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著名健康饮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精心打造,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养生之道,透过养生溯饮食。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随着时令来吃饭;辨对体质巧除“亚健康”;毒药攻邪,五谷为养——疾病的饮食调理。通过作者细致入微地解析向你一一解答各种疑问,告诉你饮食与养生的大道大法,指导你如何辨体质、识五味、分属性,通过饮食调养,远离疾病,让你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贺娟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著名健康饮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精心打造,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养生之道,透过养生溯饮食。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随着时令来吃饭;辨对体质巧除“亚健康”;毒药攻邪,五谷为养——疾病的饮食调理。通过作者细致入微地解析向你一一解答各种疑问,告诉你饮食与养生的大道大法,指导你如何辨体质、识五味、分属性,通过饮食调养,远离疾病,让你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内容推荐 你知道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吗?你知道什么是春季增辛减酸、温热为主,夏季减苦增辛、清淡为主,秋季减辛增酸、滋阴为主,冬季增苦减咸、补阳护阴吗?你知道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这九大体质该如何通过饮食进行调养吗?你知道晨起一杯凉开水其实是个误区吗?本书将向你一一解答,告诉你饮食与养生的大道大法,指导你如何结合自身体质,辨清四季特点及食物的性味属性,通过酸甜苦辣咸、温热寒凉进行自我调养,让你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远离慢性病! 目录 第一章 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 第一节 “辛”味是把双刃剑 第二节 欲罢不能的“酸” 第三节 吃“苦”的妙用 第四节 过食咸味损寿命 第五节 百味之王——甘味 第六节 半饱最健康 第七节 嗜冷之伤 第八节 观颜色,辨药性 第九节 吃肉的学问
第二章 随着时令来吃饭 第一节 春季的饮食 第二节 夏季的饮食 第三节 秋季的饮食 第四节 冬季的饮食
第三章 辨对体质巧除“亚健康” 第一节 阳虚质 第二节 阴虚质 第三节 痰湿质 第四节 气郁质 第五节 湿热质 第六节 淤血质 第七节 气虚质 第八节 过敏质 第九节 唯一的健康态——平和质
第四章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疾病的饮食调理 第一节 肿瘤 第二节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 痛风 第三节 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冠心病 脂肪肝 第四节 生殖系统疾病 痛经 闭经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试读章节 四、鸡 1 鸡的性味 《内经》认为鸡有辛温之性。你看鸡一到早晨5点左右就开始打鸣,这个时候是寅时,属于少阳之气主令的时候,鸡在此时应时而呜,说明鸡亦为少阳之体,所以鸡也具有一定的辛温补阳的作用。妇女产后气血虚,炖点鸡汤喝,确实补益性很强。 但说鸡有辛温、补益之性,是基于过去散养的鸡而言,这些鸡在白天会一直不停地走动、觅食、追逐,不停地活动,所以才有阳性、温性。现在养鸡场养出来的鸡,从出生到被宰杀一直被圈在鸡笼里,压根就没走过路,且不说给它们喂的是含激素的饲料,就是让它们一直吃很干净的谷类食物,也很难有什么辛温之性,更谈不上什么补养作用了。所以,要想给体虚的病人补养,就买柴鸡,即农家自己散养的鸡。 2 鸡的营养功用 鸡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如黄鸡、乌鸡、山鸡等,哪种鸡营养作用最强呢? 鸡虽然皆为辛味,辛人肺,但黄鸡色黄偏于入脾,乌鸡色黑偏于入肾,所以,就看你的需求了。一般气血不足、体质虚弱,或妇女产后气血大亏、气力不足,想补益身体,就用黄鸡补。 王孟英认为鸡“以骟过细皮肥大而嫩者胜,肥大雌鸡亦良,若老雌鸡熬汁最佳”。即若要滋补气血,老母鸡熬汤最好。同时他认为“乌骨鸡滋补功优”。有些女性由于肾阳虚,出现月经后期、量少或痛经等宫寒症,就用乌鸡补。中药里有个成药叫乌鸡白凤丸,就是专门治疗肾阳不足的宫寒。 3 妙用鸡内金 鸡的药用价值除补人体之虚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药用部位——鸡内金。炒鸡内金有非常卓著的助饮食消化的作用,对于饭后感到胃胀、有堵塞感或大便含不消化食物者,用炒鸡内金粉3克冲服,可消除不适。其实,中医对于动物类肉食的药性作用,一直有“以脏补脏”之说,即哪一脏虚,就用动物的哪一脏来补。鸡内金的消食作用之强,从鸡的生活饮食习惯就能看出。鸡没有牙齿,且口腔内无消化液,所以,鸡的饮食是吞食整粒的米、草叶或沙子,但鸡并没有因此消化不良,鸡屎中很少有未消化的整粒米出现,说明鸡的下消化道具有极强的消化能力,而这些都是在鸡内金中进行。