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契丹大辽九帝(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喜民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喜民编写的这部《契丹·大辽九帝》一书,以《辽史》(元脱脱编著)、《契丹国志》(宋叶隆礼著)、《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白话续资治通鉴》(清毕沅著)等为主要参考书目。书中以人物传记体例,用故事语言,把大辽朝九个皇帝的文治武功及执政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皇权争夺、后宫内斗、内政外交、政策得失、功过是非展现在世人面前。

内容推荐

公元10世纪,我国北疆又兴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契丹族,他们乘唐末中原纷争,挥戈北疆,建立了大辽王朝,统治我国北疆达二百余年,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北疆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喜民编写的这部《契丹·大辽九帝》,以大辽九帝为点,以时间为线,以历史事件为面,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大辽朝二百余年的历史;同时,由于辽朝与中原的五代、北宋相始终,书中还涉及了五代、北宋、金、西夏四朝历史。《契丹·大辽九帝》以人物传记体例,用故事语言,把大辽朝九个皇帝的文治武功及执政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皇权争夺、后宫内斗、内政外交、政策得失、功过是非展现在世人面前。

目录

第一篇 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

1.夷离堇世家

2.挞马狨沙里

3.北征南掠

4.攫取汗位

5.巩固汗位

6.征服奚族

7.诸弟叛乱

8.计杀诸酋

9.开国称帝

10.整顿部落

11.虎视燕云

12.西征

13.灭亡渤海国

14.魂归扶余

第二篇 铁马中原——耶律德光

1.元帅太子

2.马背即位

3.逼走皇兄

4.休养生息

5.以“梦”说母

6.扶植儿皇

7.灭亡后唐

8.励精图治

9.灭亡后晋

10.入主汴梁

11.客死他乡

第三篇 另类皇帝——耶律阮

1.命运多舛

2.拘捕燕王

3.军中即位

4.石囚祖母

5.打击述律氏

6.改革政权机构

7.平定叛乱

8.安置石氏

9.图谋南征

10.命丧火神淀

后记

第四篇 嗜睡魔王——耶律□

1.不幸的皇嫡长子

2.与世无争

3.捡个龙椅

4.稳定政局

5.停止南伐

6.扶植北汉

7.皇室内乱

8.嗜酒如命的“睡王”

9.嗜杀成性的“魔王”

10.丢失三关

11.室韦、乌古诸部反辽

12.永远“睡”过去了

第五篇 知人善任——耶律贤

1.幸运的皇子

2.柩前即位

3.安抚诸王

4.忍痛化仇稳政局

5.知人善任

6.稳定周边

7.失北汉

8.南京保卫战

9.举兵伐宋

10.病逝焦山

第六篇 盛世之主——耶律隆绪

1.母寡子弱

2.母子同心化危局

3.推行社会改革

4.燕云保卫战

5.徐河之战

6.澶渊之盟

7.诛姊建中京

8.亲政树威

9.东征高丽

10.辽盛世之主

11.平定大延琳

12.后宫权争

后记

第七篇 “纨绔天子”——耶律宗真

1.“两宫”皇子

2.元妃摄政

3.夺回皇权

4.萧氏握政

5.“纨绔天子”

6.重熙立法

7.赌博外交

8.征伐西夏

第八篇 崇佛信道——耶律洪基

1.党争开局

2.重元之乱

3.河东争地

4.乙辛擅权

5.笃信佛道

6.阻卜诸部反辽

7.辽宋和好诗百篇 

8.完颜氏崛起

第九篇 亡国之君——耶律延禧

1.替父即位

2.为“皇后太子案”平反

3.宠信奸佞

4.萧海里叛辽

5.阿骨打起兵反辽

6.亲征

7.耶律章奴废立辽帝

8.“怨军”东征

9.辽金议和

10.杀妻灭子

11.短命北辽

12.被金兵俘虏

后记

试读章节

耶律阿保机,姓耶律氏,名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公元872年,出生于契丹迭刺部霞濑益石烈(县)耶律弥里(乡),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这里是迭□部的驻牧地,也是耶律氏家族的发祥地,耶律阿保机的四世先人都出生在这里。

