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面试
李嘉越是一家猎头公司的老板,三十三岁,来深圳已经十年了。她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成都的一家制衣厂做外销业务。制衣厂依靠外贸公司接单,发完货后外商直接将货款付给外贸公司,而不是给制衣厂。制衣厂去外贸公司结款,要像给人家当孙子一样求着外贸公司付点钱,所以就经常发不出来工资。嘉越觉得这份工作没什么前途,两个月的工资没结,留下一封辞职信就走了。
在深圳的头两年,她换了十三份工作,面试了无数次,当过秘书、办公室主任、人事经理、销售、策划。1999年互联网大热的时候,她又混进了一个人才网站,算是IT人士。可惜这个人才网站从号称上千万投资到破产,只经历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所以嘉越工资过万元的高薪日子很短命。
嘉越又去当时还很小很谨慎的腾讯公司面试过一次,在赛格的一个很寒碜的写字间里,知道对方开出来的只有五千元的月薪,她犹豫了。这次的犹豫让她后悔了一辈子,她没有想到后来的腾讯居然能发展到那么大。这么一个巨大的舞台让一直自命很有创新能力的她给错过了,每次想想都要肠绞痛。
嘉越扭头给自己做了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那就是做一个猎头网站,用自己做IT人士的积蓄搏一次,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当一回老板。深圳那时候华强北一带的写字楼,五十多块钱一平米的租金,嘉越找了一个一百二十个平方米的两房一厅,一间做自己的房间,另一间做会议室,外面的大厅招了四个员工坐下。一个小小的公司就这么像模像样地办了起来。
2000年的深圳,猎头公司还很少。接到猎头的电话,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职业中介”,所以嘉越的员工们要不断地给别人重复一句话:我们不向应聘者收费。当时愿意付出高额招聘费用的公司也很少,嘉越的主要客户都是老外的公司。那些公司规模不大,刚来中国,对中国的人才市场和法制环境两眼一抹黑,嘉越就给他们做做单,赚点小钱。因为服务态度好,竟然也就把一个小公司给坚持了下来。
2008年的深圳,年初股票仍在狂涨中,嘉越的朋友们都沉醉在巴菲特的梦想中,见面就聊股票,每个人都俨然操盘高手。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嘉越的业务自然也充足。春节刚过就接了一个连锁企业的单,一个年销售额过亿的连锁餐厅,委托她招聘一位营运总监,年薪五十万,嘉越签的合同是按照年薪的百分之二十收取佣金。也就是说这单如果操作成了,有六万的收入。
嘉越接到这个单就暗喜。她有一堆的朋友在深圳的报社,天天吃喝玩乐,写些风花雪月的文字,专和美食界、时尚界人士打交道,要想挖一个营销总监还不容易?一嘉越把两位做记者的朋友请出来吃了顿饭,两位朋友把手上的名片慷慨地交给她去复印。加起来有一两百张,复印了厚厚的一大叠。这些名片放在别人手中就是废纸一堆,但对嘉越这种做人力资源的人来说,这些名片就是她的筹码,她的生意,再直白一点,就是银子。
嘉越安排猎手仔细地对这些名片筛选了一遍。排除一些有可能是老板的名片,进入他们视线的,还有十几个人。在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在酒店任餐饮总监,有的是在连锁西餐里任总监,还有的是在酒楼里担任管理职位。考虑到在酒店工作的人不熟悉连锁行业的性质,他们决定先从做连锁西餐的人下手。在调查了一系列企业的经营状况后,一个很合适的人选浮出水面。这个人是香港籍的广东人士,以前在香港的某知名连锁快餐里做过大区总监,之后跳槽到深圳的一家西餐连锁店做营运总监,但由于经营理念和老总不合,目前正有跳槽的意向。嘉越立即亲自出面联系了这个人,把客户那边的经营情况一介绍,双方均有意。
客户的公司在维也纳酒店附近,老板单先生不想在自己的公司里大动干戈地招聘这么一个高层,嘉越就把面试安排在维也纳酒店。
一楼的咖啡厅同时也是西餐厅,晚上七点,正是就餐时间,商务人士们井然有序地取着食物,然后回到餐桌低声交谈。这样一个环境,很适合轻松而不失正式的交谈。嘉越对自己定的地点很满意。
王先生是嘉越千挑万选出来第一批推荐给客户的人选之一。只是他第一次见面就迟到了,给嘉越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礼节上应该是他先到等候,在这么小的问题上都处理不好,嘉越对他的职业操守打了一个问号。但王先生既然是深圳一家大名鼎鼎的连锁西餐厅前任营运总监,总得有些料吧!这么有分量的人选很难物色到,嘉越就不好说什么,先让他和客户见面谈了再说。
嘉越的客户单总是潮州人,来深圳打拼十多年了,从白手起家到坐拥二十家分店,全是自己一拳一脚打拼起来的江山。虽然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他身上有广东人特有的那种务实和肯吃苦的精神,也肯钻研,自己从日常的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连锁店的管理理论,所以餐馆的业务发展到后来,竟然可以与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连锁店相提并论,也算是深圳的一个奇迹。他现在的年龄估摸不超过四十五岁,已有不知道多少个亿的身价,但坐在嘉越和王先生的面前全然没有一点架子。
单总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缓缓地说:“按照我现在的身价,我已经不追求收入了,只求企业稳定而持续地发展,我的员工和我的企业共同发展。”
王先生用不高不低的声音,平稳地回应:“您这样的心态对企业的发展是最好的,制定战略的时候可以着远于长远利益,而非眼前的利益。我也正要寻求这样的平台。”
嘉越不说话,只是坐在一边旁听。听到王先生的这番话,一块石头就落了肚。这位王先生的应对很有水平,既恰到好处地让客户感到愉悦,又表明了自己求职的立场。在来这里之前,嘉越已经交代王先生做足了功课,把今天和单先生面谈可能碰到的问题一一分析了一遍。大至深圳经济的发展,小至一个分店的管理,纵向分析餐饮行业的现状,横向比较连锁业中连锁酒店、便利店、面包店等的行业特征,两人都深入交换过意见。而这些,都将可能是单先生感兴趣的话题。现在眼看着开了一个好头,她估计今天的面试多半有戏,便不动声色,喝了口咖啡。
王先生的祖籍是台山,多年前全家移民去了香港,普通话讲得也很生涩。这两位广东人索性就用广东话聊了起来。嘉越硬着头皮听了半晌,开头还勉强跟得上,到后来他们聊得开心,越说语速越快,她听不明白,呵欠几乎就要上来了。
这时手机振动了,云清的电话进来:“嘉越,晚上去仙踪林扎堆如何?”’
嘉越捂着电话溜到了一边儿,问:“啥事儿?今晚啥主题?”
云清说:“有八卦。”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