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精选读本。书本用情节曲折生动的小故事或有趣的珍闻,讲述了一些载入《辞海》的杰出文学家、艺术家、戏剧家、教育家、科学家等知名人物的生平故事。文章短小精悍,每篇文章大多在千字左右,文字精练流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化名人逸事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思敬//倪培森//朱斌//竺月青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本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精选读本。书本用情节曲折生动的小故事或有趣的珍闻,讲述了一些载入《辞海》的杰出文学家、艺术家、戏剧家、教育家、科学家等知名人物的生平故事。文章短小精悍,每篇文章大多在千字左右,文字精练流畅。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大量报刊图书中精心筛选了157位文化名人的400篇有关他们生平事迹的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中人物的智慧、机智、幽默,以及生活际遇和精神风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 目录 编者的话 一、著名作家逸事 柳青(1916—1978) 故意找骂 钱钟书(1910—1998) 过目不忘 幽默的钱钟书 萧军(1907—1988) 拳打张春桥 赵树理(1906—1970)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幽默 “认罪” 巴金(1904—2005) “千里马”遇“伯乐” 与萧珊奇特的相识 丁玲(1904—1986)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梁实秋(1903—1987) 七十二岁再做新郎 沈从文(1902—1988) 小学毕业的大作家 冰心(1900—1999) 泪湿《甲午战争》手稿 宝塔诗 “实秋是我一生知己” 夏衍(1900—1995) 笑谈历史教训 老舍(1899—1966) 答催稿信 文章为命酒为魂 智考齐白石 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生活中的幽默 瞿秋白(1899—1935) 风趣的“贺仪” 临终写下的两首词 郑振铎(1898—1958) 搜救国宝传奇 沈雁冰(1896—1981) 勤策奋勉成大器 背《红楼梦》 郁达夫(1896—1945) “风雨茅庐” 给冯玉祥的祝寿诗 两首佚诗 林语堂(1895—1976) 妙语惊人 “人才辈出” 泪写《京华烟云》 张恨水(1895—1967) 同时创作六部长篇连载小说 谢绝张学良 叶圣陶(1894—1988) 少年时唱的歌 郭沫若(1892—1978) 第一封情书 妙语应答 贺婚诗 巧改对联救少女 巧解寿谜 刘半农(1891—1934) “教我如何不想她” 以曲代信 向恺然(1889—1957) 武林奇对 鲁迅(1881—1936) 少年学对课 坟头“应试” 弃医学文 失恋诗 “反七步诗” 曹雪芹(?—1763) 写《红楼梦》 挥毫戏王爷 朋友之交,淡淡如水 扎风筝救友人 李汝珍(约1763—约1830) 破识奇诗结良缘 吴敬梓(1701—1754) 三次拒考 饿着肚子写出的杰作 蒲松龄(1640—1715) 落第自勉联 写《聊斋》 甜酸苦辣 追究“玉柱不架金梁” 妙诗戏权贵 妙对讽进士 赴宴 “岂有此理” 咏针讽独眼 金圣叹(1608—1661) 趣联惊四座 临刑对奇联 幽默二三事 施耐庵(元末明初) 巧治心病 “虎癖” 重写时迁偷鸡盗甲 冯梦龙(1574—1646) “三落”成就“三言” 元好问(1190—1257) “可”“否”在妹 王安石(1021—1086) 一联双喜临门 毁稿 制作诗谜 欧阳修(1007—1072) 巧对过关 修改《醉翁亭记》 你还不知“羞” 范仲淹(989—1052) “划粥断齑” 赠金 巧济灾民 柳宗元(773—819) 种柳诗 班固(32—92) 巧计追马 二、著名诗人逸事 艾青(1910—1996) 心胸坦荡 被温家宝总理引用的诗 戴望舒(1905—1950) 情书如红叶,报纸作冰人 柯仲平(1902—1964) 狂飙诗人柯仲平 闻一多(1899—1946) 治印 徐志摩(1896—1931) 离婚不绝情 柳亚子(1886—1958) 六次更斋名 与毛泽东历史性的“三次握手” 接受毛泽东的规劝 