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家庭疗伤(上下)/名家治疗笔记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李维榕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际家族治疗大师米纽琴的唯一华人入室弟子,华人世界首屈一指心理治疗大师李维榕的力作!

这世上并无独立的人,我们人人都像电脑一样,被自己出生的家庭编好了程序,然后按钮行动。在本书中,心理治疗大师李维榕为我们分析了一些家庭心里治疗案例。

内容推荐

很多人认为,心理治疗是教导别人怎样处理问题,这是过于简单的想法。心理治疗不是教学,它比教学有趣多了。

这世上并无独立的人,我们人人都像电脑一样,被自己出生的家庭编好了程序,然后按钮行动。

过去有多重要,全视乎这对一个人现时的影响;将来有何机会,也全视乎现时能够打开哪一扇门。因此,“现在”是过去与将来的桥梁。

目录

上册

自序:蜕皮

引言:家是多体小兽

第一辑  家中秘密

 家庭秘密

 难言之隐

 父亲的屋子

 少女的秘密

 向孩子下手的色魔

 家庭暴力

 打老婆的男人

 放人一马

 包不住的秘密

 父亲有外遇

 不是洞,是个垃圾桶

第二辑  家中气象

 自杀的母亲

 第一号儿子的悲哀

 不想活下去

 母亲的悲哀

 恋鞋的人

 百尺之室的矛盾

 吞钉的孩子

 楼上楼下

 爸爸的抉择

 家囚

 离家

 不争气的肚皮

 邻居的故事

第三辑  家人是敌人

 爱与烦扰

 牢骚老人的良伴

 妈妈的离间计

 婆媳之争

 孪生姐妹

 同胞相争

第四辑  同性家庭

 不是同性恋的故事

 同性恋家庭

 家庭的舞台剧

 另类家庭

 同性配偶养孩子

 跨性别的男孩

 是男是女

 两个要做女人的男人

第五辑  我的故事

 窗外窗内看人生

 新春谈死

 二马的女儿

 再见故人

 家庭日记

 母亲的脑袋缩水了

 婚姻可怕

 喜宴

 安置臭皮囊

 最后的一程

 不上班的一族

 乐在不工作

第六辑  家是多面孔动物

 何谓正常家庭

 过渡期中的家庭

 无言之歌

 重访童年时光

 回忆与感觉

 童话之路

 名字,不止是个人标记

 有脑的精子

 他乡为己乡

第七辑  家庭舞蹈

 睡美人的孩子

 “没办法”的男人

 鬼上身的家庭

 有女初长成

 塔里的小公主

 背塔之人

 代罪羔羊(上)

 代罪羔羊(下)

第八辑  大师说舞

 汉堡论剑

 身体的语言

 言语的高潮

 两面墙

 谈“玩”的重要

 东方与西方

 满载的空船

 精神病的境界

 非理性的沟通

 昂贵的谈话

 小故事

 非洲紫罗兰

 妻子当帽子

 未断奶的民族

 由断奶说起

第九辑  看见自己

 家庭内的谋杀

 打小人的乐趣

 人生三部曲

 代人赔罪

 留有余地

 南非老妇的一票

 珍惜你的本命花

 食物治疗

 工作三则

 别打扰了玩耍

 千古之谜

第十辑  传说中的故事

 美狄亚的故事

 金脑子

 未完成交响曲

 露西·加波的三生

 好纪元

 吸血鬼的后代

 跪池

 小脚与西服

 

