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而精致的生活是门艺术!
然而,无法参透其中奥妙的我们,正徒劳地使生活变得复杂!
《简单生活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多米妮克·洛罗将从最基本的物品整理开始,教你学会一门“通往”简单生活的艺术,帮你在彻底整理自己生活的同时,找回失落已久的梦想和激情,使生命力得到最好的修复,让你拥有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
立即行动,这门艺术可以让人真正“鲜活”起来。作为报答,生活也会为你敞开大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简单生活的艺术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法)多米妮克·洛罗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优雅而精致的生活是门艺术! 然而,无法参透其中奥妙的我们,正徒劳地使生活变得复杂! 《简单生活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多米妮克·洛罗将从最基本的物品整理开始,教你学会一门“通往”简单生活的艺术,帮你在彻底整理自己生活的同时,找回失落已久的梦想和激情,使生命力得到最好的修复,让你拥有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 立即行动,这门艺术可以让人真正“鲜活”起来。作为报答,生活也会为你敞开大门。 内容推荐 《简单生活的艺术》:简单地生活不是要节衣缩食或者过一种毫无诱惑力的生活,相反,是要拥有更加富裕、有趣、充实、长久而健康的生活。生命逝去越多,我们就越应该精选自己的生活!不要徒劳地让生活变得复杂,给自己的生命留出空间吧!简化生活,净化心灵,提高生活的品质。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我们必须有清晰、正确、合理的构想。 欧洲生活类图书畅销作家多米妮克·洛罗在《简单生活的艺术》中告诉我们如何摆脱物质的束缚,倾听自己的心声;如何从清理身边的杂物开始,规整自己的生活,收拾内心,整理人生,从而向人们阐述了一门简单生活的艺术。 目录 序言 清空是一剂灵丹妙药 01-日常生活 不可思议的神经松弛 更为宽松的室内环境 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 02-精神世界 获得释放的内心世界 更有活力的老年生活 03-愈发快乐的生活 放弃带来的宁静 是幸福,还是安宁? 自我的撤退 准备清除阻塞 01-自我归属的分类 清醒地认识自我 我和代表我的物品 准确地知晓我的必需品 “好”东西的特征 02-注意障碍 我们隐隐地害怕清空 当过分囤积成了一个问题 恐惧和焦虑…… 大量贮藏(攒钱)或者第欧根尼的病症 幸福之人的类型 行动起来 01-清点住所 厨房以及所有相关的东西 家庭必备 电子产品 装饰和家具 整理专用空间 个人物品 文件,证件,照片和书 02-技巧 如何进行 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送人,回收,扔掉或卖掉 万一身处困境该怎么办 03-排除阻塞之后 当心不要再填充 小心陷阱 只有深思熟虑之后,再买 简朴地生活 生活在轻快和过渡中 结沦 参考书目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更多奢华 “即便陈设极尽简朴,生活简单亦非贫苦。乃精致品质之基础。”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美国艺术家、设计师和作家(1834—1896) 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享受不了基本的医疗条件,这不是简单的生活,这不是自愿选择过简单的生活,而是无奈地承受生活的贫困。过简约的生活不是说要舍弃物质舒适,而是要生活得更为轻松、更有深度,更多……奢华!即使没有多少钱,我们也可以很好地生活,也可以体验到最高境界的奢华:“禅意”奢华。奢华,作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学说中的一个概念,意指不为自发性选择所左右而糟蹋时光,不为身边的人与事所累(高寿之人通常如此:他们已与自我达成了一致。)即使美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奢华也并不仅指墙壁洁白、装潢现代的宽敞又美丽的室内环境。真正的奢华远非欺人的假象,而是:悠闲地生活,不搞浪费,对质量问题从不妥协,自认为独特,自尊自爱。奢华更是懂得拒绝做会使我们紧张的事情,或拒绝占有会使我们为之所困的东西。奢华是工作了一天之后能回到清新、安静、让人得到休息的卧室,是因为公寓里空空如也,所以没有事情要做的那份宁静。奢华是摒弃日常生活要我们做的成百上千次的小选择,却不会使我们身陷一个僵硬、沉闷的系统。奢华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精神自由境界而只求拥有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是给予能充实自己的事物以想象的空间。