赋诗《赠邓小平》 脱险记 李调元(1734—1802) 大块投河,玉珠击鼓 考倒众秀才 管道升(1262—1319) 愤赋《你侬词》 辛弃疾(1140—1207) 戏赋“辛”字 陆游(1125—1210) “但悲不见九州同” 有状元才,无状元份 与唐琬的爱情诗 李清照(1084—约1151) 夫妻对弈 苏东坡(1037—1101) 题池名结良缘 赞妹破诗解谜 偷改小妹联 画扇济人急 立意独特的“生儿诗” 巧诗骂贪官 撰联戏钦差 苏洵(1009—1066) 阖府作联 杜牧(803—853) 杏花村题诗 李贺(790—816) 童年逸事 贾岛(779—843) 险些身陷囹圄 “推”不如“敲” 当着和尚骂秃驴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恃才高傲,终遭贬谪 白居易(772—846) 长安米贵 审案 一字至七字诗 刘禹锡(772—842) 玄都观两度赋诗 愤作《陋室铭》 吟诗骂蚊子 韩愈(768—824) 执拗举人 杜甫(712—770) 自题药店联 恶官出难题,杜甫巧配方 诗劝吴郎 高适(约700—765) “一江水”与“半江水” 李白(701—762) 应考 不敢再题诗 戏弄权贵 巧对胡乡绅 七步作两诗 受“骗”桃花潭 醋店遇县令 一诗谢“漂母” 崔护(?—831) 生死恋 王维(70l—761) 买药结良缘 跳井 孟浩然(689—740) 一句诗断送了政治前程 做诗自荐 陈子昂(659—700) 当众碎琴买名 宋之问(约656一约713) 妙联巧对渔翁 王勃(650或649—676) 神童王勃 骆宾王(约640—?) 巧对结良缘 陶渊明(376—427) “苦酒诗”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三、著名书画家逸事 启功(1912—2005) 受骗 “变脸” 妙语三则 李苦禅(1907—1989) 齐门拜师 连做“呆”事 傅抱石(1904—1965) 真人对赝品 张大干(1899—1983) 画蝉服白石 艺惊陈半丁 戒赌复得传家宝 “假作真时真亦假” 赠画毛泽东 赠笔情 丰子恺(1898—1975) 逆境也幽默 刘海粟(1896—1994) 卖画 徐悲鸿(1895—1953) “草庐三顾” 真理高于一切 赠画老农和马夫 作“回蹄”赠傅作义 沈尹默(1883—1971) 下决心练书法 何香凝(1878—1972) 裙上题诗 虎穴救夫 齐白石(1863—1957) 烟从水上去,诗自腹中来 画蟹讽权贵 白石卖虾,言不二价 吴昌硕(1844—1927) 中计写“菜单” 郑板桥(1693—1765) 初恋 巧赋祝寿诗 以诗识挚友 巧断风流案 出对判案 作诗送贼 吟诗戏知府 诗嘲贵公子 “难得糊涂”有来历 “难得糊涂”也糊涂 临终教子 徐文长(1521—1593) “徐文长”名字的由来 巧读白字骗公差 “嫁、嫁、嫁”与“准、准、准” 智救寡妇 “并吞六国” 文征明(1470—1559) 塞翁失马 “今日诗”与“明日歌” 唐伯虎(1470—1523) 画扇巧送银 题佛藏情 戏作登山诗 妙写判词 赋诗救和尚 醉酒趣闻 贫病交加,仍潇洒自如 祝枝山(1460—1526) 春联断句 题画 文必正(生卒不详) 联语结伴侣 米芾(1051—1107) “疯癫之称,名不虚传” 柳公权(778—865) 练字 “笔谏”唐穆宗 颜真卿(708—784) 辞官求师 王羲之(321—379) 夜贴春联 养鹅 以字换鹅 题匾 题扇桥 巧断案 四、著名教育家逸事 朱自清(1898—1948) 骨气 朱光潜(1897—1986) 三立座右铭 胡适(1891—1962) “尝试” 作歌悼活人 爱情诗 笑谈妙论二则 陶行知(1891—1946) “王门立雪” 捧着一颗心来 四块糖果教学生 看电影受阻 诗讽胡适 诗悼马克思 给唐纳的规劝诗 在结婚证书上题诗 妙答教育部长蒋梦麟 趣事二则 马寅初(1882—1982) 带着棺材上台演讲 立下遗嘱上讲台 章士钊(1882—1973) 你姓胡来我姓章 吴玉章(1878—1966) “亚洲崛起有黄人” “他是我的一字师啊” 黄炎培(1878—1965) 示子座右铭 作诗悼亡妻 巧计避敌 一词之易,师出有名 徐特立(1877—1968) 师表风范 长而好学 梁启超(1873—1929) 巧对免责 卖画讨袁 巧对张之洞 妙手改寿联 三拒红颜知己 蔡元培(1868—1940) 择偶的标准 一介清儒 挽联两副 张謇(1853—1926) “九百九十九” 一首题扇诗 巧释“哑联” 王守仁(1472—1528) 哭象棋诗 朱熹(1130—1200) 俭朴的家风 一寸光阴不可轻 追讨一首诗 孟子(约前372—前289) 被人猜疑 孔子(前551—前479) 学琴 能者为师 后生可畏 “死要面子活受罪” 巧讽鲁哀公 五、著名戏曲戏剧家、音乐家逸事 