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撰写的随笔集,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在书中,作者讲述了申博过程中的种种故事,对申博活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披露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二位作者又与世博会有深厚的情缘,吴建民更是曾任国际展览局主席,书中作者高度概括世博会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贡献,并对世博会的内涵和理念提出了新的看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与世博有缘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吴建民//施燕华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撰写的随笔集,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在书中,作者讲述了申博过程中的种种故事,对申博活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披露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二位作者又与世博会有深厚的情缘,吴建民更是曾任国际展览局主席,书中作者高度概括世博会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贡献,并对世博会的内涵和理念提出了新的看法。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撰写的随笔集,讲述了申博的种种故事,自己与世博会的深厚情缘,披露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书中,作者对申博活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高度概括世博会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贡献,并对世博会的内涵和理念提出了新的看法。本书配有珍贵的照片、手稿、文件影印件等。 目录 序言 前言 一、三个“第一” 二、丁家桥 三、上海的最后一根大烟囱 四、申博的外围战 五、形势严峻 六、出谋划策 七、历史是花钱买不到的! 八、彩排 九、企业声援团 十、我当主持人 十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十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十三、一切为了前线 十四、“考”领导 十五、权衡利弊,敢于敢言 十六、粮草先行 十七、未雨绸缪,当好“前线总指挥” 十八、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十九、决战前夕 二十、最后的冲刺 二十一、我们胜利了! 二十二、饮水思源 二十三、又是三个“第一” 二十四、当一个有作为的国展局主席 二十五、我和“大胡子” 二十六、油菜花与爱知世博会 二十七、大自然的睿智 二十八、另样的奥林匹克 二十九、功的秘诀 三十、国展局主席的“烦恼” 三十一、世博潮 三十二、“我的心和你们在一起!” 附录 当选国展局主席前的讲话 认识机遇,用好机遇 世博会的灵魂是“软件” 演绎好主题是办好世博会的关键 世博会的生命力 影响深远的上海世博会 试读章节 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是两次人类盛会的主办国,一次是2008年的奥运会,一次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我自始至终参与了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工作,这是我的幸运。 我上任驻法国大使不久,1999年,上海提出要申办2010年的世博会。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提出要办世博会,是继申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的举动,标志着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愿望和开放的程度。 中国是第一个申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从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第一次国际性的博览会到20世纪末,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过综合性世博会(我国1999年昆明花卉博览会属专业性博览会),世博会几乎是西欧、北美国家的“专利品”,发展中国家在世博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也参加过世博会,中国的产品也得过奖,但是我们能拿去展示的无非是茶叶、丝绸等初级产品或瓷器、漆器等手工艺品,与欧美国家展出的大型蒸汽机、奥的斯的安全升降机、贝尔电话、爱迪生钨丝灯泡、第一部电视机等,不可同日而语。 特别是在闭关锁国的清朝,由于清政府不重视博览会的作用,把组织参展的权力交给了海关里的洋人,其结果可想而知。在多次博览会上,除了中国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外,出现了女人缠小脚的绣花鞋、鸦片烟枪、监狱的刑具等。许多人只知道,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茅台酒和中国的一些其他产品得了金奖,觉得很有面子,殊不知就在这个巴拿马博览会里,有一个介绍中华乡风的休闲区,区内设了“中国地狱”馆,展出了吸鸦片、赌博、女奴、殴斗等模型,并用灯光照射到蜡像上,突出吸鸦片者黄蜡的面孔。这就是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持续了很长时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充满了屈辱! 新中国成立后的33年,我们同世博会毫无关系。长期以来,只有发达国家才有能力主办世博会。当时,我们同大多数发达国家没有外交关系,而参加世博会的邀请要通过外交途径发出,没有一个发达国家邀请我们。1956年,当我们得知比利时要在1958年举办战后第一届世博会时,便通过前苏联的商会向比利时政府表示希望能邀请中国参展,在当时世界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立的阵营的情况下,比利时拒绝了中国的要求。 1979年,我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经济开始发展,我国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也日益增多。西方世界开始对我国“刮目相看”。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举办以能源为主题的世博会,主办方通过外交途径邀请我国参加,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参加世博会。 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的主题是:“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我们参展的却是花瓶、丝绸围巾、象牙雕刻、地毯、椅子、织锦缎等,同主题毫不相干。美国一位评论家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国人完全忽视了世博会的主题,但是他们至少参加了这届世博会。”可见,我们当时对世博会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商品展示、促销阶段。 从1982年起,我国开始参加每一届世博会,到2000年,我们参加了9届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世博会。在这过程中,我们同国展局的接触多了,对世博会了解也更多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引起了各国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通过国展局向我方试探,是否有举办世博会的意向。 国展局成立于1931年,其主要任务是对各国举办世博会起协调作用,使博览会办得更有效率,更加有序。与国际奥委会不同,它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成员国政府派代表参加国展局的大会和其他活动,代表们都是外交官,根据政府指示行事。 P1-2 序言 《我与世博有缘》一书出版了,这是件可喜的事情,它纪录了当今世博运动中一位重要人物的所见所闻。吴建民曾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国际展览局主席,他亲身经历并直接影响了21世纪世博会的申办和举办过程,对其意义和艰辛深有体会。 多国竞争2010年世博会以及上海最后胜出,在世博历史上以及国展局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确实,在本世纪,一个像中国这样成功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主办世博会,赋予世博会普遍性原则以新的含义,也为国展局开辟了新领域。 吴建民为他的祖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起了关键作用:他在国展局与中国申办世博会组委会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积极促进中国与国展局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 吴建民担任国展局主席期间,努力使本组织理解,中国作为世博运动中一支新的重要的力量,她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应抓住这个机会。他以清晰的语言指出,世博会是多边公众外交最好、最有效的平台。他坚持不懈地阐述世博会在推动全球对话和多边文化交流方面可发挥独特的作用。他的这些看法不仅有助于振兴世博运动,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世博会在新世纪的作用和地位。 他的贡献不止于此。吴建民深信,世博会能把世界各国聚在一起,以乐观、参与的精神推动积极的变革。他能够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的最高层,激发对世博会的热情,推动他们行动起来。 “世界需要世博会”,这是他讲话中不断出现的一个论点,寥寥数字强有力地说明了世博会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性。 吴建民长期卓越的外交生涯,出色的成就,使他能从政治的高度来看世博运动。他认为,过去40年中,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博会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 今天,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崛起,成为世界经济中富有活力的成员。世博会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走到一起来,在非对抗的环境中共同合作。世博会确实是很好的合作空间,各国不仅可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提升他们的形象,还可共同商讨解决环境、社会和政治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所有的人密切相关,因而需要共同解决。 科技方面的创新使全球化的效果更为突出,同时科技创新还提供了各国人民之间、民族之间合作、相互联系的机会。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地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渴望对话、合作。世博会有助于这一愿望的实现。对话、合作是实现稳定、和平的前提。 在这方面,吴建民认为世博会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道路。他创造了一个新词: “行动中的多边主义”,用以表述世博会促使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作用。世博会的主题是其灵魂。实际上,今天世博会的政治含义不光是政府的直接参加。政府参加世博会,也就要对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即世博会的主题提出他们自己的创意和政治观点。从世博会的主题可看出主办国的特性和长远目标。 近几年来,正在崛起的国家对主办世博会越来越感兴趣,而且参加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这决非偶然! 如果说,世界的变化须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吴建民则认为世博会的作用是动员人民和政府,为了共同利益行动起来,为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并付诸实施。在世博会上,各国政府和公民社会可进行对话,改变行为方式,商讨提出新的、人们迫切需要的合作创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