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武侠小说,不能不谈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飘溢出来的独特韵味。就新派武侠小说而言,古龙是小字辈,金庸是后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则是时间上的“大哥大”。正是由于他无意闯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纪最壮观的文化景致——武侠热。
梁羽生文学功底很深,言辞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大量运用诗词,独树一帜。只是在情节上的描写稍逊与金庸与古龙,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读,不愧为三大宗师之一。本书为“梁羽生小说全集”中的一本,是梁羽生大师的经典之作。“一代武侠宗师”徐克率领黎明、甄子丹等巨星倾情打造影视“七剑”,电视版由赵文卓、蔡少芬、王学兵等出演。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上接《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启金庸、古龙的一片天地。他这样评价自己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金梁并称,一时瑜亮”。梁金并世之时,曾主张“侠是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品德的化身”,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金庸更将之提升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梁羽生小说以实在的文史知识和古代诗词见称。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常常将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小说回目意境深远,对仗精巧,情节推展明显具有怡荡有致的韵律感,叙事中也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他的武侠作品,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小说情节构置巧妙、稳厚绵密。有人认为梁羽生小说的缺憾在于“乏味”二字,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梁先生始终保有一种“正统”文人的姿态。梁先生自己也说:“可能我也犯过“离奇”的毛病。但我的作品中“离奇”不是主流,不是我的风格”。
这时清凉寺前已形成混战局面,观光人众,四散奔逃,通明和尚一把戒刀舞得呼呼风响,锐不可当,只是那些亲兵们也是久经战阵的兵士,虽给他们打了进来,却并不显得慌乱。
丧门神常英和铁塔程通二人,一个使丧门棒,一个使五花斧,一面杀,一面喊:“多铎贼子,还不出来纳命!”喊声未了,只见那乘绿昵大轿轿帘骤揭,走出一个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的贵妇。只见她神气悠闲,轻移莲步,微启朱唇,问道:“你们都找鄂亲王有什么事?”
这一下大出意外,寺前骚动顿时平息下来,常英、程通不再吆喝,通明和尚垂下戒刀,亲兵们也横刀凝步停下手来。通明和尚等一干人众是鲁王旧部,此来为的是找多铎报仇。原来在满清入关之后,南明政权,还继续了一些时候,抗清军民先后拥立过福王、鲁王、桂王等明朝宗室,鲁王就是东南志士张煌言、张名振等拥立的。鲁王建都浙江绍兴,自称“监国”,维持了五六年小朝廷的局面,后来给多铎麾下大将陈锦所平。鲁王余部在杭州密谋复国,又因秘密泄漏,数百人被擒,关在杭州总兵大牢,后来在多铎大婚前夕,越狱逃走,一场混战,又牺牲了许多人。因此鲁王旧部和多铎仇深如海,事过十六年,还聚集到五台山来,要把多铎生擒,活祭死者。
他们都是响当当的英雄儿女,冤有头,债有主,多铎的家属,他们是不愿残戮的。这番突然见多铎的大轿,走出的却是个贵妇,虽情知必是多铎的王妃,一时间也给窒住了。
两边僵持了片刻,情势很是尴尬。鄂王妃微微一笑,说道:“若没有什么事,你们就散去吧。”说罢推开寺门,便待进去。常英抡起丧门棒,大叫一声道:“镖伤张公子的就是这个贼婆娘,她既与我们为敌,众兄弟何必饶她?”一抖手,几枚丧门钉,直朝她背后打去,鄂王妃理也不理,听得脑后一响,一反手就把几枚丧门钉完全抄在手中,她接暗器的手法,竟是非常的纯熟!通明和尚等大怒,展开兵刃又冲杀起来,鄂王妃在鼓噪声中,已进入清凉寺去了!