迭刺部是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八部之一,耶律氏家族世为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夷离堇(契丹八部兵马最高统帅),耶律阿保机的始祖,可追溯到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组建初期。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为东胡族系东部鲜卑宇文部之后裔。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生活着两个势力强大的民族——匈奴和东胡。匈奴人被中原人称为胡。东胡族因游牧于匈奴族的东面而被称为东胡。

大约在秦始皇病逝,胡亥弑兄成为秦朝二世皇帝的同一时期,冒顿也杀父自立为匈奴单于,他东征西讨,先击溃东胡,进而统一了大漠草原,建立了匈奴草原帝国。

东胡被击溃后,部众溃散,一部退居大兴安岭山脉南段的乌桓山(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北乌兰达坝),逐渐形成了乌桓民族;一部退居大兴安岭山脉中段的鲜卑山(今内蒙古通辽市境内),与原居住于大兴安岭北段大鲜卑山(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的民族统称为鲜卑民族。

随着匈奴人势力淡出历史舞台,居住于大兴安岭中段的鲜卑人南下到饶乐水(今内蒙古赤峰境内西拉沐沦河)流域,形成东部鲜卑;居住于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人逐渐西迁到蒙古高原西北部,形成北部鲜卑。

东汉末年,居住于阴山一带的匈奴南单于一支的首领葛乌菟之裔莫那,率部迁徙到以东部鲜卑为主的辽河流域,经过多年征伐,统治了这一地区以鲜卑为主的部落,逐渐鲜卑化,形成了东部鲜卑宇文部。

鲜卑人在首领檀石槐时期,逐渐强盛起来,组成强大的军事联盟,占据了匈奴人故地,成为大漠草原上的强族,宇文部也加入了檀石槐所建立的鲜卑军事联盟,其首领为联盟东部大人。

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联盟发生内讧瓦解。东部鲜卑在联盟瓦解后,一些部族迁徙到别地,留居原地的部族,逐渐发展为宇文、段、慕容三部,在相互征伐中,慕容部逐渐强大起来,先灭亡段部,后又击溃宇文部(公元344年)。

宇文部被击溃后,残部逃人松漠间(以今内蒙古赤峰为中心),逐渐发展形成了诸多部落。有的仍以宇文部著称,有的以库莫奚部著称,契丹也是散居于松漠间的诸部落之一。但是,这个时候的契丹,还是一个弱小的部族,依附于库莫奚部落联盟而生存,不为外界所知。

公元38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北部鲜卑人)对松漠中的鲜卑宇文残部进行重点打击,库莫奚部与北魏大军战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境内西拉沐沦河)南,结果被北魏大军击溃,四处逃散。契丹部乘机脱离库莫奚部,占据潢水和土河(今内蒙古赤峰境内老哈河)流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契丹族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正式见著于史籍(《魏书》)。

契丹族从库莫奚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之后,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在首领奇首可汗时期(大约5世纪下半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契丹古八部联盟。突厥崛起后,契丹古八部联盟在突厥的征伐下瓦解,或依附于突厥,或依附于中原政权,或寄生于高丽等强族之下。经过长期的聚合与分散,契丹族于隋唐之际,又组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

大贺氏部落联盟(仍由八部组成,包括达稽、纥便、独活、芬问、突便、芮奚、坠斤、伏八部)组建之后,即与隋唐建立了联系。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赐契丹大贺氏联盟长窟哥为李姓,在契丹八部设置九州,任各部酋长为州刺史,设置契丹松漠都督府(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册封窟哥为契丹松漠都督府都督,管理契丹八部九州,隶属唐营州(今辽宁朝阳)都督府管辖。

