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中的投资之道》是一本献给股票投资者的书籍。它将告诉你,在经济衰退甚至威胁到私人投资时,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在当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全新的投资方法。
本书着重推荐在熊市中的投资战略,帮助读者规避美元崩溃带来的损失,鼓励他们加入其他牛市。本书的目标就是帮助你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在经济改革开始之后,重新投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熊市中的投资之道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彼得·希夫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熊市中的投资之道》是一本献给股票投资者的书籍。它将告诉你,在经济衰退甚至威胁到私人投资时,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在当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全新的投资方法。 本书着重推荐在熊市中的投资战略,帮助读者规避美元崩溃带来的损失,鼓励他们加入其他牛市。本书的目标就是帮助你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在经济改革开始之后,重新投资! 内容推荐 彼得·希夫被美国主流媒体视为“毁灭先生,”因为他始终对美国的经济前景和美元的未来走势持悲观主义的态度。即便如此,这也丝毫不妨碍他成功预测美元贬值、房产泡沫和经济的衰退。本书是继《美元大崩溃》出版之后,根据全球市场和美国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融合个人观点而撰写出的一部力作。透过本书的章节,读者能够发现彼得·希夫的目光相当地深邃,视角极为独特,他的观点犹如一把利剑,刺破问题的表层,直达深处的本质。对于美国政府治标不治本、而且无法认清自身问题的现象,彼得·希夫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向全球读者展示了与市面形态完全不同的景象,从而能够与广大读者内心深处的唯美观念形成共识。 目录 第1章 熊市中的购买力衰退 第2章 远离危机中的现金和债券 第3章 别做困境中的“泥鸽靶” 第4章 警惕!股票大跌市 第5章 萧条中寻找商品良机 第6章 金融熊市中的黄金牛市 第7章 去海外寻求解套良方 第8章 投资哪个国家不亏钱 第9章 逆市飞扬的新兴市场 第10章 保住饭碗才不恐慌 第11章 熊市中别做“借债王” 第12章 换一个方式规避风险 第13章 是黑暗,更是曙光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1章 熊市中的购买力衰退 2008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一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周末《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每周评论”版块援引《亚特兰大宪法报》(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一幅卡通画,图中所示的是一辆越野车顶部安装了独户房屋。在这幅图画里,司机向疑惑的路人解释道:“我没钱加满汽油,但我却购买了一个独户房屋。” 由于汽车和房屋很不协调,所以它具有很大的喜剧色彩,但是现实生活一点都不可笑。我称之为“绞架下的幽默”,现实生活确实很残酷。 除非我完全错误。我过去的预测与现实惊人的一致——汽油和食品价格飞涨,以及住宅销售量直线下降,这是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的早期征兆,而且具有不可逆的特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对美国人民的生活标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主要关注如何在美国经济衰退或在财富创造业已转移的时候,进行安全的投资。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建议,你需要理解问题的根源及其严重程度,这样就能够对问题的紧迫性和建议的实用性产生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当《美元大崩溃》一书出版时,经济领域风平浪静;我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长久以来,美国都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现在却沦为最大的债务国;它已经无法保持贸易项目和金融项目的平衡,这种混乱局面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根本无法逆转。” 在最近的20年里,经济持续恶化,由于它的隐蔽性较强,所以在多数美国人看来,这段时期美国经济很繁荣;我把2006年的经济比喻为即将爆炸的巨大泡沫。由于受美联储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宽松甚至欺骗性的借贷操作以及广泛投机行为的刺激,房地产价格已经离奇暴涨。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的规模很庞大,持续时间很长,而且仍在继续恶化;国家债务,也就是应付贸易伙伴的款项已经积累到危险的境地。暴涨的资产价格(并未反映在消费价格指数里)说明美联储采取的是积极的货币政策。消费信贷刺激了消费支出,但是政府将它误解为合理的经济增长,从而认为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美元已经失去原有的地位,并开始大幅震荡。 