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麻雀案/晋江星光小说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谋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许谋清编著的《麻雀案》内容介绍:职业使然,我在寻找下一个主人公。我有些迷失,不知道谁要读我的书,不知道我应该写什么样的故事给我亲爱的读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提到我的《女女过河》(十月小长篇丛书),他提出的问题是:小说还能给今天的思想提供公共资源吗?

内容推荐

许谋清编著的《麻雀案》内容介绍:我写小说,另一种路数,是写城市,写文化人,写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他们的生活和追求。评论家李书磊就不赞成把我定位在乡土作家,我想也是。《麻雀案》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北方农民眼里的科学家,那农民崇尚文化。不是现在南方的农民企业家,有句流传很广的话:我是文盲,我手下都是大学生。一起来翻阅《麻雀案》吧!

目录

阿阔的城门

补冬

蚝壳土屋——海土:1979

挂着落地窗帘的客厅

孩子·大海·太阳

老货仔的街

绿魂

麻雀案

人瓜之谜

女儿贼

三片绿叶

鼠牛虎免龙蛇

外婆祭

消逝的名画

祖屋的门

后记

试读章节

阿阔为一张地图狂,所有的人都那么说。

人都叫他大傻子的阿阔。他和人尖子阿臭,一母所生,却是脾性各异,分家独过后,又合盖了一幢石头房子。盖石头房子是阿臭的主意。他说,石头房子万年古远,有白蚂蚁蛀木头房子,没有什么蚂蚁蛀石头房子。盖了一层,没钱再盖第二层,就停住了,又急着要住怎么办?这里的规矩,要盖房子动土得先敬土地公,盖好房子又得谢土,也就是答谢土地公,得办几桌也请请客。没钱盖了还得花钱,还是省下吧。要搬家,就得偷搬。看好日子时辰,一般都是卯时,偷偷地搬进去,没让土地公知道。那老头可能睡懒觉,乡下人比土地公勤快,起得比他早,他们和神的关系也搞得挺幽默。两家人,按尊长排队进新房。走在前头的是阿臭,挑着鸡笼,里边有母鸡和小鸡。第二个是嫂子,抱着摇篮竹椅什么的。这都是老规矩,阿臭以为阿阔明白,不用教,可阿阔没人教他就不明白,不明白就惹阿臭生气。

阿阔偏偏抱了一个旧镜框,那里边装着一张已经有点残破的北京地图,而且还把它摆在厅桌上,那是摆土地公的地方。阿臭一看就急了,哥俩吵了起来。阿臭说阿阔净办一些没卵的事。阿阔才不点儿的女儿娟娟不让爸爸和伯伯吵,阿臭竞一下把她推开了:死女子,大人的事你插什么嘴。当然,同时被推开的还有阿臭自己的女儿惠珍,她在小辈里边是头大的。娟娟小,伯伯平日里最疼她。她还要说:伯伯你不知道,这可是我老爸的宝贝,这是他的金不换。阿臭有气,金不换?你乘金子吗?有金子先打一个金土地公来给我看看。惠珍给叔叔递眼色:别理他爸。四个大人,一群孩子,惠珍夹在中间,她是半个大人。阿阔并不和他哥一般见识,咧着一张大嘴傻乐。两人的女人都拽着自家的孩子,不让他们掺和。这两个家能够住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两个女人不掺事。阿臭比较尖,阿阔比较憨,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一天,阿臭中了邪,或者是阿阔碰了他哪根神经。阿阔让着阿臭,阿臭的嗓门就越来越高。阿臭肯定是忘了他们是偷搬,要是吵醒了土地公跟他老人家怎么说?倒是把天吵亮了,母鸡已经带着小鸡在新房子门口觅食。

