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所著的《晚清史事》提供了关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段历史的真实而深入的叙述。作者从对大量珍贵史料的钩沉与梳理入手,以生动的文字、抽丝剥茧般的层层推理,严密论证,主要反映了中国晚清的政治发展。为方便读者阅读,所述事件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晚清史事/杨天石近代史文存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杨天石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天石所著的《晚清史事》提供了关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段历史的真实而深入的叙述。作者从对大量珍贵史料的钩沉与梳理入手,以生动的文字、抽丝剥茧般的层层推理,严密论证,主要反映了中国晚清的政治发展。为方便读者阅读,所述事件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内容推荐 《晚清史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端时期,风雷滚滚,烟云迷幻。或许正因为如此,历史的真实面目常常被遮蔽在众多的野史和戏说之后。杨天石所著的《晚清史事》提供了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真实而深入的叙述。作者从对大量珍贵史料的钩沉与梳理入手,以生动的文字、抽丝剥茧般的层层推理,严密论证,拨开迷雾,抹去偏见,还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的真实面貌,揭开戊戌维新时期翁同穌罢官、两方政变密谋、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以及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发生的许多历史谜团,如“围园杀后”、“倒孙(中山)风潮”、章太炎“背叛”、汤化龙“伪装革命”等事件的真相,描述了活跃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爱国、维新、革命志士的面貌与事迹。 目录 马桶阵、面具兵与“五虎”制敌 《天朝田亩制度》与“割尾巴” 太平天国的“太阳” 《冯婉贞》的真相与史学家的困惑 黄遵宪的《朝鲜策略》及其风波 黄遵宪与苏州开埠交涉 慈禧太后其人 没有不可变的“祖宗之法”——戊戌维新运动一百周年感言 梁启超为康有为弭祸——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翁同穌罢官问题考察 光绪皇帝的新闻思想 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 康有为“戊戌密谋”补证 附:天津“废弑密谋”是维新派的虚构 附:围园杀后——康有为的武力夺权密谋 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 唐才常佚札与维新党人的湖南起义计划 保皇会的“妙语妙事” 康有为致日、英各国领袖函——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梁启超游美国而梦俄罗斯 须磨村密札与改良派请杀袁世凯的谋划——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毕永年生平事迹钩沉 犬养毅纪念馆所见孙中山、康有为等人手迹——日本冈山访问所得 孙中山在1900年——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孙中山秘密赴沪时的笔谈——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章太炎的《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启》——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跋日本政府有关惠州起义的电报——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奴才好》不是邹容的作品 邹容自贬《革命军》 1901年至1905年的拒俄运动 反对取缔规则与杨度避难——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陈天华的《要求救亡意见书》及其被否定经过——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同盟会的分裂与光复会的重建 《龙华会章程》主属考 章太炎与端方关系考析 附:刘师培举报章太炎 附:刘师培举报章太炎引起的风波 附:刘师培举报章太炎引起的风波的余波 何震揭发章太炎——北美访报录 《民报》的续刊及其争论——南洋访报录 清政府乞求日本驱逐孙中山——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读孙中山致纽约银行家佚札 跋孙中山在檀香山的几次谈话——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1911年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 附:从“排满革命”到“联满革命” 何天炯谈“三·二九”起义——读宫崎滔天家藏书札 为有炮声动地来——清末报纸对武昌起义的反应 汤化龙密电辨讹 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读台湾所藏梁启超未刊函稿 试读章节 马桶阵、面具兵与“五虎”制敌 鸦片战争时期有几则故事,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谈。 