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直击国计民生热点、焦点、痛点的书,是一部为弱势群体执言,给人希望和安慰的书,是一部深度解析城市开发和拆迁过程中的潜规则的书。它为我们揭开了这样一些疑问:拆迁背后究竟有哪些猫腻?为何拆迁往往伴随惊悚事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动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发锁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直击国计民生热点、焦点、痛点的书,是一部为弱势群体执言,给人希望和安慰的书,是一部深度解析城市开发和拆迁过程中的潜规则的书。它为我们揭开了这样一些疑问:拆迁背后究竟有哪些猫腻?为何拆迁往往伴随惊悚事件? 内容推荐 山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主任于海洋临危受命,面临的艰巨任务是要尽快设法使近万户超期被拆迁居民早日回迁,并妥善处理好18个老缠访户的特殊问题。 林云龙、草向北等不法开发商,在回迁房屋的地块建商品房住宅和商品门市,致使数百户居民多年无法回迁。于海洋排除干扰,果断将商品住宅改为居民回迁房;又设法将商品门市抵押,筹措资金建回迁房屋,终于使无望回迁的居民得以回迁。从包工头发展起来的房地产商徐国辉违法拆迁,克扣被拆迁户。有村里和乡干部批准建房手续而未获得正式房照的张玉兰成了老缠访户,张玉兰的丈夫于大虎生前被徐国辉拖欠巨额工程款多年。于海洋暗访中抓住徐国辉违法项目建设问题,迫使其如数归还。单身女老板拧焱在山城市城建系统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很多秘密的开发建设计划源源不断进入其信息网,从而屡屡主动成为被拆迁户。为了获得拆迁办的裁决支持,她设局灌醉于海洋并进行色诱,遭到于海洋拒绝后,又向于海洋行贿,再次被拒。为了赶走于海洋,她买通了拆迁办副主任高玉田,获取了拆迁办用“小金库”给老职工买房的问题并逐级举报。市政府从爱护于海洋的角度拟调他离开,另行重用。于海洋权衡再三,毅然留在了拆迁办主任这个捅马蜂窝的工作岗位上。 目录 1.水与火 2.三只小猪 3.关系 4.冷热之迎 5.虫、棒、虎、鸡 6.胡氏两姐妹 7.理与法 8.“当”之声 9.左进门,右进门 10.小舅子与姐夫厂长 11.偏房 12.春香 13.阴柔美女 14.二托 15.正职副局长 16.树荫下的女人 17.九月的城市 18.前楼,后楼 19.笑与恼的关系 20.痒 21.半失踪 22.分钱 23.楼前的加长轿车 24.老实待着 25.一妇当关 26.袭击 27.小金库 28.权力之潜规则 29.小组长 30.各揣心腹事 31.先一手 32.一头雾水 33.又喝了 34.我不要暖气 35.缓期执行 36.六楼的 37.精神按摩 38.怒火炸弹 39.笑一笑 40.特殊,特殊,特殊 41.妈,给电吧 42.桃花港 43.四步进行曲 44.804号房里的声音 45.10万元的“茶砖” 46.粘在门上的照片 47.官骗 48.性高潮 49.同意离开 50.不走了 试读章节 1.水与火 于海洋被人告了。 于海洋是山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主任。 人们之所以热情关注于海洋被告事件,还不是因为于海洋是一个副局级领导干部,(在副省级的省会山城市,像于海洋这样级别的干部,虽不能夸张地形容为船载斗量,起码也有数百人)。也不是因为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拆迁办主任的位置十分抢眼,而是一贯以精明干练、卓有政绩并有“能吏”褒誉的“另类”干部于海洋竟然被一个女拆迁户告住了,而且这个女拆迁户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又是一个36岁的单身漂亮女人。这在新闻的可续性之外,同时增加了可咀嚼的趣味性。 于海洋主任算是被告住了。 “住了”,不是倒了或垮了的意思。山城市的干部和老百姓习惯把“准了”、“实了”叫“住了”。“住了”是停住了、动不了的指代。意思是说,所告问题“坐实”了。 这个挫折是于海洋21年的工作生涯中唯一一次马失前蹄。 