马季(1934—2006) 慧眼识姜昆 大师风范 侯宝林(1917—1993) 自戴高帽子 机灵与聪明 程砚秋(1904一1958) 拒为大汉奸周佛海绘菊 马连良(1901—1966) 妙计退“魏延” 一丝不苟 “断案” 荀慧生(1899—1968) 急中生智 田汉(1898—1968) 少年巧续古联 周信芳(1895—1975) 麒麟童“赴宴” 梅兰芳(1894—1961) “名”是被骂出来的 “打妻” 蓄须明志 座右铭 不耻下问 洪深(1894—1955) 坏蛋全叫“洪深” 盖叫天(1888—1970) 勇斗印度巡捕 练功六道汗 汤显祖(1550—1616) 被逼取消殿试 借笔街 关汉卿(生于金末,卒于1279年) 巧言脱险 卓别林(1889—1977) 一字值万金 喜剧大师的贤孝情 最受欢迎的人 小偷与卓别林 萧伯纳(1856—1950) 萧伯纳的幽默 一次演讲 年龄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莎士比亚(1564—1616) 坠入爱河 莎翁的墓志铭 聂耳(1912—1935) 耳朵不一般 冼星海(1905—1945) 在高等音乐学府门前 施特劳斯(1825—1899) 巧退“情敌” 施特劳斯的“头发” 肖邦(1810—1849) 一只银杯 莫扎特(1756—1791) 首次“演奏” 舞曲济贫 卖艺 六、著名币斗学家、医学家逸事 钱三强(1913—1992) 法文二十五个单词的求婚信 强记原子弹原理结构 华罗庚(1910—1985) 妙联惊四座 弄斧必到班门 李四光(1889—1971) 因错得名 爱因斯坦(1879—1955) 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与小女孩的交往 “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 与女老板讲解相对论一 逸事三则 爱因斯坦的遗嘱 爱迪生(1847—1931) 巧算灯泡体积 诺贝尔(1833—1896) “我成功了” 百字自传 诺贝尔的遗嘱 达尔文(1809—1882) 干“蠢事” 牛顿(1642—1727) 忘恋人 逸事四则 李时珍(1518—1593) 药联配佳偶 巧施心药妙治忧郁症 妙方戏州官 张仲景(约147—219) 医圣张仲景三次学医 华佗(?—208) 看病治贪 扁鹊(战国时期齐国人) 五医齐桓公 七、其他文化名人逸事 邓拓(1912—1966) 一篇来稿成姻缘 范长江(1909—1970) 征联巧讽阎锡山 吴晗(1909—1969) 宁可不出书 萧楚女(1897—1927) 不自惭貌丑 谢觉哉(1883—1971) 巧对韩愈绝联 冯玉祥(1882—1948) 面试选妻 悼李大钊诗碑 作《十月怀胎》碑文 于右任(1879—1964) 《思乡曲》 被人取走的“告示” 重金赎对联 秋瑾(1877—1907) 天贶长留纪念日 章太炎(1869—1936) 考“童子试” 征婚娶妻记 撰联讽慈禧 康有为(1858—1927) 落第购西书 棋逢对手 妙语批试卷 翁同稣(1830—1904) 爆竹声中“争”状元 魏源(1794—1857) 前窗犹忆切磋时 纪晓岚(1724—1805) 作诗祝寿 一副绝妙的寿联 纪昀不愿留诗句 “一”字诗话 妙手应对 逸事三则 王夫之(1619—1692) 智救弱女 试才女 顾炎武(1613—168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于谦(1398—1457) 童年趣事 解缙(1369—1415) 《凉州词》 智对曹尚书 添字斗尚书 巧作变色诗 “老畜生岂敢出蹄” 刘伯温(1311—1375) 妙计脱险 文天祥(1236—1283) 英雄状元 作《正气歌》 怒斥奸人 悲壮就义 诸葛亮(181—234) 上学 出师 娶妻 下山 一切早在预料之中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忍辱负重著《史记》 司马相如(?—前118) 文君复书 试读章节 故意拔骂 村头一户人家门前,一个中年妇女浑身湿淋淋,两手时而叉腰,时而挥上指下,一边跺着脚,一边声嘶力竭地骂着人,满口秽言污语,把那人骂得狗血喷头,叫人听不入耳。 那个挨骂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当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创业史》作者柳青。柳青这时躲在屋内,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这位妇女辱骂自己。看样子,他似乎还洋洋得意,泰然自若哩!