奢华——我们是否记得——是应该与梦想和想象联系在一起的:就像那些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人一样,它的使命是让人的灵魂变得更有深度。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住酒店,上餐馆,去空无一人的辽阔海滩散步……?是因为在那里没有事情要做,没有烦恼与忧愁,也不用照看自己的财产(除了可能要照看一下行李!) 我们在家里也能过的同样精彩:除了可以给肉体和精神带来舒适感的物品以外,其他东西一概挪走,以化繁为简。如果您想让一件物品给人以位于居室正中的印象,就请赐给它空间吧。 真正的奢华在于拥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真正需要和喜爱的,没有什么可以对其干扰,使其贬值。 更多舒适 “小偷卷走了一切,除了我窗前的明月。” 俳句,良宽(Ryokan),禅师、诗人和书法家(1758—1831) 一套热情洋溢的公寓和一套拥挤不堪的公寓是两回事。为什么不学学在营造舒适方面很有一套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少往客厅里安放家具,仅摆上一两张柔软的长沙发(角落里放一套给客人奉茶时用的组合茶几),一张吃饭和工作两用的桌子和几把配套的椅子。如果室内白色的基调和现代的风格吓坏了您,且给您寒碜的印象,何不尝试一下在英国广告和酒店大堂里常露面的印着大大的深暗色装饰图案的织绒地毯?整个屋子的气氛立刻就能得到烘托。几份报纸、一杯热腾腾的好茶、一台等离子电视机……告别了占地方的矮桌、电视柜、小摆设、杂志篮,即一堆挤占空间、挤占大脑的无用之物,您要尽享轻松,还用得上其他东西吗?因选择简单而无比快乐 数量太多会让选择变得艰难。衣物、厨具、家纺……如果每一类物品的数量都少一些,您就能更清楚每件东西摆放的位置,您的选择就能变得更容易。比如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如果女人拥有的化妆品少,她化起妆来就会惬意许多。 当初我们的祖父母在吃、穿、消遣、阅读上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那时一切都显得更为容易。而现在我们的钱更多了,各种机会数不胜数,一张信用卡就让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获得任何想要的东西。但事与愿违,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快乐。面对这么多的选择,我们做决定,下诀心,把握好自己就显得越来越难了。 当我们无法抉择时,就开始乱买东西。衣服、汽车、电脑、工具、家具、小商品……几乎每类东西我们都买上了好几件,生活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如果碗橱和衣橱里只有您真正需要的那几样物品,选择就会容易得多!请尝试一下这个小窍门:如果您在杂志里翻到了爱读的片段、想买的商品、或打算尝试的菜谱……就把有用的那一页撕下来,剩下的就扔到纸篓里去,然后请把这个技巧运用于生活的其他领域。这样您做决定时就会更爽快,您的选择就会吏有限。 ●赋予每件拥有物以更大价值 “在艺术领域,再多东西、话语、动作都不够表达之用。但每句话、每个动作、每样东西都可以尽其所能。当我们完全发掘了事物蕴含的相对价值后。我们的需求就会更少。” 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 经历过囚禁的生活,在沙漠中暂住,旅居“贫瘠”的国家,在火灾、大水或地震中损失了全部财产……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在事后很惊讶地发现维持生存是不需要很多东西的,他们明白了哪些东西是弥足珍贵的,而哪些东西又是毫无用处的。在拥有的东西不多时,人们能真正重视所使用的全部物品,而随着东西越积越多,它们也就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仿佛可用的东西太多会带来负效应。物品的价值与过剩的程度成反比,这种局面对我们是弊大于利。而且,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东西越多,被使用到的机会也就越少! P8-11 序言 “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对‘空’的理解和态度很不一样。中国的道家思想认为‘空’使人的心灵归于平静。甚至让人快乐。印度佛教认为在‘空’的概念中含有‘万法皆空’。广泛慈悲为怀的含义。在日本文化中。‘空’的概念成就了表现绘画、建筑、甚至日常礼仪之美感的巧妙手段。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却身陷物质占有的泥潭。为物品和保养这些物品的活儿所累。想到可能遭遇‘空’,便局促不安。” ——威廉·巴雷特(Willlam Barrett)①(1913—1992)。