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中山演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庄禹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中山演义》是一部关于孙中山先生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由庄禹梅先生所著。

本书作者曾为孙中山先生的私人秘书,耳濡目染先生对待革命与生活的风范,倾注多年心血写就。本书虽是一部章回小说,但情节真实可靠,是作者在多方征集武昌起义、民国成立、护法战争等若干史实和史料,遍访追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的仁人志士的基础上写作而成,广为读者传诵及称道。著名文学家唐锼曾经评述这本书是“一部最好的孙中山传记”。

内容推荐

《孙中山演义》由庄禹梅所著,是一部以文学形式记叙孙中山先生及其革命生涯的长篇历史小说。庄禹梅曾为孙中山先生私人秘书,对中山先生有着细致全面的了解。由于其特殊身份,使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著名文学家唐弢称之为“一部最好的孙中山传记”。

《孙中山演义》曾得到孙科、于右任、胡汉民、孔祥熙、谭延闿等国民党元老的联袂宣传。

蒋介石为此书题字“革命信使”。

目录

第一回 入医校风尘识奇士 联会党密窟览洪门

第二回 遭挫折英雄悲末路 抱不平侠士入牢笼

第三回 一室盟心青楼夜话 满怀壮志旅店高歌

第四回 孙逸仙冒险觐中堂 冯麟阁怀忿刃俄俘

第五回 为国捐躯卓哉番女 招贤集会唤醒华人

第六回 书上公车狂言无耻 志清家国巨款济公

第七回 开寿筵蔡知府丢脸 抢衣饰巡查队横行

第八回 杀党人羊城洒碧血 逢奇士岛国断青丝

第九回 遇奸人异邦逢险难 结学会都下出风头

第十回 仆仆风尘淹留岛国 沉沉消息咫尺天涯

第十一回 出险地英伦播令誉 遇奇人芝罘谈经纶

第十二回 围颐和园机关泄露 组保皇党蓄锐养精

第十三回 红灯教妖言惑群众 正气会大义讨虏廷

第十四回 扶桑岛上杰士归来 扬子江头英雄一醉

第十五回 落魄江湖欣逢奇女 流连山水饱受虚惊

第十六回 现妖孽拳匪乱津保 畏刺客长素避南洋

第十七回 露机关汉阳洒碧血 改计划台岛做逋臣

第十八回 六百健儿竟寒虏胆 一名妖妇缔就交情

第十九回 倡排满当众翦辫发 遇刺客学塾丧身躯

第二十回 幸西安帝王悲末路 劫大通志士失机谋

第二十一回 未必真痴大王有号 忽然变节文士无行

第二十二回 结欢心项城施狡计 释刺客大王得奇闻

第二十三回 名士风流解颐妙语 斯文败类污辱闺媛

第二十四回 龚半痴演说皇帝梦 冯礼君高筑芙蓉城

第二十五回 毒中毒计杀奸男女 险里险身受小虚惊

第二十六回 庆生辰名花受大辱 杀污吏烈士遭官刑

第二十七回 蔡公使计封纪念会 徐大王智揽学校生

第二十八回 激民变假名逃性命 闹学潮无术作调人

第二十九回 白布会浙东树义帜 满学生岛国施狡谋

第三十回 媚鞑虏公园屈尊膝 迎公使车站受虚惊

第三十一回 白朗斋围炉谈易理 李仲湄当席宣名言

第三十二回 何物汉奸甘心杀友 仰彼义帜壮心从戎

第三十三回 考特科姓名悬党籍 逃荒山德义感村民

第三十四回 拿民党恶探遭斥革 弄黑幕地痞划计谋

第三十五回 永宁寺演空前活剧 苏报馆遭意外风潮

第三十六回 演革命婆心兼苦口 问休咎鸡筋饱老拳

第三十七回 志士变心蝇营狗苟 侦探肆毒李代桃僵

