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一心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苏青人生之旅曲折,其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多有记载。早年因直言无忌,被冠以“大胆女作家”的绰号;中年因“贾植芳案”,被投入监狱……苏青和张爱玲是好朋友,俩人珠联璧合,红极一时;她也是张爱玲和胡兰成姻缘的搭线人……

王一心的《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记述了苏青从中断学业到嫁为人妇,从结婚十年到冲出藩篱,从卖文为生到办刊写作,从文坛辉煌到接受调查,从旧时文人到创作戏剧的曲折而细碎的生活,具有浓郁人物传记特点。

内容推荐

苏青是民国时期在上海与张爱玲并蒂而开的花朵,是一个在张爱玲绚烂光芒之下,隐隐绰绰的旧影斑驳中,近乎被人遗忘的女性。作者王一心用详尽丰富的史料和细腻感性的文字,还原民国这位才女作家坎坷而真实的人生。《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记述了苏青从中断学业到嫁为人妇,从结婚十年到冲出藩篱,从卖文为生到办刊写作,从文坛辉煌到接受调查,从旧时文人到创作戏剧的曲折而细碎的生活,具有浓郁人物传记特点。《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资料独家,文笔细腻,文图并茂,是“张迷“们的必读和收藏之作。

目录

序——被逐出轨道的星

第一章 婚姻一觉十年醒

 一、《结婚十年》

 二、学生新娘

 三、产女辍学

 四、琴瑟失调

 五、物腐蠹生

 六、东隅桑榆

 七、决然冲出樊笼

第二章 浣锦河边冯家女

 一、《浣锦集》

 二、书香世家

 三、问题父母与顽皮小儿

 四、祖父母的言传身教

 五、中学生被定了终身

第三章 混沌天地聪明误

 一、《续结婚十年》

 二、结识周佛海、陈公博

 三、创办《天地》杂志

 四、朋友们

 五、正式离婚

第四章 饮食男女语惊世

 一、嫉女如仇

 二、平论男人

 三、妙论婚姻

 四、与鲁迅共鸣

 五、幽默文章

 六、为现代女性立此存照

第五章 人如逝水名如涛

 一、破镜难圆

 二、“刹那的安慰与排遣”

 三、为杀夫者辩

 四、闲气

 五、情义之累

 六、在众唾中沉浮

 七、谋生也谋爱

第六章 屈原红楼梦一场

 一、饥不择食学编戏曲

 二、为前夫收尸

 三、越剧团的编剧

 四、敢叫越剧演屈原

 五、别具匠心编红楼

 六、苏青被捕

 七、“再无力与世奋争了”

附一:苏青生平著译年表

附二:《天地》目录

后记——话题人物苏青

试读章节

陈公博自杀未遂,消息很快传到国内,成为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苏青听到这个消息,自然要比一般百姓有更多、更深的感触。

在那段对于汉奸们来说风声鹤唳的日子里,苏青对于自己究竟能否太平无事愈来愈失掉了自信。虽然国民政府颁布了惩奸条例,汉奸的甄别有了法律的依据,可是当时的社会情形很乱,条文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的汉奸逍遥法外而无甚罪行的人却被抓起来的事并不是个别现象,她开始惴惴不安起来,时时担心要被当做汉奸捉去,终于还是在劫难逃,军统找上门来了。《续结婚十年》第十七章《惊心动魄的一幕》基本是苏青的真实经历,金性尧在《忆苏青》一文中也提到苏青曾向他说过那天的经历。当然其中照例有小说的笔法。

新秋的一天夜里,怀青已经换好睡衣准备上床了,忽然来了一个电话,自称姓何,问明是苏小姐,问清了晚上不再出门,就挂了电话。当时认识怀青的人多,怀青也以为是个她一时想不起名字的熟人,也未在意。其实这是军统人员在她家附近打的电话。不几分钟,怀青便听到了叩门声。

怀青把门拉开,只见门外站着两个人,一个穿制服,一个着西装。原来那个穿制服的就是刚才打电话的人。另一个人叫孙觉。姓何的人对怀青说:“马先生请你去谈话。”怀青本能地要拒绝,孙觉威胁道:“我们奉命令来的。”并且告诉她,他们在“某局”,马先生是他们的上司。说着还撩起上衣,露出腰际的手枪来。怀青吓得只得跟他们去了。

