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妈妈支招做宝宝的家庭药剂师;支气管炎的4大疗法及10项注意;4种常见“冬病”的夏治方法;宝宝需挂急症的8种状况……《0-3岁宝宝常见病防治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0-3岁宝宝各种常见病的概念、病症表现、早期发现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介绍了一些中西医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0-3岁宝宝常见病防治手册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儿科学 |
作者 | 妈妈宝宝杂志社 |
出版社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医生妈妈支招做宝宝的家庭药剂师;支气管炎的4大疗法及10项注意;4种常见“冬病”的夏治方法;宝宝需挂急症的8种状况……《0-3岁宝宝常见病防治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0-3岁宝宝各种常见病的概念、病症表现、早期发现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介绍了一些中西医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 内容推荐 《0-3岁宝宝常见病防治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0-3岁宝宝各种常见病的概念、病症表现、早期发现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介绍了一些中西医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0-3岁宝宝常见病防治手册》还以相当多的篇幅和文字,具体介绍了婴幼儿各种常见疾病的饮食、药膳调理方法以及对患病小儿在患病期间的家庭护理方法,供家长选用。 目录 医生妈妈支招做宝宝的家庭药剂师 Part 1 儿童用药,你用对了吗? Part 2 科学用药,step by step Part 3 必须知道的用药常识 Part 4 中药科学吃 Part 5 医生妈妈的喂药“伎俩” Part 6 喂药工具,妈妈的好帮手 春季16种常见病照护宝典 Part 1 呼吸道疾病 10大策略对阵4类咳嗽 支气管炎的4大疗法及10项注意 Part 2 病毒感染 水痘防治8大注意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别怕! 猩红热到底有多“热”? 非常6+4,治麻疹 让流行性腮腺炎不再流行 4要点,轻松治风疹 教你在家治“小儿急疹” Part 3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哮喘巧治愈 过敏性结膜炎,防治4要点 3招抗荨麻疹 Part 4 皮肤病 认清皮肤炎,巧防治 跟湿疹说BYE BYE! Part 5 春季居家照护全攻略 5大过敏原防范之道 预防宝宝过敏的美味食谱 宝宝春补食物TOP11 5道春补美食DIY 夏季26种常见病照护宝典 Part 1 肠道传染病 “细”说手足口病 得了细菌性痢疾怎么办? 把好“口”关,防阿米巴痢疾 你了解“伤寒”吗? Part 2 虫媒传染病 防治乙脑9建议 登革热的分期诊断及防治 立克次体病,其实不陌生! Part 3 皮肤问题 中医防“痱”大揭秘 毛囊炎治疗3要点 听说过“凉席性皮炎”吗? 赶走讨厌的“蚊虫叮咬” 教你2招不怕晒 尿布疹照护TOP10 Part 4 病毒性疾病 有惊无险的疱疹性咽喉炎 咽结合膜热症≠感冒 病毒性结膜炎=红眼病? Part 5 6种暑邪病,中医轻松解 对抗夏季热,吃穿是关键 食疗4方治苦夏 暑湿感冒真“缠”人 告别“中暑”,轻松一夏 动动手治高热惊厥 脱水热就是缺水? Part 6 4种常见“冬病”的夏治方法 穴位敷贴治过敏性鼻炎 中药外敷治支气管哮喘 穴位敷贴治婴幼儿风湿病 药物敷贴治腹痛、泄泻 Part 7 衣食住行,夏日养生全攻略 好穿衣,不中暑 22个花样,翻新夏季食谱 住得凉爽,不能冻 出行,防晒通风是关键 秋季12种常见病照护宝典 Part 1 呼吸道疾病 不同感冒的不同疗法 学会6招,远离甲型H1N1流感 4种常见果汁治肺炎 祛除诱因,巧治哮喘 Part 2 胃肠道疾病 防治秋季腹泻21建议 Part 3 秋季居家照护全攻略 干燥性痒疹照护3要点 秋季养生防燥邪 秋季去火15项注意 5道食疗方赶走上火 冬季5种常见病照护宝典 Part 1 疾病预防7细节 Part 2 冬季5大常见病 防发烧,护理7妙招 止咳护理9方面 学会5要点,让“鼻”不再“塞” 防呕吐3步骤 防皮炎3要点 Part 3 冬季营养补充全攻略 宝宝冬季优选食物TOP4 4道美食DIY 全方位守护婴幼儿安全 Part 1 8种意外伤害处理方法 对抗窒息的常规措施及方法 煤气中毒的处理原则 小心宝宝受“跌撞伤” 莫让异物入耳朵 怎样预防药物中毒 鼻出血的处理原则 吞进异物怎么办 眼睛受伤,要对症处理 Part 2 10种皮肤外伤处理法 擦伤 裂伤 刺伤 烧烫伤 割伤 抓伤 有瘀血 砸伤或挤伤 被动物咬伤 被蚊虫咬伤 Part 3 家用急救药箱该准备什么 4类常用工具性器材 7类常用消耗性器材 7类常用药品 Part 4 日常消毒方法 环境消毒法及注意事项 家庭消毒法10例 户外安全3注意 宝宝需挂急诊的8种状况 Part 5 0~3岁宝宝应做的8次体检 附录1 0~24个月宝宝发育测评 附录2 0~3岁宝宝35项动作能力培养法 试读章节 医生奶奶的喂高招 张思莱(医生奶奶) 我的外孙子铭铭很少得病,一旦患病后都是自己乖乖的吃药,从来不用我操心。