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洋权魔段祺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韩仲义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细致的历史人物传记和史评笔法,叙说了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从发生发展到执掌政权和最终结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全书征引了大量难以见到的史料,也有许多当代有关民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独到见解,加之以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使得全书具有相当高的可读性。作者在本书创作中,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杂官稗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味无穷。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本书记叙段祺瑞从出生到死传奇复杂的一生。以史实为据,不加任何妄测,忠实再现段祺瑞这个贯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代表人物从普通小兵到出任民国执政的人生历程以及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直皖大战、直奉大战等重要历史,着力刻画他既刚直又刚愎的个性。

内容推荐

段祺编,字芝泉,安微合肥人。皖系军阀创始人,首领,袁世凯股肱之臣,“北洋三杰”之“虎”。在创建新式陆军,推翻满清、缔造共和、反对帝制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掌权后穷凶极恶,专制独裁,玩弄权术,媚日卖国,举借外债、穷兵黩武,疯狂镇压“五四”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一次次发动内战,把中国经济、政治推向崩溃边缘,使中国积贫积弱,人民困告不堪。他5次出(代)任国务总理,一次出任国家元首(临时执政),是军阀中祸乱最长,危害最甚的乱世权魔。

本书文笔流,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读来赏心悦目,对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清民民初中国政治,特别是北洋军阀的历史有一定的帮助。

目录

第一部 志在必得

 一 落魄年轻人

 二 武备优等生

 三 多情异国女郎

 四 久别胜新婚

 五 重回威海卫

 六 教习生涯

 七 甲午之役

 八 生死存亡之战

 九 喋血威海卫

 十 投靠袁世凯

 十一 赠婚

 十二 临危受命

 十三 血洗三庄

 十四 青史垂名

 十五 存亡所系

 十六 临漳悲歌

 十七 血染的顶戴

 十八 彰德秋操

 十九 宦海浮沉

 二十 东山再起

 二一 授命于危难

 二二 致命一击

 二三 帮凶

 二四 猜忌

 二五 裂隙

 二六 决裂

 二七 死结

 二八 金匮石屋

 二九 府院之争

 三十 绝德风波

 三一 群魔舞京城

 三二 复辟前夜

 三三 讨伐辫子军

 三四 初步斗法

 三五 举外债打内战

 三六 战争狂人

 三七 春风得意

 三八 引狼入室

 三九 群丑噪津门

 四十 角逐白热化

第二部 天怒人怨

 四一 五登揆阁

 四二 步履维艰

 四三 南巡

 四四 忧乐楚天

 四五 后院起火

 四六 虐杀陆建章

 四七 吴秀才造反

 四八 大潮下的无奈

 四九 和会不和

 五十 国会废立之争

 五一 “五四”风云

 五二 淫威

 五三 组阁的玄机

 五四 风险北归路

 五五 反皖大同盟

 五六 四面楚歌

 五七 调而不停

 五八 大战前夜

 五九 一败涂地

 六十 蛰居

 六一 反直大同盟

 六二 隐匿

 六三 狂躁津门

 六四 江浙之战

 六五 特殊战线

 六六 粉墨登场

 六七 一代巨星陨落

 六八 烟熏火燎

 六九 空前大混战

 七十 步步紧逼

 七一 五卅风云

 七二 苦撑

 七三 苟延残喘

 七四 徐树铮之死

 七五 义断情绝

 七六 穷凶极恶

 七七 弄巧成拙

 七八 狼狈下台

尾声

试读章节

三 多情异国女郎

武备学堂因段祺瑞的失踪炸了营。老师、同学做了种种猜测和力所能及的寻找,但没有找到。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巡捕房打来电话:“鉴于你堂学生段祺瑞,在法租界寻衅滋事,殴打洋员,特予拘留,望学堂官长速来接洽……”

洋教习加紧斡旋,学校出具保金,三天后,段祺瑞伤痕累累,憔悴不堪地放出来。对他被拘一事他既不解释又不诉怨,性情变得更孤傲内向,沉默寡言。非议、嘲讽、流言不胫而走,沸沸扬扬。校当局没有难为他,仍让他留校学习。他的同乡段芝贵、陆建章,好友靳云鹏、田中玉等一直愤愤不平,发誓为朋友报仇雪耻,并制定复仇计划……

老哲宁是炮科班监,对段祺瑞十分器重,所以,一直关心此事,怕段祺瑞造次,惹出更大麻烦。他说:“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大家说:“好!”