总而言之,美国经济开始走向滞胀一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或者更为严重的是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怪圈,这就类似于最近20年阿根廷的遭遇;那时一位肥胖的中产阶级酒足饭饱之后满足地睡去,但是次日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 20世纪50年代:健康的一代 为了理解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及生成机理,我们把目光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战后的美国经济拥有光明的前景。 由于战时供应短缺导致需求被抑制以及战后婴儿潮的出现,消费支出强劲增长,制造业逐渐兴旺,经济增长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储蓄率保持高水平,这就为新兴产业如航空和电子提供了投资资本。失业率得到很好地控制。蓝领和白领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归功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功劳)、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使得利率相对合理;股票市场沉稳发展;国家债务可以忽略不计;联邦债务得到很好地控制,而且保持平衡;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贸易项目有着很大的盈余。对传统经济学家而言,与贸易项目同时存在的往来账户出现赤字。这是因为除了贸易项目,往来账户还包括金融项目。20世纪50年代,金融项目主要包括马歇尔计划和其他旨在恢复经济的外国援助、外国直接投资和海外军事投资。往来账户赤字对国家的经济健康并不构成任何伤害。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元成为世界的储备货币,在黄金的支撑下美元需求旺盛,美国财政部的外币储备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 所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1950年第一张信用卡签发,10年后消费信贷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工业生产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型因素,但是服务业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尽管服务业工资较低而且产品很少出口,但是5年后它的从业人数超过制造业。政府增加开支修建高速公路、机场并开展社会福利项目,使得税收猛增。 经济衰退:山雨欲来 近些年,美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行为经历了激烈的变革。美国的服务业基本取代了制造业,与亚洲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制造业相比,美国处于竞争劣势。这是因为其他国家并没有繁琐的监管条例、较高的税收以及强制性员工福利。美国已经成为消费国家,制造业已经消失了。 现在美国政府只能借钱维持国家的运作。完全依赖债权国与供应商。这是非常危险的。但这也许仅仅是新纪元的冰山一角。 真实情况是:贸易余额已经出现巨大逆差,每年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高8000亿美元。每年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维持在3000亿~4000亿美元之间,主要用于支持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社会公益项目、偿还债务以及其他支出。美国最主要的债权国是中国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现在美国的国家负债已经超过90000亿美元,达到无法偿还的危险境地,但这仍然只占总债务的很小部分。如果加上没有资金供给的负债,如社保、老兵福利和贷款担保,那么美国的总债务将高达500000亿美元。而美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仅占世界储备总量的1%,排名甚至低于利比亚、波兰和土耳其。 尽管2000年科技股泡沫已经破裂,但是我们的股市刚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牛市,而且股价仍然被高估。这直接导致技术的暂时性衰退,但是很快美联储就制造出一个更大的泡沫——房地产泡沫。 就国家角度而言,现在美国政府只能借钱维持国家的运作,完全依赖债权国与供应商。这是非常危险的,但这也许仅仅是冰山一角。就个人角度而言,美国公民人均负债相当惊人,国民储蓄率首次出现负增长。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狂热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破裂。美元的价值直线下降,最终趋于崩溃,而且美国脆弱的经济再也无法承受加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但是美国政府的经济学家认为,任何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消费支出依然强劲,GDP的稳步增长说明经济稳定发展。此外我们还被告知,房地产净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这表明房地产市场非常强势,资产净值仍将稳定增长。 P2-5 序言 在熊市中逆市飞扬 “也许你认为我在炫耀自己的预测多么准确,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希望你信任我,然后更加严谨地对待本书的预测及相关的建议。” ——彼得·希夫 他是华尔街资深的预言家,他是投资领域的风向标,他因为对金融时局的悲观言论被大众誉为“毁灭博士”——他就是彼得·希夫。 