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屡屡突破中国红线,意欲何为?中美贸易争端为何愈演烈?其背后潜藏着哪些危机?美国企业对中国做了些什么?中美之间的利害关系是美元和美分,还是鲜血与胆量?
这是一部点燃中美经济学界激烈论战的书——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会进一步融合还是走向蜜月终点?这是一部从经济领域深入探讨中美关系的书——中美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中美之间的争端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本书为你解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美)扎卡里·卡拉贝尔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屡屡突破中国红线,意欲何为?中美贸易争端为何愈演烈?其背后潜藏着哪些危机?美国企业对中国做了些什么?中美之间的利害关系是美元和美分,还是鲜血与胆量? 这是一部点燃中美经济学界激烈论战的书——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会进一步融合还是走向蜜月终点?这是一部从经济领域深入探讨中美关系的书——中美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中美之间的争端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本书为你解答! 内容推荐 矛盾?斗争?较量?摩擦?谈判?融合? 为什么中美之间会出现那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与纷争?中美两国的融合不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的! 在这本书中,作为中美经贸关系领域的权威专家,扎卡里·卡拉贝尔追溯了中美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中国进行了积极的经济改革,吸引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经营。书中讲述了像联邦快递、肯德基、雅芳和沃尔玛这样的美国企业在华发展的历程,讲述了它们对于中国经济成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讲述了中国为它们提供的发展机遇。 中国作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的崛起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国经济奇迹在国际政治领域引起的变化正在显现。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已经感受到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 但正如扎卡里·卡拉贝尔所揭示的,这只是故事的一个方面。过去10年,中美两国经济已经融合为一个统一体。未来几十年,世界将会日益繁荣还是会更加不稳定?这将取决于中美两国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方式。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中美两国贸易摩擦还会日渐增多。但是,作者认为,这种摩擦应该被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能任由摩擦升级,因为中美两国互有需要、互相依赖。 本书首次向我们展示了中美两国经济融合的全景,同时也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来证明未来中美融合的继续发展对于世界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任何对中美经贸关系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认真阅读这部系统梳理中美融合进程的著作。 目录 引言1 第1章 黑猫,白猫11 “摸着石头过河”14 南方讲话17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20 温州模式22 江泽民与朱基的新政策23 中国就是答案27 第2章 “新经济”:“中美国”发展的先决条件29 “新经济”: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命题34 人比利润重要40 开拓中国市场46 第3章 肯德基PK北京烤鸭49 肯德基是怎样进入中国的51 克林顿成了中国的俘虏61 第4章 雅芳来了!67 雅芳在中国的爆炸式增长70 从雅芳看中美关系80 第5章 中国:外资企业的希望与梦想87 联邦快递公司老总的中国梦90 中国市场的诱惑力99 第6章 自由贸易:是鲜花,还是荆棘?105 中国艰难的世贸之路108 世界贸易体系已变得陌生?119 第7章 统计数据在撒谎123 你知道官方统计数据是怎么来的吗?126 你知道经济学家是怎样研究经济的吗?133 第8章 中美商业体系与文化融合139 中国生产,美国消费142 中国的成功与失误151 “中美国”:文化融合155 第9章 哇!姚明!?159 华为的全球战略161 姚明成为耐克代言人166 中国:消费文化的独特变化169 对中国的怀疑可以保持沉默了177 第10章 中国金融体系:危机与变革179 温家宝: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的专家?181 中国金融体系的变革?185 第11章 中美贸易战:谁是最终赢家?197 中美分歧到底在哪里?201 中美两国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210 第12章 中国崛起:在和谐与纷争之中219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惊天内幕222 联想:不再沉默226 中国:向外!向外!228 和谐社会234 扭转对中国的敌视237 第13章 奥运会:辉煌时刻241 你所不知道的奥运内幕244 2008年夏:一段历史的终结251 第14章 中国时代已经来临?257 中国:未来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260 中国面临的挑战267 结语273 致谢279 试读章节 尽管美国情报机构合理地预测了中国将是未来世界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但该报告的分析仍然局限于民族国家的视角。该分析并没有考虑到各国经济日益交织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资本流动增加,一个共同市场正在形成。对于中美两国经济已经在多大程度上融合为一个独特的体系,该报告中也没有进行论述。尽管该报告也指出包括企业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的力量在不断上升,但与“中美国”相似的因素却没有被考虑。尽管有很多现实因素的加入,拥有资本、政府和军队的民族国家仍然是未来世界的主要力量。 显然,民族国家的地位并不会在短期内被取代。