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地球到月球/世界科幻经典珍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凡尔纳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儒勒·凡尔纳(1828—1905年)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他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获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青睐和赞誉。

《从地球到月球》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枪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凯恩提议向月球发射一枚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枚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枚炮弹到月球去探险。巴比凯恩、米歇尔和尼科尔船长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某年的12月1日乘着这枚炮弹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在离月球2800英里的地方无休无止地绕月运行,成为月球的一颗卫星。故事留下悬念,三位探险家的命运无人知晓。

内容推荐

《从地球到月球》: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大炮声为和平的钟声所取代。一些一直与大炮为伍的炮手们带着伤残从战场上回到了巴尔的摩“枪炮俱乐部”,除了发牢骚讲怪话以外,无所事事,百无聊奈。最后,俱乐部主席巴比凯恩突发奇想,意欲向月球宣战,将月球纳入合众国的疆土。这一建议获得成员们以及民众的欢呼,只有他的死对头尼科尔船长公开反对,并下赌注买他的失败。巴比凯恩在剑桥天文台的帮助下,对大炮的设计,对炮弹、火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于制造出了“炮弹车厢”,巴比凯恩、尼科尔等人搭乘着它向月球飞去。然而,“炮弹车厢”受到一颗流星的影响,飞行轨道出现偏差,未能到达月球……

大作家儒勒·凡尔纳“未卜先知”,尽管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种航天器到过太空,但他描述巴比凯恩一行人在炮弹飞船中的种种见闻,竟和现代宇航员所真实经历的相差无几,这需要怎样聪明过人的脑袋和丰富的想象力!《从地球到月球》不仅充满了超人的想象,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出版一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目录

第一章 枪炮俱乐部

第二章 巴比凯恩的报告

第三章 巴比凯恩报告的影响

第四章 剑桥天文台的回复

第五章 月球的传说

第六章 在美国不能不知道的东西和不再允许胡乱相信的东西

第七章 炮弹赞歌

第八章 大炮的历史

第九章 火药问题

第十章 两千五百个朋友与一个敌人

第十一章 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

第十二章 世界各地行动起来

第十三章 石岗

第十四章 十字镐和镘刀

第十五章 铸炮欢庆

第十六章 哥伦比亚德炮

第十七章 一份电报

第十八章 “亚特兰大号”轮船上的乘客

第十九章 大会

第二十章 攻击与反击

第二十一章 一个法国人是如何摆平一件事的

第二十二章 美国新公民

第二十三章 炮弹车厢

第二十四章 落基山上架起的望远镜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细节

第二十六章 发射

第二十七章 云层厚重

第二十八章 —颗新星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枪炮俱乐部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里兰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颇具影响的俱乐部。大家知道那些船主、商贾和机师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多么大的发挥和展现。一些普普通通的商人,没有经过西点的任何训练,便走出自己的商店,摇身一变,竟然成了上尉、上校或将军。很快,他们在“军事艺术”方面便与他们欧洲大陆的同行们并驾齐驱,不相上下了,并且同他们一样凭借大量的炮弹、金钱和人力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是,在弹道科学方面,美国人却远远超过欧洲人。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武器达到了一个更完美的程度,而是指他们的武器体积极大,因此其射程极远,至今未见。就平射、俯射、直射、斜射、纵射、反射而言,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均已达到臻于完美的程度,但是,他们的大炮、榴弹炮、迫击炮与美国的巨型大炮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如同一把小手枪而已。

对此,无人感到惊讶。如同意大利人深谙音乐,德国人擅长玄学一样,美国北佬——这些世界最早的技师们——是天生的工程师。因此,看到他们在弹道科学方面大胆地运用其聪明才智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些巨型大炮虽然远不如缝纫机来得那么实用,但也还是令人惊奇、钦羡不已的。大家知道,在这一方面,帕罗特、达尔格林、罗德曼等功不可没。而“阿姆斯特隆”、“帕利塞”和博利厄的“特勒伊”等大炮在它们大洋彼岸的对手面前只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了。

因此,在那场北派和南派的可怕的战争中,炮兵占有了显赫的地位;合众国的报纸大肆地颂扬他们的创造发明,以至于连小商小贩和街头“小混混”也没日没夜地绞尽脑汁在计算一些不着边际的弹道轨迹。

每当一个美国人有了一个想法,他就会寻找另一个美国人来商讨这个想法,而一旦有了三个人,那他们就会选出一个主席和两个秘书来。等有了第四个人时,他们就任命一个资料保管员,办公室便开始运作了。等有了五个人时,他们便召开全体大会,俱乐部就宣告成立。巴尔的摩城的俱乐部就是这种情况。第一个设计新型大炮者,与第一个铸造该大炮以及第一个为之打孔的人相互合作。他们三人便成为枪炮俱乐部(又称“大炮俱乐部”)的核心。俱乐部成立一个月后,拥有正式会员一千八百三十三人,通讯会员三万零五百七十五人。

但凡想要参加该俱乐部者都必须具备一个必要条件,亦即设计过或至少是改良过一门大炮;如果没有设计或改良过大炮,那么设计或改良过任何一种火器也可。不过,说实在的,那些设计过15响左轮手枪、轮盘式卡宾枪或刀式手枪者则不太受推崇,而大炮发明家则在各个方面都大胜前者一筹。

“他们所受到的敬重,”有一天,枪炮俱乐部最资深的演说家中的一位说道,“是与他们发明的大炮的大小成正比的,而且与其炮弹‘射程的面积’相关的!”

