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精)》的作者卡洛斯·富恩特斯与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并称“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是20世纪以来世界纯文学的标杆,2012年5月病逝,再次成为全球文学界关注的焦点。富恩特斯是一位“入世”的文豪,是21世纪“360度的大知识分子”(墨西哥著名学者埃曼努尔·卡瓦略语)。他的作品无不与墨西哥的社会和历史相关。这本散文集正是其入世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相信(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相信(精)》的作者卡洛斯·富恩特斯与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并称“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是20世纪以来世界纯文学的标杆,2012年5月病逝,再次成为全球文学界关注的焦点。富恩特斯是一位“入世”的文豪,是21世纪“360度的大知识分子”(墨西哥著名学者埃曼努尔·卡瓦略语)。他的作品无不与墨西哥的社会和历史相关。这本散文集正是其入世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内容推荐 卡洛斯·富恩特斯所著的《我相信(精)》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富恩特斯以二十六个字母排列组合,从A到Z选出四十一个单词作为标题,细诉他七十四载人生所悟。四十一篇散文,夹叙夹议,关怀思索,《我相信(精)》由“爱”出发,透过“友谊”、“电影”、“全球化”“儿女”、“左派”、“读书”、“苏黎世”等主题勾勒世界,同时记载作家的个人私密和学思历程。 目录 友谊 爱 巴尔扎克 美 布努埃尔 醋意 电影 上帝 教育 经验 家 福克纳 全球化 儿女 历史 伊比利亚美洲 左派 耶稣 卡夫卡 读书 自由 墨西哥 死亡 女人们 小说 奥德赛 政治 吉诃德 革命 性 莎士比亚 西尔维娅 公民社会 时间 城市,乳房 委拉斯凯斯 维特根斯坦 排外 自我 斑马 苏黎世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友谊 我们所没有的,我们从朋友那里寻得。我相信这条教诲,并且自小就在心中树立起了这个观念。在这点上,我与大部分人并无不同。友谊是家与外界间伟大联结的开始。家,无论其幸福与否,是我们获得最初的智慧的课堂,而友谊则是对我们智慧的考验。我们从家里接收到的,我们在友谊中证实它。家庭与朋友间的不同、分歧或是相似,决定了我们人生的矛盾之路。尽管我们爱我们的家,但所有人都要经历走出家门的不安或不定的时刻。(尽管我们喜欢这样,尽管我们会永远这样。)只有友谊,才能作为对家的离弃的补偿。不仅如此,如果没有了外面的友谊,里面的家就会崩塌。友谊不会与家庭争夺人生的开始,它只会验证之,肯定之,延续之。友谊为那些只有离开了家才能成长的情感开通道路。这些情感若是被禁锢在家室之中,就会像缺水的花草那样干枯至死。而打开家门,我们就会发现那将家与世界联结在一起的爱的形式。这种爱的形式叫作友谊。 正因为我相信友谊的这最基本的价值,我才对那些给友谊蒙上一层阴云的哲学上的无耻格外留意。奥斯卡·王尔德曾运用他说反话的可怕本领说萧伯纳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冤家也没有,可他的朋友一个也不喜欢他。而在拜伦那里,友情不幸成了没有翅膀的爱情。而倘若友情能够转化成爱情,可以肯定的是,爱情很少能转化成友情。民间谚语说,对于朋友,应当欢欢喜喜相迎,急急忙忙送走。如果是来借宿的,三天一过,便臭如腐尸。 我相信,在已经丧失的友谊中,痛苦是多于尖酸的。那些被我们发现并为我们分享的情感,朋友对我们的启迪,只有在与朋友共度的青春中才编织得起来的理想,拉帮结派搞恶作剧的乐趣,盟友间的联系,青年时代朋友间的默契,身为青年的自豪感,还有少年老成的老朋友提出的忠告,等等。我们还是学着对这种身为青年的自豪感加以控制吧。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年轻,那时,我们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朋友。 人生有两个阶段,分别是友情体验的起始与结束。其一是青少年时期,我的“硬盘”至今还记载着同窗好友们的名字、面容、说过的话和所作所为。但是我忘却的仍然比记得的要多。我出生在一个外交官的家庭,我的童年是在漂泊中度过的,无定的生活对友情的延续构成了挑战,然而六十年后,我仍与童年时代最初的朋友们保持着联系,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我至今仍在与汉斯·伯林奈尔通着信,这个当年的德国犹太小男孩是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来到我在华盛顿就读的小学的。小孩子总对与自己不一样的同类表现得很残忍,他就成了这种残忍折磨的对象。他皮肤黝黑,高高的个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总穿着短裤,就像那个时代所有的欧洲儿童那样。对于美国孩子来说,他不能算“正常人”,也就是说,他不能为他们所认同。我在1938年卡德纳斯总统宣布石油国有化之后受到小伙伴们的冷落,并且在我人生中第一次,但不是唯一的一次,成了共产主义分子嫌疑人。同学们的排挤让我和汉斯结成盟友,直到今天。后来,我们去了不同的地方,但在智利的圣地亚哥,已是少年的我很快又找到了伙伴、死党。