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均的这本《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包括七章:第1章,绪论。第2章,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理论架构。第3章,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机制分析。第4章,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数理分析。第5章,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层次分析。第6章,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案例研究。第7章,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战略思考。最后,做出全书的基本结论并指出研究缺陷与未来的研究走向。
本书是运用空间经济学对空间经济增长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的新尝试。本书的研究视角、方法与实证研究结果对在校师生、机构研究者、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与政策选择启示。
作为国内首部研究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学术专著,李清均的这本《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创新视角第一次提出了空间资源的理论概念,集成了当代空间经济学、产业集聚、区域科学和制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理论分析架构。围绕中心城市发展与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关系,系统地论述了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的动力——空间张力构成:要素集聚的向心力与资本技术扩散的离心力之间的互交作用。从空间逐利导致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念出发,深入系统地讨论了公共逐利、私人逐利、志愿者逐利的要素构成、运作机理以及互为作用。《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理论架构、机制分析、数理分析、层次分析、案例研究、战略思考和全书总结。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
1.4 本书结构
2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理论架构
2.1 基于空间经济增长问题探究的分析架构
2.2 基于新财富源泉角度的空间资源界定
2.3 基于逐利视角的空间资源配置机制探析
2.4 基于空问收益最大化视角的空间生产结构构建
2.5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基本命题
2.6 本章小结
3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机制分析
3.1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的逐利分析
3.2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机制构成与整合
3.3 本章小结
4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数理分析
4.1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4.2 基于C—P角度的空问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理论分析
4.3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层次分析
5.1 当代世界的主要考察
5.2 基于全球化层次的空间生产结构优化分析
5.3 基于中国国家层次的空间生产结构优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案例研究
6.1 东北三省四个中心城市现状分析
6.2 东北三省四个中心城市装备工业空间集聚演进的分析
6.3 以哈尔滨市为例的装备工业空间集聚计量分析
6.4 东北三省四个中心城市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的评判
6.5 本章小结
7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战略思考
7.1 构建国际化合作机制
7.2 强化国家层面的区域协调
7.3 东北三省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一体化发展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