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曾发出如此感叹:孩子越大,我们却越不了解孩子。这也难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教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很少真正去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和孩子就会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有益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自己也就慢慢读懂了孩子这部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何做孩子的心灵导师(父母亲子教育经典) |
分类 | |
作者 | 赵华夏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很多父母曾发出如此感叹:孩子越大,我们却越不了解孩子。这也难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教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很少真正去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和孩子就会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有益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自己也就慢慢读懂了孩子这部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内容推荐 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是对家长的教育。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是对家长的教育。家庭是全家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园。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特长和潜能,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完整而成功的人生,那么,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坚定做个有心人,孩子就一定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 目录 上篇 敞开心扉,与孩子真诚沟通 第一章 认识孩子重在认知自我 代沟是无形的墙 读懂自己的孩子 把孩子当独立个体 大棒主义没意义 溺爱不是爱 做孩子的天使 第二章 与孩子平等交流 再忙也别忽视孩子的存在 找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学会做忠实的聆听者 跟孩子讲道理 在孩子面前保持温和 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 第三章 数落孩子有技巧 过分严厉不利孩子成长 停止对孩子的唠叨 批评孩子坚持对事不对人原则 批评惩罚有分寸 别把餐桌变成教训桌 不当众训斥孩子 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第四章 这样的家长得分高 家长要以身作则 向孩子认错并不难 当着孩子面不说别人坏话 对孩子说“不” 虚心向孩子学习 与孩子商量问题 第五章 如何引导“另类”孩子 如何引导自傲的孩子 如何引导自卑的孩子 如何引导坏脾气的孩子 如何引导胆小的孩子 如何引导娇气的孩子 如何引导孤僻的孩子 中篇 信任相随,为孩子播撒希望 第六章 给孩子松松绑 让孩子自立自主 给予孩子自由空间 尊重孩子的决定 为孩子保守秘密 营造家庭民主气氛 第七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赏识会使孩子更优秀 在别人面前称赞孩子 嘲讽是赏识教育的大敌 赞美要真诚并恰如其分 间接赏识更有效 第八章 信任源于坦诚 重视孩子与同伴的交往 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 不回避性教育 允许孩子犯错 发现撒谎及时纠正 第九章 孩子最喜欢听的话 “你自己做决定吧” “你大胆去做” “你一定行” “我爱你” “我理解你” 第十章 这些误区要避免 不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处处显权威 “热”或“冷”对付任性 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把对孩子的付出挂嘴边 重物质奖赏轻精神鼓励 下篇 导航梦想,给孩子飞翔的翅膀 第十一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发现孩子的天赋 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培养孩子的兴趣 强扭的瓜不甜 想象力是智慧财富 培养孩子的理想之苗 第十二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可能搀扶孩子一辈子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 让孩子懂得感恩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人生在勤 坚持就是胜利 第十三章 永远别忘记学习 创建一个学习型家庭 学习重在方法 分数不是唯一标准 与孩子一起阅读 技多不压身 处处留心皆学问 第十四章 多把尺子度量孩子 不可盲目效仿别人的成功 幸福比事业成功更重要 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 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多把尺子衡量孩子 第十五章 让“问题”孩子从此没问题 孩子染上网瘾怎么办 孩子早恋怎么办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孩子有不良嗜好怎么办 如何预防孩子犯罪 为孩子开设生命教育课 试读章节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有些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他们一心为了事业、为了赚钱,一大早就匆匆赶去上班,很晚了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来,还要忙着做饭、做家务,吃过饭后立刻催促孩子回房间写作业,而自已又是加班加点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长此以往,在父母的忽视与冷淡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孤独、自闭、不善交际。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缺少父母关注的孩子多数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他们怕冒险、怕探索、怕接触陌生人。因此说,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会怀念过去大家庭的时代,那时,一家人吃过晚饭便在院子里乘凉、聊天,热闹非凡。到了春节,大家欢聚一堂,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分发压岁钱,全家其乐融融。然而,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有着自己的乐趣,亲子关系就这样慢慢地变淡薄。