在大洋彼岸为相思和渴望所苦,受到度日如年的煎熬。从思念到绝望的过程也写得令人信服。爱情似乎经受了离别的考验,又终于失败。然而,从旧日爱情的灰烬进发出爱情的火花,说明旧情未泯。这一波三折的内心变化,写得荡气回肠,让读者也随之经历他希望、期盼、绝望,再希望,再失望的心路历程,的确是一篇高雅深邃、细腻优美的描写情爱的佳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