这时山下又是金鼓齐鸣,一彪军马,急步赶上山来。
鼓角齐鸣,戈矛映日,在满山纷乱之中,这彪人马的先头部队已赶到灵鹫峰下清凉寺前。这彪人甲胄鲜明,右手持刀矛,左手持铁盾,碰到兵刃来袭,便举盾先迎,刀矛随出,只听得“当!当!”之声,震耳欲聋,不消片刻,便把清凉寺团团地围了起来。这彪人马是满清的禁卫军,专负皇宫和各亲王府的守卫之责,比御林军还要精选得多。
那披着面纱、手持短剑的少女,正掩护着那受伤少年,突围而出,她左边一兜,右边一绕,行前忽后,行左忽右,远施暗器,近用剑攻,迅如灵猿,滑如狸猫,专从缝隙里钻出来,看看就要突围,忽然迎面碰着这彪人马,正待绕道而行,蓦听得一声猛喝:“往哪里走!”一口长剑,疾如闪电地袭到!
披纱少女身躯一伏,右臂斜沉,长剑呼的一声从头上砍过,她猛地一长身躯,短剑倏然翻上,横截敌人手腕。这招使得十分险恶。不料敌人武功也极深湛,竞不撤剑回救,径自手腕一旋,也用剑把敲击少女手腕,两人一沾即走,各自以攻为守地避了险招,双方都暗暗惊诧。
少女抬头一看,只见和自己对敌的人气宇轩昂,身材魁伟,料知不是寻常人物,正思疑问,猛听得一声大喝:“兀那不是多铎贼子!”少女大吃一惊,只听得对手傲然答道:“是又怎样?” 识破多铎,大声喝问的正是丧门神常英和铁塔程通二人,他们距离多铎较近,舍命地抢了过来。这时少女的短剑也越攻越紧,但多铎腕力沉雄,少女的剑一给碰着,手上就是一阵酸麻,而旁边那位受伤少年,又因失了自己掩护,竟给多铎的牙将击倒,横拖活拽去了。
这时常英、程通已然赶到,叫声:“姑娘稍退!”披纱少女狠狠地盯了多铎一眼,自知在如此形势下难于取胜,也便撤剑抽身,先去援救那少年同伴。
常英、程通来势十分凶猛,一连击倒了十几个禁卫军,多铎大怒,喝道:“众将退后,待我独擒这两个贼人!”长剑一挡,火星蓬飞中,把常英的丧门棒削去了棒头,但多铎的铁盾也给程通一斧劈裂,多铎索性把铁盾抛掉,展开关外长白山派的风雷剑法和两人大战起来!
多铎出现后,形势大变,通明和尚等一干人众,纷纷向多铎这边杀来,禁卫军虽然厉害,可是在山地上到底不易阻拦,竟给他们渐渐杀近……
程通、常英二人是江湖上出名的猛汉,兵械既重,力气又大,和多铎打起来,正是半斤八两,酣斗起来,只见常英的丧门棒如怪蟒毒龙,横冲直扫;程通的两柄板斧如山移岳动,重重压来。但多铎的功力也非同小可,长剑展开,挟着风雷之声,吞吐抽撤,时如鹰隼飞天;击刺截斩,时如猛虎伏地,一道剑光,裹住两般兵器,竟是毫不退让。
酣斗中通明和尚横眉怒目,大喝一声,举刀猛劈。长剑戒刀碰个正着,一声巨响,火花蓬飞,两人都碰得虎口发热,通明和尚更不换招,欺身直进,顺手一刀,便切多铎脉门,多铎微微一闪,剑招倏变,反圈到通明和尚背后,举剑便搠,通明和尚头也不回,听风辨招,反手一刀,斩敌人手腕。多铎若不收招,必定两败俱伤。
多铎到底是个亲王,通明和尚敢拼性命走出险招,他却不敢。他急得“大弯腰,斜插柳”,躬身换步,把搠出的剑硬撤回来。他也微微有点胆怯了。
说时迟,那时快,两旁的禁卫军已是如潮涌来,替他挡住那班江湖好汉。这时多铎带来的人马,陆续上山,自山脚到半山,蜿蜒如长龙,密密麻麻,总有二三千人,金鼓齐鸣,满山呐喊,声势极盛,竟似冲锋打仗一样。
那卖解女人突然打出一枝袖箭,嗤的一声,发出一道蓝火,直上遥空,这火箭是个讯号,一发出后,鲁王佘部连呼速退,分头杀出,爬上山去。
多铎扭头一看,和卖解女人对个正着,他本想拦截通明和尚去路的,这时也改变了主意,飞步便追那个卖解女人。
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