我想可能因为我是医生,在平时的言谈话语中无不流露出患病就要吃药而且必须吃药进行治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他从来不认为吃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1岁前我们是使用滴管喂药,每次喂药前只是将滴管轻轻放进他的嘴巴里,让他玩一会儿,在他玩的过程中,轻轻地将滴管的药物慢慢挤进他的嘴里,他只是咧咧嘴就吃进去了。 1岁以后因为要训练他的精细动作,因此我们就给他买了几只10毫升和5毫升的注射器,去掉针头,他就动手学习将注射器内吸进水,或者将注射器中吸进的凉开水打出去。每次都是他自己含着注射器的头,将凉开水打进自己嘴里,所以他对注射器不感到陌生而且特别喜欢自己往嘴里打水喝。他认为这是游戏,因此喂药时就很自然地自己喂自己吃了。 吃完药后奖励一块糖是不可少的,因为平时不让他吃糖,他自己也知道多吃糖容易生成蛀牙,所以能够让吃一块糖他觉得这是莫大的奖励和享受。 我从来不会给孩子乱吃药的,对于孩子感冒,只要几声咳嗽,流一些鼻涕,我就是让孩子多喝水,没有吃过药,让他自己慢慢增长抵抗力。一旦伴有发热我才给孩子吃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因为平时吃药少,又注意饮食的搭配,没有吃过任何所谓的保健品,所以每次用药的效果都很好,至今我的外孙子从没有用过一次抗生素。 “诱骗”宝宝服中药 张葆青(儿科医生妈妈) 宝宝生病,家长固然是着急,看到宝宝服中药时的痛苦挣扎,父母更是揪心。为了让宝宝能比较顺利轻松的服下中药,家长除了掌握以上服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外,还应了解一些“诱骗”宝宝服中药的小窍门。 (1)不知不觉中喝下 颗粒剂、滴丸及研碎的片剂类中成药,家长可以在喂宝宝喝稀饭过程中,趁宝宝不注意将药混在稀饭中,用汤匙即可送下。或将药与少量白糖混合用汤匙送入口中,然后马上喂水,宝宝未尝到苦味,药物已被冲下。口服液一般口味好,用量少,服用困难不大,若宝宝拒服药,可将药放人宝宝最喜欢的饮水容器中,在宝宝玩耍时,“骗”其是宝宝表现乖奖励一点果汁,待宝宝喝下后,给其淡糖水。 (2)苦味变甜味 中药汤剂味苦人人皆知,家长可将苦汤变甜汁,在喂药器的管口或奶嘴处涂抹白糖,宝宝在品尝糖的甘甜时药已下肚;亦可取一小块果丹皮摊在孩子的舌头上,然后再给孩子喝中药,酸酸甜甜的果丹皮包裹住小舌头,宝宝几乎没尝到药味,药汁就已顺着果丹皮流进喉咙了。 (3》巧用“溺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宝宝,鼓励赞赏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游戏中喜羊羊病了,勇敢地喝了一大碗中药,夸宝宝更勇敢,更能一口气喝下中药,这时宝宝往往会顺利喝下。或取同龄人做榜样,说“那个小弟弟可乖了,不怕吃药,宝宝是哥哥,一定能自己喝药”。亦可邀医生一起参与鼓励行动,宝宝若喜欢看某部动画片,父母可收集动画片中一些动物的贴画,宝宝喝中药后,就奖给他一些贴画,在下次就诊时,给医生看自己完成任务的奖品。家长还可巧用“溺爱”,给宝宝一块糖,一杯自榨果汁,但前提是宝宝乖乖地把中药喝下。 掌握方法变乐趣 俞婷婷(幼儿园老师) 给宝宝喂药的时候要用一点小小的智慧。平时就不要把吃药说成是一件“坏事”。而是跟宝宝讲她为什么会感冒,感冒病菌是一种很可怕的“虫子”。吃药可以杀死这些感冒病菌,让她觉得吃药是帮助她的。另外在她生病很难受的时候要强化这种概念,所以她很乖地把药给吃了。 要讲究一些喂药的方法。我一般不直接喂药,而是跟她一起看看买回来的是什么药。先看上面的字;然后看图画,上面有一个小朋友,伸出舌头舔嘴巴,还翘起了大拇指。我就给她编故事说这个小朋友刚吃了药,还说味道好极了!小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等她喝过了也会翘起大拇指说:“味道好极了!” 对于特别苦的药,要讲究特别的方法。有一次宝宝嘴巴里面上火,医生说“蒲地蓝”很有效。刚好她也有些咳嗽,也在吃小儿消积止咳液,两种药都是吸管的一小支。于是我就同时拿了这两种药,唱了一首改编的《两只老虎》:“两支药药,真奇怪,真奇怪,一支是苦的,一支是甜的,你敢吃吗,你敢吃吗?”她听了很开心地笑了,然后把两支药同时放在嘴巴里吸,很快就吃下了。但是同时吃两种药总是不好,后来我又把歌词改了:“两支药药,真奇怪,真奇怪,一支是苦的,一支是甜的,我先吃苦的,再吃甜的,先苦后甜,先苦后甜!” 宝宝轻松“吃苦”好方法 吴蕊(幼儿园老师) 宝宝出生不久,就已具备分辨味道的能力,喜欢吃甜的东西,而对苦、辣、涩等味会表现出皱眉、吐舌,甚至哭闹而拒绝下咽,因此给宝宝喂药是件令十分头疼的事情。如今我总结了一些喂药的小窍门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对于不太苦的药,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宝宝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左手扶持宝宝头部,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等宝宝将药吞咽后再继续喂。如果宝宝一直是又哭又闹实在不肯吃太苦的药的话,可暂时买一个像给宝宝滴鱼肝油的那种吸管,把药先吸入吸管,再把药挤入颊与臼齿间,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更不要从嘴中间沿着舌头往里挤,因舌尖是味觉最敏感的地方,易拒绝下咽,哭闹时容易呛着,也不要捏着鼻子灌药,这样容易引起窒息。P32-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