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散文作品集。这些文章冷静而真诚的描述了自然、风土、世态、情感,展示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忧伤、苦闷、收获和欢欣,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体验,是对亲情的描摹,对友情的记述,对感情的见证,对真情的袒露……散文情感细腻、意境空灵、语言平实。值得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夜雨夜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巴陵儿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本散文作品集。这些文章冷静而真诚的描述了自然、风土、世态、情感,展示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忧伤、苦闷、收获和欢欣,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体验,是对亲情的描摹,对友情的记述,对感情的见证,对真情的袒露……散文情感细腻、意境空灵、语言平实。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本书从作者数百篇散文中撷取部分汇集而成,分《笔墨寄语》《岁月寄思》、《风雨寄情》和《山水寄歌》四辑。书中通过对自然、风土、世态、情感冷静而真诚的描述,展示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忧伤、苦闷、收获和欢欣,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体验,是对亲情的描摹,对友情的记述,对感情的见证,对真情的袒露……作者的散文情感细腻、意境空灵、语言平实,营造了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和散文世界的多元美,弘扬了人性的真与善。 目录 辑一 笔墨寄语 水墨秋天 萧索秋雨 天道立秋 黄昏里 且歌且吟 感激自然 孤独的黄昏 又是春雨潇潇时 哀艳的夕阳 冬日一瞥 设计冬天 散淡如云 我的茉莉 向往南方 卧在青山下 相当漂亮 永远的草地 夜色清幽 葬叶 素辉千顷 短笛无腔信口吹 辑二 岁月寄思 心情断章 真实地活着 黎明 木鱼雨声 清凉空灵的秋色 一种山水的读法 心静如诗 心有事 境界 秋夜箫声 心灵的独行 一些一月光擦洗日子 明月与石头 放生 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 我的茶园 颜色 徘徊 秋风秋雨愁煞人 陡坡 雨夜 散步闲话 守望宁静 寂寞的温暖 场景 新时期散文发展的路径 辑三 风雨寄情 生命因爱而忧伤 守望者 雪夜月色 在想象中完美 隔河等你 思念多深疼痛多深 有话对你说 爱人想让你叫我一声爸爸 感激友情 爱情也有四季 给你两块砖 红豆赠知己,玫瑰送知音 最后的离别 我是被你用生命爱过的 永远的期盼 高贵的情感 无主题独奏,与音乐无关 卧后清宵细细长 浅析散文的诗性建构 辑四 山水寄歌 之一南诏国记行 别有天地非人间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一寸丹心幸无愧 婉约的喜州 母性的洱海 处女的静庐(上) 处女的静庐(下) 之二青海行札记 序 无梦结古镇 抒情约改滩 爱撒曲嘛莱 素描黄河源 回望麻多乡 走笔麻秀村 散文与散文的真实 跋 试读章节 萧索秋雨 已经睡下了,听窗外秋雨依然淅淅沥沥,忽然就想起这四个字,辗转不眠,遂穿衣起来,写下这个题目。 所谓萧索者,非秋雨之过也,实在是人生中的一种况味,心绪中一种茫然的凄凉哀叹。况味是一种理念,而哀叹是一种情感,理念一旦与情感相互融合,即刻就能够产生出一种可以启迪灵魂的东西,写文章的人把她叫做灵感,参禅修道的人把她叫做顿悟。而我却由于这样淅淅沥沥的雨夜,由于这样枯寂的静思,当然还有在手中曾经翻过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书,我的思绪便不无来由的越过阑珊着灯火却很有几分模糊的城市轮廓,在这雨夜的雨帘中开始仅仅属于自己感受和体味的一种漂游,这种漂游是很具有个人独特的感受特征。于是,便有了“萧索秋雨”这种影像。 凭窗望去,雨夜里细细瘦瘦的田埂上,反射着城市慵慵散散的灯光;更远处的山影相当沉稳地端坐于斯,仿佛一个睿智的老者,丝毫不为身边的匆匆过客或者浮光掠影所动;山脚下,一条新修建的环城公路流淌着一路的灯光,又像是山的裙裾;路灯的光又投射在一条窄窄的河床上,河水便有了波光粼粼,很有生气的样子。如果可以把这些描摹下来,一定就是一幅虽然忧伤却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当然,不能少了河堤两岸的垂垂杨柳,尽管在这样的季节,浑身的绿叶已将落完,但其纤细的枝条在微微的拂动中,更加可以撩拨地人心绪不宁。 也许,这是一幅当代田园意象和境界的图画,很有些写实的味道。