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名家、港台精英、青春写手同台竞逐,展现2010—2011年华语文学年度盛宴!
中学生创新阅读编委会编著的《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精选张海迪、蒋勋、刘墉、白岩松、刘以林、陈祖芬、安然、梁继璋、柴静等年度励志故事佳作,零距离解读可触可摸的文学中国。彰显文字之美、体味人生百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中学生创新阅读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大卫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陆名家、港台精英、青春写手同台竞逐,展现2010—2011年华语文学年度盛宴! 中学生创新阅读编委会编著的《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精选张海迪、蒋勋、刘墉、白岩松、刘以林、陈祖芬、安然、梁继璋、柴静等年度励志故事佳作,零距离解读可触可摸的文学中国。彰显文字之美、体味人生百态。 内容推荐 中学生创新阅读编委会编著的《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展现2010—2011年励志故事年度盛宴! 《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视野更宽广:除了选取大陆名家的精品之作,还选取了港台等地名家佳作。 视角更独特:内容针对青少年读者,又注重文学性,讲究文字之美,修辞之美。 权威而专业:由中国一线作家、诗人担纲编委,选文权威而专业。 作文T型台:精选年度高考、中考作文、年度各大赛事获奖佳作,独一无二的青春的表达,非同一般的意见领袖。 名家榜中榜:上榜作品既有名家得意之作,也有实力新秀的妙文佳制。主打名家,但又不唯“名”是取。 目录 特别推荐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蒋勋 一切不幸都会过去/张海迪 不肯绝望,也不敢奢望/董桥 把光芒让给别人/刘墉 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白岩松 车祸这点事/刘以林 浩良:我们现在怎样做孩子/陈祖芬 哲学课/安然 写给儿子的备忘录/梁继璋 神圣的宁静/柴静 特别关注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上榜佳作 副作用·哪些人不能成功 我的大海悬挂在墙上/羽毛 限8那天一路畅通/郑渊洁 哪些人不能成功/星云大师 这是个名弱不名强的时代/麦家 副作用/李家同 小样·上课打瞌睡的大人物 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卞毓方 神之作品/张鸣跃 误入善途/姜钦峰 聊斋·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刘瑜 最后一名/王文华 每个人的雅努斯/王开林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陈敏 叙事·十七岁改变我的一生 我的顽劣青春/周立波 长在中原十八年/周大新 十七岁改变我的一生/朱迅 第一次喝凉水/叶延滨 你应该拥有阳光下的成功/李彦宏 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是一件礼物/贝聿铭 其余的都是沉默/贾樟柯 人间·那些借我一生的人 不让母亲心疼/刘庆邦 两个女人借我一生/余秋雨 女的——神 活女神/毕淑敏 爱如死之坚强/韩松落 与死神波澜不惊对视的人/梁晓声 嘘·向动物学习 每天一次的激烈相会/李娟 驯鹿“大角”/马文秋 狼心良心/佚名 蝉/微紫 嗨·向植物致敬 好一朵木槿花/宗璞 听花/胡秋萍 先达后近先疏后亲/素罗衣 不死草/林柏松 柔软/朱以撒 把苦难“长”进生命里/黄小平 树佛/贾平凹 嗯,有这么一回事儿 赛马手/星竹 人很需要一点异想天开/谢娜 第二个吃螃蟹的人/朱国勇 别人的信封总是更诱人/冯雪梅 面对逆境/柯云路 自找/倪匡 去阿里的路/范春歌 嗬·两代人的事 心灵花园/梁晓声 简单的幸福/周国平 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孙道荣 两种教子观/高深 表扬夸奖孩子的六项基本原则/陈真妮 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刘墉 瞧·伟大的小孩 拯救野马/凌仕江 伟大的小孩子卡西帕/李娟 不得不 勇于不敢/刘诚龙 我再也跑不动了/蒋方舟 不得不/亦舒 汤方·天使与盐 汤里有盐/叶倾城 天使的汤方/吴淡如 庄子的智慧 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王蒙 庄子的猴子/王溢嘉 说法·令人震撼的0·1启发题 虚假疲劳/李敖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王波 令人震撼的0·1启发题/蔡真妮 理论理论 身边的人/柴静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刘仁文 慷慨绝对是美德/韩东 错误的脚印/孙侃 风情万种的痛苦/高伟 信·不信由你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陈光标 大欲/冯唐 如何面对一无是处的我/何炅 后记 试读章节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 蒋勋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一点不容易揣测。譬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一定有人会怀疑:卫夫人这位老师,到底是在教书法,还是在教物理学的自由落体呢? 我们发现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 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不知道王羲之长大以后写字时的那个“点”,是不是跟卫夫人的教育有关。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如果童年时有位老师把我们从课堂里“救”出去,带到山上去玩,让我们丢石头,感觉石头的形状、重量、体积、速度,我们大概也会蛮开心的。