在往前18年野战部队的生涯中,包括数十次实弹演练、森林扑火、抗洪抢险,虽然险象环生,但除了给自己添了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和记不清多少次的嘉奖外,他都奇迹般地全身而退。这也成了他与战友们在酒桌上的吹牛资本。 那一日,当炮兵技术学院王副院长关切地问起此事时,于海洋恨恨地说,大江大浪都过来了,小河沟里却翻了船,真他妈的窝囊。×!说着,一口干了杯中酒。 那个漂亮而又年轻的女人或女拆迁户之所以能把于海洋“告住”,是因为她深谙“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伟大理论。这一理论并非是她从书本上读来的,而是从诸多革命传统教育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悟出来的,即收买“内奸”对攻破坚固堡垒的无比重要。然后如法炮制,打入市拆迁办内部,收买合作伙伴,从而掌握了于海洋问题的确凿证据,违纪金额甚至精确了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字,分角不差。 面对面真刀真枪不曾被对手打倒,反而被内部的人从身后放了冷枪,这是于海洋说“真他妈的窝囊”的主要缘由。 王副院长笑了,提醒说,你不能说最后那个“×”字。听说那是个味道十足的女人,当心犯错误,弟妹让你吃闭门羹。 于海洋也笑了,说,我要不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并且和我家小妹一往情深,说不好真他妈就掉进去了。 战友在一起,说话没有顾忌,直来直去,不像面对上访老缠户,说出的话,几乎等同于皇帝老儿的金口玉牙,必须得咬文嚼字,一字一句都要有法律根据。哪句答复不合乎法规,就可能引起上访,或者向外掏银子为错话埋单。更不像对总在算计自己的少数同事同僚,不该说的话,就是在肚子里,憋屈得臭气满腹,恶心得满面苍白,难受得双腿打战,人面前还要千方百计地挺着不能吐,宁肯痛苦地跑肚拉稀也不能随便往外倒。而战友在一起则是轻松加愉快,彼此间无需防备。于海洋时常在战友聚会时倾倒苦水和委屈,借以施放工作中沉重的心理压力。 寻常之流告不住于海洋,状告于海洋的不是寻常之流,而是人称“山城牛女”的牛燚焱。被尊称为“牛女”主要不是因为此女姓牛,山城市姓牛的数以万计。按名字说,她应当称为火女,但七把火也掩不住一个“牛”字。 多年同开发商与拆迁部门打交道,牛焱焱总结出了被诸多被拆迁户广为认可并流传的经验。面对拆迁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当个“顺民”。老老实实地听话,让什么时候搬家,就立马走人。好处是不仅可以排在几百户搬迁走人的前茅,优先进行回迁选户,挑个好的楼层朝向,而且可以得到优先搬迁奖金。第二条路,当个“钉子户”。不管有理无理,硬着、顶着、耗着、拖着、横着、赖着,死活就是不走。等到多数户都走了,开发商耗不起,多少都要给些优惠;有的开发商急于开工,说不定偷着给“一大块肉”都有可能。当然,火候要掌握好,走早了,额外得到的补偿就少,最好拖到开发商承受的极限。一旦走晚了,真的成了被强迁户,那就撕破脸皮硬到底,死猪不怕开水烫,追着党政机关领导死缠乱搅。那些领导经不住缠磨,一定出面对开发商施压,自己必定会有斩获。 当然,多数老百姓都是好群众,都愿意做个听话的顺民,只要开发商按着法规条例规定,该给的给到位,都会支持政府搞城市改造。再者,那么多人都走了,自己不走,也抹不下脸皮来当与政府作对的逆民呀? 可是,“山城牛女”牛焱焱不想当“顺民”。她的这种反叛性格来源于家庭矛盾的多年浸染。从她能看懂大人脸色起,就从继父的冷眼中学会了自我保护。当她拿起锋利的剪刀,将充满淫邪目光的继父耳朵刺豁的时候起,除了那个大她3岁的哑巴又跛脚的哥哥,就几乎没有信任过任何人。那一次,跛脚哥哥挥舞着粗壮的胳膊,一拳将继父的鼻梁骨打折。那一年,她刚满15岁。 “山城牛女”牛焱焱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敢于理直气壮地叫价和公开挑战法规。她的一处一楼82平方米的住宅,出租给人开饭店,租金每年18万元。按拆迁条例规定,住宅兼营业只能按住宅进行安置并给予适当补偿,原则上按原面积安置住宅,或按货币安置补偿个十几万元。面对十数次踏破门槛的动迁人员,牛焱焱开出的条件是,必须按营业房屋补偿,每平方米6000元,给492万元,立马走人。 