第三十八回 捉部员刘贵狗中计 见胡匪洪一峰上山

第三十九回 鼙鼓声中漫天歌舞 清谈席上一具侠肠

第四十回 过来人演说亡国史 莽英雄酿成末路悲

第四十一回 客店寻仇张冠李戴 当街演说苦口婆心

第四十二回 访义士暗中授机密 争法律会场闹风潮

第四十三回 骗学款刘佐楫受辱 改课卷单启鹏病狂

第四十四回 血性男儿誓歼虏贼 风流名士贻误军机

第四十五回 浏阳城外一堆碧血 了轩町里两枝名庄

第四十六回 吟长歌闺阁逢知己 谈国事异国识奇才

第四十七回 锄奸官万福华被拘 逢暴客徐锡麟探穴

第四十八回 识英雄嵊山诉衷曲 襄盛举商贾助黄金

第四十九回 游欧美主义感侨民 渡扶桑革命筑始基

第五十回 汇众流同盟会成立 谋起义刘道一丧元一

第五十一回 抗苛税钦廉起义师 出奇兵逸仙夺炮垒

第五十二回 孙逸仙远走新加坡 秋竞雄组织光复军

第五十三回 刺胡奴徐伯荪就义 急国仇秋竞雄捐躯

第五十五回 贪利禄忍心卖良友 闻壮举慷慨刺虏酋

第五十六回 酒楼遇旧促膝谈心 陵畔陈师慷慨训士

第五十七回 扫穴犁庭事败俄顷 冲锋陷阵机失须臾

第五十八回 筹军费一夜集多金 怀国仇独身击满房

第五十九回 黄克强回港组机关 谭人凤归里聚豪杰

第六十回 深谋远虑计袭五羊 云涌风从威来八面

第六十一回 老当益壮石屏请缨 误璧为硖声洞殒命

第六十二回 血染襟裳欢成连理 魂归碧落恨赍黄泉

第六十三回 碧血黄花流芳千古 雷轰电掣惜此一椎

第六十四回 设商肆奇谋死凤山 杀党人激变失鄂渚

第六十五回 大振声威光复两汉 兵不血刃底定三湘

第六十六回 树义旗陕赣同反正 谋捣穴绶卿被狙击

第六十七回 战清兵黄克强莅鄂 用奸谋袁世凯出山

第六十八回 皖苏浙三省树白旗 桂粤闽一致起革命

第六十九回 首鼠两端宝琦独立 万流汇海金陵会师

第七十回 十省集议组织政府 万里归来奠定中央

第七十一回 彭家珍舍命杀虏酋 袁世凯乘机窃大位

第七十二回 践誓言虚心逊大位 谋建设辙迹遍天涯

第七十三回 烹功狗毒计死张方 遣贼奴阴谋杀渔父

第七十四回 托遗志宋钝初逝世 急国难讨袁军兴师

第七十五回 李烈钧大兴讨袁军 孙中山重组革命党

第七十六回 警贪顽大侠探官署 筹巨款权奸失库金

第七十七回 得巨款郭钧再组党 避罗网将军悄出关

第七十八回 演怪剧总统作皇帝 护共和将军起义师

第七十九回 设奇谋大侠诛凶贼 布诈局侦探刺元勋

第八十回 复旧仇马继增伏诛 完大梦袁世凯逝世

第八十一回 督军团北京谋复辟 国民党南都起护法

第八十二回 莫荣新暗杀程璧光 孙中山辞卸大元帅

第八十三回 伸民声学生惩国贼 始投机军阀倒政府

第八十四回 岑春煊贿卖军政府 陈炯明谋弑大总统

第八十五回 忘恩负义变起心脐 奋勇矢忠拥护元首

第八十六回 吴佩孚威逼徐世昌 孙中山蒙难广州市

第八十七回 孙逸仙镇静破奸谋 陈炯明逞凶掠商市

第八十八回 人省河奋勇击车歪 攻韶关回师护总统

第八十九回 许崇智南雄失戎机 孙中山海上敷政见

第九十回 鼠窃贼诡计破机关 莽英雄粗心投罗网

第九十一回 落圈套邵瑶珊就义 戮侦探龙天衢复仇

第九十二回 复友仇小贼伍波臣 谋国是将军讨逆寇

第九十三回 陈炯明狼狈遁东江 蔡钜猷独立攻宁益

第九十四回 战长沙朱耀华倒戈 征东江谭延闽助战

第九十五回 大张挞伐元帅东征 突出重围将军破敌

第九十六回 炸鱼电巧计成虚话 失石龙神威督溃军

第九十七回 奋精神毅力抗强权 严组织改章谋发展

第九十八回 固基础黄埔立军校 讨贿选浙沪起雄师

第九十九回 驱曹吴张作霖人关 逐溥仪冯玉祥革命

第一百回 谋国是北上赴北京 丧北辰国民悲国父

试读章节

