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半山有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山莽子
出版社 线装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半山有雾》(作者:山莽子)是一部当代都市长篇小说,《半山有雾》以商海和情感为主线,情节错综复杂,悬念不绝,既有惊险新奇的场面,又有缠绵凄婉的情感纠葛,既有异域风光的描写,又有海外的逸闻趣事,既有方言市井下里巴人的故事,又有来自民间的俚语歌谣。

内容推荐

一个很有头脑,但无钱而潦倒的中年男人,走进了两个年轻美女的感情生活。三人缠绵悱恻,情感冲突与纠葛,后携起手来,共赴商海打拼。借助权力、金钱和美色,干起了黄、赌、毒的生意,聚敛起巨额财富,后又与黑帮老大发生冲突,于是你来我往,腥风血雨,剑拔弩张。

有的人因此在阴谋下殒命,有的被杀人于无形,刀光剑影,将一座城市搞得乌烟瘴气。

其间,艳遇与温柔交织,异性之间的各种追逐;鲜血淋漓的明争暗斗,揭开了从事卖淫业,黑道巧取豪夺的隐秘内幕,介入并插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人胆战心惊。

《半山有雾》情节错综复杂,悬念不绝,既有惊险新奇的场面;又有缠绵凄婉的情感纠葛;既有香艳的床上戏;又有令人拍案叫绝的精神评论;既有异域风光的描写;又有海外的逸闻趣事;既有方言市井下里巴人的故事,又有来自民间的俚语歌谣,相信定会受到各个层次读者的喜爱。

《半山有雾》由山莽子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李大海其人

第二章 巧遇美妇人

第三章 又识有钱女

第四章 横眉寸刀

第五章 夜宴风雨楼

第六章 亚娜海猜想

第七章 时代冷兵器

第八章 双胞胎怀孕

第九章 挑选凤凰窝

第十章 身登青云梯

第十一章 祸事因偶然

第十二章 打出温泉水

第十三章 巧儿与瑶瑶

第十四章 我爱电脑城

第十五章 绵里绣花针

第十六章 临水有诗案

第十七章 远走大洋洲

第十八章 老海盗之梦

第十九章 第三种打击

第二十章 关索玛之死

第二十一章 洒血祭雄杰

第二十二章 洗衣房风波

第二十三章 肚里有乾坤

第二十四章 “七”的神秘性

第二十五章 红烧锅巴铲

第二十六章 委屈为求全

第二十七章 人间都是怨

第二十八章 海内有仙山

第二十九章 怒杀黑狐帮

第三十章 何尝怕断头

第三十一章 苦命赴黄泉

第三十二章 神明指路

第三十三章 四面八方

第三十四章 东部世界

第三十五章 北无通路

第三十六章 奔向西方

第三十七章 南方极乐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李大海其人

李大海,何许人也?

要想认识和了解一个人,按惯常的说法是,听其言,然后观其行。我们先来看看李大海的言论。

关于首都北京的迁都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讨论过,现在是又旧话重提。我们对此可做一些探讨和分析。唐朝定都长安,宋代定都汴梁。这些都相距远了,我们只从元代说起。

元朝定都北京。这有它的历史原因,又有它现实的考虑。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英雄,他所率领由蒙古勇士们组成的军队,蒙古骏马的铁蹄几乎踏遍了大半个欧洲。但蒙古人的根,植于大草原,他们就像离不开马奶子酒一样离不开草原。草原才是他们的家。

他们入主中原,统治整个神州大地。那么,把首都定在哪里好呢?肯定是距离草原不远的地方。南北方由于版图辽阔,各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甚至饮食起居都有很大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严寒,北方人同样受不了南方的酷热。草原不适宜作为都城,无险可守。因而,离草原近的北京就成为首选。这里,背靠草原母亲,南控中原大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选择北京作为首都是蒙古人这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的聪明、明智之举。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明朝,是朱元璋这个泥腿子出身的和尚用棍棒打天下而建立起来的农民政权。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地道的汉民族。他的部队是以汉族人为其根本而组成。那么,明朝后来又为什么也选择北京作为都城呢?要知道,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最大和最主要的威胁就是来自北方。匈奴、契丹、女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中原人和北方民族争夺天下的历史。

明朝为什么要大规模修复秦长城,不就是要抵御来自北方的侵略吗!定都北京,权力重心北移,使天子靠前指挥,部队主力靠北拱卫京师,则南方无恙也。这并不是朱元璋的子孙们喜欢北京,他们是从巩固明朝政权出发迫于无奈的一种选择。从大局考虑,从全国一盘棋出发。小朱和尚还算聪明。定都北京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必然。

旗人占领中原后,中原的肥沃和富庶,令他们向往和羡慕,但他们对中原大地和众多人口又心生警惕和畏惧之心,不肯孤军深人,不敢久居中原腹地,越偏南的地方更有山岚瘴气,毒虫猛兽。他们水土不服。

还是他们自己的黑土地,蒙古大草原、东北平原才能给他们以安全感。于是,审时度势,仍定都北京。走元代祖先的老路。

辛亥革命以后,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战乱频仍。北洋军阀张勋复辟,袁世凯窃国,孙中山辞世等,国民政府选择定都南京。