唐营州都督府是唐廷管辖东北诸部族,特别是管辖契丹和奚(即库莫奚族)两族的行政中心,营州地区也成为东北诸部族集聚地区。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营州地区遭灾,唐营州都督府民族政策失当,引起各部族不满。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联盟长、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尽忠和契丹归城州刺史孙万荣联合营州地区的奚人和□□人起兵反唐,坚持一年多时间,最终以李尽忠病死、孙万荣被杀而失败,契丹残部逃回松漠。

随着契丹营州起兵失败,大贺氏部落联盟也随之瓦解,契丹诸部进人权力重组的“内讧”时期,时而附唐廷,时而附突厥。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残杀、兼并,一个名叫世里雅里的部落酋长胜出,被唐廷册封为契丹松漠都督府都督,掌握了契丹的实际领导权。

世里雅里是一个善于权变之人,虽然被唐廷封为契丹松漠都督,掌握了契丹最高领导权却没有自立为契丹首领,而是拥立另一强部遥辇氏的迪辇俎里为新的契丹首领,组成了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公元735年)。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组建时,大贺氏部落联盟原有八部,只剩下五部,世里雅里又帮助遥辇氏迪辇俎里对部落进行了重组,仍按八部之数,组成了新八部。以世里氏为核心组成迭刺部,其他七部分别是乙室部、品部、楮特部、乌隗部、突吕不部、涅剌部、突举部。P1-3

序言

自古以来,我国北疆就生活着诸多的以游牧、渔猎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对中华民族形成及我国北疆开发做出了历史贡献。

公元10世纪,我国北疆又兴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契丹族,他们乘唐末中原纷争,挥戈北疆,建立了大辽王朝,统治我国北疆达二百余年,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北疆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契丹族建立的大辽朝,奠定了我国现在北疆疆域轮廓。打开中国历史地图,你会惊奇地发现,大辽国的北部边界线,正好是现在我国北疆疆域轮廓,这是契丹之前,任何一个中原或游牧政权所没有做到的。其次,契丹族对我国农耕和游牧两大文化的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契丹族建立大辽朝以前,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北方的游牧文化,多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即中原的农耕文化不越长城北,北方的游牧文化不过长城南。契丹族建立的大辽朝,地跨长城南北,首次将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北方的游牧文化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第三,契丹族为多民族融合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契丹人建立的大辽朝,第一次把汉族和游牧民族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一国两制”、“因俗而治,各得适宜”,很好地解决了农耕和游牧两个生产、生活习俗不同的民族在一个国度里一起生产、生活的问题,从而促进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第四,契丹族对东西方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契丹族统一大漠草原后,开创了草原丝绸之路,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民族的兴起与消亡:国家的建立和灭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契丹,作为一个民族的族称已经消亡;大辽,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也已经灭亡。但是,契丹族对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贡献,将永远地记录在历史的档案里。

翻开契丹人的档案,就会发现,契丹人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惊奇和谜团……

叙述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不叙述这个民族的领袖人物:叙述一个朝代的历史,不能不叙述这个朝代的帝王们。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领袖人物和帝王们无疑是人民中的优秀分子。如果把人民比作天上繁星的话,那么,领袖人物和帝王们,无疑是天上最亮丽、最耀眼、最璀璨的星。

大辽朝存世二百余年,历九帝;西辽存世近百年,历五帝。或许是契丹人走得太过匆忙的缘故,他们给世人留下的史料太少了,少得可怜;时至今日,还没有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大辽九帝的书籍,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契丹·大辽九帝》一书试图弥补这种遗憾,把大辽朝九帝的文治武功,把八百年前契丹族兴起、强盛、消亡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填补契丹大辽国皇帝们没有传记的空白。

《契丹·大辽九帝》一书,以大辽九帝为点,以时间为线,以历史事件为面,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大辽朝二百余年的历史;同时,由于辽朝与中原的五代、北宋相始终,书中还涉及了五代、北宋、金、西夏四朝历史。因此,本书具有一定的史料性、知识性。