哲宁讲述道:“……瑞典曾是北欧强国,查理十三是位杰出的国王。但他有个致命弱点,性情暴躁,缺乏冷静。

“1709年,查理不顾主客观条件远征俄罗斯。俄罗斯是欧亚强国,国土比瑞典大50倍。由于天气奇冷,致使他的远征军步履维艰。但因他先身士卒,斗志高昂,取得一些小胜,一举拿下战略重镇——隆尼。不久,俄军反击,隆尼得而复失。这时,他的谋士劝他结束这场力不从心的战争,待明春再战。但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以后,虽屡有小胜,但军队难以抵挡严寒饥疲;更由于战线过长,供给困难,4万军队锐减至2万;火炮也从100多门减少到34门。这时,又有人劝他知难而退,但他决心找回面子,拼死一战。他身负重伤,依然躺在担架上指挥,又有人劝他退兵,他仍不愿无功而返。终与10倍于己的敌人遭遇,致使全军覆没。从此,他元气大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从此瑞典在欧洲强国中消失。孩子们,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听了哲宁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人说,查理十三不能面对现实,盲目出击酿成大祸,实不可取。有人说,查理不听劝阻,固执己见,致使个人身败名裂,国家酿成悲剧。有人说,作为指挥官不能感情用事,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段祺瑞经过深思熟虑后说:“事出后我曾寻机报复,但我想通了。第一,他人多我人少,敌强我弱,盲目出击,犯了战术错误;第二,他在主地,我在客地,我未能因势而动,犯了战略错误;第三,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我碍于面子结果丢了大面子。我决定忘掉此事,潜心学业,以免因小失大……”

学友们纷纷鼓掌,老哲宁笑道:“好,好,作为一名指挥官,遇事要冷静、沉着,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不断汲取教训,充实调整自己。不过,我很想知道,假如你们再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

大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陆建章说,大打出手。曹锟说,听任摆布。冯国璋说,金蝉脱壳。段芝贵说,巧于周旋……轮到段祺瑞发言,他想了想说,我行我素。

人们哄堂大笑。但哲宁从大家发言中,大致了解了各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走向。他对段祺瑞的自信、固执体会得更深……

学员们投入紧张的学习、训练之中。他们课程很多:每周四天文化课、军事理论课,两天操演课,一天休息。教材也很多,有算学、格物、天学、地学、兵法学、测绘学、克虏伯炮说,此外,还有德语、经书、体能学等。这些课程对多数同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学起来很吃力。而段祺瑞在当哨书时大多钻研过一些学科。尤对傅兰雅、李善兰编译的《格致汇编》下过硬功夫。所以开学不久,就表现出明显优势,成了学习尖子……

段祺瑞性格更孤傲,学习更刻苦,终日少言寡语,生活穿戴马马虎虎。别人休假逛商店,进书馆,甚至上妓院;他除去吃饭,睡觉外,其他时间大多花在学习上。每次考试他门门功课名列前茅,令人刮目相看。但由于他自视清高,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除几个皖籍老乡,少数知己外,很少有人愿意接近他。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期末考试,包括文化、军事理论、体能、军事技能四项内容。同学们既紧张又不安,都希望考出好成绩。理论考试很快发榜,段祺瑞的成绩又是全校第一名。

第二天开始,转入体技能考核。上述主科考得不好的同学们摩拳擦掌,争取从体能考核中弥补。

阳光初照,秋高气爽,彩旗飘扬。

全体武备生,在班监教师带队下,踏着洋鼓洋号的节拍,浩浩荡荡来到演兵场。学堂总办、帮办、教务总监、中外教习以及兵部和直隶总督府观察员,早在指挥台上就座。上级非常重视这次考核,考试成绩都要如实上报兵部及中堂大人。

清末的绿营兵制不重视士兵体、技能训练。他们不是为实战需要,而是摆花架子,弄虚作假蒙骗上级。比如,体操时不但长官不参加,连士兵也敷衍塞责。到上级考查时,每哨抽出几个粗壮士兵集合在一起,练上几个‘拿大顶”、‘单双杠”,花拳绣腿地耍上几下万事大吉。打靶本是军人必修课,然而,绿营兵一年难得有一两次实弹射击演习。做工事更不受重视,胡乱挖几下应付了事……