其一为杨芳大摆马桶阵。那是1841年春,道光皇帝派杨芳为参赞大臣,随靖逆将军奕山赴广州,防剿英国侵略军。说起这位杨芳,原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一位名将,在镇压川、楚白莲教及河南天理教起义中,屡立战功,官也从把总一直升到提督,成为省一级的高级将领。当他初到广东之际,人们耳闻他过去的事迹,“所到欢呼不绝,官亦群倚为长城”。不想在他进入广州之后,却突发奇论,说是:我在实地,夷在海上,风波摇荡,然而夷炮却能经常打中我,我炮却不能打中夷,肯定夷人有邪术。于是传令保甲大量收集妇女使用的马桶,载在木筏上,派一副将率领,自己带兵埋伏在岸上。约定当侵略军来犯时,一声炮响,所有木筏一字排开,马桶口一齐指向敌人,他自己则从旁抄出夹击。令下之后,保甲当然照办,副将也遵命布阵。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其二为宋国经驱遣面具兵出战。侵略军打到浙江了,杭、嘉、湖地区的行政长官、道台宋国经想以奇兵制胜。他想到了宋朝名将狄青披发、戴铜面具作战的前例,便派人在市场上购买纸糊面具数百个,招募了342个乡勇,装成鬼怪,在衙门内昼夜演习。操练纯熟之后,再派都司一人、千总一人率领这支“特种部队”出战。那天是个大白天,三百四十多个乡勇,人人带着假面具,“跳舞而前”。其结果,当然也可想而知。 其三为奕经据签语决定反攻时间。奕经是道光皇帝的侄子,位居吏部尚书。1841年10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扬威将军,带兵驰赴浙江,反攻英军。途经杭州时,在关帝庙求得一签,签语中有“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保汝平安”之句。奕经大喜,决定以“虎”制敌。按旧时说法,寅属虎,于是奕经便选择壬寅年、壬寅月、戊寅日、甲寅时作为反攻之期。这样便把时间定在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1842年3月10日)夜四更,共四虎。为了增加一“虎”,奕经又特命生年属虎的安义总兵段永福统率西路兵马。根据这样的原则确定的反攻,其结果当然更可想而知。 上述三事,第一事见于梁廷槽的《夷氛闻记》与佚名的《夷匪犯境闻见录》,第二事、第三事见于贝青乔的《咄咄吟》,都是当时人记当时事之作,所述自当可信。特别是《咄咄吟》,它的作者原是苏州的一介书生,激于爱国义愤自动投到奕经麾下,“始命入宁波城侦探夷情,继命监造火器,寻又带领乡勇派赴前敌,终命帮办文案”,“内外机密,十能言之七八”,因此,他的著述就更加可靠。 鸦片战争中,堂堂的“天朝上国”居然败在“蕞尔岛夷”的手下,人们读了这三段故事,也许可以恍然于其原因了。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历来重道轻器,把人伦、义理看得高于一切,视科学为雕虫小技,再加上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上上下下形成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昏庸和愚昧。龚自珍曾经慨叹,当时不仅没有才相、才史、才将、才士、才民、才工、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杨芳、宋国经、奕经的事例虽是个别的,但又是有代表性的。其他人的知识水平并不见得比他们高明多少。官僚如此,百姓们又何尝相反。以后来的义和团为例,相信一道灵符下肚便可以刀枪不入,其实和杨芳的马桶阵之类并无多大差距。 愚昧不能抗敌,自然也不能兴邦裕民。中国要奋飞,就必须于铲除旧制度根基的同时,铲除滋生于这一土壤上的形形色色的愚昧。“五四”时期的先驱者于呼喊民主之外,又呼喊科学;今之国家领导人既提倡决策的民主化,又提倡科学化,都实在是对症的良方。 原题《愚昧焉能抗敌》,载《光明日报》,1987年12月7日 《天朝田亩制度》与“割尾巴” 不知怎的,近来读《天朝田亩制度》,常常想起那些年头的“割尾巴”。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是我们的史学著作竞相引用的名言,一向被认为是农民革命的伟大理想。这诚然是不错的。对于缺少土地、啼饥号寒的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来说,无异是向他们展示了一个诱人的美丽的天堂,会激励他们去推翻现存的只给他们带来贫穷和痛苦的社会。但是,未来社会果真是那么诱人吗?《天朝田亩制度》接着写道:“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这就是说,每家都束缚在土地上,除种地外,还要植桑、养蚕、缝衣,可以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家家只养母,不养公,如何交配、繁殖?不能交配、繁殖,如何能生生不已地养下去?第二,如果有一家想多养几只鸡、几头猪怎么办?对于第一个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回答,笔者无从揣想;那第二个问题倒是好解决的。《天朝田亩制度》接着说:“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这里说得很清楚,每家只能留足自己的使用部分,其超额部分,则要无偿“平调”,“归国库”了。自然,你要是多养了一只鸡、一头猪,也是要“归国库”的。