感觉到了“石头”之后,接着老师才需要从中指出对于物体的认知,关于重量、体积、速度等物理学上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天——也许很久以后,才会变成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书法上对一个“点”的领悟吧! 其实卫夫人这一课里留有很多空白,我不知道卫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否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才继续发展到第二课。然而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似乎对一位以后的大书法家影响深远。 “一”:千里阵云 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 “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前辈大师,卫夫人也似乎并不鼓励一个孩子太早从前辈书法家的字做模仿。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开始认识水平线条的。 认识“一”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 “阵云”两个字也让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字?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那么“千里阵云”会不会也有特殊意义?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系,是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 这是王羲之的第二课。 “竖”:万岁枯藤 卫夫人给王羲之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 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悬宕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 “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岁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了书法上的进境。 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 “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 “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 卫夫人是书法老师,也是生命的老师。 P2-4 后记 值此书出版之际,首先感谢诸位编委老师的辛勤付出,正是由于他(她)们的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才使得这部书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高质量面世。同时,本书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成书过程中,给予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与建议。我愿意在此郑重地提到这些钻石一般的名字,他们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邓友梅先生;当代诗坛泰斗、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李瑛先生: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先生;著名作家、金牌编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作者邹静之先生;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雷抒雁先生;著名诗人、《人民文学》原主编韩作荣先生;著名作家、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主编杨匡满先生:著名诗人、《诗刊》执行主编李小雨女士;著名散文家、《十月》副主编周晓枫女士;著名杂文家、《人民日报》文艺版主编徐怀谦先生;著名散文家、《光明日报》文艺版主编韩小蕙女士;《杂文选刊》原执行主编、现《读书文摘》主编李君女士;著名诗人、北京电视台“第七日”制片人黄殿琴女士:作品多次入选人教版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著名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梁小斌先生;著名作家、《读者》杂志原创版主编张笑阳先生;著名作家、《语文报》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先生…… 这套书的出版,亦得到了以下诸位方家的大力支持,他们或以锦绣文章,或以锦心绣口,为这套书增光添色,读这些温暖的名字,于我而言,如沐春风,他们是:周泽雄、刘齐、刘以林、胡弦、黑陶、庞余亮、王建军、谢君、李维宗、李智明、董献华、刘蕴慧、管强、魏鹏、陈恒礼、陈梅、王建如、郭明、王春囡、王海燕、卓玛、徐静、曾小青、谢丹、梅桑榆、潘然、傅会敏、闰凌竹、苗茜、解渫、毕海裳、刘挽云、靳欣、吴荞、石蕾、陈梅、钟春燕、李锐、雷军美、王颖、张书迎、李智、魏杰、朱艳飞、朱波、李太美、曹敏、冯丽、韩雪、林云霞、董慧慧、张倩倩、吕布布、华依柳、王勇、管强、刘梅、林岭。 本书截至发稿时止,部分文章没联系上作者,如您大作被选人本书,请将您的信息反馈到dawei1968@126.com,我们将按国家规定,第一时间办理稿费事宜。 如您看到喜欢的文章,或者有什么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请与dawei8899@hotmail.com联系。我们将菩待每一封来信,您的建议或推荐的美文,如被采纳,将会有满意的回报。在此先谢谢。 期待您的飞鸿。 大卫在北京,祝您和您的家人喜乐、平安。 2010年12月25日圣诞节 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