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柳青当时正在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他想写一个农村泼妇骂街的情节,苦于没有真情实感,写了几遍都不满意。后来,他听说村里有位妇女十分泼野,骂人很厉害,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可请这位“模特”表演,当然不能明白地告诉她。若明白地告诉她,一是她不会干,二是即使同意“表演”,也难免故作姿态,表露不自然,没有真情实感。 那天,刚下工,这位妇女从柳青家门前经过,柳青抓住这个机会,端了一盆早已准备好的清水,直朝她身上泼去,也不道歉,自己转身退回屋里,躲在一旁观察起来。 这位妇女遭到突如其来的水泼,顿时大怒,火冒三丈,冲着柳青痛骂开了。邻居们见状,左说右劝,连推带搡,才把这位妇女劝走,回头又奔柳青那里,抱怨他不该惹出这场是非。 柳青对邻居们诡秘地一笑,幽默地说:“这是我故意请她骂的,这是花钱买票还难看到的‘戏’哩!” 第二天,柳青上门向这位妇女道歉,说明了情况。这位妇女感到很惭愧,从此她的泼劲也收敛了不少。 柳青经过这次切身体验,笔下“泼妇骂街”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逼真感人了。 (摘自《语文月刊》2002年第12期,周廷湘文) 过目不忘 钱钟书记忆力过人。《管锥编》引征中西学者、作家近干人,所引著作一千七八百种。国外学者说他具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力。早在进入小学读书之前,钱钟书已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七侠五义》、《说唐》等小说。任人从书中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地复述出来,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在蓝田国立师范任教时,图书馆的“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部头丛书,他都浏览过。他看过的明清别集有干种之多,别人随便拿一部来考他,十之八九他都能复述其内容,有的甚至一字不差。有人不相信,屡次考他,他竟屡试不爽。 钱钟书的记忆力超群,这也是他让许多读书人着迷的原因之一。在与人座谈中,他能够流利地背诵《牡丹亭》,轻松地引用三十多年前阅读过的小说中的原话。对于诗歌他更加熟悉,可以随时认出或者背出宋元以来二三流诗人的作品。他在美国耶鲁大学的一次茶话会上的“表演”,则集中地展现了他在这方面的天赋。据一位参加了该会的学者追叙:“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钱钟书博学强记,出口成章,把许多美国人都吓唬住了。他在茶会中,提及某一位英国诗人,就用优美的英语背诵了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及另一位德国诗人,就用标准的德语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语来背诵一段。那些诗人不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作品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都能出口流利背出,难怪会把在场的美国人惊杲了。” (摘自《知识窗》1996年第6期) 幽默的钱钟书 钱钟书是位很幽默的人。八十岁高龄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要给他祝寿,他坚决谢绝了。他说:“增一岁当然可以贺之,减一岁则应吊之。一贺一吊,不是互相抵消了吗?”语言风趣而富有哲理。 钱老的小说《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他万余元稿酬,钱老执意不收。 国内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老被列入第一批的三十六人中,他也坚决谢绝了。在得知被拍摄者会得到一笔酬金时,钱老笑了,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钱钟书有一本《牛津大辞典》,这本辞典他用了几十年,上面写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件事让《牛津大辞典》的出版商知道了,便找到钱先生,提出高价购买、永久收藏这本辞典的要求,钱钟书回答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在乎钱吗?”