孙、何、马三人,影射的是军统的接收上海文化界的余祥琴、张冰独,还有一个人,苏青回忆说是姓徐,张冰独则回忆说是余祥琴的同乡、曾为汪伪警察局警察的陶佳。

孙觉是陶佳。陶佳此时已反正过来,成为国民党的留用人员。苏怀青与孙觉以前就认识,“像小弟弟般看待他的”,是可能的。

“姓何的男子”是张冰独。马上司应是余祥琴。苏青记得那夜她被带到威海卫路八十八号,讯问她的是一个姓林的人。余祥琴有一个化名就叫林基。

《续结婚十年》里,怀青与姓何的彼此不认识,其实苏青与张冰独是认识的。苏青交代说,她是抗战胜利后,由中西大药房老板周邦俊介绍认识张冰独的;张冰独则回忆说是早在上海“孤岛”时期,他就在中西大药房与苏青认识了。

晚年的张冰独回忆有误。中西大药房老板周邦俊是大汉奸褚民谊线上的人物,他的儿子又娶了褚的外甥女。汪伪政府成立后,周邦俊则先后在保甲委员会、反英美协会、中日文化协会等任伪职。“孤岛”时期,张冰独周旋于黑道白道、几方党派之间很活跃,与周邦俊相识是可能的。但是苏青当时还在家里,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生了女儿生儿子,尚未离开丈夫,到外面抛头露面,亦未与周邦俊的女儿周文玑成为好友,怎么会发生在周大老板的介绍下与张冰独认识的事呢?

相比之下,早于张冰独半个世纪的苏青的回忆,从时间上讲,要可靠一些;从内容上讲,也更合情合理一些,而且她的两次回忆一致。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到上海后,曾与汪伪政府有牵连的人们为自保,大多很希望与他们搭上关系,周邦俊、苏青当然也不例外。周邦俊也因此“硬拉”张冰独去他家居住。据苏青回忆,周邦俊对她说,张冰独是他的干儿子,是接收上海文化界的,是重庆来的,因此介绍与苏青认识。当然,张冰独到底是不是周邦俊的干儿子,晚年的张冰独矢口否认。也许只是周邦俊的自我吹嘘。但张冰独与周邦俊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也令人不可思议。周邦俊既是一个汉奸嫌疑不小的人物,张冰独身为国民党特派大员,怎么就被对方“硬拉”而住进人家?既不怕沾上嫌疑,也不怕百姓指戳,也不怕影响公正地“接收”与“惩奸”?

《续结婚十年》中,怀青被带到某个房子里,马先生——“一个獐头鼠目的中年人”来讯问她了。显然苏青得过陈公博的资助,做过他的秘书及与他的男女关系这三项已不是秘密,所以马先生问怀青也是从这三个问题开始。怀青都加以否认。P198-199

序言

——被逐出轨道的星

穿过时间的隧道,拂去历史的尘埃,撩开大是大非大义的厚幔,看战乱中人性的真实演出;掀起鸡毛蒜皮的薄帷,听窸窸窣窣的婆婆妈妈……之后,印象析出:命运。被造物主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命运,苏青的命运。

客观上看来,苏青的人生是丰富的。嫌生活平庸以至无聊的人,不免要起羡慕。而在当事人的主观感受上,丰富却往往是一生坎坷、充满曲折、受尽委屈、“到处潜悲辛”的同义词。

苏青生前,在人前,常常大念苦经;在书中,常常大吐苦水。对于命运,她是有知觉的,所以才相信算命。她的一生,就像一个辛苦的旅人,脚下是长亭更短亭地疾走,嘴里是长一声短一声地吁叹。

苏青对命运的感慨,生发于命运的不济,生发于对命运的不能自主。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命运靠努力,苏青受过高等教育,也一直在努力,可是知识只使她的头脑多了思想,多了精神需求,而变得复杂,变得不肯像传统妇女那样按捺胸腔里那颗心,不肯随遇而安的心,而她又要努力。结果家庭主妇的命运被改变了,变成了娜拉。

娜拉心有冤屈,不平则鸣,做梦也没想到,竟有那么多人那么喜欢听她说如何变成娜拉的故事,以至于一时洛阳纸贵。一夜之间,娜拉的命运被改变了,从深渊跃上崖头,变成了成功的、著名的作家。

