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琴心何处归/金玫瑰国际大奖童书精粹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澳)西蒙·弗兰奇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西蒙·弗兰奇编著的《琴心何处归》内容介绍:阿瑞幼年丧父,从三岁起师从外公学习小提琴,小小年纪就展现了超人的才华。后来,阿瑞母亲与一位街头艺术家杰米相爱并带阿瑞来到了澳大利亚。阿瑞小心翼翼地接触着新的生活。两年多以后,外公去世了,阿瑞痛感失去了最好的知音和导师,表面不露声色,内心伤痛不已,他保留了和外公写邮件的习惯,只把心事向死去的外公倾诉。继父、母亲、老师、朋友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阿瑞悉心关爱。渐渐地,世界在阿瑞面前渐渐变得宽广,他的生活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个故事可以帮助那些心灵迷途者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内容推荐

由西蒙·弗兰奇编著的《琴心何处归》讲的是主人公阿瑞6岁到10岁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成长过程。在这四年里,德国小孩阿瑞经历了很多生活中的变化:先是和妈妈游历欧洲和澳大利亚,接着是妈妈再婚,跨洋搬家,和继父一起开始生活,一家人开始经营咖啡馆,最后是外公去世,克服心结走上舞台,开始自己的音乐之路。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没有动荡起伏的特殊时代背景,但是《琴心何处归》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故事,读来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倍感亲切。

目录

另一个地方

很久以前,在远方……

室外

车里

火车上

纽伦堡

周五下午的一封电子邮件

那不勒斯

周六晚上的一封电子邮件

科孚岛

离别

悉尼

星期六集市

在台阶上

拜伦湾

打付费电话

美扉咖啡馆

星期五的全校大会

来过夜

游戏时间

周一晚上的一封电子邮件

圣诞往事

包裹

小灯

周三晚上的一封电子邮件

李老师的话

独生子女

爬山

星期五男孩

是个想法,但不是电子邮件

到达

十二个小节

《琴心何处归》译后记

试读章节

看来这世上还是有能让托马斯感到害怕的事情的。

我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也压根儿没想吓他。我只不过想带他看看这个观景台而已。

“你从来没来过这儿吗?”我问他。

“没有。”

“你也没去过那些山洞?”

“没有。”

“但是你在这儿住的时间比我长多了,而且这些景点离你住的地方那么近,你怎么都没去过呢?那你走过那条通往瀑布的步道吗?”

“我爸妈从来不带我去那种地方的,”托马斯回答,“他们不喜欢到丛林里去远足,嫌太累。而且他们害怕丛林里会有蛇,或者别的什么会咬人的东西。”

“那你们去度假的时候呢?你们都干些什么?”

“我们都住在度假村里,就那样——呆着。你知道的,去游泳池里游泳,去游艺室玩玩之类的。”

他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一搬到这里,我们就四处探险啦。”我说,“我们徒步去看了瀑布,进了那些山洞。还有这个观景台,从我们家走过来就一点点路,我都来过一百次了……”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其实是在自言自语。这里是步行小道的尽头,安全防护栏修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峡谷里的凉风吹上来,一阵阵地拂过我的脸颊。我发现我是独自一个人站在这里,托马斯并没有跟过来,他停在我身后不远的地方。

“怎么啦?”我问他,“出什么事啦?”

“没事。”他说。但他说话的腔调告诉我,一定有什么事情。

“这里景色棒极了,你一定要过来看看。有时候在峡谷的那边能看到小袋鼠。这个峡谷可深了。我妈妈第一次来这儿的时候就说‘依我看,这简直就是地上的一个大洞’。当然,她当时是用德语说的……你不过来看看吗?”

托马斯摇了摇头。突然,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脸上的表情就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或者是刚从噩梦中醒来。我好像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喂,没关系的。这儿有防护栏,你不会掉下去的。托马斯?”

我明白他不会再靠近了,所以我掉头走了回去,在他身边坐下,想要读懂他脸上的表情。这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个托马斯了,那个很会讲笑话、总是让同学和老师都发笑的托马斯了。

“我从这儿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他说。可是从我们坐的地方看过去,其实什么景色都看不到。

“太高了,”他最后承认,“我讨厌高的地方。我总觉得我会掉下去,或者会被人推下去。我会头晕、恶心。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想了一下。“对不起,我把你带到这儿来不是想要吓你的。我只是想带你看看这儿的景色。”

托马斯慢慢地点了点头。他捡了根树枝,在地上的泥巴里画着画儿。

“我本来以为我会不喜欢坐飞机的,”我跟他说,“我们第一次从德国飞到这儿来的时候,是来度假的。我表姐安雅跟我说我很可能会晕机,因为她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就吐了一路。后来,我和妈妈登机以后,空姐们演示了一套安全措施,救生衣、紧急出口什么的,弄得我也很紧张。”

“结果很糟糕吗?”托马斯问我,“你晕机了吗?”