心存好奇的山城市路桥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政建设局曹大山局长在七八位处长、经理的前呼后拥下,亲自登门做工作。 这一次,牛焱焱放下架子,笑容满面,迎出门外。牛焱焱眯着美丽的丹凤眼,瞅着副总指挥满意地喝着自己端过去的一杯茶水,话语温柔地徐徐说,曹大总指挥呀,我这房屋使用年限应该是70年,现在才18年,每年租金18万元,还有52年大好时光。现在,你们的路就从它身上压过去,犹如18岁的少女,为了城市建设贡献了大好的青春和生命。每年18万元,乘以52年,应当补偿936万元。考虑总指挥大驾光临,给93万元,明天就搬家。 看着牛焱焱花瓣一样鲜嫩的嘴唇生动地张合着,曹大山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差错,脸上肌肉逐渐僵硬起来,“忽”的站起身来,只留下“不可理喻”四个字,拂袖而去。身后留下了牛焱焱一屋子的笑声。 牛焱焱不仅牛,而且火,就像名字中有七把火一样。从15岁以后,她再也没有上过学,因为没有机会上学,也就没有一些初中同学后来的大学文凭。但是她从不迷信文凭,认为文凭不等于文化,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等于智慧。好像为了认证自己的三个“不等于”,牛焱焱的生意做得异常火爆。生活教会了她打“擦边球”,而且总是打得那么准,虽然每次都险象环生,却很少失过手。她有多处买卖,最赚钱的要算是骨灰盒生意。全市多数寿装店的骨灰盒都由她负责供货,由于经营手段如兔儿般的灵活,从而牢牢把握着了市场份额。考虑“骨灰盒”三字的阴冷性,牛焱焱将其称为“仙舍”或“寿室”,给人一种缥缈欲仙和松鹤般吉祥的感觉。 …… P1-3 序言 且不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即便是乐于为序,也有几分不自信,序是门面,如果翻了你的序言倒了胃口,人家很可能错过了一本好书。 但我还是甘冒风险为李发锁这部长篇小说赘言。 为什么?我对这部小说有感情。《动迁》曾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10万字。那时我认真拜读过,觉得耳目一新,并且胡乱说了读后感。须知,我看不上的东西,我会不置一词,我看上了的,就想说三道四,不说好像对不起人,因为发锁是我的朋友。 《动迁》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仿佛在矿源枯竭的昆仑山下河滩里掘到一块和田玉一样兴奋。我那时的突出感觉是没尽兴,完全是一个长篇的架构,却没有伸展好,犹如一出好戏,刚见高潮便戛然而止,让人遗憾。于是我鼓动他重写,扩充成长篇,当然不是注水、拉长。 我在飞机上,后来在办公室、在餐桌上,我都喜欢听他讲述纸面背后的故事。他太富有了,有一肚子生动的、听了足以感染对方的故事,而且我觉得他具备统驭长篇布局、驾驭纷繁人物的本事。只要他潜心去写,志在必得。 于是我建议他重新布局谋篇,出版社也有这种愿望,发锁也有此意,眉头都没皱,决定推倒重来。如果换个人,未见得乐意这样做,小说已经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见好就收,没有必要重打锣鼓另开张。李发锁就是李发锁,这个自诩为“二虎”的先生,真的有一股虎劲,舍得出憨劲与蛮力。用他自己的话说“挥笔如镐,倍觉艰辛,犹如蜗牛爬行,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汗水印迹”,现在真的将洋洋25万言的长篇小说拿出来了。 过去我们经常引用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一分是天才,九十九分是汗水”,意在鼓励人们勤奋,意思不错。但最先传播爱迪生这句格言的人,显然不该阉割爱迪生原话的精髓,爱迪生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这一分的天才是成功的关键”。这话同样适用于发锁先生。勤奋,他自不必说,他是在公务繁冗的空隙里“忙里偷闲”的。现在他虽不像当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那样事必躬亲了,毕竟还是官身不由己,属于他自己支配的时间可怜得有限。