自从提倡西方练兵以来,各兵营摆花架子,哄弄上级的恶行依然如故。段祺瑞来自旧营伍,又是文职人员,更是重理论轻体能。每遇体能课,不是逃课便是敷衍。所以,体能课一直不及格。为扭转过去的恶行,这次学堂动了真格的,他这才慌了神。

体技能考核包括5公里越野赛、100米障碍赛、大口径步枪射击、投弹等几项。雷震春、梁华殿、曹锟等人高马大,体质甚佳,参军前练过武术,他们完成的都不错。连冯国璋、王士珍等身单力薄的人,因干过农活,摔打惯了,也都及了格。独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段祺瑞出尽洋相。射击脱了靶,得了0蛋;投弹才投出20米。越野跑成绩更惨,光一支1875林明敦式步枪、100发子弹、背包、水壶、被子、毛毯,就已经吃不消,还要跑10华里的长路。登高上梯、攀爬障碍,刚跑二三百米,就唏哩哗啦拉开距离,背包开线,步枪脱肩,辫子挂散,水壶、饭盒叮当作响,跑到半路已气喘嘘嘘,跑到终点,狼狈不堪,迟到第一名将近1小时,勉勉强强跑了个倒数第三……

障碍赛乐子更大,一上平衡木就掉下来,上了好几次才算上去;攀爬障碍时,几次爬不上去,好不容易爬上去,又不敢往下跳。特别是匍匐前进时,不是辫子挂在铁丝网,就是像受伤的蛤蟆光蹬腿不动窝,引得师生哄然大笑。评委只给了25分,臊得段祺瑞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也傲不起来了。

三天考核过去两天,明天是实弹考核,考试委员会让各班组集合,总结个人得失,寻找差距,争取在实战中打出好成绩。段祺瑞往日的威风不再,像霜打茄子低头不语,别人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不睬。有人同情他,更多的是幸灾乐祸。但他憋了一股劲,实弹射击是真家伙,靶场上见。

第三天的专业考核,这是一项新鲜、诱人的科目。个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段祺瑞下决心要找回面子。

炮科靶场在津东5公里的荒郊。工作人员早设好靶位,几尊12生地克虏伯山炮并排放在那里。主考官用抽签方式把40名同学分成8组,每组3发炮弹。名单确定后,各小组推举炮长,一二三四炮手。其分工是:炮长指挥全面兼做瞄准手;一炮手为射击手,负责打开炮栓,射击,检查报告后座量;二炮为装填手,负责检查炮膛,装填弹药;三炮为辅助瞄准手,负责调整后架方向及驻锄设置;四炮为弹药手,负责装定引信,检试传递炮弹。段祺瑞推为炮长,其他4人根据所长做了分工……  操炮是段祺瑞的强项。他认为体能好坏对一个未来的将军并不重要,因为跑跑跳跳是士兵的事。炮科的学生,只有学好自己的专业才是真本事。所以,他非常重视这次专业考核。

他接过考单一看,没怎么费劲,也用不着跟别人商量,就把气温、风向、密位等元素刷刷地写出来,然后才传给大家看。

按照抽签顺序,轮到段祺瑞小组操炮了。他威严地喊:“第三小组炮后集合。”四名队员哪敢怠慢,很快齐刷刷站在炮后。段祺瑞一声令下,炮长跑至大架外侧,娴熟地打开瞄准镜箱,安装好瞄准镜,从上而下把各部表调至“0”位;打开水准气泡盖,打开瞄准窗盖。一炮手跑到大架外侧,解下护柱套,把坐标尺指标调整到位,打开炮膛。二炮手取下右辕杆,放下炮口帽和洗把杆。三炮手协助瞄准手使火炮概略对准目标,放好驻锄。四炮手擦检炮弹,装填引信……以最快,最准确的速度各自准备完毕,炮手们向炮长各作‘完毕”报告。

这时,炮长发布命令:“第4号方位物向左0—20,远100,表尺20,方向3000,装填!”各炮手复述命令后,装填手装好炮弹,炮长喊:“放——”

监考官分别拿起望远镜观看,炮弹在目标边缘爆炸,未能击中靶心。这时段祺瑞沉着老练,不慌不忙,根据左横向风加强和气温骤降的客观条件,迅速、准确地进行了修正。结果,第二炮、第三炮均命中靶心。5个人配合默契,动作准确娴熟;尤其炮长指挥若定,口令简洁、准确,整个操炮过程比规定时间缩短4分多钟,创造了操炮的最好纪录。监考官相互交谈后,分别给了最高分……

