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藏书》结合了“世界三大兵书”——《孙子兵法》、《五轮书》、《战争论》。《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中的经典法则受到古往今来各类读者的追捧。《五轮书》是日本兵法大家宫本武藏的毕生之作,全书分为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空之卷五部分。书中阐述了剑道与兵法原则、思想、策略,简单又实际,不仅适于武士,也适合任何形式的竞争,更是各行各业危机处理、策略训练的经典之作。《战争论》是作者总结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的丰富经验,研究了130多个典型战例,写下了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
古代的兵法中所谈到的战略战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与个人成功谋划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仅有雄心和豪情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战术和手段来实现它,存这方面,古代的兵书可以为我们提供达至胜利的方法。
《兵法藏书》是对《五轮书》、《罗马兵法》、《孙子兵法》的研究。
《战争论》:毛泽东反复研读的战略、战术著作。
宫本武藏的《五轮书》:日本剑圣的制胜谋略。
孙武的《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的“兵学圣典”。
木匠与兵法之道
木匠领班作为所有木匠的领导者,对于自然规律、国家法律和木匠的行规都要有所了解。
木匠领班一定要熟知或是精通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和结构,明白雇佣什么样的工人来建造房屋。从这一点来看,木匠领班的作用和武士首领的作用有些相似。
在建筑房屋时,对于木料的选择需要特别注意,力图使各种木料各尽其才。比较直的外表又没有疤痕并且看起来很美观结实的木料,就可以用来作为前厅的柱子;虽然很直也很结实但外表有一些疤痕的木料,就可以用来作为内室的柱子。至于那些看起来不太结实,但外表又没有什么疤痕的木料,则可以用来做门、门槛、门楣或屏风。那些又弯曲又有疤痕,但却很结实的木料,就需要自己思考它们的用处了,找一些能发挥它们坚固的特点又能掩盖它们弯曲有疤痕的缺点的地方使用。只有让各种木料都各能尽其才,这样盖成的房子才能经历风雨,而且还能节约材料。
就算是那些既弯弯曲曲、疤痕密布,又不是很结实的木料,也是有用处的。它们可以被用来搭脚手架,用完之后还能拆掉当柴烧。
作为领导者的木匠领班,还必须要熟知自己手下每一个人的才能,然后根据各人能力的高低强弱,分派工作。能铺地板的让他铺地板,能做门的让他做门,能做门槛的就让做门槛等等。如果他技术不够好,那就可以让他去安装托梁,要是技术比这还差的,还可以让他去做楔子。假如木匠领班能够安排得当的话,工作想不轻松顺利地进行都很难。
知道怎样才能使工程顺利进行,知道怎样才能熟知手下所有人的才能,知道怎样才能激发手下人的士气,能够分辨什么要求是合理的,什么要求又是不合理的——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木匠领班。兵法的道理与此类同。
如何学习兵法
木匠跟士兵一样都需要注意保养自己的工具,时常地打磨,使它们无论在何时都能处于锋利好用的状态。在领班的指挥下,有的人在制作柱子和横梁,有的人在制作地板和书架,还有的人在专心致志地雕刻。按照图纸上的尺寸有条不紊地工作,制作出合乎尺寸的物品,这就是对木匠的最低要求。如果一个木匠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技艺制作各种器具,那么,他就可以胜任木匠领班的工作了,升职则指日可待。
保养工具,不断地磨快和擦亮它是木匠日常工作的必修课,这占据了他们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技艺高超的木匠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工具,无论是用它来制作书架、书桌、锅盖还是制作水车,他们都能举重若轻、手到擒来。战士也同样应该做到一点。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木匠技艺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发挥木料的长处,回避它的短处,避开弯曲或是有疤痕的地方,把最合得来的接头连接起来,精打细算地把耗费减小到最少。这些都是木匠必不可少的技能。
假如你是诚心诚意地想学习兵法,那你就必须把我所说的铭记于心,认真体会。
《五轮书》的结构
为了更好地诠释我的兵法原则,也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容易接受、理解,我把本书分为五大部分,也就是五卷。其卷名按顺序依次是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和空之卷。
地之卷是本书的第一卷。它是对兵法全貌的一个概述,对“二天一流”也有初步涉及。我一再地说过,兵法不等于剑术,假如有人非要把它们划等号的话,那他只会离兵法的真谛越来越远。如果不能以小见大,又怎能由浅入深,这第一卷就仿佛是茫茫大地上的一条小径,因而我称其为地之卷。 水之卷是本书的第二卷。水是天下至柔之物,也是最灵活之物,因形就势就是它的特点,这也是兵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水能因形就势,容器是什么形状它就是什么形状,能大能小,能圆能方;一滴小水珠是它,苍茫大海也是它。在幽幽深潭之中,它是澄碧的;在茫茫大海之中它是湛蓝的。水之清、之纯、之洁使我称此卷为水之卷。
如果你是一个领悟了剑法奥秘的人,那么,当你能够随意击败任何敌人时,那就意味着你无敌了。胜一个人和胜上万人没什么区别,道理都一样。
军队的统帅们完全可以也能够从个人的决斗中学到能够用于大兵团作战的兵法,这道理就跟微小的模型可以描绘出雄伟的山川河流一样,单纯用文字是很难说个明白的,如果一定要说明白的话,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这两个成语应该是恰当的,这也就是兵法的原则之一。在本卷中,我将通过对“二天一流”剑法奥秘的讲述,使大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兵法上有所得。
P8-10
“二天一流”兵法是我数年研究之成果,现将其整理于此书之中。我登上了九州岛肥辰的岩户山,向苍天顶礼膜拜,长跪于佛祖、观音跟前祈祷,从而写下了这本书。我的名字叫宫本武藏,今年六十岁,我是熊本藩细川越中守忠利大人的一名武士。
我从小就痴迷于剑技,以剑道为毕生追求。在我十三岁时第一次参加决斗,对手是“新当流”的兵法家有马喜兵卫,我胜了。在我十六岁时,一位从但马国来的名叫秋山的兵法家败于我的剑下。在我二十一岁时,我到京都去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兵法家绝斗,但求一败而不可得。
从此以后,我游历各地,向我所能找到的每一个流派挑战。自十三岁第一次参加决斗到二十九岁最有一次参加决斗,前后六十余战,未尝一败。
我时常思索我不败的原因,到了三十岁以后终小有收获,我开始明白我不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的剑技已经达到最高境界,那到底是因为我对剑技的执着追求,并在实战中学习剑技,始终没有偏离剑技的法理呢?还是其他的流派的兵法存在不足呢?于是乎我夜以继日地努力探求兵法的真谛,到了五十岁时,终于大彻大悟。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把时间花费在对修行之道的探求上,而是采用演绎的方法举一反三,把从兵法中悟到的心得运用到对各种技艺的学习上。一通百通,就凭着这一点,我对其他技艺的学习一日千里,无师自通了。
今天,在大家所看到的这本书中,没有什么佛学、儒学的警句,也没有引用一些什么古代的战例、兵法书。而是以纯以天道和观世音为镜,把本流派的经验和心得记述下来。
宽永二十年十月十日深夜记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成功,光有雄心和豪情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战术和手段来实现它。在这方面,《五轮书》可以提供一切赢得胜利的方法。
——松下幸之助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唐太宗李世民
《战争论》不愧为全面研究军事学术的最佳理论著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他的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