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灵魂独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国平的散文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读者中拥有众多知音。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本书是周国平首部“出行哲思录”,极其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每一次远离国门的日子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再现了作者执著而超脱的灵魂之旅。

内容推荐

本书是周国平首部“出行哲思录”,极其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每一次远离国门的日子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再现了作者执著而超脱的灵魂之旅。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采和哲思中领悟智慧和超然。

目录

上编 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2000.11-2001.2)

前言一

前言二

邓正来序

第一部分 进岛之前

 天上掉下一个机会

 诱惑和危险

 哲学家与探险家

 关于“极地沉思”

 在亚布力训练

 出发前的犹豫

 启程

 从北京到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

 从圣地亚哥到彭塔

 着陆乔治王岛

第二部分 岛上日记

 长城站初步印象

 极限体验与文化差异

 生命的极限在哪里

 海边闲看企鹅

 热闹中的寂寞

 到风雪中去

 阿德雷岛

 攀登岛上第二峰

 岛上地球村

 周游三方海岸

 你愿做一只企鹅

 天空下的劳动

 参观智利站

 南极事业与人类情怀

 一天的风景

 迎接新千年的方式

 雪中冬泳

 参观韩国站

 访捷克站

 极昼日出

 钓鱼赛

 把最想做的事放在第一

 南极无新闻

 海边小景

 正常的心情

 在纳尔逊岛上

 冰盖的故事

 山谷里的晚霞

 心理测验答卷

 游西北海岸

 爱怜动物

 农历除夕

 红与黑

 难兄难弟

 暴风雪

 登上纳尔逊冰盖

 大风天气

 关于犬自然本身的价值的讨论

 大风刮了五昼夜

 创造奇迹的中国人

 惜别的时刻

第三部分 南极素描

 南极动物素描

 南极景物素描

 南极气象素描

第四部分 岛上断想

 灵魂只能独行

 内在的眼睛

 灵魂之杯

 精神之树的果实

 灵魂的亲缘关系

 小爱和大爱

 偶然性的价值

 尘世遭遇的意义

 死亡不是一个思考的对象

 生活的减法

 心灵的空间

 丰富的单纯

 自然、社会与人性的单纯

 道路与家

 信仰的价值

第五部分 读圣经札记

 不可发誓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天上的财宝

 伺候哪一个主人

 行淫的女人

 精神领域里的嫉妒

 本乡人眼中无先知

 奥秘和比喻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舆论的不宽容

 小孩,富人和天国

第六部分 离岛之后

 又到彭塔

 从彭塔到圣地亚哥

 聂鲁达故居

 途经布宜诺斯艾利斯

 回到北京

 谁都能够去南极

 不喜欢见记者

 实话如何实说

 

下编 欧洲长短章

初出国门——旅欧印象(1995.5-10)

 一、出关和入关

 二、法兰克福

 三、海德堡

 四、做客巴黎

 五、走马观花看巴黎  

 六、名胜掠影

 七、艺术大餐

 八、巴黎的墓地

 九、一个过客眼中的巴黎

 十、卢瓦尔河畔的城堡

 十一、St.Florent之行

 十二、诺曼底之行

 十三、何必五十支蜡烛

 十四、荷、比、卢印象

 十五、法国南部之行

 十六、红灯区和性

 十七、慕尼黑的寂寞日子

 十八、我的房东

 十九、季节的见证人

 二十、慕尼黑啤酒节

 二十一、英国公园的裸晒者  

 二十二、Starnbergsee湖

 二十三、巴伐利亚的城堡和湖泊

 二十四、福音传播者

 二十五、归去来兮

以尼采的名义——瑞士一周(1998.9)

 第一日 去西尔斯一玛丽亚开会

 第二日 听会和译诗

 第三日 旅游胜地或尼采故居

 第四日 里尔克听天籁的地方

 第五日 到日内瓦做客

 第六日 从日内瓦到巴塞尔

 第七日 归程

隐居古堡——海德堡札记(1999.4-10)