这就是为什么会使笔者想起那些年头的“割尾巴”的原因。虽属比拟不伦,但总不是匪夷所思吧? P1-3 序言 日本放送大学 山田辰雄 我尊敬的老朋友杨天石先生的著作集即将出版,有幸为该书作序,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当代中国涌现出了许多的历史学者。在我的同龄人当中,杨天石先生属于最为优秀的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华民国史的学者。他在这部《文存》中收录的论文,我大都拜读过。只要浏览一下它的目录,就会让人折服于杨先生研究领域之广泛。在这部《文存》中,他研究了中国国民党的政治和领导人,论述了自清末时期、辛亥革命,以至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与思想史的问题。 作为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的优点在于,他具有发现重要问题,在中国乃至广阔的海外发掘最新的资料,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独创性论文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一日可就,它的背后是敏锐的历史感和日积月累的知识与教养。 作为学者和他的朋友,我自己也从杨天石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仅在思想史领域,他就不仅关注政治家,而且论述到许多知识分子。他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关于蒋介石的研究,也引起了我的注目。在中华民国史上,对于蒋介石的客观研究,迄今还没有充分地展开;其中有资料上的制约,并含有微妙的政治评价的问题。而杨天石先生对于蒋介石的研究,则始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阐明了诸多新的事实,同时又发表了独创性的见解。 我是日本人,要克服语言的障碍、理解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非易事。但所幸可以理解杨天石先生的大作。我近来通过翻译他关于蒋介石的论文,来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努力理解他的研究。我在许多国际会议和日常会话场合,与杨天石先生有着交流。他的汉语发音,婉转而清晰,不但表明他头脑清楚,也让我克服了作为外国人的语言障碍。 最后,我祝贺《杨天石近代史文存》的出版,并期待着他为中华民国史的国际性学术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7年6月 (臧运祜 译) 书评(媒体评论) (《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是近年来中国现代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是一篇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文章。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这样走下去。 ——胡乔林(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在最近三十年来中国近代史众多的研究工作者中,杨天石同志取得的成绩是相当突出的。第一,他极其重视发掘近代史中以往很少为研究工作者所了解的珍贵史料,作为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因此他常能讲出新话来。第二,他具有史学大师陈寅恪教授提倡的那种“问题意识”。第三,他的文章思路清晰,明白晓畅,容易引人入胜。 ——金冲及(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杨先生所以能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主要得力于他的功力与学养。所谓功力,就是肯在史料上下工夫;走访海内外,凡能找到的、看到的、前人所未用的第一手史料,他必然不辞劳苦前往阅读,尽量从第一手资料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绝不人云亦云。所谓学养,就是本着哲学、文学、史学的训练,坚守学术独立的本位,坦然面对历史证据,重建被政治污染已久的历史。 ——张玉法(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杨天石先生作为解放后第二代史学家中最前列的研究者之一,……以学有根底的渊博知识为基础,尽可能地广收博采有关资料,分析立论敏锐而明快。 ——狭间直树(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在我的同龄人当中,杨天石先生属于最为优秀的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华民国史的学者。 ——山田辰雄(日本庆应大学荣誉教授) (杨天石先生)对民国史的学术贡献伟大,有史风,特别重视揭示历史之“谜”的核心。这样的学风已有史仙之境。 ——中村哲夫(日本神户大学教授) (杨先生)不但博闻强记,而且目光敏锐,有淘沙拣金的本领。别人没注意的,他注意了,别人看不出所以然的,他看出了。他能宏观,也能微观。经他的整理和解释,许多史事和人物,都跳出纸面了。 ——李又宁(美国圣若望大学教授、亚洲研究主主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