下册

自序:蜕皮

引言:家是多体小兽

第一辑  以爱的名义

 此情不渝

 爱的解剖

 假如你爱我

 为你而改变

 爱他,不如爱自己

 不只是两个人的事

 异族通婚

 分不开的怨偶

 人鬼情与闲情

第二辑  雕塑婚姻

 婚姻的故事

 婚姻为什么失败

 没有长大的婚姻

 尖酸刻薄脸

 忧郁症灵丹

 夫妻塑像

 齐齐来共舞

 婚姻王程

 声音的囚犯

第三辑  屋檐下的故事

 丈夫出走的日子

 五十岁的反叛

 女儿的重担

 七年之痒

 丈夫有外遇

 无过分手

 活着便精彩

 家庭谈判

 不停说话的人

 有“变”的婚姻

 婚姻一课

 犹太人遇着佛

 中年得伴

第四辑  性与情

 “发花癫”的作用

 性之种种

 女性的情欲

 无性婚姻

 不能行房的丈夫

 谁的问题

 网络情人

 另一个女人周

 毕加索的女人

 人在桃花

 齐人有一妻二妾

 再见亦是老婆

第五辑  男人们,女人们

 男人,女人

 女人们的火车俱乐部

 严重受伤的女人

 做个会飞的女超人

 爱玛的新家

 适当处理愤怒

 男人的一百零一个谎言

 小飞侠症状

 男人的苦恼

 罗伦在纽约

 要记得朋友

第六辑  两代情结

 母与女

 母女相守

 母女连体婴

 关系的牢笼

 母亲的顽童

 外婆的一脚

 找不到母亲的女孩

 被挡在门外的爸爸

 与爸爸放风筝去

 孩子为何失败

 “不知道”与“为什么”

第七辑  身体在哭泣

 身体在哭泣

 坐屎监

 哭泣的男孩

 家的万花筒

 不停洗手的孩子

 一加一等于零

 厌食的女孩

 饮食疾患

 与你共享一席宴

 当孩子患上贪食症(上)

 当孩子患上贪食症(下)

第八辑  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中的孩子

 紧贴的三人舞

 放不下父母

 目连救母

 不听话的女儿

 “亲子”不如“远子”

 现代家庭故事

 大人不乖

第九辑  家有小皇帝

 小皇帝的自白

 小皇帝谈恋爱

 天才儿童的苦恼

 家有独子

 母亲的怀抱

 逃学的孩子

 未断的脐带

 版图之争

 亲子角力竞赛

 不要养双魔怪

第十辑  长大就是这么回事

 万能婴儿

 女儿与蜥蜴

 不要尽信沟通

 文化下的家庭

 带青少年游纽约

 金刚的眼泪

 虎父多犬子

 少年十五十六时

 成长四则

 过五关

 四分之一年危机

 华尔街的新一代

试读章节

难言之隐

“性侵犯”是个颇令人忌讳的话题,尤其是发生在家庭内的性侵犯。

记得小时候有个小表姐,曾经偷偷告诉我,她的舅舅半夜爬到她身上。

那时她才十二岁,我问她当时如何反应,她说:“整个人都吓僵了,动也不敢动;分明是醒了,却装作没有知觉。”

我又问她:“怎么不告诉你妈?”

她说:“告诉她了,她却骂我,不许我乱说话。”

这个故事,我一直没有忘记,因为实在太熟悉了。这是最常见的性侵犯,发生在很多儿童身上,不单是女孩子,男孩子一样不能幸免。

记得以前邻家有位老伯,老喜欢坐在大门口抱着没有穿裤子的孙儿,我出入门口时,不时见他用手摸着男孩的生殖器,开玩笑说:“飞了,麻雀飞走了!”

小男孩双手护着自己的“麻雀”,吓得不停顿脚。如果在近代社会,老伯的行为足以被控为对儿童的性侵犯。

很多人以为性侵犯是外国社会的产品,其实这是绝对不正确的,中国社会一样层出不穷,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罢了。

站在门后的母亲

最近参加一个女性的研讨会,发觉很多人在年少时都有被人非礼的经历。那些非礼者大多是亲属或朋友,以至她们在事发时不知所措。尤其是涉及家族中人,有时连自己的母亲也不一定肯面对。像我的小表姐一样,每次求助只换来一顿责骂。

而这种不被亲人保护的创伤,往往会比性侵犯本身更深地伤害到一个孩子的心。

很多曾被性侵犯的人,谈起自己的感受,都会很自然地提到母亲的立场,曾经对自己的康复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有一位被父亲侵犯的女士说,母亲的沉默,是一种帮凶。这位女士长大后一直做出种种不容于社会的行为,她说:“我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要激起母亲发言。”

