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优美的笔触书写旅欧十年的经历竟成了影响文学殿堂之作。比旅游书有更画意的无限风景,比人文书有更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视角感受欧洲的美景、历史、文化……
法国有一个名字叫:浪漫。浪漫就是文化,浪漫就是生活。轻轻打开本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重历史那文化欧洲,一起慢慢走进那古老的雕塑,经典的画作,多姿的建筑,广阔的海岸,悠闲的人们以及无处不在的浪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寻觅法国(法国摩纳哥)/文化欧洲丛书/精典人文旅游系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作者 | 卢因诚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科学家优美的笔触书写旅欧十年的经历竟成了影响文学殿堂之作。比旅游书有更画意的无限风景,比人文书有更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视角感受欧洲的美景、历史、文化…… 法国有一个名字叫:浪漫。浪漫就是文化,浪漫就是生活。轻轻打开本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重历史那文化欧洲,一起慢慢走进那古老的雕塑,经典的画作,多姿的建筑,广阔的海岸,悠闲的人们以及无处不在的浪漫…… 内容推荐 《文化欧洲丛书》是一部介绍欧洲文化的散文集。它汇集了我的112篇纪实性散文和在实地拍摄的多幅彩色图片,从文化视角介绍了德国、意大利、梵蒂冈、法国、摩纳哥、英国、奥地利、丹麦、瑞典、挪威、芬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欧洲国家的艺术文化,涉及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民俗河宗教,有选择地描述了上述欧洲国家的著名城市和自然风光。如果说书中的纪实性散文是以文学随笔记述欧洲艺术文化,那么书中的摄影图片则是以视觉印象展现欧洲艺术文化。 目录 文化法国 艺术之都 塞纳河艺术之光 卢浮宫绘画 在巴黎欣赏雕塑 人文文化 马赛曲 超级影星演绎浪漫 单身女性 法式餐饮 建筑艺术 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 浪漫的宫殿和城堡 法国建筑风貌 阿尔萨斯和蓝色海岸 阿尔萨斯 蓝色海岸 摩纳歌公园 跋/附录 试读章节 文化法国 巴黎是艺术之都,巴黎的魅力在于艺术,在巴黎欣赏艺术堪称人生幸事。最让人流连的是卢浮官,卢浮官是一本展开的生动的绘画和雕刻艺术教科书,它汇集了古希腊、罗马、埃及艺术,欧洲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艺术以及东方艺术,在卢浮官可以学习欧洲及世界艺术史。依笔者见解,西方绘画和雕塑艺术史是历史不同发展阶段艺术大师们个人艺术生涯谱写成的历史;换言之,艺术大师们书写了西方绘画和雕塑艺术史。 在卢浮官人们可以看到大师们的艺术精品。在绘画方面,譬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天才,意大利的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德国的丢勒等的绘画;巴洛克浪漫主义风格时期法国画家普桑的绘画和佛兰德斯的鲁本斯的绘画;17世纪荷兰画派代表伦勃朗的绘画;为法国大革命风暴激励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们(例如大卫)的绘画;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安格尔的绘画;新古典主义艺术时期法国著名画家席里柯、德拉克洛瓦、米勒的绘画作品。在卢浮官、巴黎奥塞博物馆、巴黎马蒙达博物馆、巴黎印象派博物馆等地可以欣赏到善于捕捉光线作用于客体上瞬间印象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像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塞尚、毕沙罗、西斯莱等的绘画作品,以及在美术史上也被称为印象派画家、善于运用光和色彩的荷兰画家凡·高的绘画作品。 在卢浮宫人们还可以看到米开朗基罗、罗丹、吕德等大师的雕塑作品。譬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垂死的奴隶》和《被俘的奴隶》;人们还可以欣赏到发掘自梅罗岛的古希腊最著名的大理石雕《梅罗的维纳斯》。在巴黎罗丹美术馆人们可以欣赏到罗丹雕塑大师的《思想者》、《吻》、《巴尔扎克》等杰作。在巴黎,人们在众多的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陈列馆、教堂里可欣赏到雕塑佳品,难能可贵的是还可欣赏到雕塑瑰宝;事情不仅仅是这样,人们在塞纳河畔、桥头、高地、公园、街角……到处能见到大理石艺术雕像,人们能随时随地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建筑艺术是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法国建筑以18世纪前后建造、改建或扩建的建筑最为著名,譬如巴黎凯旋门、荣军大厦、巴黎先贤祠、巴黎市政厅、卢浮官、凡尔赛官等,它们具有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等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法国在世界上以建造圣德尼(St.Denis)大教堂为先河,开创了新的建筑艺术——哥特建筑艺术。此后,哥特艺术风格建筑在法国和欧洲迅速崛起。法国另外一类著名建筑是19和20世纪的现代建筑,譬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巴黎大拱门等具有现代建筑艺术风貌。《法国建筑风貌》一文以宫殿、古堡、教堂、神庙为例,对法国的建筑艺术做了综合的叙述。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作家。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他的成名作《悲惨世界》一样,享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精辟地阐述了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艺术和建筑美学问题。 