这可以说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精神层面上的运用。

人们很容易想象得出,枪炮俱乐部成立之后,美国人的创造才能在这一方面产生了多大的效果。战火中的炮弹体积庞大,而且射程超出现有距离,能够将平民百姓炸得血肉横飞。所有这些发明将欧洲的那些可怜兮兮的武器装备远远地抛到了后面。从下面的数据便可以判断出来。

从前,“在美好的年代”,一枚三十六磅的炮弹,在三百英尺开外,可以击中三十六匹马和六十八个人。那是炮弹技术的初始期。此后,炮弹技术在向前发展。罗德曼炮可以把一枚重半吨的炮弹发射到七英里远处,且能轻易地炸死一百五十匹马和三百个人。枪炮俱乐部甚至考虑要对此做一次正式的试验。不过,就算马匹不会反对这种试验,那么要想找到愿意作为试验品的人却难上加难。  总之,这些大炮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每一次发射,被炸的士兵们都会像是被镰刀割下的麦子似的纷纷倒地。1587年,一枚威力巨大的炮弹在古特拉斯炸死二十五名士兵;1758年,在左尔多夫,另一枚炮弹炸死四十名步兵;1742年,那门奥地利的凯塞尔多夫大炮,每一枚炮弹都能炸死七十个敌人。但是,与罗德曼炮相比,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决定战役成败的易埃纳或奥斯特里茨的惊人的大炮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见到过其他许许多多的南北战争期间的大炮!在格梯斯堡的战斗中,由一门滑膛炮发射的一枚锥形炮弹打死了一百七十三名南军士兵;而在波多马克河渡口,一枚罗德曼炮弹竟将两百一十五名南军士兵送往一个显然更美好的世界去了。还必须提到一种非常可怕的迫击炮,是由枪炮俱乐部杰出会员和终身秘书J. -T. 马斯顿发明的,其杀伤力更大,试炮时,一炮就打死了三百三十七人——真的是轰然一声巨响,无数生命化成灰烬!

这么多令人信服感佩的数字,还不足以让我们心悦诚服吗?同样,我们也完全赞同统计学家皮特凯恩所进行的下面的推算:他用枪炮俱乐部会员的人数除以被炮弹炸死的人数,竟然发现前者每个人“平均”杀死了丽千三百七十五人还多一点儿。

从这一数字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学者团体唯一关注的是为了一个博爱的目的而毁灭人类,并不断改进被他们视作文明工具的战争武器。

这是一个“死亡天使”组织,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人才。

必须补充一句,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国佬,并不是纸上谈兵,而且还身体力行,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中间有各种军阶的军官,有中尉,有将军,有年龄大小不一的军人,有刚人伍不久的新兵,也有老死在炮位上的老兵。许多人都战死在了疆场,他们的名字被留在枪炮俱乐部的光荣簿上,而大多数幸存者都是身上带有明显地表明其勇敢无畏的标记载誉归来的人。拐杖、假腿、假臂、假手、橡胶下颌、银嵌头骨、铂金鼻子,应有尽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位皮特凯恩也做过统计,在枪炮俱乐部里,四个人加起来顶多只有一条胳膊,而六个人则仅有两条腿。

不过,这些勇敢的炮兵对死亡和伤残并不在意,而且,每当有关一场大战的报告说敌人死亡人数大大地超过他们所发射的炮弹数量时,他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自豪。

P1-4

序言

儒勒·凡尔纳(1828—1905年)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他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获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青睐和赞誉。

19世纪最后的25年,人们对科学幻想非常着迷,这与这一时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作家儒勒·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出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

凡尔纳出生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从小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20岁时,北上巴黎求学,在当时巴黎那种科学精神的熏陶之下,博览群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他日后进行科幻小说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1863年,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一经出版,便立即引起轰动,广受读者的好评,他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从此,凡尔纳一发不可收拾,专心从事科幻小说的创作。他创作的作品多达六七十部,收人到一套名为《奇异的旅行》的丛书中。由于科幻小说的畅销,凡尔纳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科幻小说家之一。

儒勒·凡尔纳在其作品中,描写了一些志趣高尚的人们全身心地投身于科学研究之中,从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从不考虑自己的物质利益。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航海家。他希望通过自己书中的主人公,体现出当时的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体现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的投机钻营、贪赃枉法之人的不同之处。

本书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枪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凯恩提议向月球发射一枚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枚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枚炮弹到月球去探险。巴比凯恩、米歇尔和尼科尔船长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某年的12月1日乘着这枚炮弹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在离月球2800英里的地方无休无止地绕月运行,成为月球的一颗卫星。故事留下悬念,三位探险家的命运无人知晓。

大作家儒勒·凡尔纳“未卜先知”,尽管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种航天器到过太空,但他描述巴比凯恩一行人在炮弹飞船中的种种见闻,竟和现代宇航员所真实经历的相差无几,这需要怎样聪明过人的脑袋和丰富的想象力!本书不仅充满了超人的想象,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出版一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陈筱卿

2010年8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