和那些已经感动了我们成百数千年的古旧的田园风光比较起来,和那种牵牛而归或者骑在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或者用羊鞭赶起满山炊烟的古色古香的田园画比起来,这样的画面未免逊色太多。但是,这样的愁绪却还是一样的从容,这样的景致还是一样的幽深,这样的背景还是一样的可以参差出让人心发颤的种种不同感受,并且因了个人生活的经历,这样的感受更加融合加深了对生活或者生命的反刍。 我是真正从家乡黄土高原瘦瘦的田埂上一步一步蹒跚着走进这样一个不大不小不伦不类的城市中的,现在蜗居于城市的一隅,和许多小时候的玩伴们甚至同龄人比较起来,真的可以有那么一点点的沾沾自喜。但是,我却深知即就是我明天走到天涯,我的血脉里依然会流动着一种萧索的乡愁,如一根脐带,深深地植入我的生命里。这是意味深长的感受,是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一眼就可以被别人从身影上读出来的。于是,在我们这些人的身上,“萧索”就成为一种具象表现,使得我们仿佛终其一生也不能走出“乡下人”这种色彩很浓厚的被揶揄中。其实,我们却是常常在用这种理念来调动心中的怀想,温暖或者感动我们渐渐有些麻木冷漠的神经,我们常常在憨厚、蹩脚甚至词不达意相互矛盾的叙述中,以求获得一种启迪、一种来自远方的熟悉的有着家乡土炕味道的情感抚慰,并且,我们是在这种反复的情感抚慰中想更深刻一些、更理性一些、更感情一些地体验现代文明城市的感受、欲求试足般小心翼翼地渴望着可以与身处现代文明的城市人之间进行一种平等直接的对话。曾经看到一种说法,说文化和知识其实是两个概念,文化是一个人六岁以前因环境和家庭形成的个人的本质即人品,而知识是在后来成长过程中学习到的谋生手段即技术。我觉得很有道理,我想我们就是用我们的文化在和城市文化以及城市人的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契合点。 我们并不奢求更多,因为我们更加深知在我们远离故土的一刹那,在我们朝圣般满怀虔诚的走向城市的同时,所有的退路在我们身后已经永远地关闭。粼知道,我们的前方不会全部是鲜花与杜鹃。 话说得有点远了。回过头来看,我所理解的“萧索”之外还有一个经常困扰着我们的意象,那就是很多人用来表现离愁或者幽怨甚至愤懑的“秋雨”。“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在中国历代文化的沉积中随手捞去,保管可以有很多这样催人泪下的意境,这些凄凄惨惨戚戚切切的描写,一直不停地反复感动着我们。爱情的失意、事业的挫折、生活的磨难、命运的坎坷,似乎都可以在淅沥的秋雨中得到寄托,而秋雨也仿佛可以承载起无边无际的种种人生况味,一旦人诗入画,更是一种特别凄凉体会的回声与感悟。不仅仅李清照等巾帼红袖用以寄托情思,很多须眉才子乃至放浪形骸的著名作家词人诗匠,都借秋雨书写过汗牛充栋的别绪离情篇章。“萧索秋雨”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萧索”是形象,“秋雨”是心声;“萧索”是虚设,“秋雨”是实物。两者放在一起,则为我们提供具有很多特异内涵并且可以咀嚼的文化氛围。 秋雨无过,只因为萧索的人生才负载起如许的蕴藏。而居于现代城市中,牧童短笛的身影早已经从我们眼中消失,但是,季节常在,岁月雷同,谁又可以保证不会从前人文字的累积中翻检出可以勾引出自己更多感慨的一页呢? 萧索秋雨,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一个“乡下人”的血脉里流淌且呻吟出一派哀感凄凉的韵味。 或者,是我之过。 …… P6-8 序言 毫无疑问,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记录个体生命的经历,我却选择了文字。 我坚持认为,大多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等等,只有当其成为写作者一种心理需要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写作。而散文则不然,它更多的是寻常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写散文,而且每个人的散文都是散发着个人气息的并且组成其生命的零部件。正是这样的观点支撑着自己在每当面临的抉择强烈而模糊时,能够稍微安静下来,写一点文字。这些文字尽管散乱且难成体系,但却都是组成我生命的零部件。屈指算来,这种选择已经陪伴我二十多年了,初学写作时稚嫩的文字,至今还有一两句偶尔会栖落心头,便生出一星半点儿的惬意,鼓励着自己继续。 构成我四十多年生命的部分零部件终于可以归纳在一起,编为一本书了。我知道就生命经历中所有得到的来说,这一本册子远远不够用来报答我的父母、老师、亲人、同事、朋友以及我自己,还有我的故乡~—天水。这座历史深厚、文化悠久、民风淳朴、景色清秀的古老城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三百多万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家园,古城日益焕发出朝气蓬勃的景象来。