这么一想,他能一部接一部地写长篇小说,就是奇迹了。 如今官场附庸风雅者大有人在,但多为写写书法、拍拍照片,可以算轻松、雅致的爱好,有几个肯点灯熬油去啃小说这块没肉的骨头?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这样的话: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发锁把这种精神用在了观察生活和处理小说素材上,是一种智慧。 发锁懂得扬长避短,善于在厚重的泥土里打深井,而不是浮皮潦草地做表面文章。《动迁》选择了当下涉及国计民生焦点、痛点的题材,其凝重的笔触必然刺激到社会敏感神经,这是小说关照现实、激发人们关注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他点穴不是点死穴,而是疏通经络治病,这是有根本区别的。他用解剖刀把社会痼疾切开来向人们展示痈疽,却又同时潜移默化地开出医病良方,给人以希望,批判现实主义的武器在发锁手中运用自如。 你打开这本小说,那扑面而来的浓烈的都市生活气息,那令人牵肠挂肚的人物命运,那形形色色的官场、商界和芸芸众生的形象,特别是主人公于海洋的形象,几乎是呼之欲出的。一句话,编是编不出来的。我近年来写过很多官场小说,虽不时有溢美之词,但如有发锁那样身临其境的经历,或能更胜一筹。发锁的这部小说,涉及开发商、草根小民、政府局处长、国企老总等等,都写得游刃有余,但对高层特别是高层的深层次开掘稍嫌欠缺。非不能,恐有不便耳。他自己不是坦言“实话实说代价颇多”吗?这是我的妄评,不一定是这样。 每个人如果检讨人生,前半生应是不犹豫,后半生应是不后悔。说起来简单,做到其实不易。发锁先生前半生为官(这里指大权在握叱咤风云之官)应当是没丝毫犹豫的,果断、干练,口碑好。后半生选择咬文嚼字爬格子,我想他肯定不后悔。有几个淡出官场权力中枢的人可以“退而求其次”成为作家的呢? 这“不犹豫”、“不后悔”,都有一个前提,那必须胸襟坦然,心情淡泊、平和,否则你怎么可以不浮躁、不失落,静下心来选择写小说这苦差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发锁是个幸福和通达之人。这使我想起宋代诗人韩琦的两句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且把此句送给发锁和他的作品,希望读者认同。 书评(媒体评论) 好个“拆迁办主任”!如今整个地球都在拆迁。他就是“地球办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蒋子龙 《动迁》选择了当下涉及国计民生焦点、痛点的题材。其凝重的笔触必然刺激副社会敏感神经,这是小说关照现实、激发人们关注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他点穴不是点死穴,而是疏通经络治病。他用解剖刀把社会痼疾切开来向人们展示痈疽,如又同时潜移默化地开出医病良方。给人以希望。批判现实主义的武器在李发锁手中运用自如。 ——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 张笑天 在一个利益急剧调整的年代里。能站在一个独特的角度书写直指内心的经验并塑造出可信的社会群像,表达出宽容和对人性的赞美,《动迁》做到了。这和作者浑厚的生活阅历与扎实的生命体验都有关。同时,还体现了作者的良知与道德的坚守。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 邱华栋 《动迁》由部队转业干部于海洋在山城市房屋拆迂办公室主任任上的无奈遭际与勤勉作为。写出了城市拆迁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以及于海洋的体恤民情,化解民怨,顺乎民意。利益引起纠纷,纠纷酿成怨愤。正是在这种风口浪尖中,于海洋显示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的可责品格。《动迂》堪为一部直面当下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力作。 ——著名文学评论家 白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