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塑性力学》由夏志皋编著,是以工程力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和有关专业的研究生为对象的,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和考虑到学时的限制,在内容的安排上主要是着重介绍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对一些专门问题,如结构极限分析,弹塑性稳定问题,金属成型理论和弹塑性动力学等则涉及得很少,甚至没作介绍,但是读者可以通过一些选修课程,或者阅读有关专著来学习。这里给出的正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各种塑性力学问题的基础。
这本《塑性力学》由夏志皋编著,是作者集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收集和汲取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教材。内容着重介绍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进一步学习、研究各种塑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一些深入讨论的内容。每章之后都附有一些合适的习题,以利学生加深对本书内容的理解和训练学生实际的运算能力。
《塑性力学》由浅人深、先易后难,曾经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工业大学等八所院校试用过数年,均获好评,1988年曾被评为同济大学优秀教材。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工程力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教师可根据数学大纲和学时的要求加以取舍而不影响课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本书也可供工科院校有关专业高年级学生选修或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用的教材。
绪论
第一章 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
§1-1 一点的应力状态
§1-2 主应力与主剪应力 应力张量的不变量
§1-3 应力张量的分解
§1-4 八面体应力 应力强度
§1-5 应力空间
§1-6 应变状态
§1-7 应变率及应变增量
习题
第二章 届服条件
§2-1 简单拉伸时的塑性现象
§2-2 初始屈服条件和初始屈服曲面
§2-3 Tresca条件和Mises条件
§2-4 Tresca条件和Mises条件的实验验证
§2-5 后继屈服条件及加、卸载准则
§2-6 几种硬化模型
§2-7 Drucker公设
习题
第三章 塑性本构关系——全量理论和增量理论
§3-1 建立塑性本构关系的基本要素
§3-2 广义Hooke定律
§3-3 全量型本构方程
§3-4 全量理论的基本方程及边值问题的提法
§3-5 全量理论的适用范围简单加载定律
§3-6 卸载定律
§3-7 Levy-Mises流动法则和Prandtl-Reuss流动法则
§3-8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增量型本构方程
§3-9 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增量型本构方程
§3-10 弹塑性硬化材料的增量型本构方程
§3-11 增量型本构方程的矩阵形式
§3-12 Prandtl-Reuss假设的实验验证
§3-13 增量理论的基本方程及边值问题的提法
§3-14 全量理论与增量理论的比较
§3-15 塑性势理论
习题
第四章 弹塑性弯曲和扭转问题
§4-1 梁的纯弯曲
§4-2 梁的横向弯曲
§4-3 压杆的塑性失稳
§4-4 圆杆的弹塑性扭转
§4-5 非圆截面杆的塑性极限扭矩
§4-6 沙堆比拟法
习题
第五章 球对称和轴对称的弹塑性问题
§5-1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厚壁球壳
§5-2 棒材的拉拔加工
§5-3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厚壁圆筒
§5-4 硬化材料的厚壁圆筒
§5-5 旋转圆盘
§5-6 圆板的轴对称弯曲
习题
§6-1 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
§6-2 滑移线场的基本方程及滑移线的性质
§6-3 简单的滑移线场
§7-3 上限定理
§7-4 关于在给定边界条件下应力分布的唯一性
§7-5 受内压的空心方柱体
§7-6 带尖切口的板的弯曲
§7-7 板条拉制力的上限值
习题
第八章 有限单元法解弹塑性问题
§8-1 求解非线性问题的基本方法
§8-2 解弹塑性问题的迭代法
§8-3 解弹塑性问题的增量--切线劲度法
§8-4 初应力法
§8-5 初应变法
第九章 岩土的屈服条件和本构关系
§9-1 试验资料简介
§9-2 岩土塑性力学的特点
§9-3 岩土的屈服条件
§9-4 Mohr-Cou]omb条件
§9-5 Drucker-Prager条件
§9-6 广义Mises条件和广义Tresca条件
§9-7 帽盖模型
§9-8 基于与广义Mises条件相联合流动法则的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
§9-9 基于与Mohr-Coulomb条件联合流动法则的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
§9-10 关于岩土的非联合流动法则
补充材料字母标记法及张量的基本知识
一、字母标记法及求和约定
二、张量的基本知识
主要符号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