因为对故乡深深的热爱,我的这些文字之中,不乏念及故土、思恋家乡的篇幅。情深系之,言则偏之,所以在感情体会和认识当中,难免有失公正。但拳拳之心尚在,我想家乡父老必定能够理解,也一定能够原谅了。就像故乡漫山遍野种满了的土豆一样,这本书中的每个字,也都是一颗颗的土豆。不管是饱满完整的还是青涩丑陋的,都是个人生命的收获。我的生活之中不存在完美,完美就成为我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文字是盛放美丽的容器,美丽的文字便成为我写作的向度。对如我这样一个只是喜欢通过文字来消遣的人来说,或者就已经足够了。 我常常是在夜晚写作,无人打扰,无事纷争。忙忙碌碌的工作告一段落,长长短短的应酬曲终人散;或读几页书,或写几段文,夜静身亦静,雨幽心更幽。喜欢这种状态,一直认为人生也是一本书,被白昼的太阳和夜晚的灯光轮流照耀,夜晚灯光下的人生不是白昼太阳下的人生续写,而是生命另一种色彩的呈现。夜色清幽,灯光素辉,面对的是真实的自己。打开心事,畅所欲言;设计未来,尽善尽美;描摹景色,真情实意。 我的所有文章,大多属文饭小品。书中所选篇目,皆当时当地的心情或者感悟,虽有多篇曾在杂志报纸上发表过,今天再度检视,仍不乏偏颇之处。或不足以登堂入室,但偶有闲暇,不妨展卷消遣,间或有会心一笑;长夜不寐,任读数页,也许会有情感共鸣……蓦然回首,生命已经挨近第五十个春秋,人生真的是恍若如梦,幸亏在生命已然经历了的许多岁月中,留下了这些不成曲调的一堆散乱文字,既是对往事的一种怀念,也是对未来的一个鞭策。 断断续续的笔耕,二十余年不辍,攒下许多。念及前人有《秋灯琐忆》、《围炉夜话》等等脍炙人口之篇,笔不能至,心向往之,亦如东施效颦、蟆母临镜,权且邯郸学步,就取《夜雨夜话》为名。虽媸颜陋质,然册中文字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感想、感悟都是真实的,仍有迹可寻。 毋庸讳言,上班的时候需要为稻粱谋忙忙碌碌,以求在生命的物质条件上有基本的保证,八小时之外读书、写作的生活令我平和安静知足。虽然从没有想到通过文字来改变命运,但是今天来看,与文结缘,却真是我的幸运;那么,又通过本书与读者结缘,就是我的福分了。 知足,惜福,感恩,我对自己说,如是为序。 巴陵儿 二00九年六月 后记 终于最后一遍看完了书稿,像一个已然临盆的母亲,从怀孕伊始的羞涩到痛彻全身的生产,精疲力竭之后,总算看到了婴儿全部的长相。尽管这些文字是我自己二十多年生活感受的凝聚,但是如果没有张新建、顾兴宇等朋友的鼎力相助,怕是永远只会尘封在电脑之中,至多也就是偶尔有空的时候在网络上晒一晒。在此,我衷心感谢为这本书的出版做了许多工作的亲朋好友,与其说这本书是我个人的写作,不如说这本书是对亲情的描摹,是对友情的记述,是对感情的见证,是对真情的袒露。 不能否认坚持文学的苦闷,除非对有心人,否则我不会主动与人谈起文字的。自己这二十多年,从读书到写作,其中的经历无法以一言以蔽之。感谢我的父母,在家境拮据的时代,没有让我和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去捡煤渣或者打短工,这让我有了很多可以看书的时间。尽管初高中时代数理化等学得不好,但却对语文有所偏科,感谢我的历任老师,在他们的鼓励和包容下,得以使我把这种偏科培养成了爱好。对任何习惯和爱好的长久保持,必须要有个人可以支配的时间和物质,感谢我工作过的每个地方的每位同事,在日常的相互帮助中,他们或替我承担了任务,或替我完成了工作,是他们的善良和大度,鞭策我对自己的爱好愈加勤奋。还需要感谢的是我的弟弟妹妹等等亲人,他们无怨地承担了照顾父母和几乎全部家务的生活琐事,让我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来做我喜欢的事情。感谢叶小波女士,为我提供了她所有能够提供的一切;感谢魏旭辉、张宇婧等孩子,是他们每天的进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感谢曹东国夫妇,与他们共同工作的这几年,通过他们的帮助,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今天,在自己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的时候,我就不由地从心底涌出来对以上所有人的感激之情。 悠悠岁月,每一步想来是那么漫长。而活着的每一天,不论天气阴晴风雨,不论心情喜怒哀乐,却总留下一些能歌能泣的感受。日积月累散记下来,就有了这本书。今幸得出版,对为这本书所有做出过努力的人,无不心存感念之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您的帮助必将是我今后仍然坚持创作的动力,也期待着在今后不长的日子里,至少不用再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有更好的作品奉献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巴陵儿 2009年7月12日于为一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