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义个人成就时,《思考致富》、《成功法则》的作者拿破仑·希尔博士提供了作为成功基石的四条基本原则。它们是:目标明确、精益求精、集思广益和务实信心。
了解了这“四大原则”之后,他声称,除非付诸行动,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例如,人必须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此制定行动计划。其次,他必须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第三,为了追求这个明确的目标,他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智囊团。最后,他必须秉持务实的信心,敞开心胸接受指导。这个过程如果没有“行动”,个人依然是一个幻想蜡烛的空想家。但是,有了“行动”,他就划着了火柴,点燃了蜡烛,凭借这只蜡烛给内心世界带来的精神启示,激励自己采取更多行动。总结以上,一个非常简单但意义极其深刻的公式便被总结出来,那就是:思想+行动=成功。
在一封读者来信里,我读到了这句话,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些人感觉积极思考是20世纪60年代的旧想法。一些人感觉这个观点很好,不过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没有实际效果。但是,多数人认为我们的思想强烈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我们从来没听到有人说积极思考是一个残忍的骗局。
积极思考能帮助你恢复健康、快乐生活并成为胜利者吗?有时候的确如此。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有关积极思考的建议,巴里说,让我们告诉人们积极思考如同汽油:如果不踩油门来启动汽车,一满箱油也没有什么用。积极思考让行动成为可能:行动将良好想法变为现实。因此,要积极思考,也要积极行动。
通过这本书,阿诺德·福克斯博士和巴里·福克斯博士为励志类图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用个人经历证明了采取行动改善个人生活观念的益处。喜欢此类作品的读者们知道,你能改变的唯一一个人就是你自己。通过改变自己,你成了他人的榜样,也成了世界的榜样。
“积极思考是一个残忍的骗局。”在一封读者来信里,我读到了这句话,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些人感觉积极思考是20世纪60年代的旧想法。一些人感觉这个观点很好,不过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没有实际效果。但是,多数人认为我们的思想强烈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我们从来没听到有人说积极思考是一个残忍的骗局。
一般来说,公众舆论和科学研究都支持这种观点,即精神与肉体之间有明显关联,两者相互影响。仅仅十多年前,医学界还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分支,专门研究思想与免疫系统、血液化学和心脏等身体器官的关系。我和巴里也写过一些有关积极思考、免疫系统、心脏、胆固醇、健康和生活的文章。我们通常能收到积极的反馈。
经常被称为“积极思考之父”的诺曼·文森特·皮尔牧师(Reverend Norman Vincent Peale)为我们的著作《醒来吧!你还活着》欣然作序。他还在他精美的杂志《积极思考杂志号外》fPlus—The Magazine ofPositive Thinking)上发表了《醒来吧!你还活着》的部分章节。题为《相信》(Believe)的一篇文章问道:“信仰能帮助你恢复健康、快乐生活并成为胜利者吗?”答案当然是:“肯定能。”
皮尔博士在他的杂志上发表我们作品的章节,我和巴里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也收到了许多赞美之词。一位妇女离开明尼苏达医院的病床,径直飞到洛杉矶,接受她所谓的“思想治疗”。然而,正当忙于弹冠相庆之时,我们却收到了一封感人的信。这封信来自法国一位不幸的妇女。她写道:
亲爱的阿诺德·福克斯博士和巴里·福克斯博士:
我读了你们的文章《相信》。我也读过你们的大作,《醒来吧!你还活着》。
我过去一直是积极思考的忠实信徒,可现在我认为它是一个大骗局。认为你行,你就行吗?相信某件事会发生,它就会发生吗?积极思考比“万能保健药”好不到哪里去。以前有人经常在城里沿街叫卖这种药,结果被赶出了城市。
我怀过5次孕,结果每次都是流产。最后一次怀孕时,我接受了这种新的疗法。我真的相信这会帮我一把。我真心真意地这么认为。我真的相信我们最终会有一个孩子。但我错了。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积极思考是个残忍的骗局。
请重新思考你们有关积极思考的建议吧!
