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廉领袖毛泽东
分类
作者 刘金田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金田编著的《清廉领袖毛泽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浅显地述说了毛泽东在湖南“驱张”运动中、在井冈山时期、在延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在革命胜利前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等不同时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毛泽东的清廉形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毛泽东毕生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他不仅个人勤俭朴素、清正廉洁,对自己的亲属故友严格要求,而且对全党的反腐倡廉斗争常抓不懈,堪为全民楷模、全党典范。他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真地研究并很好地继承它,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清廉领袖毛泽东》由刘金田编著。

《清廉领袖毛泽东》简介:

陕甘宁边区突遭雷击。一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当作反革命事件追查。毛泽东制止。他深思:一个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它反映我们工作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毛泽东的拖鞋鞋面突然断裂,工作人员送到鞋店。修鞋师傅非常惊呀:“这么破了还补什么?”任凭工作人员怎么恳求他也不肯补。

毛泽东与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凡首长需要的一切东西,托当地办的,必须货款两清,对方不要钱,我们就不收东西。”

毛泽东到武汉,住在东湖招待所。地方上同志不知道他的睡眠习惯,就弄了一张弹簧床。第二天卫士走进卧室,吓了一大跳。原来,主席睡在地板上!

目录

01.农民的儿子

02.募捐钱款支持留法勤工俭学

03.洗衣为生.

04.安源行

05.修成“红双井”

06.井冈山挑粮.

07.一根灯芯点亮“星星之火”

08.同喝野菜粥

09.伙食尾子

10.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1.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2.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3.一件毛线衣

14.把担架和马让给伤病员

15.为战士打雨伞

16.不搞吃红辣椒的特殊化

17.腊羊架子和马肉的故事

18.依法处决黄克功

19.吃小米,爬大山,这就是革命

20.不舍不弃旧衣装

21.烧坏了棉鞋

22.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2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4.精兵简政

25.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26.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27.跳出“兴亡周期率”

28.送子学农

29.坚持“两个务必”

30.“四不”“两少”的规定

31.进京赶考,不当李白成

32.还得少数服从多数

33.我住的地方不要搞那么漂亮

34.儿子的婚宴

35.对穿衣的要求

36.毛泽东与人民来信

37.为自家划成分

38.“四不主义”

39.伙食费超支公家不能补贴

40.枪决刘青山和张子善

41.自掏腰包照顾烈士遗孀李淑一

42.反对在天安门塑铜像

43.“三反”运动不搞不行

44.农民负担不能过重

45.废除“贵族学校”

46.好人不怕群众

47.政府和百姓打交道要“买卖公平”

48.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49.恐怕是几个党好,互相监督

50.干部参加劳动克服老爷作风

51.公开报道灾情

52.把官僚主义抛到粪缸里

53.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54.吃苦菜

55.穿了二十多年的皮拖鞋

56.破旧的黑布鞋和棕色皮鞋

57.戴假的衣领穿补丁睡衣

58.编号“机字151号”的诊疗证

59.两张个人购货证

60.公费管的是医疗药品,不管补药

61.象牙筷我毛泽东拿不起

62.毛泽东的肥皂盒

63.国家还穷,消费不起啊

64.不能揩公家“油水”

65.千万不能向地方要东西

66.礼品上交

67.木板床

编后记

试读章节

01农民的儿子

从先祖毛太华算起,毛泽东是毛氏家族的第20代子孙。

从小就耕种田地,从小就受了劳动锻炼,使毛泽东深深地知道中国农民群众生活的痛苦与要求,养成了简朴清廉的生活作风,并保持了一生。

毛泽东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

毛氏家族原籍江西吉州府龙城县,先祖毛太华在元末时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明王朝建立后,他作为一个下级军官又跟随明朝大将傅友德、蓝玉前往云南作战。平定云南后,朱元璋命留下部分将士镇守云南,毛太华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当地娶妻生子,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念故土,请准告老还乡。1380年,毛太华举家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多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居到湘潭县韶山冲。从此,毛氏家族便在韶山冲垦荒务农,繁衍生息。

从先祖毛太华算起,毛泽东是毛氏家族的第20代子孙。

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名恩普,为人老实厚道。1878年与哥哥毛德臣分家,从祖居地韶山东茅塘搬到了韶山冲的上南岸,建了五间茅草屋。毛翼臣一生为贫穷所困,后来因生活所迫,连祖上留下的部分田产也都典当出去了,58岁时去世。这时毛泽东刚刚9岁。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名贻昌,1870年生,上过几年私塾。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曾因负债过多,16岁被迫到湘军中当兵,有些见识,17岁还乡后,开始当家理事。他为人精明,善持家务,勤于劳作,又兼做点小买卖,逐渐有了些积蓄,很快赎回了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新置了一些水田,还在原有房基上改建了十多问瓦房,就是现在的“毛泽东故居”,成为韶山冲比较富裕的一户中农。毛顺生善于经营,家里雇了一个长工,后来他又集中精力去做稻谷和猪牛生意,资本逐渐滚到两三干元,还自制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流通纸票。