他们是和我一样的男孩,我们喜欢读书和谈天胜过我们英国学校里那些肮脏野蛮的运动。那所学校叫“The Gmnge”,就在安第斯山脚下,是为一群坚信滑铁卢战役是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打赢的英国船长所管治的。我还记得每个人的名字,每个人的脸——佩基、萨阿韦德拉、奎斯奈、马林,尤其是那个姓托莱蒂的同学,他的名字叫罗贝托,是我的文友,我们曾合写过我们的第一部小说。那部小说丢失在罗贝托的母亲放遗嘱的箱子里了,但我和托莱蒂仍继续写作并保持通信联系。直到今天,我们还不时见面一叙,要么在瓦哈卡,要么在波多黎各,或是一个在墨西哥城,一个在圣地亚哥,用文字继续我们的对话。他是个非凡的哲学家,他常常将我带回到少年时代在英国学校度过的那些岁月,带回到在墨西哥使馆大院里一次次扮枪手的游戏之中,带回到其他更久远或更沉痛的记忆里。我在那里还认识了何塞·多诺索,他比我年长,是智利文学的未来之星。我不知道那时他认不认识我。我还在之前的一所学校里品尝了失去一个密友的痛苦,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头一次面对同龄人的死,我悲痛不已。而另一个男孩的命运同样让我悲痛。他是个畸形儿,自然成了其他孩子嘲笑和欺负的对象,我却站出来保护他,于是我发现了友谊的又一个层面:同情。后来,在残忍的皮诺切特发动残忍的军事政变后,这个已长大成人的男孩在智利南方的死亡集中营里受尽摧残。得知此,我不仅对人性的残酷备感恐惧,也更加同情和怜悯我的这位朋友,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并为之争论不休的“友谊”。 因为我们都曾或多或少地背叛过自己的朋友,或是为朋友所背叛,帮派的成员们终会作鸟兽散,年少时最亲密的朋友长大后会变成最疏远、最冷漠的幻影。再没有什么能比友谊更容易遭到背叛的了。如果我们将所有失去了的朋友列成名单,我们也许会在那些名字后面的批注里写上疏远、仇恨、作对,不过也可能是时空的隔离,或是死亡。为什么我们离开了他们?为什么他们离开了我们?把这些问题都看清楚,在这世界上也就没有多少友谊可言,特别是在地位相等的人之间。威廉·布莱克就说了句无与伦比的妙语:你的友情让我太受伤——求你了,做我的敌人吧。因为如果友谊在本质上意味着效劳、慷慨、广交朋友的豁达,那么当它被感到成为一种依靠的时候,它就会成为对这种亲密关系的秘密和暗地里的拒绝。华兹华斯谈到过生命的“原始时刻”,在这些时刻里,我们经历着一种矛盾,它将我们扔到路上任命运摆布,可同时又保护我们免遭命运的事故。有时候,是感情的事故。萨尔金特 曾感叹他每画一张肖像,就失去一个朋友。而著名的英国外交大臣康宁则就友谊来了一句外交辞令。让我摆脱掉那真诚的朋友吧,他求道。确实如此:在外交界和政治界,信任朋友,则自讨苦吃。在权力的领域,集中了所有的最能摧毁友谊的法则。比如背叛,比如反悔,比如逃避。感情的滥用会留下一块停尸场。权力的冷漠会留下被废弃的战壕。并且,总是有着坏心情的诱惑。马尔罗问热奈:“你对我的真实看法是什么?”热奈说:“我对你还没有爱到能对你说的程度。”P1-4 后记 在《最明净的地区》、《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等作品中,我们所认识的是作为小说家的卡洛斯·富恩特斯。而在这本书中,与我们交谈的是作为散文家的富恩特斯。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将他所经历的和所思考的娓娓道来。也许以这种方式,他更能接近我们。四十一篇散文,在原书中是以标题的首字母按罗马字母表的顺序排列的。从Amistad(友谊)到Zurich(苏黎世),童年、朋友、子女、爱情、留学经历……明净的回忆似在不经意间编排成老作家丰富多彩的一生。 然而此书并不是一本自传。这四十一篇散文包含了富恩特斯对人生、艺术、历史等主题的独到的思考。作者出身于外交官家庭,自幼饱读西方经典著作,其旁征博引的能力令人钦佩景仰。书中引用的这么多人名、书名,当然还有电影名、画名等等,无论是我们已知的,还是我们尚未闻见的,经由他的精辟解读,定能引发我们更大的阅读或欣赏兴趣。而对于译者来说,大量专有名词的翻译与注释,实在是一件艰辛的工作。译事难,得失寸心知。 然而富恩特斯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埋头只读圣贤书的文人。我们在此书中看到的,恰恰是一个典型的拉丁美洲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关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他们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特色。我总认为知识分子应是胸怀天下的,单单掌握了一门高级技能,或是一味耽于虚无缥缈的玄思奇想,并不是真正的Intellectual。我相信,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富恩特斯的散文能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本书的翻译,由我本人承担了从《友谊》到《自由》的部分以及最后两篇《斑马》和《苏黎世》,其余部分由我的同事李易非同志完成。译林出版社的陆元昶同志对译稿作了精心的修改。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译者水平有限,虽花费巨大心力,译文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界读者给予指教。 张伟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