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飒编著的《后现代主义终结之后我们是谁》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几篇最近写的文章,以及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上半年策划的一个当代水墨的系列邀请展:“后现代主义终结之后,我们是谁?”
第二部分是2012年6月1日由我写的一篇文章在网上引起的争论:《形式上追求“新奇”,绝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路》,随后程美信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反驳我:《追求全面“新奇”是中国艺术唯一出路》,我、程美信先生、朱家鸿先生又分别写了四篇文章相互回复,最后总共六篇文章,都在第二部分内容之中。
第三部分是2010年5月我在北京服装学院组织了一个论坛,分5场讨论会,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往何处去?”的话题,起因也是觉得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而历史转变之时,艺术是一定会发生变化的。但这个话题显然有些太大了,是我一厢情愿的结果,被邀请的嘉宾显然也缺乏准备,并有些诧异。论坛期间我写了十余篇相关文章,现在看其中一些观点也许有些偏激,那是当时真实的思考与状态,一并放在这里,算是对那个过程的一个反省与总结。
自序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后现代主义正在退出历史
20年后
《阿基里斯与龟》——一个关于当代艺术的隐喻
关于“后现代主义终结之后,我们是谁?”当代水墨系列邀请展
“‘非墨’求墨”展览策划
“非墨”求墨
关于策划“非墨”展览的来往信件
2011年新浪微博“无界·柒社”微群关于“水墨”问题的讨论
面向未来的思考
水墨何妨唱当代
后现代主义终结之后,我们是谁?
“后现代主义终结之后,我们是谁?”当代水墨系列邀请展策划案
“后现代主义终结之后,我们是谁?”北京研讨会
“后现代艺术终结以后,我们是谁?”杭州座谈会
形式上追求“新奇”,绝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路
追求全面“新奇”是中国艺术唯一出路
中国当代艺术是三流的美国消费文化,继续追求“新奇”,是一种自欺欺人
关于“非法”的形式语言问题(一)
没有“新奇”是中国文化身份吗?
对“新奇”的追求掩盖了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实质:现代性的匮乏
“当代艺术往何处去”青年艺术论坛
“当代艺术去往何处去”青年艺术论坛第一场讨论会(策展人)
“当代艺术去往何处去”青年艺术论坛第二场讨论会(媒体)
“当代艺术去往何处去”青年艺术论坛第三场讨论会(画廊)
“当代艺术去往何处去”青年艺术论坛第四场讨论会(艺术家)
“当代艺术去往何处去”青年艺术论坛第五场讨论会(艺术收藏)
谁是当代艺术中真正的“获益者”?
当代艺术的实质:资本拜物教
面对资本对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规训,我们该如何作为?
批评与资本的合谋
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死”了,它已不具备任何可能性
中国当代艺术必须改变
中国当代社会及当代艺术最缺乏的仍然是理性
中国的新兴中产者阶层,实际上只是一群穿着西装的农民
从奥巴马上任总统以来的言行看世界局势的变化以及对中国的文化的影响
共同保卫社会
论坛结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