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成功的可能,而天下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应该多了解一些开发孩子多元智能的游戏,寓教于乐的同时,发展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广度上提升孩子的智力,从深度上开发孩子的潜能,从而减少孩子失败的可能性,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刘瑮编著的这本《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就是为此目的而针对家有女孩儿的父母编写的。本书共分十一章,在国内外众多权威专家的指点下,精选了包括数字游戏、推理游戏、探索游戏、发散思维游戏等在内的诸多思维游戏。书后还附有游戏答案。
刘瑮编著的《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是一本家长和女孩儿一起玩的思维游戏书。每一个游戏的设置,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并根据女孩儿的大脑、智力结构,在国内外众多权威专家的指点下,精选的包括数字游戏、推理游戏、探索游戏、发散思维游戏等,让家长与孩子在充满乐趣的互动挑战过程中,全面提升各种能力,使头脑真正动起来。
如果看完此书后,你和你的孩子觉得这些题目很简单,你们也能出这样的题目了,那得祝贺你们,《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一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和你一样,活学活用,从生活中汲取更高的智慧思维,抛弃那些依赖思维游戏书的生活吧。
1.认识自己
在安琪儿还没有出生之前,爸爸妈妈就已经为她想好了名字。爸爸说叫安琪儿吧,希望她像天使一样。小安琪儿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一天,妈妈拿来了一桶可食用颜料,一张全开画布,一个水桶以及一块布,然后帮着安琪儿将颜料涂在她的脚掌和手掌上。接着,安琪儿就在摊开的画布上走路,跌跌撞撞,一下子摔倒了,手上的颜料便染到了画布上。做完这些,妈妈用水将安琪儿的手和脚洗干净,然后指着画布上的手掌和脚掌印记对安琪儿说:“这是谁弄的啊?这是谁的手掌印,谁的脚印啊?”反复问安琪儿很多次,直到安琪儿领会其中的意思。
2.认识五官
妈妈在帮着年幼的安琪儿不断地加强自我认知。这天,妈妈准备了一张硬纸板,在上面画了一个人的头部轮廓,为了让头型更生动和逼真,妈妈又在上面画了一些头发。
她将事先制作好的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都放在一边,然后问安琪儿:“宝贝,你可以将这些贴到这个人的脸上吗?要贴在正确的位置哟。”
安琪儿金着“五官”,反复地贴了几次,没有成功。妈妈又拿来一面镜子,镜子中有安琪儿的笑脸。妈妈问她:“眼睛在哪里呀,鼻子在哪里呀,嘴巴在哪里呀……”最终,安琪儿熟悉了五官的位置,准确地将“五官”贴在了画板上人的轮廓上。
3.各种表情
这天,妈妈拿来了很多卡片,有卡通人物的,有动物的,也有真实的照片。妈妈先问安琪儿:“你能说出这些卡片上的人物、动物和卡通人物各是谁吗?”接着她开始教安琪儿:真实的人笑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哭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忧愁是什么样,开心是什么样。卡通人物也会有这样的表情,动物虽然没有表情,但是它们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安琪儿听着妈妈的讲解,对人的表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认识家庭成员
平时繁忙的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拍一张照片。照片洗出来以后,安琪儿拿着它很兴奋地看着。爸爸指着照片问:“这些人都是谁呀?”
安琪儿一时没有反应,爸爸又问:“安琪儿在哪里啊?”安琪儿认真地找,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爸爸又问:“爸爸妈妈在哪里呀?”安琪儿也很快找到了。爸爸又问:“爷爷奶奶在哪里呀?”安琪儿又找到了。每找到一次,她就高兴地咯咯笑着。很快,家庭成员都被安琪儿找到了。
5.认识学校班集体
在安琪儿没有上学之前,父母带着她熟悉自我和家庭,等她上学以后,父母接着帮助她熟悉学校、老师和同学。安琪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经常问她:“你上的幼儿园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地方?”或者“安琪儿的老师姓什么?。”、“你在幼儿园里都和哪些小朋友玩?”等等。
6.剪影表情
这天,老师拿来纸、笔、广告灯、剪刀等等,让学生们学习剪纸技巧。老师找了一个同学,让他坐在广告灯前面,广告灯一打开,这个同学的影子就被投射到墙上。老师将光线调整了一下,并将一张纸粘到墙上,这个同学的影子就落在了纸上。老师将同学在纸上的轮廓用笔勾勒了一下,然后用剪刀剪出来,一个剪影人就做好了。安琪儿觉得特别神奇,让老师也为自己剪一副轮廓。于是,她坐在了广告灯前面。
剪好以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快乐的表情要怎样剪,悲伤的表情又该怎样剪吗?”
