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查理曼大帝/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苏珊·班菲尔德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查理曼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帝国创建者。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勇武善战,善恶分明。他在位的14年期间,发动过对伦巴德人、撒拉森人、撒克森人等的大大小小55场战争,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的版图,并挑起了保卫基督教世界的重任。本书为他的传记。

本书的主编阿瑟·施莱辛格,为当今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著有和编纂过多种历史著作,均极为畅销,本书尤其具有浅显易读的特色。

内容推荐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及其野蛮史)乃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或野蛮)积淀的结果,是历来各个民族的人民都参与其中的人类共业。但是每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及其影响却各不相同。我们总是会希望了解历史上所有的人,但实际上往往只能是了解其中少数特别突出的人、个别的人,因为这些人足以代表或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时代及其特色。《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丛书,就是这样性质的一套丛书。这套书选择了历史上最有特色和最具影响的一百多位历史人物,凝练又不失生动地介绍了他(她)们的生平业绩和影响。

目录

一套开拓视野、有助历史反思的书(推荐序一)

传达进步的历史观(推荐序二)

左图右史,图文两证(推荐序三)

不论是福是祸,领袖能改变历史(原文版序)

1.恪遵父志

2.年轻时代

3.战场失利

4.扩建帝国

5.定都亚琛

6.教育文化

7.罗马皇帝

8.丰功伟绩

大事年表

延伸阅读

索引

图片索引

试读章节

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必须具备非凡的精力和热情,同时还必须真心喜爱权势,年轻的查理曼自幼即具备这些特质,有时甚至显得太过火了。

查理曼的外表与他的性格相去不远,他高大魁梧,身高将近一百九十公分,身强体壮且精力无穷。查理曼惊人的体力除了与生俱来外,还得归功于他的养生之道。他的胃口很好,但饮食从不过量,饮酒更是节制,他同时维持每天运动的习惯。奇怪的是,查理曼的声音尖细,似乎和他的外形不太协调,但除此之外,他浑身上下都自然散发着充沛的活力与权威感。

查理曼不仅望似君王,缔建王国和统治人民更是他的生命重心。此外,查理曼似乎天生就是唯一的统治者,他自幼即不愿与其他人共享权力。

丕平国王在公元七六八年过世,法兰克王国遂由他的两个儿子——查理曼和其弟卡洛曼(Carloman)——接管。依照法兰克的习俗,国王逝世后其领地由王子们均分,而不是由长子单独继承。因此,查理曼必须与卡洛曼共同治理法兰克,此事由一开始便引发冲突。

在丕平国王逝世的同一年,阿奎丹再度叛变,查理曼决定马上带领他自己的一小队人马前往阿奎丹,他甚至没有花时间等候贵族们的援助,查理曼认定了和他共享阿奎丹统治权的卡洛曼,一定会出兵相助。但是卡洛曼是个犹豫不决、意志力薄弱的年轻人,而且一向嫉妒查理曼的领导长才,于是他恶意拒绝出兵。查理曼无计可施,只好单独抗敌。尽管有这些不利的因素,英勇的查理曼仍在两个月内敉平了叛乱。

事实上,查理曼可能宁愿独自面对挑战。在战火平息之后,两兄弟的嫌隙日深,甚至谣传两方即将开战。

然而,在命运的安排下,双方的敌意并未引发战争。公元七七一年,二十二岁的卡洛曼突然过世,查理曼因而可以独自统治法兰克王国。

查理曼从小就是个重感情的人,但由他和卡洛曼的关系判断,查理曼有很强的支配欲,即使对他所挚爱的人也不例外。

在八世纪时的法兰克王国,父母们通常都要为他们的子女安排婚事,丕平国王和贝尔特拉达曾为二十出头的查理曼安排两门亲事。第一任妻子希米楚迪(Himiltrude)是法兰克族的一位公主,她为查理曼生下一个驼背的儿子丕平,这个长子日后却被视为庶出。查理曼的第二任妻子蒂塞德拉塔(Deslderia),是伦巴底国王之女,对查理曼而言,蒂塞德拉塔显得太聪慧且太独立。很快地,查理曼就和他的第一、二任妻子离婚(当时离婚的法规并不如中世纪时严苛),查理曼要自己挑一个适合的对象。

