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日编著的《朝鲜朝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以燕行录朝天录为中心》通过对朝鲜朝使臣“使华录”作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具体考察了朝鲜士大夫看待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特殊视角、价值取向以及朝鲜民族对中国的总体想象,系统阐明了这些游记与当时朝鲜人对中国的“社会总体想象”之间的互动关系,较为清晰地勾勒出朝鲜朝使臣眼中的明代、清代的中国形象以及在朝鲜朝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嬗变轨迹,进一步透视朝鲜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挖掘构成这些形象背后的社会深层的文化意蕴。
导论
第一章 朝鲜朝使臣的入华使行活动
第一节 朝鲜朝对明、清两朝的朝贡
第二节 朝鲜朝使团的概况
第三节 朝鲜朝使团的使行路线及馆所
第四节 朝鲜朝“使华录”的作者
第二章 朝鲜朝使臣笔下的明代中国形象概说
第一节 朝鲜朝与明朝的关系
第二节 明代朝鲜朝使臣笔下繁荣、进步的中国形象
第三节 朝鲜朝使臣笔下灰暗的中国形象
第三章 17世纪下半叶的清朝形象——以麟坪大君的《燕途纪行》为中心
第一节 l7世纪下半叶朝鲜朝与清朝的关系
第二节 满族人:妖魔化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 顺治帝:具有争议的清帝形象
第四节 紫禁城形象:朝鲜朝使臣慕华心态的投射物
第四章 18世纪上半叶的清朝形象——以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为中心
第一节 18世纪上半叶朝鲜朝与清朝的关系
第二节 毁誉参半的满族人
第三节 康熙帝:从“妖魔化”向“理想化”迁移的君主形象
第四节 复杂的人物形象:文明程度高但缺乏气节的汉族人
第五章 18世纪下半叶的清朝形象——以北学派人士的“燕行”作品为中心
第一节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与清朝的关系
第二节 民俗蠢强、专尚弓马的满族人
第三节 乾隆皇帝:较客观、理想的皇帝形象
第四节 基本正面的汉族士人:学识渊博、姿貌雅洁、重情重义
第五节 理想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与利用厚生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朝鲜朝对中国的社会总体想象及其中国形象的嬗变
第二节 “使华录“作者与朝鲜朝对中国的社会总体想象
第三节 “使华录“作品中中国形象发生嬗变的原因
第四节 “使华录“作者塑造中国形象的学理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韩国所藏“燕行录”作品
朝鲜历代燕行使臣一览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