《契丹·大辽九帝》一书以人物传记体例,用故事语言,把大辽朝九个皇帝的文治武功及执政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皇权争夺、后宫内斗、内政外交、政策得失、功过是非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增强《契丹·大辽九帝》一书的可读性和观赏性,书中配印了一些辽代的建筑、遗址、出土文物等方面的照片,以期图文并茂,使读者更能直观地了解辽代历史。

《契丹·大辽九帝》一书,以《辽史》(元脱脱编著)、《契丹国志》(宋叶隆礼著)、《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白话续资治通鉴》(清毕沅著)等为主要参考书目,参阅了国内外一些辽史研究者发表的有关契丹大辽国方面的书籍及网络文章,是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启发下而成书的。由于笔者阅读范围所限,本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错谬,以读者见教为盼。

作者

2010年9月10日

后记

写这样一部书,既是我三十年的心愿,同时也是我的职业责任。

1984年我从赤峰农牧学校毕业,分配到巴林左旗旗委机关工作,有一次晨练的时候,偶然走进位于林东镇城边的一座古城,通过古城碑记,得知这座古城就是辽上京遗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没有想到我们巴林左旗竟是契丹人故里、大辽朝首都。从那一刻起,我便有了一个心愿——了解契丹人,了解大辽朝的历史。几年过去,我对契丹人有了点模糊的了解,随之也有了些许遗憾。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朝代更替,帝王众多,从秦、两汉到隋、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一个或几个皇帝的传记流传于世,而大辽朝统治我国北疆达二百余年,传九帝,年限可谓不短,皇帝可谓不少,却没有一位皇帝传记流传于世,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甚或是感觉不公。于是,我有了一个更大的心愿,撰写一部有关大辽朝皇帝们的传记,让更多的人了解契丹人,了解大辽朝历史。

2006年我调到巴林左旗档案局工作,职业责任促使我开始动笔撰写契丹大辽国皇帝传记。档案记录历史,档案传承文明,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痕迹。契丹人虽然没有书籍流传于世,大辽朝也没有史籍保存至今,但是这并不证明契丹人没有故事,大辽朝没有历史。契丹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实物档案,诸如辽五京遗址、辽州城遗址、辽皇陵、辽塔、辽祖州石屋、辽真寂之寺石窟、辽云门寺遗址、辽代文物等等。这些实物档案,历经千年,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诉说着契丹人的故事、大辽朝的历史。将契丹人的故事、大辽朝的历史编辑成书,与世人共享,无疑是契丹故里、大辽朝首都、辽文化之乡档案人的责任。

《契丹,大辽九帝》并非学术著作,而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群的读物。如果读者读一遍此书。能够对契丹人,对大辽朝的历史,对大辽朝的九个皇帝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我的心血就没有白费,这也正是我写作这部书的良苦用意。

