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今年六月在日本出版发行的《悟之挑战(上、下)》的续篇。如果说《悟之挑战》探究了佛陀的真实教义,那么这本书的特征,就是以修行论为中心展开了论述。
本书在内容上不但把握了基本的问题,而且言尽了深奥之处。通过将书中内容慢慢地变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会被佛教精神渗透于自己全身的神秘感而打动。
前言/1
第一章 沉默的佛陀/1
一、佛教的修行论/2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三法印/4
三、释迦所讲的无我思想/17
四、发现真正的自己/21
五、涅槃寂静的觉悟/24
六、“真空无相”、“真空妙有”和“空”之悟/30
七、“沉默的佛陀”之教义/35
第二章 四弘誓愿/39
一、修行者常立的典型四大誓愿/40
1、众生无边誓愿度/42
2、烦恼无尽誓愿断/44
3、法门无量誓愿学/47
4、佛道无上誓愿成/52
二、总愿与别愿/54
三、誓愿的双重结构与“利他”之道/60
四、致力于“上求菩提、下化众生”/65
第三章 何谓戒律/67
一、三学(戒、定、慧)与五分法身/68
二、戒与律的不同/71
三、三归五戒/74
四、随犯随制与波罗提木叉/78
五、波罗夷法/81
六、健残法与不定法/91
七、舍堕法、波逸提法和悔过法/94
八、止持戒与作持戒/96
九、大乘佛教的十善戒/98
十、戒的主体——七众与近住/102
十一、戒的内容/107
十二、作为拯救时代的理想僧伽/113
第四章 五停心观/115
一、“禅”、“定”与“止”、“观”/116
二、止心的五种修法/120
1、“不净观”——贪欲者的必修观法/121
2、“慈悲观”——易怒者的必修观法/126
3、“因缘观”——爱发牢骚者的必修观法/129
4、“界分别观”——自我意识过强、骄傲自满者的必修观法/136
5、“数息观”——心烦意乱者的必修观法/141
三、五停心观的核心——静心/143
第五章 智慧/145
一、“戒、定、慧”三学中的“慧”指什么?/146
二、慧的种类/149
三、识与般若/159
四、此世与另世的观点/178
第六章 解脱/187
一、解脱与涅槃——自由与和平/188
二、信解脱——克服“疑”/190
三、定解脱——克服物质性波动/194
四、慧解脱——克服无明/197
五、心解脱——克服欲望/200
六、俱解脱——克服烦恼障和解脱障/205
七、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208
第七章 何谓魔/215
一、释迦降魔成道/216
二、魔与“色、受、想、行、识”/218
三、“己心魔”与“恶魔”的存在/223
四、恶魔的本质/226
五、防备恶魔附身之法——谦虚和自我实绩的鉴证/230
六、克制一切恶魔的决定性武器——信仰心与精进/233
后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