即使欧盟正逐渐成为一个超国家行为体,其内部成员国仍然保持着独立,各国有属于自己国家的人口。面对2008年的经济衰退,中美两国的反应都是强化国家认同而不是削弱国家认同。两国政府都把支撑国内经济作为政策重点。但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各国经济体系日益复杂化,地域限制日益被打破的情况下,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有能力去单独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各国政府,特别是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的政府,都在强调国家主权,但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日益超越国家的界限。 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多人都在对美国的未来及其全球地位进行思考。很少有人认为新世纪的前10年会发生经济衰退。美国的新千年以技术泡沫的破灭开始,随后就是股市大幅下跌、经济衰退和“9·11”恐怖袭击事件。2002年,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丑闻爆出,美国通过相应的立法以期阻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在短暂的胜利过后,伊拉克局势开始让美国人失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局势日益混乱。随后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暂时缓和了经济乏力的局面,但美国经济的真正亮点还是在于海外经济活动,特别是在华经济活动的增强。2007年,尽管很多美国企业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收益,但数百万工人却没有从中得到好处。2008年秋天,经济危机爆发了。 关于美国未来的很多评论都集中在美国全球实力和地位的变化上,这一点也不奇怪。有些人是乐观的,他们强调的是“其他国家实力的上升”,而有些人则表示悲观,他们强调的是“美国的衰退和实力下降”。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从很多方面体现了美国人的一种集体认识,那就是美国在全球的相对地位已经发生变化。与其前任小布什不同,奥巴马直言不讳地承认,美国既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来解决世界上的问题,也不可能关起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及众多石油国家财富和影响力的增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华尔街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作出的非常错误的决定,以及数百万美国人超出自己经济能力满足消费需求的行为,也已经改变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管责任在谁,结果都导致了美国在全球金融地位和文化地位的显著下降。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些变化只是暂时的。尽管有些人坚持认为,一旦美国金融过热的局面结束、金融体制的弱点得以解决,美国此前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就会恢复,世界其他国家还会继续以美国为中心,但是,这一切不会再发生了。几十年来,美国始终保持着无可匹敌的常规军事力量,但是,在当今世界,武力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在这个时代所发挥的作用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有限。除非美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来摧毁对手,不计成本、不计人员伤亡也不顾及道义立场的丧失,否则,只有在国际社会多数接受的情况下,美国的军事力量才能发挥作用。虽然美国拥有主导全球的经济支柱的地位,但是,不管未来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多么强大,它都要与新的全球资本共享全球空间。P264-265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中美经济融合的书,本书讲述了当今世界上最具实力的两大经济体是如何超越传统智慧重塑全球体系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突显了中美融合的重要性。中美融合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繁荣十分重要,对整个世界的繁荣也非常重要。随着世界开始从危机中复苏、走向未来,中美关系将决定今后几十年全球经济是不断走向繁荣,还是陷入不稳定增长之中。 2009年前几个月,为了刺激垂死的经济,美国政府投入了1万多亿美元,并采取了减税措施。美国政府投入的资金来源并没有引起相当大的关注。同样是在这几个月当中,为保障政府各项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美国财政部发行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新债券。和每次债券发行一样,这一次也是悄无声息的,几乎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是,没有关注并不代表这次债券的发行不重要。美国人并不是主要的买家,美国企业缺少现金,美国消费者也因为忙于偿还贷款而无力购买政府债券。2007年,危机尚未爆发但阴云却开始积聚的时候,美国债券的主要买家是中国;2008年,全球信贷危机爆发,美国债券的主要买家还是中国;2009年,和前两年一样,美国债券最重要的买家当然也是中国。 2008年,全球金融体系几近崩溃,其影响持续到了2009年。以此为背景,中美两国的独特关系成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急需资金来修复因信贷和房地产泡沫而受损的经济。而两国之间的关系比这要复杂得多,涉及更多的层面。中国的贷款和美国的支出构成了两国互动的一个层面。通过这种互动,美国公司可以重整旗鼓,打开中国市场;美国工厂也因为中国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购买需求而兴旺起来。从利率到通货膨胀,再到全球实力均衡,中美之间的这种互动出乎人们的意料且又难以预知,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中美两国共同塑造着世界经济的格局。 如果没有中美两国的相互依赖,今天世界经济动荡的局面还会更加严重。尽管美国人对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有着诸多忧虑,但当美国的金融体系几乎要因为信贷危机的爆发而崩溃的时候,是中国从对美贸易中获得的数万亿美元盈余为其提供了后盾,这对美国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历史上曾经遭遇过很多次灾难。