毛顺生是一个性格刚烈、脾气暴躁的人,在家里尤其专制。为继续扩大家业,他带领全家勤奋劳动,省吃俭用,并要妻子和孩子们下地劳动。毛泽东长到6岁的时候,就像大多数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开始帮助大人干活了。他起先在家里帮着扫地、放牛、挑水、喂猪。后来,白天和大人们一起到地里犁田、插秧、收谷子,所有的农活样样都干,样样在行;晚上帮父亲记账,因为这时候他已经是全家“最有学问”的人了。即使是这样,毛泽东吃的只有糙米饭和蔬菜。每月逢初一、十五,家里给雇工吃点鸡蛋和鱼之类(很少吃肉),他和母亲及弟弟是没有份的。

从小就耕种田地,从小就受了劳动锻炼,使毛泽东深深地知道中国农民群众生活的痛苦与要求,养成了简朴清廉的生活作风,并保持了一生。

毛泽东的母亲姓文,湘乡县唐家坨(后改为棠佳阁)人。由于在家排行老七,人称文七妹。文家也以务农为业,家境小康。18岁和毛顺生结婚,先后生了五男二女,但有四个夭折了,最后只留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文氏虽然没有念过书,却是一位勤劳、善良、贤慧的农村妇女。她非常疼爱孩子,也极富同情心,乐于助人,认为人一生只有多做善事、积德行善、真诚互助才能获得好报。每遇荒年,邻近四乡逃难的人便增多了,不管是谁,只要走到毛泽东家的门口,文氏总是背着丈夫,把平时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节省下来的粮食接济这些受苦的乡亲们。她不仅自己这样去做,而且也鼓励自己的儿女们这样去做。在母亲的影响和支持下,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品格。

父亲毛顺生为人却并不厚道。他靠勤劳起家,善于经营又积攒下一些钱,便一心想扩大田产。恰逢有一年闹灾荒,堂弟毛菊生家境贫寒,不得已欲将一家人赖以活命的七亩地出卖。毛顺生知道后便趁机买下这七亩地。毛泽东和他的母亲坚决反对他这种乘人之危的做法,况且又是对自己的同族兄弟。毛顺生则毫不理会,说这是用钱买地,管他兄弟不兄弟。毛泽东很不理解父亲的自私和冷酷无情,渐渐与父亲产生了矛盾。毛顺生做米生意,荒年却不肯将米平粜出去。毛泽东向父亲抗议说,这样做是非常不人道的,在荒年,宁可少赚钱或不赚钱也应把谷子平价粜出,还应该送一些谷子给没饭吃的穷人。为此父子二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家分成两“党”。一个就是我父亲,是“执政党”;一个是“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02募捐钱款支持留法勤工俭学

从1918年秋到1919年春,毛泽东不知疲倦地为勤工俭学活动忙碌着。他这样回忆道: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睡在一张通炕上,人多炕窄,只能骈足而卧。棉被又大,摊不开,只好合盖。正可谓“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

这时,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已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举家也迁到了北京。北京的一些社会名流蔡元培、李石曾等组织了华法教育会,搞起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杨昌济十分关心毛泽东等人的前途,写信给毛泽东,希望他响应蔡元培等的号召,立即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

6月下旬,毛泽东同萧子升、萧三、周世钊、何叔衡、陈赞周、蔡和森、邹鼎丞、张昆弟、陈书农、李维汉等人一起参加了新民学会会议。会议讨论了会友毕业后的出路问题,一致同意会友应该“向外发展”。大家认为留法勤工俭学很有必要,应尽力进行,并推举蔡和森、萧子升专门负责。

6月25日,蔡和森到了北京,并经杨昌济介绍与李石曾、蔡元培接洽,认为留法勤工俭学“颇有可为”。蔡和森立即函告毛泽东、萧子升等从事邀集志愿留法的同志。蔡和森还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正谋网罗海内人才,杨昌济老师很希望毛泽东进北京大学,以打下“可大可久之基”。没过多久,蔡和森再次致信毛泽东,希望他尽快赴京。P3-5

后记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毛泽东毕生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他不仅个人勤俭朴素、清正廉洁,对自己的亲属故友严格要求,而且对全党的反腐倡廉斗争常抓不懈,堪为全民楷模,全党典范。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认识十分深刻,他的廉政实践活动也十分丰富。有鉴于此,我们尝试编写这本《清廉领袖毛泽东》,就是要通过历史故事的叙述,生动地展现出毛泽东的清廉形象,以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在清正廉洁方面,毛泽东感人至深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他在湖南“驱张”运动中担任代表,以洗衣为生;在井冈山时期,在一根灯芯下勤奋写作,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强调“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在延安时期,他教育抗大学生说“住窑洞,吃小米,就是革命”;为了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他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亲力亲为;在革命胜利前夕,他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抗击“糖衣炮弹”的袭击,_并要求“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暂时困难时期,他和大家一起勒紧裤带,“几月不知肉滋味”……

可见,毛泽东是清正廉洁的典范。他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在2013年编写这本《清廉领袖毛泽东》,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是因为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二是因为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从今年起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所以,这本书既是对毛泽东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的纪念和缅怀,也是对毛泽东清正廉洁思想与实践的宣传和弘扬,具有特别重要的教育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引用了一些报刊书籍的资料、数据和图片,借鉴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仓促,而且内容有限,所以引用时未能一一标注,在此表示诚挚的歉意,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书虽经反复修改,但错漏之处仍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