7.懂得礼貌
安琪儿和爸爸站在客厅中间,他们拿着一本书,在看同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爸爸说他扮演老人,那么安琪儿就扮演年轻人。
首先安琪儿扮演的年轻人开始说话:“喂,老头儿,你知道这儿离客栈还有多远吗?”
“老人”答道:“五里。”
安琪儿做了一个打马快奔的动作,妈妈在旁边用画外音说道:“年轻人一口气跑出了十里路,但是没有找到客栈,他想这个老头真可恶,竟然说谎骗我,我一定要回去教训他。”
妈妈说完,安琪儿又做了一个掉转马头,打马快奔的动作。
这时,妈妈又说出画外音:“这个年轻人一边跑一边想,什么五里,五里,忽然他想明白了,原来老头是这个意思啊。” 这时,安琪儿扮演的年轻人和爸爸扮演的老人遇见了,“年轻人”道歉说:“对不起,老大爷,我刚刚失礼了。”
“老人”回答道:“没关系,年轻人。这附近没有旅店,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晚上可以到我家里住。”
妈妈画外音:“年轻人向老者道谢,并与老者一起回他家去了。”
聪明的小美女们,你们知道安琪儿一家在做什么吗?
P3-6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曾著《智能的结构》一书,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纳认为,人的智能是以多种方式运作于生活中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分为很多种,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
加纳认为,每个人先天都拥有这些智能,只是这些智能的开启或关闭都与后天的引导和教育有关。如果引导和开发得比较好,孩子的某项智能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如果引导和开发错误,就有可能关闭孩子的智能。
每个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有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还具有“惊人”的反应和学习能力,而这些潜在的能力,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外在环境,更有利地成长。很多家长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一些,而变得聪明实际上也就是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类的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很少,而到孩子6个月大时,这些突触会增加7倍多,在孩子2岁时,它的成长达到高峰。突触形成的网络联系,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孩子变聪明的基础。
事实上,3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就停止发育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大脑发育过程完全停止了,此时的停止只是大脑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已基本形成。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是一台电脑一样,这种静止就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已格式化完毕,等待编程。由此可见,对孩子智能的引导和开发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程度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个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某一项能力强,都不能说明这个人聪明,只有各项都发展得很好,才能说此人智力很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见某个孩子几岁可以背多少首唐诗,或者认识很多字,于是觉得这是一个很聪明或是智力发展优秀的孩子,事实可能并非这样。只能说这个孩子在记忆力智能上表现突出,但并不能说他的综合智能也就是智力同样突出。那么,智力发展的核心力是什么呢?这个核心力就是孩子是否懂得思考,是否善于想问题。
在引导和开发孩子智能的过程中,家长要明白的是,每个孩子自身拥有的潜能,其实比大人想象中的要多,如果引导和开发得当的话,孩子变聪明,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引导和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其实就是要为孩子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因为每个孩子所拥有的突出智能都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和开发,让最突出的智能做火车头,其余的智能配合它,就可以让孩子很好地发展。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成功的可能,而天下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应该多了解一些开发孩子多元智能的游戏,寓教于乐的同时,发展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广度上提升孩子的智力,从深度上开发孩子的潜能,从而减少孩子失败的可能性,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类的希望取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他们所思考的事情可能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
——哈佛校长 艾略特
美国家长教育孩子,喜欢采用与孩子一起互动的方式,在互动中培养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不仅让孩子更有参与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并反向生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诸如领导力、组织力等能力。
——美国权威教育专家 史蒂芬·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