晚饭前,考核成绩单贴在饭堂门口,不仅吸引来本校学生驻足围观,还吸引不少水师学堂学生评头品足。在这次考评中,每次考试都名列榜首的段祺瑞,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都100分,惟独体能课30多分,总成绩平均落到27名。

顿时,他感到矮了半截,天变矮、地变窄、气压变低,压抑得他透不过气来。晚饭没吃就跑回宿舍蒙头假寝。

“段祺瑞……”忽然,有人用生硬的汉语喊他名字。他听出这是哲宁老师的声音,赶忙跳下床,迅速擦去眼泪,毕恭毕敬向老师施礼问好。

老哲宁知道他为什么郁郁寡欢,但故作不见,笑吟吟地说:“我今天双喜临门,来请你做客,你肯去赏光吗?”段祺瑞受宠若惊,心里暖洋洋的。从入学之日起,哲宁对他就特别关爱,今天没考好,太感对不起恩师,以为恩师会冷落他,想不到正在他难过的时候来安慰他,令他十分感动。他说:“有劳大人错爱,非常感激。”老哲宁说:“那就走吧。”段祺瑞想,能跟教习,尤其洋教习攀上关系,对自己的前途大有裨益,他们的一句话,一条好的评语,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离武备学堂不远,有一处欧式风格的建筑群。哲宁上校的家就在其中一座精巧别致的二层小楼里。小院有凉亭,有花园,紫罗兰走廊和时令花卉。他们推开院门,老哲宁向房里叫了声‘伊利莎白·哲宁”,一位20来岁,丰姿绰约、光彩照人的少女满面春风地跑出来。她穿一件无袖无领鹅黄色丝绸衬衫,下身穿一条百合花图案的百褶裙。显得美丽、高贵、典雅。一见段祺瑞似曾相识,有礼貌地鞠躬致意,用悦耳的外国味汉语说:“欢迎光临!”她的话比起父亲蹩脚的汉语强很多。段祺瑞顿感面红耳热,局促不安,也学着对方的样子还礼:“多有打扰。”老哲宁哈哈大笑:“哈哈,自家人不必客气。”

段祺瑞被引进宽敞的客厅。墙壁上,桌子上一支支烛光,照得室内如同白昼。房屋建筑虽是欧洲风格,但室内却是中国的硬木家具。多宝橱里摆放的是中国的法花、铜器、银器、玉雕、石雕、景泰蓝、宜兴磁等古董。墙壁上挂着中国名人字画。乍一看以为到了中国博物馆,看得出主人对中国文化的崇尚……

三人随意坐在太师椅上,佣人送上茶点、果盘。为营造亲如家人的和谐空间,父女俩故意找些轻松话题,同时避免过分礼让。

哲宁说:“段,你不要为考试的事烦恼,你的主要科目考得很好,我为你骄傲,你会成功的。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胜败乃兵家常规……”伊丽莎白笑道:“哈哈爸爸,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不是常规。”老哲宁也笑了:“对对,是常事,常事,我宝贝女儿是我的汉语老师,总是随时纠正我……”伊丽莎白说:“爸爸是个好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哲宁煞有介事地说:“得到老师夸奖不胜荣幸。”

这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从小少有亲情的段祺瑞既羡慕又妒忌。他问哲宁:“老师,您刚才说有两件大喜事,能让学生分享吗?”哲宁说:“当然可以。第一,我亲爱的女儿从德国来看我,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将跟我生活在一起;第二,今天是我55岁生日,而且是第一次在中国度过。所以,我特别高兴!”