民国纪元前三十年,去清帝人关,明室覆亡,约二百三十年,正是光绪七年。岁在辛巳,仲冬之望,若在黄河流域的南北两岸,已是雪花乱飞,寒风砭骨,但是珠江之畔如广东广州府属地,气候温和,无异暮春三月,嫣红姹紫,斗艳争芳。那街市间男女老少,仅衣一袭薄棉袄儿,犹觉春意扑人眉宇。古谚云:“洞中无岁月,世上有春秋。”如那一隅之地,真不差于神仙洞府咧!彼处的天时地气如此温厚,那人民的性格也与他处不同。第一是勇于创造,次则坚于团结,且对于国家种族的思想尤加丰富。洪、杨之变,吾人若以平民的眼光视之,未始非革命动作。后以“成王败寇”之例而论,于是曾、胡、彭、李诸氏,咸享一时盛名,而洪、杨一般大好男儿,转沦于叛徒流寇,千秋百世,又何尝不是一种冤狱呀!再十数年后,中山孙逸仙先生突起革命,奔走呼号,备尝艰险,卒底于成,而缔造此庄严灿烂的中华民国,创成这五千年未有的新政局,为一般平民图谋,扬自由之眉,吐不平之气,且在列代政治史上,又新辟这一段以民为重的国史。此不是创造人的光荣,吾侪的幸福吗?或问:自清帝人关攘政以后,明室复社的遗民叠谋驱胡扶汉,其如郑成功、张煌言等一再失败,三藩继起,以及北捻、南发等,何一不作攘夷振华的趋向,各兴义师。怎么最后结果,同归于尽,竞独成功于孙氏之手咧?须知以前诸氏的动作,其驱胡扶汉,攘夷振华,虽与中山先生同一趋向,但是此等行动,只可称为一时革命工作的步骤,不能称为建国行政的方针。今如中山先生,打破帝王专政,以国权付民,创古代未有的新制,定“三民主义”,作“建国大纲”,分“五权宪法”,为行政要旨,从根本刷新政治,并非为一二人的事业奔命,无所谓光荣名利的希图。他既具有此项大志,当然团体中结合愈坚,奋斗愈猛了。此非中山先生的兵略强胜于前述诸氏,乃是他的主义比较他等高强,所以孙氏可获最后胜利。换一句话说,凡具有主义的工作,他本身自立的脚跟早已站定,胆量与气魄也自确实,不易感受环境空气的压迫。而且有主义的工作,是以主义为重点,并非对人的活动。只要主义不失败,就是他本身有何危险,自有同志继续进行,完成他的事业。具此种种原因,当然百折不回,非他种举动所可比拟啦。我今撰述本书,正是记述中山先生有主义的奋斗,为革命工作的急先锋,可以打破一切窒碍,而纵横海内呢。

接说中山先生姓孙,名文,原字逸仙。他的家世,汔可小康。他人世而后,头角峥嵘,英敏出众。当十岁至十二岁的三年,曾从美教士克尔学习英语。十三岁后,转由他的叔父庭训。他的叔父本是个富有理想的学者,曾在本乡里创办了一个学塾,教授四境蒙童。但他叔父学识新颖,却不是个乡村学究,尤鄙清代的制艺试帖为无用之学,平日教授学生,惯喜搜谈故事,故而一般弟子,对他的感情非常亲密。此时洪、杨之变,平息未久,一般年岁少长的村男女们,常常喜欢将此事的经过作为谈料,因此他叔父也时将这些故事讲给学生们听。

一日,正讲到洪秀全失败,李秀成被擒,孙逸仙忽一顿足道:“可惜!可惜!……”他说时,复将双眉皱着,现出很惋惜的样儿。他叔父急惊问他:“可惜些什么?”孙逸仙道:“倘若他等得手,岂不是光复大汉故土,我们也不受他人的挟制了。”他叔父听说,虽暗喜他慧心独敏,但此时清廷官吏极注意平民闲谈国事,倘有伤及皇家的谈话,就得抓去治罪,故而他叔父又有些担心,便不许他再说。从此他的叔父也不再讲类似这等的故事了。孙逸仙因此却很自纳闷。无已,他便搜索此类书籍,如《嘉定屠城记》、《扬州十日记》、《江东泣血录》等书,长夜价暗自窃看,只看得他忽而长啸,忽而私泣,忽而竖眉瞪眼,捶床拍案,如发狂的一般。一般同学都笑他是个书呆子,岂知他革命思想就从此深入脑筋。入冠后,遂进博济医学校肄业,恰巧有个同学郑弼臣与他志同道合。他俩日久相共,如同至亲手足似的,朝夕影不离形,结交在一处。各言其志,彼此大发野心,简直要步郑成功、张煌言的后尘,谋革清鼎。由此他俩都力广交游,并见人就发布他等的感慨,许多人听着,都吓得咋舌不敢应声。