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查理曼的第三任妻子希尔德佳迪(Hildegarde),是他真正的挚爱。希尔德佳迪是查理曼的理想伴侣,她十三岁就嫁给他,而且似乎一直保持少女时代的沉静与温驯。她心满意足地操持家务、照顾家人,而且经常陪伴查理曼出游。

尽管希尔德佳迪是查理曼的亲密伴侣,她却很少过问国事,对查理曼是言听计从。另一点令查理曼高兴的是,希尔德佳迪和他在肉体上亦相当契合,她一共为查理曼生下了五女四男。

三十岁的查理曼此时家庭生活美满,而且统御了整个法兰克王国,他的下一个计划是解决与撤克逊人(Saxons)的边境争端。撒克逊人也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身材高大、金发且非常强壮。但是不像曾经侵略罗马帝国和其邻近区域的日耳曼部落,撒克逊人避免与罗马人接触,也不领受可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罗马文化。撒克逊人向以不敬神、好战和骁勇善战驰名全欧,他们的领地与法兰克王国的东部边境相邻,两个民族数百年来始终都处于交战状态。

丕平国王在位最后十五年间,法兰克人和撒克逊人相安无事,但这只是风雨前的宁静。公元七七二年双方又起争端,刚开始只是些小规模的战争,没想到这些小争端竟是查理曼与撒克逊民族长期激战之始。  撒克逊人首先开启争端,他们焚毁一座教堂,法兰克军队马上出兵还击。查理曼其实也只需要一个出兵的借口,他本来就急着展现他军队的实力,而且他知道外来的挑战可以激发士兵的荣誉感,使军队更团结,此刻对抗撒克逊人之役正是查理曼所等候的良机。查理曼也非常重视此役的宗教意义,他一直希望使不信奉上帝的撒克逊人皈依基督教。

查理曼一听到撒克逊人焚烧教堂的消息,马上召集贵族们开会,请求准予出兵。查理曼于公元七七二年首次出兵,这一场战役规模不大,象征意义却大于实质意义。法兰克军队摧毁了撒克逊人信奉的“树神”(Irminsul,一个巨型树干,撒克逊民族一个神祗的象征),撒克逊人很快就投降,并保证不再挑衅。查理曼解决所有争端后,刚好赶回家陪伴希尔德佳迪,一起庆祝他们第一个儿子的诞生。

但是不久之后另一方前线又有麻烦,这个争端部分肇因于查理曼以前的婚事。查理曼和第二任妻子的联姻,是伦巴底国王狄西德里乌斯(Desiderius)政治谋略的一部分,目的在于解除丕平国王对伦巴底的牵制。狄西德里乌斯和伦巴底的前几任国王一样,是个野心勃勃的君主,他从未履行自己对丕平的承诺,不但没有把土地归还教宗,反而企图保持伦巴底的疆界,并计划扩充领域,他唯一的障碍就是矢志保卫教宗的法兰克人。狄西德里乌斯本来希望借由儿女们的联姻,软化法兰克人的态度,但是查理曼把蒂塞德拉塔公主送回伦巴底,无意中破坏了狄西德里乌斯国王的计划,激怒了狄西德里乌斯。

公元七七三年,也就是查理曼登基为法兰克国王两年之后,罗马教廷向查理曼请求紧急支援。伦巴底对教廷展开另一波攻击行动,教宗乃求助于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在贵族议会上提出出兵,一如往例,贵族们很容易就被说服,一致投票赞成出兵罗马。

查理曼是个天生的征服者,虽然他称不上是个一流的战士,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是非常杰出,但是他的领导能力极佳,而且深知如何鼓舞士气。