段祺瑞已不再拘谨,以手合十道:“老师,这的确是两件大喜事,我为您祝福,为您高兴……不过,您该告诉我,也好为您准备一份生日礼物。”哲宁异常高兴,笑道:“哈哈孩子,你能来就是最好的礼物。”

段祺瑞一抬头,瞥见墙壁上悬挂着几帧大照片:有哲宁与中国妻子的温馨照、生活照,有3口之家亲昵无比的镜头,有小伊丽莎白跟爸爸、妈妈撒娇的合影……他的疑惑被眼尖的哲宁看到,顿时,他的表情黯然神伤。他抑郁地说:“孩子,你大概想知道照片上的另一个人吧?还是让我的女儿告诉你吧。”

伊丽莎白指着自己的脸问:“你看我像不像中国人?”的确,伊丽莎白有西方女郎的挺拔、苗条、高鼻大眼和白皙皮肤,又有东方女性的黑发黑眼,妩媚贤淑。这是位中西合璧,无与伦比的漂亮女孩。她的倾城之美,让段祺瑞心旌摇摇,甚至不敢正视她的眼睛……

段祺瑞说:“像,很像。”

她眯起长睫毛的大眼睛,注视着一个地方,美得像拉菲尔笔下的女神。她说:“我母亲是中国人,一位驻德商务参赞的女儿,11岁时随我外祖父到德国,接受西方文化,讲得一口流利的德语。19岁时,经不住我狡猾的父亲花样翻新的进攻,成了父亲的‘俘虏’。妈妈教我汉语,教我中国文化……母亲很美,美得令人咋舌。不幸的是3年前离我和爸爸而去,爸爸怀念她,至今未娶……”

说着,伊丽莎白泪流满面,伤痛不已。哲宁和段祺瑞也很难过。哲宁说:“这就是我喜欢中国,喜欢东方文化,决心帮助中国复兴的原因。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我是半个中国儿子。”女儿纠正说:“爸,您又说错了,是中国的半个儿子。”哲宁捋着络腮胡子笑道:“哈哈,一个意思,一个意思。”

女佣来请客人人席。伊丽莎白表现异常活跃,一蹦一跳地走在前面,不无骄傲地说:“我要给你们一个惊喜!”

餐桌上摆满生日蛋糕、马乃司大虾、德式牛排、清煎鸡排、咖哩牛肉、香槟酒、红葡萄酒等。看得出为操办这次酒宴,主人煞费心机。伊丽莎白得意地说:“这是本人杰作,请两位男士享用。”受到两位男士称赞,他们举起泛着泡沫的高脚杯,说一些祝福的话语。不过,段祺瑞吃惯中国山珍海味,难以享用西方的美味佳肴,出于礼貌他只好勉强下咽,且表现出绅士风度和津津乐道的样子。虽如此,调皮的刀叉,还是让他难堪。伊丽莎白笑吟吟地给他拿了一双象牙筷子……

哲宁老人不知是喝多了,还是有意回避。饭后不久就借口不胜酒力退席上楼休息。和一位美丽多情、近在咫尺的妙龄女郎单独相处,段祺瑞颇感局促不安,精神立时紧张起来。他借口校规校纪,几次试图告辞,但均被含情脉脉、热情爽朗的女主人盛情挽留而作罢。她给他讲神奇瑰丽的蓝色多瑙河风光,讲160多米高的乌姆尔大教堂,讲阿尔卑斯山的“齿形墙垣”,讲累根斯古城堡,讲达累莱女妖;她给他弹钢琴,看相册……变着法儿讨他欢心,引起他共鸣。但段祺瑞像根木头,引不起多大兴趣。

当女主人瞥见他一副神不守舍、勉为其难的样子时,顿感兴味怏然,像似受了奇耻大辱。于是,礼貌地把他送走了。

老哲宁热爱中国,期望给心爱的女儿择一个乘龙快婿,定居中国,了此余生。然而,段祺瑞注定在“儿女情长”方面做不出‘惊人之举”,更不会有“越礼乱分”的僭越。因为,他从小受封建伦常的熏陶,思想古板,循规蹈矩。虽明知哲宁父女的良苦用心,但未能越雷池半步。即使在段祺瑞发迹之后,他也不似其他军阀贪财好色,声色犬马。此系后语。

女儿正在生闷气,父亲出现在女儿面前。父亲兴致勃勃地问:“好女儿,小伙子还不错吧?”女儿以嘲弄口吻说:“嗯,不错,作为学生、部下或军人也许不错;可做为恋人或丈夫,他是个典型的白痴,低能儿!”哲宁颇感诧异,问:“这是为什么?”女儿一字一顿地说:“他是个乏味的、冷漠的、无聊的、自以为是的人,根本不懂感情,更不懂爱情!”

父亲表示异议:“不不,他有很高的天赋,很强的毅力,很好的前程,他可以当督军,将军!”女儿说:“他就是总统,也是个既无聊又乏味的家伙!”

父亲耸耸肩,无言以对……

P11-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