若说他俩结识的原因,却也很有些异怪。按他俩本皆是博济医校的学生,只因各在一班,平日并无什么来往。一日,课余之暇,有七八个学生同在休息室里讨论讲授的功课,此时郑弼臣也在伙中,只听同学的甲者说道:“今如皮肤病,看似容易,其实很难疗治。”又一同学乙者说道:“皮肤如其腐烂了,还得先把腐烂的一部分扫除净尽,才好下药;否则病菌尚在,只怕药力不胜。”这人话还来完,郑弼臣便抢着说道:“着呀!岂但一个人的身体是这样,就是国家也是如此。古人说得好:‘小人道长,君子道消。’若不把全国贪官污吏一古脑儿扫除完结,什么事儿都不能办!”他说话时候,扬起两道浓眉,张开一双俊眼,似乎有十分愤恨的样子。众人听了,都吓得目瞪口呆。那甲者道:“弼臣,你有几个脑袋,敢说这大逆不道的话?幸亏在本校里,都是自家朋友,若在大庭广众之中,保得住听者不向官厅告密吗?那时将你当做乱党惩办,封你个‘一字平肩王’,看你可能再骂贪官污吏吗?”,郑弼臣听说,毫不迟疑的答道:“国家不强,就累在你等这一班怕死鬼!丈夫处世,只要磊落光明,上不愧天,下不怍地。什么死活?怕他做甚!”众人听他越说越激烈,谁也不敢和他争论,都暗想要急急避去。只有那些气识深沉、态度安闲的同学,频频把两只眼儿看他,并不将他等话当做惊人之说。接听外室打起钟来,已到吃饭时候,便一同走出房去。

那博济医学校却有一定规则:每日下午六点钟吃晚饭,八点钟就要一律睡觉,次晨五点钟一律起床。所以他们吃了晚饭,趁两点钟的闲空,温习功课。郑弼臣恰不是这样,他并不以功课为重,所看的书,稀奇古怪,差不多都是人家不曾见过的。这晚,他又独看这类奇书,忽然有一个同学推门进来。郑弼臣回头看时,见他气识深沉,态度安闲,急忙收书一扔,站起来迎接。他俩本是不同年级的同学,见面虽不止一次,恰不曾通过姓名。到了这时,便重新通问。郑弼臣先道:“我姓郑,名叫士良,表字弼臣。”说毕,转问那同学姓名,谁知那同学就是孙逸仙。郑弼臣便殷勤接待,让他人座。孙逸仙说道:“兄弟所特地来访的缘故,是因老哥所发的那篇议论,别人都目为奇怪,兄弟却十分佩服!兄弟也久有澄清四海的志向,只因为同志不多,所以未能举办。他等听兄弟的话,都说是什么叛逆暴徒,小弟也就不敢轻易开口。如今听了老哥的议论,先得我心,委实是我的一位同志。”郑弼臣听说,便霍地站起身来,眉儿一扬,说道:“我不想茫茫人海之中,尚有如老哥般一个人!英雄到此,尽可不必短气罢。”孙逸仙知道郑弼臣是个有志之士,便把自己的历史和志愿,滔滔汩汩地说了出来,弼臣听着大喜,两人便结为知己。当晚谈到钟鸣八下,方各自归寝。此后凡是有空闲的时候,他俩便畅谈国事。

直到了十二月中旬,学校里例须放假,学生们都束装回里,只有他俩很觉分别为难。郑弼臣便拉着孙逸仙的手腕说道:“他们都有俗务,我们是没有的。今天我们把行李暂时放在客店里,休息一天,明儿我和你一同去会个很有意味的朋友。你如认他可以共事,我便替你介绍。”孙逸仙道:“难道你我之外,还有什么同志吗?”郑弼臣说:“且休管他,明儿请听他的议论就知道了。”孙逸仙连声答应,当下就将行李搬进客栈,暂宿一宵。P1-3