上帝给了三分颜色,苏青便要开染坊,编辑出版家的命运在等待着她。苏青并不善于观色,她只看见老天在向她微笑,却未看出那笑是意味深长的,她只顾像花儿一样尽情怒放。

花儿既得盛开,说明不是生长在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只是那水土成分复杂,毒素与营养混合在一起,一边滋润她,一边腐蚀她,既是今日花开之因,又是明日花谢之故。

抗战一胜利,花儿就谢了。那几年,苏青名誉扫地,彩凤折翼还不只是从天上落到地面,而是栽进土坑水洼,一时变得人人争唾其面,命运之神的脸上白衣苍狗。

当初不甘心做附庸而下决心做娜拉时,以为“病树前头万木春”,所以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了。不料那远看葱茏的树林,近前才知不是心有所牵,就是身有所绊,没有一个是月老为她准备的。她只有气急败坏,想吃回头草都没有机会。

天变了。苏青启用少用的旧名,试图重获新生,她又努力了。此时她的人生已经过半,虽然前半生种种努力,有一些是徒劳无功,还有一些是南辕北辙,但她不气馁,甚至不总结教训,只顾拼命向上。她相信努力,却不料抗战中的那段历史成了她的前世之债,更不会料到,她那前世的冤家,临死还要连累她。

其后的牢狱之灾等等血水里来、碱水里去的经历,虽然未必使苏青的心灵变得如何纯净,但应该可使她不必等到五十就知天命了。一知命就易泄气、易老、易病。于是她叹息:“再无精力与世奋争了”。其实不止是指与世奋争,而根本是与命运奋争。她终于败下阵来,知道人是斗不过命运的了。之后她的心就死了,死在人死之前。这句话可以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她人生的最后一句话说的是:命运。

王一心

2010年9月于秦淮尾

后记

后记

——话题人物苏青

苏青是一位话题人物。早在她以一个乡绅家的少妇,探头探脑初窥文坛门径时,刚刚在林语堂的杂志上发表了不几篇文章,就遭来读者的异议了。人家要当作家从退稿开始,她从打笔墨官司开始,以致把幽默大师也引出来拉架了。

继而是《结婚十年》一声炮响,给沦陷区的上海送来了自然主义。人家自然的是别人,她则自然她自己,又是女作者在自然,自然轰动。因为许多读者不能安然消受,要么起了莫名的亢奋,甚至于梦游幻境;要么噎住了,上下不得,眼睛瞪得多大。这其中还有许多人本不该是她的读者的——也不分少长地来了。人多嘴杂,聚蚊成雷,苏青的名气如雷贯耳。

接着是高官赏识,师友相得。二者固多男性,所以垂青之外也垂涎。门前是非多的本不止于寡妇,“娜拉”谋生也谋爱,谋爱也谋性,结果名声慢慢地就混了。沧浪之水有清有浊,不濯缨也可以濯足;黄埔之水则只有浊,所以洗什么怎么洗也洗不清了。

再后来,她改弦易辙,由文坛而至菊坛,鼓动唱儒雅小生的尹桂芳去演失意老男人屈原,背着曹雪芹往《红楼梦》里塞进一个、r鬟,在新的天地里又制造出新的话题。

苏青与话题相伴相生。虽然被人说得多了,“渐渐地也会心虚起来”,可是不准她惹出话题,她的人生就完了。

十四五年前,与友人合编了《苏青文集》、《苏青散文精编》,交由学林出版社出《苏青传》迄今也已逾十年了——时光飞逝,而苏青离我们却反而近了许多。这是因为有愈来愈多的人把目光瞄向了她,她身后的时代也有了她的读者,高等学校的师生们也喜欢把她的话题用来作论文了。苏青在九泉之下会欣慰地笑吧?笑着说:

“好是好,可是我却得不到一个铜钿。”

十年之后再写苏青,有一些新发现,比如史料上的。也有一些新认识与新感受,都散在书里了。

本书的序言,原来想写的是“史薄上的苏青”,分别从小说作家、散文作家·、编辑出版人、戏曲编剧这几方面给苏青找一找、安一安在历史上的位置,可是临写又觉得话题太郑重、太学究,于是避重就轻了。  在此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刘哲主任,没有他的催促,我再写苏青的决心不会下在2009年。

王一心

2010年9月于随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