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一所著名大学邀请钱先生去讲学,他们开出的条件是讲学半个月,酬金四十万美元,外加一批价值不菲的英语图书。这个别人求之不得的美事被钱先生婉言谢绝。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他们研究生的水平还不如我们的高中生,给他们讲学,他们能听懂吗?我不能糟蹋中国文化。” 一次有个和“文化”沾点边的协会来请钱先生“装点门面”。钱先生说:“凑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开一些不三不四的会,说一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一些不三不四的钱,我还是离不三不四远点。” 钱老的幽默语言是从心底深处涌出来的,如警句,似格言,从中可看出他的高尚情操,给人以启迪和鞭策。 (摘自《团结报》、《语文月刊》,胡念川等文) 拳打张春桥 文坛宿将萧军素以“好斗”闻名。鲁迅逝世后不久,萧军到鲁迅墓前拜祭,焚烧刚刚出版的《中流》、《作家》和《译文》。因为这三份刊物,都是鲁迅生前所支持并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萧军把它们当作祭品,以寄托对鲁迅的哀思。 萧军祭墓焚书之事,不知怎么让张春桥以及他的文友马吉烽知道了。他们就在自己所办的《大晚报》上发表一篇讽刺萧军的文章,讥笑他是“鲁门家将”,是鲁迅的“孝子贤孙”,说他烧刊物是一种传播迷信的行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萧军看到这篇文章后,直奔《大晚报》社,闯进编辑室,找到张春桥和马吉烽。他气呼呼地说:“我不想和你们拌嘴,也没工夫和你们拌嘴,我要揍你们。”张春桥冷冷一笑:“想打架?”萧军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你们能打败我,以后悉听尊便,你们尽可以随便写文章骂我;如果你们打不过我,再写这样的文章,我见面就揍你们三拳!”张春桥和马吉烽岂甘示弱,决定应战。 一场文坛上少有的武斗开场了。 三个人来到上海法租界徐家汇的一块菜地,张春桥首先向萧军挑战。 瘦弱的张春桥学着西方拳击的样子,以拳头护住脸,像猴子跳圈似地蹦来蹦去,突然出手打来一拳。萧军十几岁就开始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眼瞅张春桥一拳抡过来,只轻轻一挡便躲过,紧接着使出自己的拿手戏,一个“扫堂腿”,就把张春桥踢翻在地。 马吉烽见张春桥败下阵来,仗着膀大腰圆,饿虎扑食般冲到萧军面前,出手就是一拳。然而,他也远非萧军的对手,三拳两脚下来,就被萧军踢了个仰面朝天,只得告饶认输。 (摘自《周末》,赵昌竹文) …… P3-7 序言 《文化名人逸事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中人物的智慧、机智、幽默,以及生活际遇和精神风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 本书是从大量报刊图书中精心筛选,采撷英华汇集而成的。根据宁愿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全书共收录了文化名人157位,近400篇文章。 本书的特点:一是人物的知名度高。其中有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戏剧家、教育家、科学家等。他们的生平事略,在《辞海》中都有记载。凡未入《辞海》且知名度较低者,本书一律不收。二是可读性强,几乎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小故事,或是一段有趣的珍闻,大多情节曲折生动,其中不乏精彩之篇,读来引人入胜。三是文章短小精悍,每篇文章大多在千字左右,文字精练流畅。 本书的编排,一律按类先国内后国外,以人物的生卒年份,先今后古排列。同一年份出生的,又以后逝者为前。 最后要说明的是:凡收入本书的文章,一律由出版社按规定支付稿酬,未收到者,请与本书编者联系。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在摘编中难免有差错,恳请广大读者赐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