在中世纪初期,行军速度和军队人数是战争致胜的关键,查理曼专擅军队之移防,当他召集部队准备应战时,绝不容许任何迟到的借口,即使迟到一天也会受到处罚。因为当时没有地图,因此领导军队移防必须仰赖敏锐的直觉,以及丰富的地形常识,查理曼就具备了这两项专长。此外,精力过人的查理曼行进速度快得惊人,士兵们深受查理曼的感召,大家莫不紧随其后而行。

查理曼像当初出兵阿奎丹一样,马上展开攻击行动,尽管许多士兵攀越阿尔卑斯山时喃喃抱怨,查理曼却不为所动。几个月内,法兰克军队攻陷了一个又一个伦巴底城市,到后来只剩帕维亚城(Pavia)仍做困兽之斗。公元七七三年,查理曼进攻帕维亚,但是他下令长期围城。帕维亚的屏障相当完备,查理曼不准备展开全面攻势,以免造成无谓牺牲。

查理曼把部分军队留在帕维亚,自己前往罗马进行第一次访问。身为一个虔诚的教徒,查理曼旱已预期罗马之行将使他大开眼界。当他抵达罗马时,他简直感动得无以复加。罗马城内四处旗帜飘扬,自卫军列队行礼,学童们低声唱着赞美诗,查理曼急着要与这个安排如此盛大欢迎仪式的人会面。P21-26

序言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及其野蛮史)乃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或野蛮)积淀的结果,是历来各个民族的人民都参与其中的人类共业。但是每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及其影响却各不相同。我们总是会希望了解历史上所有的人,但实际上往往只能是了解其中少数特别突出的人、个别的人,因为这些人足以代表或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时代及其特色。《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丛书,就是这样性质的一套丛书。这套书选择了历史上最有特色和最具影响的一百多位历史人物,凝练又不失生动地介绍了他(她)们的生平业绩和影响。

历史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历史学也是不断在进步的。读者们不必把这套书看作历史的定论,但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并有助于对历史的反思。毕竟这里的人物确实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最有影响而又最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人物。

本丛书每一部均附有丰富的插图,几乎占有一半的篇幅,文字不过五六十页左右。限于篇幅,作者不可能对许多历史问题深入地展开探讨。这些书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一般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的线索,藉以了解人类过去的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的历史。如果读者感兴趣的话,不妨再作进一步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本丛书的读者并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它的目的也只是为一般的读者提供一些初步的知识。

本书的主编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jr.)为当今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著有和编纂过多种历史著作,均极为畅销,本丛书尤其具有浅显易读的特色。当然,读者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必一定认同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但是阅读作者所叙述的历史事实及其背景,却仍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价值和影响。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的主编阿瑟·施莱辛格为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著有和编纂过多种历史著作,均极为畅销,本丛书尤其具有浅显易读的特色。阅读作者所叙述的历史事实及其背景,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价值和影响。

——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 何兆武

在我国过去的语境中,政治家依其政治立场之不同,或天生为天才,或命定是俗物,不易让读者看到一个真正的、具体的人物。但是这套书让我们看到,政治家也是一个“人”。

——出版家、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 沈昌文

在我看来,进步的历史观比起陈腐的历史观,只不过是不再把成为“英雄”看成某些人的先天特权,而是时势与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杰出的帝王固然是英雄,但像马丁·路德·金、特蕾莎修女这样的人,作为英雄的资格绝不亚于前者。

——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秦晖

不论为善还是作恶,政治领袖都是对时代影响深刻、对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影响深远的人物:或使时代步入光明,或使时代没入暗夜;或使人民安居乐业,或使人民苦难深重。因此,了解、评判形形色色的政治领袖,自然别有意义。

——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

这套丛书值得赞赏的努力,是图文两证法的精彩融合——左手图右手史的读者理想,得到有机体现,使读者享受文字信史快感的同时,领略通过图片进入当时历史情境的风景。

——文化学者、万圣书园总经理 刘苏里

世界文明蜿蜒曲折,百川归海。无数民众的尸骨跬步成蹊,跨越千山万水,逐渐形成今天的高速公路。《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丛书中的精英分子,是人类轨迹关键时刻的指路牌和里程碑。历史由人民群众书写,但只有英雄豪杰署名。

——著名记者、作家 唐师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