 一、启程

 二、城堡脚下的住宅

 三、我的办公室

 四、大学城与旅游城

 五、一家三口的隐居

 六、我的课程

 七、办公室的“入侵者”

 八、国际讨论会

 九、山居情趣

 十、女主人Cora

 十一、荷尔德林的诗

 十二、老城

 十三、哲学家小道

 十四、海德堡的文脉

 十五、古城堡

 十六、啾啾在德国

 十七、Rudoff的自行车

 十八、周末魏玛之行

 十九、维也纳一周

 二十、萨尔茨堡二日

 二十一、途径慕尼黑

 二十二、Axel抨击德国教育

 二十三、哈诺夫妇

 二十四、在德国看病

 二十五、日全食

 二十六、在国外的中国混混

 二十七、内卡河边

 二十八、到图宾根访问Kogelschatz教授

 二十九、推着童车游意大利

 三十、回国的感触

跨文化对话——在德国参加一个研讨会(2001.3)

试读章节

长城站初步印象(12月12日)

在长城站安顿下来了。

长城站建于1985年,经过逐年扩建和修缮,生活设施已经相当完善。整个站区包括十几个建筑,均为铁制结构,为了抗风暴,大多悬空铆在深深插入地下的钢铁支架上。我们住的这一栋两层铁皮楼是1996年增建的,里外都漆成白色,看上去颇新。有二十几间屋子,每间都带卫生间,用具基本齐备,有两张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室内颇整洁,因为有电暖气,还相当暖和,室温保持在摄氏二十度上下。我立刻想起,在来这里之前,一位征服过格拉夫冰盖的南极英雄听说了我们的计划,便笑说,你们的南极之行就相当于一次京郊之游,住长城站就相当于住二星级宾馆。看来,此话不单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之豪言或戏言,基本上也是符合事实的。

除了作为住宅的生活栋外,其余建筑皆漆成红色,比较旧,承担着办公、科研、通讯、气象、发电、机车、仓库等功能。我们迎着大风,在即将撤离的十六次队的队长率领下参观了这些设施。

听这位队长介绍,我才知道,比起其他国家的站例如韩国站来,我们的条件就差得多了。韩国站每年的经费是八百万美元,而我们二站(长城站,中山站)一船(雪龙号)总共才三百万美元。经济实力的差别明显地体现在生活水准上。他们的食品全部在智利采购,始终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则全部是在中国预备,靠雪龙号两年运送一次,因此基本是过期的。在仓库里看见,大米是1995年到期的陈米,有少量今年五月到期的智利大米则是韩国站遗弃给我们的。又如通讯,韩国队租用智利卫星,每月付五千美元,每个队员都可以随意免费打电话或上网,我们的队员则只能去智利站自费打投币电话,两相比较,虽然都身在极地,心理感受却截然不同。

不止于此,经费的不足还直接影响到科研。站上有一座房子名为科研栋,我亲眼看到,它基本上已是一座空庙,里面没有设备,仅剩的一种地震仪器也打了包准备运回国内了。这里的科考事实上已经停止。我曾奇怪,在我们这十七次队中,为何只有两名度夏队员是科研人员,其余都是行政、勤杂和普通技术人员,此时也就找到了答案。

夜晚十二时,我坐在宿舍的窗前。大风刮了一整天,现在仍在刮,内行估计有八级。窗口朝东,面对着大海。天色渐暗,但仍能清晰地分辨窗外的景物。右侧的海面伸向天边,正前方是企鹅聚居的阿德雷岛,左侧是科林斯冰盖。海滩无沙,全是黑色的石头,一个积水的低洼里落了许多贼鸥。这是我到达长城站的第一天,我的心情是兴奋的,兴奋中却也掺进了一点沉重。

极限体验与文化差异(12月13日)