我们来看北京的不足和劣势。

北方缺水,这是致命的弱点。虽有黄河、海河、黑龙江、松花江等大小河流,但总体来讲干旱少雨,水量不足。有的河流污染严重,有的无法灌溉和饮用。现代社会,交通拥挤堵塞,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的负荷愈显沉重,城市的功能受到挤压而变形,各种社会问题应运而生。摊大饼式的发展还要摊多大?这摊大的路我们还要走多远?人太多了水不够。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还有就是北方的风沙,一刮就是遮天蔽日。黄沙漫漫,白天如同黑夜,伸手不见五指。衣领、袖口、鼻子、嘴里、室内、室外全是黄沙。弥漫的黄沙淹没了多少人渴望晴空万里,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国泰民安的梦想。

北方的严寒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是好看,但无多大实际作用,人不能只靠欣赏风景而生活。滴水成冰的北国,有半年时光在室外什么事也干不了。

纵观中外历史,不乏迁都之举。外国有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各种中心之说,不一定非得挤在一个地方。

现在北方沙俄,仍有觊觎之心,但1949年定都时,中苏正是蜜月期。现在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黄土地已走向蔚蓝色。

那么,我们还待在北京干什么?早有迁都考虑的话,何来南水北调?何建“三北”防护林?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喜欢山就搬山在我旁,喜欢水就搬水来我边吗?这是笨人所为也。代价太为沉重。而正确的方法只能是,面山而居,逐水草而居。人要适应环境。

久居首都,在皇城天子脚下,北京人有老大思想。这一点也不奇怪。可转而一想,南方也有高楼,孔雀也可东南飞。抛开北京人1300万不计,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见得会赞成“北漂”。以十三亿中国人而论,北京市1300万人占百分之一不足。

你说定都哪里好呢?中国定都,若要南迁的话,有的是地方。

现代战争,不打则已,打则是立体战争。空中、海上、外太空,电子战、信息战,只要不用原子弹。早就没了前线、后方的概念。但若想占领城市,长治久安,还得靠陆军步兵。那么地缘观念将决定地缘政治。虽是立体,地理位置也极端重要。

从地图上看中国版图,西安、成都、重庆都位于心脏地带。长沙、武汉也无不可。抗日战争时期,建陪都于重庆是为什么呢?日本侵略者只打到湖北宜昌,那里有三峡天险。湖南只推进到雪峰山,贵州打到独山,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丢下上百万的死伤者。

重庆乃至大西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你看,“后方”两个字脱口而出。

当然,定都哪里。是执政者考虑的范畴。迁与不迁?定都何处?应可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也是题中之意。广泛征求意见,博采众长,何尝不是好事。

人应该胸怀宽广一点。

明朝末年,李自成自称“闯王”,举旗造反。他有一个叫牛金星的谋士,写下这样的诗句:“百代中原竞逐鹿,关河离乱又沧桑。沉沦周鼎今何在?自古洛阳是帝乡”。

李大海想到这里,不禁浩然长叹,中国主要的症结还是人口太多了。多得都要爆炸了。路宽了再加宽,房子建了又再建,城市大了还要大……路还是欠窄,房子还是不够住,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难道真要把中国的版图全用混凝土覆盖完不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鼓励敞开生育所种下的苦果,我们正在品尝。是那么的难以下咽。

现在把路修得像机场的跑道那么宽。有朝一日,后代们保不准又会把它们挖开,种上庄稼,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是不可能。只是我们不知道,躺在地下无从知晓。发展带来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相比,同样严重。人类最终的发展结果也许就是毁灭自身,这绝不是说胡话,耸人听闻。

我们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吗?什么叫返璞归真?什么叫回归自然?人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两句诗中只有两个字最正确。古人已经看到了人类的未来,今人尚浑然不觉。真是悲哀!P1-3

后记

余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因病休息,在家赋闲。那干点什么呢?屈指算来,从初中毕业就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当知青算起,后计算工龄,已有四十多年了。

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人生有多少四十年?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还是应该去干点什么才好、才对。虽说已黄昏,但夕阳无限好。

思来想去,还是干我的老本行。写作,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是一个文学青年,痴迷于创作,也发表过一些东西。渐渐地,工作忙,夺走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写作也就搁下了。

写什么呢?又费思量。那段时间,各种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有关打黑除恶的消息。我想,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写有关黄赌毒的东西。于是,另辟蹊径,写了这部名叫《最后一搏之无情杀伤——黑道与黄道的故事》的长篇小说。本人不会用电脑,由犬子陆续发在互联网上,供读者阅读。据说。效果还可以。现正式出版之际,改名为《半山有雾》。

小时候,所受的各种教育,都是主题先行。听得多了,也就有些反感。我尝试着写了很多听来的故事,中心不突出,人物形象也不鲜明,因基本上像电影《抓壮丁》一样,全是反面人物。也就是说无主题,写哪里,累了,就歇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你怎么批评。我只想若当得“开卷必有益”这句话,就是最高的褒奖啦。

2010年6月开始创作,历时一年完成。又用一年时间才出版,其间,许多波折,聊以为是常态吧。

是为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9: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