序言

唐弢

乡先辈庄禹梅(继良)先生是我父亲最崇拜的对象。我小时家贫,无力上学,父亲典衣卖屋,让我进学校念书。他曾多次告诫,要我认真读书,读好了就像“继良先生”那样,为乡里和社会做些好事。我父亲不识字,虽然和禹梅先生相识,却未必真能理解禹梅先生,他不知道国民党有左派右派,也不知道什么叫共产党。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勤劳的农民。农民的直觉是官老爷苛捐重税,鱼肉百姓,能为乡民讲公道话反抗官府的便是好人。禹梅先生多次因直言被捕,坚强不屈,他的事迹轰动于周围几百里的乡村,也许就因为这缘故,才引起我父亲由衷的钦佩。并且希望我能向他学习的吧。

我呢,又有我自己的想头。我曾见过禹梅先生一面,那是在古唐小学念三年级的时候,校长庄龙标,绰号“龙头”,是禹梅先生的本家。有一次,他到古唐小学来参观,后面跟着一大批本村的绅士,他看完祠堂(学校设在祠堂里)里悬挂着的匾额和柱子上木雕的对联,少所许可,直到看见偏屋里一块“志洁行方”的匾额(我记得是用不很规则的黄山谷体写的),才说四个字写得不错,而这恰恰是绅士们一向认为书法最差的一块。禹梅先生走了之后似乎还争论了好几天,所以我留下印象,没有忘记。

不过使我感动的也不是表现了他的独异的这一面之缘。那时盛行武侠小说,青年们几乎人手一编。这种小说既不同于描写男女爱情的“鸳鸯蝴蝶派”,也有异于揭露社会黑幕的所谓谴责小说,有点近于《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一类,但又和《龙图公案》、《彭公案》、《施公案》、《刘公案》(刘墉)等,有个清官贯串全书的“公案小说”迥异,它写的只是活动于江湖上的义士平民,专门抱打不平。武侠小说曾经风行一时。我记得最受欢迎的是《江湖奇侠传》,作者“平江不肖生”,就是写过《留东外史》的向恺然。《江湖奇侠传》因为畅销,写一本出一本,初集、二集、三集、……一直出下去,许多人都等得不耐烦。当时写武侠小说出名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青浦陆士谔,专业中医;别一个是蛟川庄病骸,也就是禹梅先生,著名的新闻记者。他写的武侠小说很多,我至少读过四五部。有趣的是:这两位武侠小说作者的下一代都是我熟识的新文学家:陆士谔先生的公子笔名海岑,写得一手好散文,他的《秋叶集》曾编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八集;禹梅先生的公子是庄启东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曾和陈君冶合编《春光》,又主编过“新钟丛刊”,收有张天翼的《洋泾浜奇侠》、王独清的《如此》、穆木天的《平凡集》、李辉英的《再生集》、郭沫若的《历史小品》、王任叔的《三。集》、雷石榆的《惨别》、庄启东的《自杀者》和我的第二本杂文《海天集》等等。当初自然不知道后来的事情。不过我很爱读禹梅先生以庄病骸名义写的武侠小说,并且以为写侠客的人自己定然也是侠客,白光一道,人头落地,这对十几岁的少年确实是个很大的诱惑。因此父亲要我“学学继良先生”,我便不知天高地厚,一厢情愿,觉得读书“学学继良先生”,那是天经地义,毋须多说的了。

可见我那时对禹梅先生理解的浅薄和无知。

便是现在,我的理解也不见得有多少进展。由于幼时的确读了一些武侠小说,时隔六十几年,这本和那本混淆,这部和那部纠缠,很难将内容梳理出一个头绪来。譬如说他写的《青华碧血录》,我记得是看过的;这回启东兄又将禹梅先生和同乡倪轶池合著的朝鲜痛史《亡国影》的序文(序文用文言,全书用白话)录示,记得我也看过。当时梁启超托名“越南亡命客巢南子”写了《越南亡国史》,又将所著《朝鲜亡国史略》收入《饮水室全集》,救亡形成一时的风气。《亡国影》者,说朝鲜亡国可以为中国的借鉴也。读序文里说的“李熙非不道之君,而扶余多气节之士,犹且墟社稷失主权以去,则帝制自为,割地以媚人者,几何不逐印度波兰后也!”真可谓一针见血,直刺人慈禧、李鸿章、袁世凯之流的心坎。从《亡国影》、《青华碧血录》等书看来,禹梅先生实际上是借武侠小说之名,行爱国主义之实,他所主张的恰恰是人间正义和社会公道,这和他后来的信仰比较合拍,和一般武侠小说作者相比,已经深入了一步。看了这部《孙中山演义》,更加坚定了我的这种信心,增进了我对禹梅先生的钦仰和佩服。