在此书封笔并将刊印之际,兴余作一首《大辽九帝歌》,与读者共飨。

盘古化身众灵神,一方水土一方人。

天南地北俗相异,蕃汉皆为炎黄裔。

秦汉一统兄弟盟,南北一家血最浓。

隋唐成就盛世名,契丹辽水始勃兴。

中华五代多英士,最数英雄阿保机。

捭阖中原盟诸王,挥戈北疆谱华章。

威代遥辇掌汗柄,义放诸弟诛众酋。

开国临潢都西楼,天皇地后日月宫。

契丹文字鬼神泣,因俗而治得适宜。

行国兼行城国仪,奠定大辽二百基。

西征万里服西蕃,东灭渤海建东丹。

“一国两制”开新篇,魂归扶余王回天。

述律断腕择辽帝,太宗马背把位即。

计逼皇兄走后唐,“梦”说母后扶石郎。

驰马圈定燕云地,石郎俯首“儿皇帝”。

三京如珠落北廷,草原一都是上京。

蕃汉同室俗相别,亦蕃亦汉亦和谐。

石帝称孙不称臣,“皇爷”鞭笞负心人。

铁马中原群英会,饮马黄河功名垂。

入主汴京有三失,无奈北返成“□”人。

世宗捷足登帝位,祖孙反目潢水对。

屋质一筹难化仇,祖州又把祖母囚。

打压国舅封汉后,提拔舅族置别部。

改革旧制推新体,南汉北蕃双轨制。,  皇亲国戚轮番乱,平叛戡乱保皇权。

古柏根深撼动难,无奈废汉重立蕃。

中原内乱帝位易,刘汉甘为“侄皇帝”。

欲寻太宗当年事,祸起萧墙把命毙。

穆宗平乱诛叛逆,矬子堆中把位即。

喜酒喜猎不喜兵,停止南伐回南京。

终日纵马猎场狂,朝政一委太平王。

嗜饮酗酒睡百家,神昏志乱又滥杀。

大辽天子名“睡王”,内乱边患起萧墙。

觊觎皇位诸王乱,三番五次夺皇权。

南境兵起失三关,北边诸蕃点狼烟。

黑山脚下摆酒宴,醉吃熊掌永“睡眠”。

景宗四岁父母丧,幸事穆宗无儿郎。

五百铁甲禁黑山,黎明即位灵柩前。

体弱多疾难从心,赖有燕燕辽廷飞。

为稳朝政忍父恨,提拔人才用汉臣。

夫妻同心日月明,大辽一朝显中兴。

赵宋代周灭北汉,乘势举兵北收燕。

挥军南下救燕京,高梁一战退宋兵。

四伐宋境无功返,终因劳疾逝焦山。

圣宗年幼继帝位,母寡子弱政局危。

重用汉臣稳朝政,姻缘□得国舅臣。

母子一心同舟济,君臣齐心泰山移。

内削诸王稳朝纲,外征强蕃安邻邦。

澶渊一盟和北南,盛世大辽享百年。

一朝亲政征高丽,十年东征马疲力。

西宫权争埋祸患,东境渤海延琳叛。

大福行宫忧后事,撒手人寰驾鹤去。

兴宗即位父枢前,元妃强行摄皇权。

巧施一计夺皇柄,无奈国舅掣皇命。

政治亲情混一谈,皇权受缚施政难。

“纨绔”秉性实难移,结佛拜道喜优伶。

嗜赌成性输城邑,酒言传位给御弟。

重熙立法寻同律,自践法律如儿戏。

与宋谋地增岁币,大包大揽说夏帝。

逞能说夏遭败绩,征夏虽胜己亦逝。

道宗枢前把位即,党争开局不容易。

有心理政信佞言,杀害忠良阻忠言。

诛妻灭子丧天伦,古来帝王有几人?

乙辛专权契丹哀,笃信佛道添祸害。

辽宋和好诗百篇,难掩大辽盛转衰。

河东争地为救夏,回光返照难复大。

阻卜反辽应不暇,东境又起阿骨打。

抱病东巡察女真,一病不起逝“捺钵”。

天祚以孙继辽帝,辽祚灭亡倒计时。

即位伊始平父冤,虎头蛇尾信佞奸。

四时游猎不归家,“头鱼”再放阿骨打。

女真起兵东境叛,纵马猎场不听劝。

东征失败心神乱,不思抗金求保全。

失掉上京跑南京,闻失中京逃西京。  金兵撵得到处窜,杀妻灭子保皇权。

逃进夹山躲三冬,一朝被俘辽祚终。

十世契丹逞英豪,挥戈北疆兴大辽。

九帝执钺二百年,蕃汉一家得团圆。

帝国湮灭如逝波,潢水呜咽亦是歌。

辽都虽已风残垣,辽塔仍立天地间。

辽塔如词叙旧事,辽河如曲谱新篇。

古来帝王兴衰事,天道使然人使然?

作者

2010年9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