法国的人文文化是十分丰富的,本书叙及到法国人的革命精神、浪漫性格、单身女性心态和法式餐饮文化。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人以“自由、民主、博爱”为理想,高唱《马赛曲》,以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谱写了光辉的革命历史,正像《马赛曲》的故乡斯特拉斯堡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许多桥梁上挂起的大幅标语书写的那样——“自由国度从这里发源!” 法国电影以浪漫、诙谐、轻松、趣味见长,法国影星们成就了法国电影。法国近代影星中最漂亮、性感的女星是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最潇洒、英俊的男星是阿兰·德隆(Alain Delon)。苏菲·玛索在电影舞台上演绎法国女人的浪漫,阿兰·德隆在人生舞台上演绎法国男人的浪漫。 欧洲单身女性,包括法国浪漫的女性单身族,她们立足于社会,自由着,带着几分渴望;独立着,带着几分孤独;欢乐着,带着几分苦闷;忙碌着,带着几分凄凉;寻觅着,带着几分迷茫。 P8-12 序言 “欧洲,它是怎样一块大陆?它创造了怎样的文明?我能够认识它和理解它的文明吗?人们在怎样的文化氛围里呼吸?他们有怎样的欢乐和苦恼?我能融入其中和他们分享这份人生的苦乐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些话语在脑际中萦绕。时值1980年秋,我作为访问学者乘坐德国汉莎航空客机首次飞往欧洲,飞往那个我陌生的西方大陆。 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逾十年的岁月里,有相当长的时间,我的家属没有可能前来德国团聚。“为了理想,饮尽那份孤独”的同时,我利用科学家的假期独自在欧洲旅行。每次出游前夕,打理行装,把相机胶卷还有几本导游和文学艺术书籍放到背包里时,总是让我十分兴奋。人在旅途中,边走边看,边读边想。旅途中,那个声音又在脑际中萦绕:欧洲,它是怎样一块大陆?它创造了怎样的文明?正是在这漫漫旅途中积累了《文化欧洲丛书》的素材。 《文化欧洲丛书》是一部介绍欧洲文化的散文集。它汇集了我的112篇纪实性散文和在实地拍摄的多幅彩色图片,从文化视角介绍了德国、意大利、梵蒂冈、法国、摩纳哥、英国、奥地利、丹麦、瑞典、挪威、芬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欧洲国家的艺术文化,涉及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民俗河宗教,有选择地描述了上述欧洲国家的著名城市和自然风光。如果说书中的纪实性散文是以文学随笔记述欧洲艺术文化,那么书中的摄影图片则是以视觉印象展现欧洲艺术文化。 这部书分作八卷,依次为《寻觅德国》、《寻觅意大利》、《寻觅法国》、《寻觅英国》、《寻觅奥地利》、《寻觅北欧》、《寻觅荷比卢》、《寻觅瑞士》。每卷几乎都涉及四项内容:艺术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与风光。 欧洲,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先驱。在欧洲的土地上出现过许爹文化巨人,譬如这部书中叙及到的文学家歌德、席勒、但丁、莎士比亚、拜伦、雨果、罗兰、卢梭、易卜生、安徒生、海涅、卡夫卡、梅特林克、施皮特勒、凯勒;音乐家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瓦格纳、威尔第、格里格、约翰·施特劳斯;画家达·芬奇、拉斐尔、丢勒、伦勃朗、凡·高、莫奈、克利姆特;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罗丹、摩尔、维格兰;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科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牛顿、伽利略等等。在欧洲的土地上发生过许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譬如意大利文艺复兴、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巴黎公社、德国宗教改革、俄国十月革命等等。诸多文化巨人和重大历史事件对于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民俗和宗教等领域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在一个历史时期中主导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 建筑艺术是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简洁地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代表性建筑特点,结合著名建筑简洁地介绍了希腊艺术、罗马艺术、罗曼艺术、哥特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现代艺术等建筑艺术风格特征,以及建筑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民俗文化或称大众文化,也是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它们虽然有时显得不那么高雅和精深,但却十分贴近民众,因为它们直接来自于民众,为民众所熟知和喜爱。宗教是一种大众的信仰,也是一种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归入民俗文化范畴。民俗文化在欧洲丰富多彩,人们执着地投入,钟情其中。本书以某些社会现象为切入点,叙及欧洲民俗传统文化。 这部丛书凝结了我在欧洲逾十年的文化人生中对欧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它是依据我的切身体验和感悟,有选择地介绍欧洲艺术文化和旅游文化。它兼具三个特点:文化,新知,感悟。 在欧洲作为科学家工作和生活,得益于欧洲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让我懂得了创造人类文化和呵护人类文化在人生中的位置和价值,激发我去认识人类文化,呵护人类文化,创造人类文化,谱写文化人生。