自从美国建国以来,经济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但是,当下的这场危机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这两大经济体都是经济上的超级大国,因此,它们的融合是一种超级融合。理解这种超级融合不仅是我们判断未来的基础,也是我们解决当下问题的基础。 “中美国”将改变世界 在21世纪头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应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两场战争,以及处理穆斯林世界的部分地区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上了。美国当然注意到了中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崛起,但是,美国对其关注的紧迫程度与其重要性并不相称。然而,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如何崛起,对中美两国以至整个全球体系来说,都是未来的支点。国际社会可能会继续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但中美关系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问题。中美关系的利害攸关之处在经济领域,不在军事领域。这和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深山里与基地组织作战相比,中美关系对美国俄亥俄州或中国深圳的普通工人的生活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阵痛引发了人们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强烈质疑。全球金融体系由美国创建,也因美国而出现问题。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美国的全球地位,想知道这场危机是否标志着美国实力的衰退。但有一点是大多数人仍然坚信的,那就是当今世界仍然是国家、市场和公司的联合体。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事实确实如此。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这一点。人们仍旧没有讲清楚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简而言之,在过去的20年里,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超级经济体——“中美国”。 “中美国”这样的体系几乎没有先例,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就是欧盟。两者的区别在于,欧盟的成立是其成员国几代领导人精心努力的结果,而“中美国”的发展则完全是无意而为之。中美两国政府实行的政策实际上并不利于“中美国”的形成。“中美国”影响着两国人民的生活,而从两国的民意来看,“中美国”的形成并不是两国民众愿意看到的。“中美国”还没有被广泛认识到,没有得到认可和承认,也并非人们希望出现的。 不管人们是否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中美两国的经济融合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在过去1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中美融合更有意义了。现实并没有按照人们的预期发展,几乎没有人能够对现实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让很多人开始怀疑各种经济预测工具和模型的可信度,因为它们并没有预测到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但是,问题并不只是出在这些定量模型上,也出在我们对经济体系职能的基本认识上。很多国家的政府,特别是那些实力强大且经济繁荣的国家的政府,仍然继续按照自己的传统做法行事,即使是在其所采取的经济措施已经日益依赖于其控制之外的外部力量的情况下,也认为国内经济政策完全是其主权范围内的事情。但是,如果中国不愿意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政府斥资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就不可能施行。如果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消费者没有购买大量的中国商品,中国没有从在华经营的美国和各国公司那里获得大量经验,中国也不可能从对美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 本书将追溯“中美国”形成的轨迹,讲述两个曾经对立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互依赖并在21世纪头10年实现融合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从这个阶段开始,美国文化已经开始在中国产生影响。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上校那张慈祥的笑脸,就是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产生影响的美国文化标志之一。 肯德基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很快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得到了广泛认可。这种喜爱和认可并非真正源于肯德基的食品本身,而是源于渴望和梦想。美国炸鸡在中国市场上受到的欢迎,象征着中国人对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接纳,象征着财富和繁荣的希望,这意味着经济开放将影响中国的未来。 像肯德基这样的公司不仅在中国实现了其美国经营模式的推广,同时也改变了全球经济体系,这是过去20年里没有被写成文字的历史。跨国公司和中国市场的联系本来有些奇怪,但是,历史在很多时间段内的内容都是由那些超乎寻常的和意料之外的联盟写就的。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宝洁、肯德基、雅芳、耐克、通用电气、西门子和IBM等公司相继来到中国,它们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产品和资本流动体系。不错,美国和欧洲是购买了中国制造的廉价零售商品,而中国本身也是外国进口产品和服务(尤其是知识)的巨大消费市场。这一点引起的关注相对较少,但却同样重要。 在世界各地,这一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在美国和欧洲,人们把失业的原因归咎于中国。