我马上把这封信拿给巴里(他在我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看。读完这封信,巴里也认为我们得重新考虑有关积极思考的建议。他说,让大家都成为积极思考者是必要的,但有时这样做并不够。
P2-4
阿诺德·福克斯和巴里·福克斯合著的《超越积极思考——如何变思考为行动》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作为两人合著的《醒来吧!你还活着》(Wake Up!You’Alive)的续篇。两本书都提倡运用行动性策略,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看到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持批评意见的人坚持认为这些想法毫无用处,但两位福克斯先生证明,你关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完书中感人的故事,你可以判断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读这本书时,我尤其被纳粹集中营幸存者萨莉的故事所感动。她在癌症晚期住院时,坚持在床头柜上点燃一支蜡烛。有人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用,她便讲述了她在集中营时的故事。那时,伴着想象中的蜡烛,她内心默念:“光明总会照亮黑暗。”凭借这点积极的自我暗示,她在集中营里活了下来,而这一次,她相信这支真实的蜡烛将帮助她战胜癌症。在床头柜上点燃一支蜡烛,让它一直燃烧.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了她的外部世界,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改变了她的内心世界。有积极的信念,就会有积极的行动,最终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在一本名为《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书中,大屠杀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讲述了同样的故事。他的结论是,人类最终只能控制自己的态度,而态度决定命运。控制态度必须发挥个人主动性,人类正是借此在生活旅程中不断前进。维克多·弗兰克尔和阿诺德.福克斯博士、巴里·福克斯博士告诉我们,为了在生活中稳步前进,个人必须首先主动做些事情。“做些事情”就是行动。他们认为.行动是生活成功的基础,因为没有行动,其他一切事情则毫无意义。
在定义个人成就时,《思考致富》、《成功法则》的作者拿破仑·希尔博士提供了作为成功基石的四条基本原则。它们是:设定明确目标,多付出一点点,组织智囊团,展现信心。了解了这“四大原则”之后,他声称,除非付诸行动,否则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例如,人必须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此制订行动计划。其次,他必须养成甘愿付出的习惯。第三,为了追求这个明确的目标.他必须组成一个智囊团。最后,他必须秉持务实的信心,敞开心胸接受指导。这个过程如果没有“行动”,个人依然是一个幻想蜡烛的空想家。但是,有了“行动”,他就划着了火柴,点燃了蜡烛.凭借这支蜡烛给内心世界带来的精神启示,激励自己采取更多行动。这个公式非常简单,但意义极其深刻——思想+行动=成功。
为什么不为自己创造一些成功习惯呢7这非常简单,如同点燃一支蜡烛,斟满一个杯子并观察水从其中溢出.休闲散步并流连于大自然,列出生活中取得的积极成就,通过反思来感谢生活对自己的厚爱。
通过这本书,阿诺德·福克斯博士和巴里·福克斯博士为励志类图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用个人经历证明了采取行动改善个人生活观念的益处。喜欢此类作品的读者们知道,你能改变的唯一一个人就是你自己。通过改变自己,你成了他人的榜样,也成了世界的榜样。读这本书时,请先思考一下下面这段话,并在行动方面为今后的生活设定合理的期望。
当我年轻时,
我想改变这个世界。 我发现改变这个世界非常困难,
于是尝试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发现不可能改变这个国家时,
我开始改变我所在的城镇。
我无法改变这个城镇,年龄也大了不少,
我尝试改变我的家庭。
现在我年已花甲,
我意识到我唯一能改变的是我自己,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很早以前
我改变了自己,
我会影响我的家庭。
我和我的家庭会对我的城镇产生影响。
他们的影响可能已经改变了这个国家,
我也可能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
——一位无名僧人,公元1100年
正如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所言,“大胆去做吧”。
朱迪思·威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