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峰、方坚铭、彭万隆编著的《晚唐政治与文学》将以中晚唐文士的政治命运和政治文化为中介,将政治、文人、文学三者联系起来,通过对政治与文学之间一些因素和环节的梳理,形成政治与文学互动的理论。政治格局、社会力量的变化,通过文人的政治命运和生存境遇而形成了一定的政治文化和其他价值观念,并塑造了这个时期文学艺术的精神特质和艺术风格。
肖瑞峰、方坚铭、彭万隆编著的《晚唐政治与文学》研究晚唐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围绕政治、文人、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政治与文学互动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晚唐政治格局的嬗变和政治文化的推演,政治事件和政治文化的互动;文士的政治命运和生存境遇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风尚的形成等内容。全书共六章,不仅对甘露之变、牛李党争、黄巢起义、唐室覆亡等政治事件做了考察和研究,还探讨了政治事件对士人命运的影响及其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深入分析了晚唐社会政治与诗歌风尚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晚唐科举诗风、艳情诗风、咏史诗风的形成、表现等。《晚唐政治与文学》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有不少独到见解,是一部颇具创见的论著。
绪论
第一章 大和年间两次失败的谋剪宦官行动与时人心态
第一节 刘蒉对策案和时人心态
一 刘蒉对策案及其对策之宗旨
二 时人对刘蒉遭遇的同情
三 刘蒉思想渊源探析
第二节 宋申锡冤案与时人心态
一 宋申锡冤案经过之考察
二 时人对宋申锡遭遇的同情
第三节 甘露之变与时人心态
一 晚唐文士看甘露之变
二 李商隐对甘露之变的态度
第二章 牛李党争与文士的政治命运
第一节 牛李党争的演进历程
一 从前期党争模式向牛李党争模式的演变
二 文宗朝的党争状况
三 从会昌朝至大中朝:党争的深化和结束
第二节 牛李党争与文士的政治命运及文学创作
一 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文学作品
二 晚唐三大诗人与牛李党争
第三章 从懿宗朝至黄巢起义:乱世文士的政治命运
第一节 咸通、乾符岁皮、陆的政治命运与社会批判
一 皮、陆的政治命运和生存境遇
二 儒学演历史上的皮、陆
三 皮、陆的政治理想与现实批判
第二节 黄巢起义与文士的政治命运
一 黄巢起义始末略
二 西蜀流亡政府与文士
三 黄巢起义与文士的政治命运及其诗歌创作
第四章 唐王朝的衰亡与文士的政治命运
第一节 昭宗朝政治事件与文士的政治命运
一 韦昭度伐蜀与吴融的幕僚生涯
二 大顺元年讨伐李克用与文士之立场
三 乾宁二年三镇兵入京事件与吴融的诗歌创作
四 华州播迁与李巨川之阴谋策划
五 韩喔的政治命运和“诗史”创作
第二节 唐亡前后文士的政治命运与文学创作
一 那些执著于旧道德的士人,往往是具有节义忠心的士人
二 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投靠新主,为新主效力的士人
第五章 晚唐社会、政治与诗歌风尚
第一节 科举与唐季文士
一 为势家所把持的唐季科场
二 晚唐士人的科第遭遇与创作
第二节 唐季士人的恋情和艳情世界
一 深婉动人的恋曲
二 沉迷于艳情世界
三 韩喔的《香奁集》:挚情和狎邪
第三节 晚唐咏史诗与晚唐政治
一 咏史诗的界定
二 晚唐咏史怀古诗风的盛行
三 中晚唐史学风气与晚唐咏史诗的繁荣
四 中晚唐诗风转型与晚唐咏史诗的繁荣
五 晚唐文士的政治遭遇与咏史诗的政治视野
书目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