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本次修订是按照新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C D63—20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等相关规范,结合近年来本学科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增补和修改,其中部分章节重新进行了编写。重点介绍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及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和施工工艺,编写中力求体系完整、内容精练、文字通畅、图表准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的基础工程内容为主,兼顾其他。本书内容覆盖面广,各院校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取舍。
本书是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本书系统介绍了土木工程中各种常用类型基础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本书除绪论外共分六章,包括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软土地基处理、特殊地基上的基础工程、基坑工程及附录等,每章末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本书参照最新国家结构规范和规程编写,重点介绍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及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和施工工艺,体系完整,内容精练,文字通畅,图表准确。
本书既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基础的类型
第三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第四节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第五节 基础底面的确定及地基验算
第六节 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设计
第七节 条形基础设计
第八节 筏板基础设计
第九节 箱形基础设计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桩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桩和桩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第三节 单桩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第四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
第五节 单桩横轴向(水平)承载力的确定
第六节 基桩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七节 群桩基础
第八节 承台计算
第九节 承台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沉井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沉井的分类和构造
第三节 沉井作为整体深基础的设计和计算
第四节 沉井施工过程中的结构计算
第五节 沉井基础算例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换土垫层法处理软土地基
第三节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
第四节 挤密法处理软土地基
第五节 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
第六节 化学固化法处理软土地基
第七节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
第八节 复合地基
第九节 托换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特殊地基上的基础工程
第一节 软土地区的基础工程
第二节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基础工程
第三节 膨胀土地区的基础工程
第四节 冻土地区的基础工程
第五节 地震区的基础工程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基坑工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第三节 基坑稳定分析
思考题
习题
桩基础计算附表
附表1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位移系数Ax
附表2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转角系数Aф
附表3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弯矩系数Am
附表4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剪力系数Ao
附表5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位移系数Bx
附表6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转角系数Bф
附表7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弯矩系数B。
附表8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剪力系数BQ
附表9 桩嵌固于基岩内(ah>2.5)土侧向位移系数Ax
附表10 桩嵌固于基岩内(ah>2.5)土侧向位移系数Bx
附表11 桩嵌固于基岩内计算фz=0系数Aф、Bф
附表12 桩嵌固于基岩内(ah>2.5)弯矩系数Am、Bm
附表13 确定桩身最大弯矩及其位置的系数表
附表14 桩置于土仁F(ah>2.5)或基岩(ah≥3.5)桩顶位移系数Ax
附表15 桩置于土[F(ah>2.5)或基岩(ah≥3.5)桩顶转角(位移)系数Aф1=Bx1
附表16 桩置于土中(ah>2.5)或基岩(ah≥3.5)桩顶转角系数Bф2
附表17 多排桩计算p2系数XQ
附表18 多排桩计算p3系数Xm
附表19 多排桩计算p4系数ф m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