我摇摇头。“飞机升到空中以后,感觉就很好了。我喜欢那种感觉。”  托马斯点点头,继续在泥巴里画着他的画儿。

“飞机上也有别的孩子,”我说,“空姐们邀请了一些孩子去参观驾驶舱,和飞行员见面。当我们回到机舱里的时候,那儿闹哄哄的,很吵。可是驾驶舱里面却真的很宁静。”我停了一下,不知道自已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那可真奇怪!”托马斯说。P1-3

后记

《琴心何处归》译后记

赵璧

故事梗概

德国小孩阿瑞出身于一个音乐之家,从三岁起就跟着外公学拉小提琴,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超人的音乐才华。但也是在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年幼的他对父亲的印象,就只停留在床头柜上的一张照片里。六岁的时候,阿瑞和妈妈一起游历欧洲,在意大利、希腊、荷兰等地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也遇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在旅行途中,妈妈偶然发现阿瑞还有即兴作曲的才能,这让妈妈欣喜不已。八岁那年,阿瑞又跟着妈妈来到澳大利亚旅行。在朋友们的怂恿下,母子二人周末到集市上卖艺,遇到了另一位在那里演奏的乐手杰米。性格开朗的杰米擅长打击乐,他主动要求跟他们一起演奏,也从此走人了他们的生活。妈妈和杰米相爱了。母子二人最后一次在集市上表演的时候,被当地的电视台拍了下来,这也是阿瑞第一次上电视。

回到德国以后,妈妈一直和杰米电话传情。妈妈想到澳大利亚去开始新生活,但又怕阿瑞骤然离开亲人和朋友会不适应。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外公鼓励妈妈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于是在阿瑞九岁那年,妈妈带着阿瑞再次来到澳大利亚,并在新年之时和杰米结了婚,从此一家人正式定居澳洲,开始了新的生活。

杰米以前当过全职的乐手,但后来却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大厨,还曾经开过自己的餐馆。他和妈妈在做兼职之余,又盘下了一间开在旅游景区附近的旧咖啡馆,在两个打临工的大学生本恩和艾莉森的帮助下,一家人渐渐以“音乐加美食”的风格把咖啡馆重新开了起来,而且还办得越来越红火。

在学校里,阿瑞也在逐渐适应着新的生活。他和调皮的男同学托马斯成为了好朋友,但他却一直不愿意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会拉小提琴,害怕会被当成是怪人,并曾因此招致老师的误解。可私下里,他却始终不曾间断小提琴的练习。他喜欢在室外拉小提琴,喜欢拉外公替他选编的练习曲,还会在长途电话里拉琴给外公听,跟外公汇报自己的进步。对阿瑞来说,拉小提琴是回忆和外公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是继续和外公的亲密对话,也是自己和旧日生活之间的唯一维系。

那年九月,外公去世了。圣诞节的时候,全家回到了德国。在外公农场的房子里,大人们又弹又唱,其乐融融。可阿瑞却因为失去了外公这个亲人、知音和导师,内心始终悲痛不已。他拒绝和家人们一起合奏,也不愿意带走外公的任何遗物。回到澳大利亚以后,阿瑞仍然继续给去世的外公写email,把这作为寄托思念、吐露心声的方式。妈妈给阿瑞找了个新的小提琴老师,可是阿瑞既不喜欢这个李老师刻板的教学方法,又不肯让李老师代替外公在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导师的地位,所以很有抵触情绪。妈妈希望阿瑞能在咖啡馆里上台表演,但阿瑞始终不愿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瑞的生活也渐渐地发生了改变。德国的亲戚们寄来了两个大箱子,阿瑞从里面找到了爸爸留下来的电气火车模型,还从一张CD的音乐里找到了对爸爸的记忆。经过沟通之后,李老师也和阿瑞达成了新的默契。阿瑞参加了李老师组织的弦乐团,并逐渐喜欢上了和大家合奏的感觉。除此之外,阿瑞还和“星期五男孩”菲利克斯交上了朋友。世界在阿瑞面前逐渐变得宽广起来,他也慢慢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觉。