2008年的那个夏天,他因为对美元大崩溃的成功预测而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今天,他推出“投资组合”理论,为陷入经济泥潭的众人献上一剂保值甚至增值的投资良方。 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看清金融问题的本质。彼得·希夫便是其中的一位。多年前他曾预言通货膨胀将使油价蹿升至100美元甚至更高,后来证明这与事实完全吻合,在油价低于20美元/桶时他就开始买进,而到了2006年油价已经高达60美元/桶。在本书的写作即将完成之际,黄金价格是650美元/盎司,彼得·希夫认为是绝佳的买入机会,但是其他人认为这个价格接近最高点了,2008年3月黄金价格突破1 000美元/盎司。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后,奥巴马上任后紧锣密鼓地展开的一系列救市行动都与彼得·希夫的预测几乎完全相同。 如今,在这部彼得·希夫的新作中,他向我们揭示了放弃信贷,转而开始储蓄;尽量规避美元类资产,投资商品期货,重新构建国内股票投资组合的重要性。同时,他更强调了选择完美搭配外国资产的资产组合,手持一个黄金与白银组合的资产篮子,保持进退自如的流动性储备,才能在严峻的熊市背景下,让自己的资产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彼得·希夫远居大洋彼岸,但是他所提出的很多观点和战略同样适用于中国经济和中国投资者,阅读本书能够使您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全球经济的态势,更加直观地理解中美两国经济大博弈,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 如何在市场低迷时把握机会,在悲观气氛中逆市飞扬?答案就在书中…… 后记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同,本书作者彼得·希夫是奥地利学派的忠实拥护者。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建立大政府,由其对市场进行调节和干预,制定并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主动救市等。他们认为政府应当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而奥地利学派则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认为只有自由市场力量才能对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而凭借政府的有限能力是无法实现的。由于凯恩斯学派主张大政府主义,完全迎合政府的政策立场,所以主流经济学家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凯恩斯主义者。相反奥地利学派在这个时代却如同凤毛麟角,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彼得·希夫就是其中之一。 彼得·希夫被美国主流媒体视为“毁灭先生”,因为他始终对美国的经济前景和美元的未来走势持悲观主义的态度。即便如此,这也丝毫不妨碍他成功预测美元贬值、房地产泡沫破灭和经济的衰退。本书是继《美元大崩溃》出版之后,根据全球市场和美国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融合个人观点撰写出的一部力作。透过本书,读者能够发现彼得.希夫的目光相当的深邃,视角极为独特,他的观点犹如一把利剑,刺破问题的表层,直达深处的本质。对于美国政府治标不治本,而且无法认清自身问题的现象,彼得·希夫做了鞭辟人里的分析,向全球读者展示了与市面形态完全不同的景象,从而能够与广大读者内心深处的观念形成共识。 彼得·希夫不愧是美国著名的评论家,尽管文章段落篇幅短小,但是蕴含的知识和观点却异常的丰富,所讨论的问题触及美国政治和美国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五花八门的投资工具、新兴市场的崛起、美国的救市行动、美国公民的信贷问题、美联储一错再错的政策以及美国如何转变为储蓄国家等。作者写作本书时,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序幕尚未拉开,但是彼得·希夫凭借他独特的感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对总统候选人及其所持的观点和上任后可能的政治动作做了详尽的探讨,令人眼前一亮。现在美国总统大选已经尘埃落定,奥巴马上任后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救市行动,这与彼得·希夫的预测几乎完全相同。在彼得·希夫看来,政府所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任由雷曼兄弟破产,因为在他看来,这才是自由市场力量发挥效力的结果。 彼得·希夫的主要观点包括:放弃信贷,转而开始储蓄;新兴市场的崛起将很快弥补美国衰退所留下的空白;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是通货膨胀的元凶,政府的解决方案毫无作用;尽量规避美元类资产;投资商品期货和贵金属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的应对措施;尽管彼得·希夫远居大洋彼岸,对中国的国内环境不甚了解,但是在译者看来,彼得·希夫所提出的很多观点和战略同样适用于中国经济和中国的投资者,阅读本书能够使读者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全球经济的态势,更加直观地理解中美两国经济的大博弈,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投资发展方向,在严峻的经济危机面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