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以同情之理解与批评对象对话时,能否发出作为阅读者和批评者自己的真实的声音,能否以坚韧的爱与理想造就自己的“金蔷薇”,这是今天批评的难度。
本书介绍了当下文学创作的难度、批评的难度、失范与倒退、散文与杂文创作的难度——关于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答记者问(节选)、孩子的,也是成人的——兼议儿童文学创作的难度、理论期刊发展的难度——以《南方文坛》为例等众多内容。
当下文学创作的难度
批评的难度
失范与倒退
散文与杂文创作的难度——关于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答记者问(节选)
孩子的,也是成人的——兼议儿童文学创作的难度
理论期刊发展的难度——以《南方文坛》为例
上善若水
公元1999——怀念张钧
一棵精神之树
充满时代感与丰富性的新的文学版块
小说还能做些什么
一份丰富的精神档案——关于《郭小川全集》的对话
文学桂军与当下中国文学——在“八桂讲坛”的讲座
南方的果实
玫瑰花开——广西女作家札记
广西双桅船——读杨映川与贺晓晴
文学桂军的一种释读
平实的收获——2004年广西青年文学扫描
山里山外——《都安作家群作品选》札记
这方水土——广西签约作家作品札记
风生水起——广西环北部湾作家群作品札记
以精神穿越写作——关于广西的青年作家
从“鬼门关”出发——成长中的玉林作家群
在本土化与现代性之间——第七届广西文艺评论奖述评
新的文学版图——崛起的广东青年作家群
海南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理性的自觉——从茅盾文学奖看广西近年长篇小说创作
在漫游中狂想——林白的《致一九七五》
片面的深刻——阎真长篇小说《因为女人》的性别悲剧
静水深流——范小青的短篇小说
女性的精神牧场——梅卓的中短篇小说集《麝香之爱》
身体的荒诞史人心的后悔录——读东西的长篇新作《后悔录》
静虚的声音——关于吴玄的小说
失血的村庄——读李约热的《巡逻记》
无法埋葬的孤独
根性的乡土叙事
乡村的焦虑——世云的乡土叙事
个人性的岭南叙事
写什么与怎么写同样重要
中国诗人的哀痛——《大爱无疆:我们和汶川在一起》
自我的吟唱——读谭志表的《泣血的飞翔》
以画面穿透情感——序《鸢尾花图文书丛》
散文创作中的仫佬三杰
历史的现实与飞翔的大地——关于廖德全的历史散文
书一样的台湾——黄健的《阅读台湾》札记
审美的文化之旅——读《东盟十国文化丛书》
与时代同行——《国运——南方记事》札记
回到音乐本身
城市·人文·印象
绿叶对根的情意——与《南方文坛》一同成长
《南方文坛》与前沿批评——“广西文化舟”在北大百年讲堂
《南方文坛》与9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
花地榜样十一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