正如德国大文豪歌德于1826年为悼念挚友、大文豪席勒所写诗中所云:“人在一生中收获得再多,莫过于得到上天的启示:它如何使物质化为精神,它如何呵护精神之创造。”文化的内涵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学、艺术、科学、教育都隶属于文化范畴,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领域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对于文化自身的发展是有益的。懂得创新文化,发掘文化,呵护文化的人,才堪称文化人;在欧洲并不乏这种文化人,他们正在与全世界的文化人一同开拓和创造着人类文化的未来。 诚挚地希望翻阅过这部丛书的读者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欧洲艺术文化的知识,增进对欧洲,尤其是对欧洲文化和欧洲人的了解,从而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往来。理解会带来宽容,友情会带来和谐;祝愿世界的明天,多一点鲜花、友情和爱。 后记 跋——圆梦文化人生 心怀童年梦想, 终生追逐未来。 所有的童年梦想都是美丽的,我在童年时梦想过飞行,像鸟儿一样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及至少年时代,梦想清晰起来,那是两个梦呢:一个是文学梦,一个是科学梦。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是“五四运动”时期在四川倡导妇女解放的先驱陈竹影女士(与散文家朱自清的夫人陈竹隐女士为姐妹),在她的教导下,我喜欢上了语文课和作文;与此同时,在学习了道尔顿原子学说和读了波兰出生的法国伟大女性、卓越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传略《居里夫人》(艾芙·居里著)之后,还向往科学研究。1956年,新中国“向科学进军”号角吹响,我选择了学习科学,考入北京大学,期盼以居里夫人为榜样,未来从事物质的放射性科学研究。 清楚地记得北大的第一堂普通化学课,从美国回归的傅鹰教授谆谆教导我们年轻学子,首要的是要做一个人,然后才是做一名科学家。接着他还不忘告诫我们,可能的话,在大学期间找到一位女友。北大六年,给了我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坚实的科学知识,这段人生经历总是让人怀念,也正是在北大,我结识了我的夫人。 1980年,我不惑之年,在北京市半导体器件研究所工作期间有幸获得德国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 Ebert Stiftung)资助,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访问学者迈出国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欧洲一流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固体研究所和德围弗朗霍夫协会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从事晶体生长和生长理论研究工作逾十年,独立地或者与研究组负责人伊丽莎白·鲍泽尔博士(Dr.Elisabeth Bauser)等同事合作,在著名的国际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26篇,做过有益的贡献。其间在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固体研究所工作逾八年,研究昕教授所长对我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份评语上写着:“Herrn Y.C.Lu habe ich wahrend seiner Stuttgarter Zeit, als einen auBerordentlich fahigen Wissenschaftler kennengelernt.Er hat, spezifische Kenntnisse und Fahigkeiten demonstriert, die zu sehr beachtlichen Erkenntnissen und Fortschritten geftihrt haben und bereits internationales Aufsehen erregthaben. Ich wiirde eS sehr begruBen,wenn diese ungew 8 hnlich gute deutsch-chinesischeZusammenarbeit fortgesetzt Werden konnte. ”(译文:“卢因诚先生在斯图加特期间,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才能的科学家我认识了他。他表现出具有专门的知识和特殊的才干,从而取得了相当重要的认识和进展,并且已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如果这种特别好的德国—中国合作能够继续下去的话,我将非常欢迎。”) 一个人一生中能有机会从事科学研究是幸运的。在经历了动荡、蹉跎岁月之后我尚能有逾十年的时光与多国科学家一同从事科学研究,我是幸运的,我由衷地感激人生,感恩于养育我的父母和抚育我成长的祖国。可以说,我已经圆了我少年时代的科学梦! 1996年底,在我“耳顺”之年,我终止了我的科学研究生涯,然而,我仍不得安宁不敢停下人生前行的脚步。少年时代的文学梦在心中萦绕,它像蓝天的白云,忽而飘来,忽而浮去;像夜幕的星辰,时而明亮,时而迷离。在人类踏人21世纪之际,我终于做出了人生旅途上的另一个抉择:我要圆我少年时代的文学梦! 2003年我的第一部文学著作《旅欧十年》出版,接着开始了文化欧洲丛书的写作。2006年丛书中的《深邃德意志》、《阳光意大利》、《浪漫法兰西》、《雍容不列颠》出版。2008完成了丛书中的《奥地利卷》、《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卷》、《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卷》、《瑞士卷》书稿。 我无法知道,上天能慷慨地给我多少时间让我继续圆我少年时代的文学梦和我有生之年能否圆了我少年时代的文学梦。无法知道的事情还是不想为好,我会继续写下去的。 2008.09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