母亲不发言,女儿也找不到自己的喉舌。

另一位女士说,当父亲打开她的房门时,她曾在门后望见母亲瘦小的身影,从那一刻开始,她就在心中宣布了母亲的死亡。

侵犯者分明是父亲,怎么恨意却发泄在母亲身上?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也许当一个人受到最亲近的人伤害时,最渴望的是另一个至亲的保护及谅解。

没有这一份谅解,受害人一辈子都不能接受自己。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情结。

无言的秘密

同辈间的性关系,又是另一种现象。

根据身历其境的人报道,开始时往往只是互相玩耍,以至后来不可收拾。受害者的罪恶感特别强,与侵犯者一样,不但不想让父母知道真相,还要处处保护父母,不让他们伤心。

而一般父母,也很难接受这种被认为是罪恶的行为。要处理得当,实在难之又难。

很多心理问题,例如极度忧虑消沉,以致厌食或暴食,都和性侵犯有关。很多专家在做诊断时都会问到病人是否有过被性侵犯,因为这种伤害如果没有好好地医治,有时是会祸害无穷的。

因此,无论处理有多困难,都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最坏的处理是否认事情的发生,当做若无其事,结果一家人都会被这个无言的秘密控制。

我见过的个案中最好的结局,是母亲终于为女儿挺身而出,战胜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懦弱,承担不能在丈夫的权威下保护女儿的责任。

母亲声泪俱下,重新掀起一个并未被时间埋葬的旧疮疤,而这个十岁时被父亲侵犯的女儿,大半生做尽伤害自己的事情,人到中年,一直与一个心魔纠缠,直到母亲终于肯面对事实,她才如释重负。

母亲说:“我知道现在说这番话,实在太迟,我不知道怎样向你补偿。”

女儿说:“我就是一直在等你说话,等得好辛苦。”

无可否认,乱伦是一个家庭悲剧,其他人的否认,就是对侵犯者的认同,结果形成整个家庭都是侵犯者。

要治理受害者的创伤,第一步就是家人肯面对已经发生的不幸。

P7-9

序言

记得第一本家庭舞蹈出版后,很多看过的人都追着问我,这个家庭后来怎样了?那个故事又如何完结了?

其实,我自己也很想知道答案。

因此,当那三个孩子的母亲要求再见我时,我十分兴奋。

我最后见她们一家人时,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那时几个孩子夹在父母的矛盾中,完全失控。再见他们时,三个小男孩已经变成三个壮健的青少年;他们的母亲,也一改当年忧郁的样貌,一宗宗地细说过去几年来的生活细节:到哪里去游玩、见过哪些有趣的人物,而且有相片为证——每一张照片都是他们如何努力让自己活得丰富的见证。

三个青少年虽然仍面对着若干问题,但是对前途均表示乐观;尤其学业一直落在后面的二弟,很得意地告诉我,他刚刚拿到成绩优异奖。

闲话家常后,我问母亲:“你为什么要见我?”

她早有准备地回答:“我以前见你时,你说了很多话我都记不得了,但就是记得一句话,你说,我已经失去我的丈夫,如果不留神,连孩子也会失去!”

原来,她是要证明我是错的。

我说:“我很高兴我错了。”

大弟却说:“幸好你这样说了,妈妈才肯放手,不然我们可能真的跑掉了。”

无论如何,我很感激他们给我这个见面的机会,尤其是那三个孩子,当年闹得令我全无办法,但是这次却明显告诉我:我们很好,请放心!

他们同时给我带来一个信念:家庭的韧力是很强的,有时好像穷途末路,但一定会柳暗花明。穷则变,变则通。

这套书,代表了我在香港工作及生活的近二十年的点滴,我自己也从初时游戏人间的心态,变得责任愈来愈沉重:太多人与人之间的纠缠不清,太多无可改变的哀伤,太多不必要的烦恼,太多放不下的执著,太多无奈,太多失落。

但是有个不变的道理,就是要变。我不是常有机会知道与我相遇的家庭变化如何,但是我知道,只要他们能变,就会海阔天空。

而我自己的治疗工作,也随着我的成长而不断改变。

原来人与蛇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次皮。蜕下一层又一层的旧皮,又是一个新开始。

于是,我又等着蜕皮而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