谈到南极,人们爱用一个词:极限体验。据我看,像我们这样住在暖和的房子里,在离住房不远的范围内走动一番,站在海边看一会儿云、波浪和企鹅,天气好的时候,有组织地上某一个冰盖瞧瞧,是谈不上极限体验的,这个词对于我们始终是一个浪漫的夸张。

不过,就在这乔治王岛上,极限体验仍然是可能的,也确实是存在的。

昨天晚饭时,来了两个捷克客人,他们坐在我们的餐厅里,只喝茶,不吃饭。听说除了这两个男人,还有一对父女,也是捷克站的成员。所谓捷克站,只是姑妄称之,与这个岛上别国的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乔治王岛上,共有八个国家建站,即智利站、俄罗斯站、韩国站、乌拉圭站、阿根廷站、巴西站、波兰站以及我们的长城站。这些站都是以国家的名义建立、由国家拨款维持的。唯有捷克站不是国家所建,而是纯粹的民间行为。在纳尔逊冰盖的边缘,也许一开始有几个捷克人在那里盖了一间简陋的屋子,供临时藏身之用,后来每年会有个别爱冒险的捷克人步他们的后尘,也到冰盖上来体验生命的极限,那屋子就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营地。纳尔逊是一个小岛,在长城站南面,基本被冰盖覆盖,无人居住,捷克人就在那里尝试过一种与世隔绝的最简单的生活。去纳尔逊岛要渡过一道海峡,所有的人都是依靠机动橡皮艇越过这海峡的,惟独捷克人坚持要使用手划的橡皮艇,这也是他们的极限体验的一个部分。若干年前,两个捷克人驾舟渡海,永远地消失在风浪中了。最近风大,几个捷克人就在长城站附近临时宿营,等候天气好转。

使我们惊讶的是,我们未见到的那一对父女,那个女儿竟然只有七岁,我们站上有人遇到过这个女孩。听说他们的宿营处就在我们站的油罐后面,今天晚饭后,我们结伴去寻访他们。

先到油罐后面,未发现有人宿营的迹象。我们沿着海岸继续南行,登上一个小山头,远处隐约可见一个四方的物体,像是一座小房子。下山要越过一大片积雪,不知地形深浅,想到失足冰缝的危险,投足不免踌躇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几人已经走散。四望无人,左边是大海,白浪,雪岛,右边是起伏的山,头顶盘旋着一群燕鸥,不时有一只燕鸥向我俯冲,发出尖利的叫声。终于走到了那个四方物体前,邵、何已经先我到达,我们三人一起察看,发现那是一个用废弃集装箱做的避难所,里面有一些简单的行李,附近还支着一顶帐篷,帐篷里放着睡袋。那么,是这里了。可是,不见人影。

P31-33

序言

我不是一个好动的人,每一次出国的机会都不是自己争取来的,而只是偶然地落在了我的头上,我就接受了。所以,我的确只是偶尔远行。

虽是偶尔,走得还够远的,最远到了南极的乔治王岛。关于这次南极之行,我曾写《南极无新闻》一书,由海南出版社于2002年出过单行本。我把这部分内容收在本书中,作为上编。单行本付印后,好友邓正来读了书稿,忽一日打电话来,兴奋地朗读他写的评论。我惊奇又感动,因为他专注于学术,从不写学术之外的东西,这是他第一次破例。评论对我的解读异常准确,我当时就决定,如果书再版,一定用来做序,现在终于如愿。

卞编是我几次游历欧洲的记录。其中,两次到德国访问或讲学,各为半年,皆顺便游览了欧洲别的国家,两次分别到瑞士和德国短期开会。想到我不大会更多地出国,就觉得这有限的几次经历对于我自己还是比较宝贵的,便在最近整理了出来。我是依据当时所写日记整理的,日记有简有繁,大致遵照原样,只在文字上做了一点润饰。

我不善于写游记,事实上这本书也不是游记,只是我几次在国外的生活和心情的实录而已。

周国平/2006年5月1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