《论“空”》 一大早我们醒来,发现自己的烦恼真是太多了:物品杂乱不堪,屋子需要收拾,信件迟迟未答,书没有读完,外界应酬,紧张,疲劳,焦虑……我们尝试过无数种补救方法(阅读有关减压和舒适生活的读物,听相关的讲座,尝试海水浴疗法、香熏和舒缓沐浴精油,度假享受阳光浴……),但无一奏效②。 感到疲劳?紧张?无力?别人给我们的忠告永远是:“试甩,购买,添置,使用……” 但为什么不简单些,“置之不理,放弃,停用,终止,拒绝,舍弃,放手,在自己周围腾出些空间,在自己头脑里腾出些空间。” 我们之所以觉得疲劳、沉闷、无精打采,常常是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心力交瘁,筋疲力尽,把我们带入不停折腾自己以求恢复精力的永不停歇的漩涡。而所有那些“补救方法”只是教我们如何管理过剩的东西,而不是一了百了……把它们抛弃! 我们的身心不适即来源于此:我们来自各方面的负担都过于沉重。如果我们不对过于沉重的部分采取行动,这部分便会慢慢地、毋庸置疑地影响到我们生活中具体的方方面面。 您得直击问题的核心,摆脱所有在您看来并非生活必需的或既没有用处也没有意义的东西。没了这些累赘,您便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了一步。 舍弃,乍一看很简单,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人要能为自己的生命腾出空间,需要对自己有很清楚的了解!得知道自己是谁,真正喜欢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可以放弃的是什么。无论从物质生活,还是从心理状态、精神状态来看,我们都该清楚是什么让我们真正快乐和充分发展,是什么让我们不断进步,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保护自己免遭假象的蒙蔽。 舍弃不仅是一种真正的疗法(也是最有效的疗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哲学和一门艺术。扔完东西之后您会获得一种全新的轻松体验,全新的生活品质,在各方面都会拥有更多的空间。 后记 刚拿起这本书l'Art de l'essentiel,只知道是要告诫人们追求(生活)本质,谈到日本的禅宗,中国的道教,具有很深的哲学思想。全文读完,我就深信不疑,这本书一定要译为《简单生活的艺术》。文中没有太多华丽的词句,作者只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用一颗真挚的心告诫大家回归自我,不要盲目追逐物质财富。 其实,我最初觉得这本书是针对发达国家,针对那些物质极其奢靡的人群所写,至于作者所说的清除多余物品造成的阻塞,对我们完全不是对症下药。 可是译到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作者的心境,体会到她那颗诚挚的心,她迫切地渴望人们有“症”改之,无“症”加勉。她竭尽全力摆事实,讲道理就是向我们揭示生活的本质。生活在21世纪,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似乎都会卷进一种文明造成的漩涡,纠缠在占有欲中,为了获得各种社会地位和声誉,而深陷其中,终其一生,都不解生活的真谛。作者那颗呕血的心,我虽无法全然领悟,却也领会一二。 作者在书中疾呼,要人们回归自我,考虑自己的真正需求,真正认识自己。她抛出了一个小测试:描述一下您是谁?但不要提到您的年龄、性别、地位、成就、财产或经历,也不要提到您的家庭背景或籍贯。我也把这个测试让我的学生们思考,结果原本沸腾的课堂平静了下来,他们陷入思考,良久之后,才勉强用只字片语试图描述自己,有的同学说:这个问题太沉重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过。我又让同桌互相描述,能说出的也只是寥寥几句。这样一个问题能让沸腾的班级立刻安静,那么拼搏于职场的你我呢,有没有时间想想这个问题,它是否也能让我们有片刻的驻足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新世纪的我们丰衣足食,谈股票,谈房产,谈出国深造,可是总有一种从心底萌发的惶惑和不安,我们似乎越往前走,越空虚;越空虚,越拼搏向前。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怪圈中,欲将穷吾辈之一生……殊不知广厦千问,夜眠七尺;良田万亩,日食三餐。 全书已经翻译完,但心中还是存留了不少的疑问。书中引用了很多名言警句,承载的思想深刻而发人深省,蕴含的智慧俯拾皆是,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但虽如此,由于本人学识所限、理解能力欠缺,使得译本说服力尚待加强,所以很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求共勉。 王春慧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师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 2010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