阿瑞十岁的那个圣诞节,德国的亲戚们来澳大利亚度假,给阿瑞带来了外公的小提琴。正逢妈妈生日,在杰米的劝说和鼓励下,决心像外公一样走音乐之路的阿瑞终于解开了心结。他花了很多工夫创作排练了曲子,勇敢地走上了舞台,用外公留下的小提琴,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上台表演,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阿瑞的生活和音乐道路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心灵的成长

整部作品讲的是主人公阿瑞6岁到10岁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成长过程。在这四年里,德国小孩阿瑞经历了很多生活中的变化:先是和妈妈游历欧洲和澳大利亚,接着是妈妈再婚,跨洋搬家,和继父一起开始生活,一家人开始经营咖啡馆,最后是外公去世,克服心结走上舞台,开始自己的音乐之路。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没有动荡起伏的特殊时代背景,但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故事,读来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倍感亲切。对于外界生活中的这些重要变化,阿瑞的内心心灵反应也是自然而然的。有些变化他很容易就适应了,而有些变化,他却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努力,最终才能够接受。每个人不能改变环境,面对环境的变化,面对自身成长所经历的困惑,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本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只有开放封闭的心灵,用宽容和博大的心去接纳世界的一切美丑变化,才能融人生活,融人世界,融人社会。在阿瑞的外公去世后,阿瑞周围的许多人,母亲、继父、老师、同学、亲戚、朋友,都从细微处给了阿瑞许多关爱和帮助,这些关心如涓涓细流,慢慢滋润着阿瑞的心田,让他最终从孤独与封闭中走了出来,走向阳光,走向广阔的新生活。阿瑞虽然是外国小孩,但他所经历的生活变化与心灵成长中蕴含的却是中外共通的人情、人性、伦理,所以对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读者来说,不仅没有大的文化差异,而且还有一种共通性可以借鉴学习。另外,在学琴过程中,阿瑞对音乐的感受和心态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音乐教育方法的接受过程,作品中也有着非常详细深入的描写。相信对于这些内容,中国人数众多的琴童们一定也是感同身受,非常容易产生共鸣的。

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

这部小说并不是按照故事主人公阿瑞的成长过程中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故事的基本叙述时间是阿瑞已经随妈妈搬到澳大利亚生活之后,正如开篇第一章“另一个地方”,讲述的就是阿瑞发现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朋友托马斯居然恐高。在这个基本时间之中,频繁地穿插了阿瑞对过去在德国和外公一起生活的日子的回忆(比如第二章“很久以前,在远方……”)。这样的时间交错,可能一开始会给年纪较小一些的读者带来一些困惑,但在熟悉故事情节之后,再加上部分章节副标题中给出的时间提示(如第五章“火车上——6岁那年”),理解现在和过去之间的切换就会容易很多。同时,这样的时间交错也给小说带来了一些电影镜头般的感觉。

朴实温和的语言风格

这部小说的语言清新、朴实、易懂,读来仿佛是春风拂面,处处荡漾着一缕淡淡的温情。无论是描写喜悦、悲伤、困惑,甚至是厌恶,都没有使用煽情或极端的词语,而是从头到尾保持了温和而细致的语言风格,让人充分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童心的纯真。除此以外,为了突出阿瑞从德国到澳大利亚在语言背景上的转换,作者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还引用了很多德语的日常用句,只在句尾才给出解释。这种独特的风格也给整部小说增添了一丝异国风情。

有分量的作家作品

作者西蒙·弗兰奇是一家儿童收容所的老师,对孩子们的长期观察和密切交流使他笔下的儿童形象特别有神。他对儿童心理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对儿童行为和言语的描写也非常细致入微,这使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这部小说获得了2003年新南威尔士省长文学奖、2003年儿童读书协会年度图书大奖、《卫报》儿童小说大奖提名,以及2004年国际青年读物委员会的荣誉图书奖。

(作者为翻译专业博士,翻译学教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关于音乐。家庭与回忆的,充满思考与关爱的作品。

——美国《科克斯评论》

含蓄无声的文风,中蕴藏着惊雷般的浓烈情感。作者以超强的写作实力打动读者的心。

——美国《出版家周刊》

本书讲述了一个孤独、迷惘的少年。在亲人、朋友、师长们朴实真切的关爱下。终于打开封闭的心扉,融入世界的故事。如何适应变化的环境。这是心灵成长的重要话题。

——美国《儿童文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