在此之前,我确实不知道他还有这样一部用章回体写的材料丰富的小说。

也许是中国社会性质或者文化传统的关系吧,在旧民主革命时期,不管哪个党派,哪个政治组织,都要依靠帮会的声援和支持,否则就难以存在与发展。我以为这一点《孙中山演义》是写得非常真实的。就辛亥革命而论,刘揆一、马福益之于华兴会,陶成章、竺绍康之于光复会,郑弼臣、洪鳌之于兴中会,关系都十分密切,当时一提到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等革命组织,几乎无法和哥老会、三合会、天地会等分开;孙中山在香港时,与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三人畅谈革命,兴高彩烈,且有“四大寇”之称,这是本书第二回中山先生在给郑弼臣信里自己就承认的。小说从广州博济医校同学写起,不久便转人帮会活动,转入“四大寇”的描写,作者对中国秘密社会历史、规章、活动的熟悉,博洽详尽,了如指掌。我过去只知道光复会首领之一陶成章曾有《中国秘密社会史》之作,但也只限于同光复会的关系,禹梅先生了解的内容不仅突破了这个范围,且深人于社会习俗,我以为这是《孙中山演义》值得称道的第一点。

大凡章回演义小说,重在情节,平铺直叙,只要交代清楚,不必讲究写法。禹梅先生早期作品如《亡国影》,犹不免有这样的弊病。《孙中山演义》却另辟蹊径,屡变章法,且着重于人物细节的描写。即如第十回写伦敦蒙难:宋芝田之狡诈,马加脱尼(孙中山自述《伦敦被难记》作马凯尼)之阴险,寥寥几笔,跃然纸上。书中叙他托两个西仆送信,以及用信件包裹铜元使劲往窗外街上投掷,都很细致,独不及救他出险的那个关键性的亚美尼亚仆人;到第十一回,犬养义读《泰晤士报》访问记的后半篇,才由孙中山亲口补叙那个为他送信给康德黎的亚美尼亚仆人哥罗(《伦敦被难记》作柯尔,说他将孙中山给他的二十镑钱送还康德黎,并从此辞职不干)的故事。写来错落有致,个性鲜明。还有第二十一回叙“野鸡大王”徐镜吾(一作敬吾),专在福州路青莲阁一带演说革命,滑稽突梯,慷慨淋漓,并私售禁书如《革命军》、《黄帝魂》、《猛回头》、《扬州十日记》、《三十三年落花梦》、《二十世纪大舞台》……铺陈事实,情同传奇,人物性情开朗,富有特点,章太炎曾戏称之为“鼓上蚤时迁”。这类性格描写都是别的章回小说所做不到的,我以为这是《孙中山演义》值得称道的第二点。

从帮会活动到性格描写,一直到革命事迹的追述,小说的一个长处是真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孙中山演义》的历史意义也就在这里。因为它不仅是真实的,而且许多情节还符合于革命的事实。禹梅先生当过孙中山的私人秘书,耳濡目染,又正如书中《凡例》所说:“书中材料,均系十数年征集所得,及随中山先生多年之真革命分子所叙述者,绝非影响无稽之谈。”其中如陆皓东的牺牲,《革命军》的畅销,史坚如之炸督署,徐伯荪之杀恩铭,宋渔父之遇刺,袁世凯之窃国,莫不详尽可靠,有史可据。试检参考材料中如孙文的《伦敦被难记》、邹容的《革命军》、陶成章的《浙案纪略》、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徐血儿的《宋渔父》、黄毅生的《袁氏盗国记》……至今已成孤本珍籍,难于寻觅,有人称《孙中山演义》为信史,实非过誉。冯自由著有《革命逸史》五集,为治民国史者乐于证引。但其初集出版于1939年6月,第五集出版于1947年11月,后于《孙中山演义》10年至18年,凡所记述,论证昭然,的确如有些人所说,可以称为信史。我以为这是《孙中山演义》值得称道的第三个特点。

禹梅先生从事新闻工作,久主笔政,追随孙中山先生,为国民党“左”派。于1929年在宁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人囹圄,百折不挠,谠论名言,多所散佚。晚年并著有《中国古代史析疑》及《古书新考》等学术著作,所藏金文拓片,至今尚未整理。这部《孙中山演义》不过偶尔遣兴之作,虽然是章回小说,作为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历史记录,据我所知,这是第一部孙中山传记,如果不是我偏爱的话,我还想补充一句: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一部最好的孙中山传记。

1988年10月8日谨序于北京寓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