现代研究显示,鸡内金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可以帮助谷类食物分解,因此,对于消化不良的人,吞食鸡内金粉,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五、狗肉 1 狗肉的性味 《内经》还把犬进行了五脏归类,虽然古人吃狗肉不多,但狗肉确实是人们肉食的一种,杀狗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刘邦赴鸿门宴时,带的贴身保镖樊哙,就曾是一个宰狗的。《汉书·樊哙传》颜师古注:“时人食狗,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之。” 在所有的家畜类的肉食中,狗肉性质是最热的,《内经》认为狗肉是酸味,酸入肝脏,所以,再结合狗肉的热性,狗肉最能温肝阳。从经络角度上说,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绕阴器,所以,据《食疗本草》所载,狗肉可以“益阳事,实下焦,填精髓”,即有增强性功能、强壮筋骨的作用。 2 狗肉食用禁忌 由于狗肉过热,所以一般人还是不吃为好,即使食用,也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吃烤的狗肉;二是不要用花椒、辣椒、干姜、蒜等炖服,否则其性会更热,吃了很容易得消渴症,即糖尿病。 六、鸭肉和鹅肉 其实在我们中国人的饭桌上,鸭子和鹅也是常见的禽肉,但这两种禽肉的作用略有差异。 鸭子在春秋时期称为“凫”,家鸭叫“舒凫”,野鸭叫“野凫”,所以《庄子》上就有“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之语。我们现在有些地方还把游泳称为“凫水”。鹅在古代称为“雁”,舒雁就是家鹅。鸭与鹅因均生活在水中,所以都是寒性的,这也是我们吃鸭子主要以烤鸭为主的原因。鸭子一烤,则其寒性受到制约,食用后不易伤人。 对于鸭肉,《饮膳正要》记载其“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及治小儿热惊痫”。后世中医学认为,鸭肉性凉,有补益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利水,养胃生津的作用。与鸡以雌性为佳不同,鸭子是以雄性肥大为上,鸭肉粥、鸭架汤等,清凉滋阴,对体质虚弱者、气血不足者、肺气肺阴虚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等尤为适宜。同时,鸭肉性凉,对于夏季老人进补,炖鸭肉是非常好的一道食品。 鹅肉也是味道非常鲜美的一种禽类,关于鹅肉的性味,后世观点有一定争议,有的认为鹅肉性凉,但有的则认为鹅肉性热。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多本《本草》记载,鹅有“发痼疾”的特性,即容易使人旧病发作。如《本草纲目》载:“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莫此为甚,火熏者尤毒,曾目击其害。”《本草求真》言:“鹅肉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塞外发热出者意也。” P72-74 序言 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曰“食色,性也”,郦食其云“民以食为天”,民间俗语则谓“人是铁,饭是钢”。这些名言或谚语均在强调饮食是生命第一需求,是生命的根本保障。但医学上则有“病从口入”之语,认为饮食也是导致我们人体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那么,同一种饮食,既是我们生命的基本保障,又可能成为我们健康的杀手,其中的界限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我们的食物充足了、饮食精美了,我们的疾病却越来越多了?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经文表达的是关于疾病发生的观念:“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这种疾病观同样也适合于对饮食导致疾病的认识,即当饮食在某方面存在太过时,它就会成为疾病发生的原因。因此,《黄帝内经》又给我们提出了一种养生的方法,即“饮食有节”。其中包括饥饱的节制、寒温的适宜与五味的调和。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用舌可以品尝出的味道。《内经》认为五味各有偏入的五脏: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为使脏气的长养均衡,饮食应五味调和,每种味道的食物都要适度地摄入一些才行。如果偏嗜某一种味道的食物,就会导致脏气的平衡被破坏,产生疾病。 虽然大家都知道饮食应该五味调和,做到营养均衡。但实际生活中,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表现一样,人们也都有自己喜爱的口味。喜欢吃的多吃,不喜欢吃的少吃,是很多人共通的择食习惯。但是宋代养生家陈直说:“爽口之物终必作疾,快心之事过必为殃。”因为人有自己的饮食偏好,所以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最终导致疾病的是你所喜欢的那种食物。不同的饮食偏好到底会不会给我们人体造成疾病呢? 本书将向你系列介绍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疾病、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帮你了解饮食在何种情况下会引起疾病,而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从吃得好变为吃得健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