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危机更让美国人觉得美国的经济主权已经受到严重侵蚀,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幅上升。中国人的看法较为乐观,但是,人们也对与西方和美国更为紧密的合作表示忧虑。 即使已经承认了两国之间相互依赖的事实,中国人和美国人仍然视彼此为强大的竞争对手。2009年,中国并没有掩饰其对华尔街的指责,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咎于美国。但是,中国也应该在全球经济中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美国也有自己的盲点。2008年,美国情报界在其年度全球威胁评估中强调,中国的实力正在上升,中国有可能利用经济杠杆实现领导全球的目的。2009年初,五角大楼也警告说,中国正在研发新武器,以在太平洋地区同美国进行军事对抗。 过去,一个国家在与世界其他国家接触的时候常常抱有“我们对他们”的态度,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总是分开的、对立的。现在,这样的观点不仅已经过时,而且坚持这样的观点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当前的全球经济体系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国家经济数据没有反映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却夸大了每个国家在经济上都是独立的这样一种古怪和错误的观点。美国人坚持旧理论和旧方法的时间越长,搞清当前状况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在对未来的预测上,中美两国的融合比过去一个世纪中引导着政府、学术界和商界领导人的大多数经济理论和政治理论都更重要。 未来至少有两种可能。要么美国(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欧洲)同中国合作,完善并发展这一体系,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利益;要么回到过去的老路上,把“他们”的每一分所得都视为“我们”的所失。对于美国来说,如果选择接受与中国相互依赖,那么美国就不仅有希望战胜当前的挑战并保持繁荣,还可以在未来几十年内极大地增进繁荣。尽管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全球地位的相对变化,但美国获得的利益要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 然而,现在美国有一个“中国问题”。这个问题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应对中国经济崛起所带来的挑战,而是正视中国力量的问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一直致力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构建。然而现在,当这样一个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的时候,美国却似乎忘记了一点:资本主义意味着风险,有时还意味着混乱,美国的全球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拒绝,还是接受? 对于中美融合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是接受还是拒绝呢?这是美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尽管巴拉克·奥巴马当选总统意味着美国人已经回归到一种更为务实的立场上来处理国际问题,并且更为明智地认识到了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局限,但是,很多美国人还是固守着传统的思想,认为美国只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强大,才能称得上是一个超级大国。这可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就是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种传统思维框架的缺陷,而是继续着老旧的思维模式,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与其不断竞争。这样的结果是不好的。美国最终制约的不是中国的发展,而是美国自身的发展。作为回应,中国会与世界上更乐于与其合作的其他国家和机构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就包括美国的企业。这会减弱美国企业与美国的联系,并迟早会使这种联系仅停留在名义上,甚至还不止于此。美国想要阻止中国取代其全球地位,结果却是自己削弱了自己的地位。 因为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中美超级融合中最明显的受益者,所以人们很容易把中美融合简单地作为资本主义和企业满足少数人利益而忽视大多数人利益的又一例证。普通民众对华尔街和贪婪的企业感到愤怒,因为他们会认为华尔街和这些企业从中美融合中获取了惊人的利润,而大多数普通人却面临着收入降低、购买力下降的压力。并且,事实证明,这些企业不仅贪财,而且无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岌岌可危。 美国企业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惊人的利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曾经有5年多的时间,我负责管理一家投资基金公司,该基金公司持有的大都是从中国获益的中国企业、美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的股票。后来,在近7年的时间里,我还帮助管理过纽约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而在涉足金融业之前,我还曾多年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和教学。这些经历帮助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不管人们是否希望看到中国崛起,中国崛起都是一个事实。中美两国以及国际体系中的其他重要成员对待中国崛起的方式将会决定21世纪世界的发展轨迹。人们很容易把中国崛起归因于中国领导人非凡的智慧和远见,认为中国领导人吸取了几千年历史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并将其中的精华发展成了实用的唯物主义政策。他们尊重现实,并以此作为防止混乱的必要手段。同时,他们承认改革的必要性,承认改革是根本稳定的唯一出路。中国领导人确实从中国的历史、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吸取了教训。他们一直在努力管理着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庞大国家,并且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就。