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红、张辉、张沛主编的《乐在其中——乐黛云教授八十华诞弟子贺寿文集》系统介绍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的学术生平和研究成果,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她从事学术研究和国际国内文化交流的具体事实。这是对乐黛云教授本人学术与思想的一次独特呈现,也是学术发展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通过乐黛云教授这个个案,我们可以借此看到中国比较文学30年来的发展图景,通过展示不同研究层面的学术成果并将乐黛云教授的学术成果置于更广大的学术语境中来加以认识,我们也将更清楚地看到当代中国学人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的身影,他们对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的深入思考。
编者的话
卷首语
中国梦:乐先生的美丽新世界
——乐黛云教授执教北大六十年素描
我之由生向死与他人之无法感激的好意
——重读鲁迅的《过客》
张裕钊与清季文坛
测绘星际的诡异:中国新电影中的环境灾难、生态无意识与水的病理学
试论中西诗学对话的若干基本问题
——有关应答逻辑、关系原则与基本前提
“现代性”与“地方情调”
——兼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Story的故事
——中西短篇小说浅论
重建帝国:历史正剧与中国当代民族主义
在大众文化中的新的表现形式
道、神理与时间
互动认知·比较视野·城市观照
亲密关系的变革
——对中国互联网性景观的话语分析
第一人称:中国现代小说对西方小说理论的接受与质疑
黄庭坚诗学的历史性和物质性
——兼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言志说和情物观
《红楼梦》叙述艺境的当代理论阐释:一种比较诗学路径
尼采的读者
格劳秀斯的“法理学问”
路径与窗口
——论刘若愚及在美国学界崛起的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
汉学家之死
——重写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文史互证与诠释的限度
从斯巴达到波斯的“异邦”形象
论施莱尔马赫关于语法解释和技术解释的划分
“道”是无情却有情
——人文学与神性情感
“天监”与“成仁”:陆世仪之敬天思想与清初娄东文人的道德践履
高银早中期诗歌创作的抒情性与历史性
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人文之道(外一篇)
未名的未名湖。
“伪装”:破除真理和知识的神话
——论尼采与福柯
折翼的飞翔
——林白“个人化写作”之辨析
渊源考辨与历史生成
——试析钱锺书“通感”说的多重形态转换
从隐喻和转喻看翻译及其映射场域的变迁
——以安乐哲的典籍翻译为例
附录一:第三次再出发
——乐黛云教授八十华诞访谈录
附录二:乐黛云教授年表
附录三:乐黛云教授指导研究生名录
附录四: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