这一方面当然有着文化及社会变迁的缘故,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缺乏民主态度来和孩子相处有关,为人父母总不忘记在各方面给予孩子最好的,却唯独忘记要与孩子同乐。 有位妈妈,一次下班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当她回到家里,看到5岁的女儿正站在小区门口等她。此时的她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心情也坏到了极点,因此,她只是面无表情地带着女儿回到家…… “妈妈,”女儿叫道,“你能答应我一件事情吗?” “什么事情?” “我能到你单位去吗?” “你瞎说什么,我在工作,又不是玩。”妈妈非常生气地说。 女儿看到妈妈凶神恶煞的样子只好默默回到房间里。 过了一会儿,妈妈感到自己不应该对孩子这么凶。 于是,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你为什么想到妈妈单位去?” “我老看不到妈妈,我想妈妈,到了妈妈单位就能看到妈妈了。”女儿小心翼翼地说。 女儿的话击中了妈妈的软肋,她感到最近一段时间对女儿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自此以后,她每天下班后都立刻赶回家陪伴孩子,而且注重与孩子心灵上的交流,女儿也从原来的沉默寡言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看到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妈妈终于知道了陪伴的价值是多么的宝贵。 的确,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忙其实不是忽视孩子存在的理由,称职的父母总会忙里偷闲抽时间陪孩子。陪伴孩子,绝不会是枯燥无味,恰恰相反,你会获取无比的幸福和满足感,这种融融乐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更重要的是,在玩与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曾以677分考进了清华大学的15岁女孩南南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呢?她的妈妈彭嘉陵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在书中她透露了自己的家教秘诀:周围许多同事、朋友的孩子都学得太累,每晚作业做到深夜,周末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侵占,小小年纪的孩子比大人的压力还大。我的女儿就非常轻松,她从小就经常在我们的带领下到户外玩耍,而且每次都玩得很尽兴。同时,不管工作再忙再累,我们都一定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一定要帮她,也一定能帮她。这比请家教效果好十倍。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文化低而孩子学习的内容又太深奥,根本帮不了孩子,其实,家长只要陪着孩子一起学就行了,并不是要家长讲解。即使自己不懂,也可以读一读要领、例题,引导孩子思考。 亲子之间造成隔阂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造成孩子不愿进入成人的世界、成人也无法走进孩子的世界的局面。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一起玩,如果家庭时常出现争吵的气氛,家人便不可能同乐。但如果父母和子女能够玩在一起,便能减少彼此问的敌意而产生和谐的气氛。 男孩罗杰超是个足球迷,每次电视播放足球赛,他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一回,他很晚了还没有到家,爸妈十分着急,正准备打电话报警时,罗杰超兴高采烈地回来了,爸爸气急败坏地要揍他时,他委屈地哭了,“爸,你从来没有带我看过球赛,我拜托你已经不下100次了,但是你每次都说你很忙,或还有别的事要做。”爸爸高举的手又放了下来,他恍然大悟,儿子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和他共享一种爱好。从那以后,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罗杰超父母就经常组织全家一起去看足球赛、一起讨论有关足球的话题。 不管多忙多累,父母都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在与孩子交流、玩耍的过程中,既可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P19-21 序言 在西部的一个偏远山区,我曾遇到了一位来自沿海的支教老师。那时她正带着一群孩子静静地坐在小溪旁,双眼紧闭,用心聆听着溪流说话的声音。孩子们的双手伴随着溪流的韵律在胸前弹奏出一曲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歌谣。而他们的脸上,自始至终都挂满了迷人的笑容。 我想,他们心灵的净土里,一定容不得半点世俗的玷污。所以,直到孩子们带着微笑散去后,我才走近那位老师,询问她净化心灵的方法。 她笑着说,西部的孩子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感受城市霓虹灯的色彩缤纷,但他们可以去感受自然——一种最纯净的美。自然可以让他们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可以让他们认知世界、认知自我、憧憬未来。她继续说,心灵净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孩子的心灵导师,而现在的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引导,所以孩子变得苦恼、变得迷惘。当孩子苦恼而不堪重负的时候,在这里可以让孩子对着蓝天歌唱,把一切尘埃拒之门外,让心灵睡个午觉,鼓起勇气再意气风发地迎接挑战。当孩子迷惘而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对着溪流畅想,给心灵洗个澡,然后微笑着让生命伴随心愿远航。 支教老师的一番话语深深地震撼了我的灵魂。孩子是一部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并不容易。 很多父母曾发出如此感叹:孩子越大,我们却越不了解孩子。这也难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教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很少真正去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和孩子就会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有益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自己也就慢慢读懂了孩子这部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做孩子的心灵导师吧!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是对家长的教育。家庭是全家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园。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特长和潜能;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完整而成功的人生。那么,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坚定地做个有心人,孩子就一定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 编者 2010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