虽然美国人不能因为这些成功而否认中国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中国领导人毕竟带领亿万人民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在几乎是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建立起了中国的工业经济。不管美国人是否愿意看到中国的成功,中国的成功都是事实,就像太阳总会升起一样。 就像美国需要认识到以往那种“我们对他们”的思维模式在当今世界已经不再适用一样,中国也需要改变对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中国不能再固守传统的自我认识,不能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刚刚开始跻身于世界主要国家之列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要比中国所认为的更为核心。中国今天的地位正是源于中美融合。2009年春,中国领导人表示想要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但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并向美国提供贷款。中国对自主权的渴望与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现实产生了矛盾。“中美国”这一现实给中国带来的改变要比其对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改变更大。 尽管中美两国是这一新体系的主要成员,但是在这一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并不仅仅是它们。很多欧洲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拉美国家到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的企业也在发挥着重要影响。中美两国为“中美国”提供了最大的支撑,但“中美国”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印度也在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并且最终可能会对世界产生同今天的“中美国”一样的影响,但目前,这还没有成为现实。 未来路在何方? 近20年的发展造就了“中美国”。现在的问题是:未来美国的路在何方?美国衰落,中国崛起?西方衰落,东方崛起?美国人对此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认识程度。中国资本充足,有两万亿美元的储备;美国资本匮乏,为摆脱困境,债务不断增加。尽管曾经的大英帝国已经衰落,罗马帝国盛极一时后也走向了灭亡,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就预测出美国或中国未来的命运。由中国来领导世界的道路,可能并不像历史所预示的那样平坦,并不会完全如人们所料。如果“中美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未来还可能让我们感到意外,这才是比较明智的预测。 然而,现在必须清楚的一点是,想阻挡变化的脚步只能是徒劳。美国的全球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变化,没有人知道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的一个核心国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个国家的崛起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另一个国家的衰落?未来世界是否总是由经济独立的民族国家构成?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相反,如果21世纪中叶的世界还和20世纪中叶的世界一样,如果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化,那倒会令人感到惊讶。 如果有人想要把16世纪欧洲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强加到20世纪末的世界,讨论宗教改革,讨论君权神授,讨论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其结果将是可悲、荒谬和滑稽的。技术发展加速了世界的变化,变化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发生着,人类创造的这个世界将是与众不同的世界、全新的世界、让人惊讶的世界。我们总是因为相信未来会面临和现在相似的挑战而自食恶果;我们总是以为正在进行的战争就是最后一场战争,没有预见到新战争还会爆发。不管我们称这些为“旧观念的牢笼”,还是“黑天鹅危险”,或是简单地理解为“人类应对未知的无力”,都是我们持续面临的挑战。 理解中美两国的独特融合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所必需的。我们对待中美融合的方式将会决定未来世界是否还能持续过去20年来的繁荣,决定曾经给中美两国及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福音的中美关系是否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并带来更多的福祉。中美融合的意义是非凡的,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我们就要对今天的潮流有更清晰的认识。“中美国”是一个新现象,但它并不是才开始出现。在放眼未来之前,我们先要回溯历史,了解中美融合的开始。 书评(媒体评论) 扎卡里·卡拉贝尔清晰概述了这个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我们不得不去重新界定与中国的关系。卡拉贝尔提醒美国人在为时过晚之前摆脱麻痹自满,认识到中国使世界发生的变化。 ——奥韦尔·谢尔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 未来几十年,没有什么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能够超越中国。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的方式将会深刻影响本世纪的面貌。在这本书中,扎卡里·卡拉贝尔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他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争论,但却应该引起注意。 ——约瑟夫·奈 哈佛大学杰出贡献教授 世界秩序就像一把凳子——中国和美国是其最重要的两条腿。一条腿不稳会使整个凳子都不稳。卡拉贝尔不仅详细描述了中美经济融合这一全球最具战略性的经济融合的形成,也详细介绍了中美经济融合对阻止金融危机恶化起到的作用。 ——帕拉格·卡纳 新美国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