一班邻居来给他们劝架,圆头还带来一瓶番薯酒,大头龙带来一小布袋带壳的花生。有人说,阿臭知书达理,有人说,阿阔傻人有傻福气,说的都是哥俩的好话,说阿臭的好话帮了阿臭,说阿阔的好话帮了阿阔,这场狗打架就接着打下去。阿臭有一盘子理,他也是认字的人,还写一笔好字,过年的时候,帮邻居写大门联,乡里人说他肚子里有墨水。阿阔读书的时候闹“文革”,他读的书没有他哥多,可他到外面闯荡过,不像他哥死守着这片土地。等他哥说完了,他就说了:我生在这乡里,知道一辈子歹命,咱这达人去番的去番,没去番的就得理死锄头把。偏巧“文革”时让我上了一回北京,我这辈子有什么好说的,就是别人没去过北京我去过北京。我进过天安门,告诉你们吧,天安门的那个大红门有一掐厚,你们不知道吧。圆头说:瞧瞧,说说就没谱了,哪有门一掐厚的?阿臭得了理说:他就是成天说梦话,有一掐厚的门,你搬来让我们看看。圆头你说说:这世界上有一掐厚的门吗?大头龙给圆场:一样母十样兄弟,我看咱们怎么争也不行,我倒有个主意,咱们猜拳喝酒,今天阿阔能赢,我就信他的,阿阔要是不能赢,我就先不信他的。乡里人解决问题就是乡里人的办法,于是他们猜拳喝酒。第一拳阿阔输了,他把那杯酒拿过来要喝,大头龙抓住阿阔的手:你喝海水长大的啊,不懂咱们这的规矩?阿阔说:现在镇街上都是输的喝酒啊。阿臭又说:他又说梦话。圆头说:咱是乡里人,咱还是按乡里的规矩,输拳喝酒,这不便宜你了吗?阿阔笑笑,把那一杯酒放在桌上。那场架最后谁赢了,谁也说不清楚,邻里就都和稀泥,嫂子大凤和弟妹阿妹就分别把两个男人拉回自己的屋里去,都怎么劝说谁也不知道,反正过后,厅桌上服侍着土地公,阿阔的镜框被挪到边角上去了。P3-5

后记

我没赶上1980年前后小说有轰动效应的机会,那时想写小说也写小说,但不知道什么样的小说是我的小说。

1986年12月某日夜,妻儿已经睡了,让我接到北京的母亲和大姐在另一个房间也睡了,我的台灯却亮着,我写了《赤土路上的送葬队伍》的开头,可能就1000字,我自己读了一遍,心里突然有种充实感,我第一次觉得,我因此可以成为作家了。这种充实感来自故乡题材的写作。母亲和大姐,都给讲故乡的故事,母亲审美,大姐审丑,让我获益匪浅。半年后,1987年7月,《小说选刊》、《芒种》、《当代作家评论》组织了“许谋清新乡土小说讨论会”,讨论了我的8篇乡土小说,北京的青年评论家们参加了我的作品讨论会,《当代作家评论》发了“许谋清评论小辑”。

1988年,我继续构想乡土小说,于是有了《海土》系列,我在《中国作家》当编辑,业余时间,每个月写两个万字短篇小说,《土枪》等3篇在《北京文学》发表,接着,一个一个刊物都是2篇2篇地发下去,我打算一口气做它20~30篇。我1985年带妻儿回故乡一个月,1986年带妻儿回故乡一个月并把母亲和大姐接到北京,1987年送母亲和大姐回家又回故乡一个月,我的创作素材都来自这3个月的亲历感受,来自母亲大姐在北京这一年多所讲述的故乡故事。“古传:女娲氏用泥土造人。《海土》系列里的人物,是用闽南赤红的泥土,和了海水捏成的。大海在喧闹,他们被海水浸湿的心,首先躁动不安了……”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个小说集《海土》。

1994年,北京10位作家和《北京文学》发起新体验小说创作,当时强调的是文学要和大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我发表了中篇小说《富起来需求多少时间》,我写的还是乡土小说,只是形式变了,1995年,我又连续发表4部中篇新体验小说,5篇连缀成长篇《世纪预言》,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等于我有两次系列地写故乡,都因故中断。《海土》只写了一半。《世纪预言》的续篇没有写成。

写了几部故乡的中篇小说。

2004年,我出版了《女女过河》(十月小长篇丛书)。《海有多宽》电视连续剧播出后,我想把它改成长篇小说,没改成。《带蚝壳的土屋》发表后,同一个故事,我想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写几遍,这种结构方式也带起我的创作热情,后来也放弃了。《十三省新娘》只完成开头部分。我力图写一部真正故乡味的小说。

我写小说,另一种路数,是写城市,写文化人,写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他们的生活和追求。评论家李书磊就不赞成把我定位在乡土作家,我想也是。《麻雀案》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北方农民眼里的科学家,那农民崇尚文化。不是现在南方的农民企业家,有句流传很广的话:我是文盲,我手下都是大学生。

职业使然,我在寻找下一个主人公。我有些迷失,不知道谁要读我的书,不知道我应该写什么样的故事给我亲爱的读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提到我的《女女过河》(十月小长篇丛书),他提出的问题是:小说还能给今天的思想提供公共资源吗?

2012.8.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