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处世绝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刘庆华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大凡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许多人把自己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诉诸于文字,不仅给自己的家人、家族,而且给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修身处世的文献。在这些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我们选取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代袁采的《袁氏世范》、元代许名奎的《劝忍百箴》、近代曾国藩的《冰鉴》、《挺经》,以及现代被奉为厚黑学教主的李宗吾的《厚黑学》。这些作者或建立赫赫功业,或虽然仕途并不显赫,但却以冷眼旁观者的从容和清醒洞察世态人情,从而留下了广为传诵的为人处世的经典,这些典籍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非常富有生存智慧。在汗牛充栋的典籍小,我们选取了诸葛亮的《诚子书》、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宋代袁采的、《袁氏世范》、元代许名奎的《劝忍百箴》、近代曾国藩的《冰鉴》、《挺经》,以及现代被奉为厚黑学教主的李宗吾的《厚黑学》。这些作者以冷眼旁观者的从容和清醒洞察世态人情,留下了广为传诵的为人处世的经典。

目录

诫子书

颜氏家训

 教子篇

 兄弟篇

 后娶篇

 治家篇

 名实篇

 涉务篇

 省事篇

 止足篇

 养生篇

袁氏世范

 卷上 睦亲

 卷中 处

 卷下 治家

劝忍百箴

 声色食乐之忍

 权势宠辱之忍

 忠孝仁义之忍

 修身养性之忍

 安生立业之忍

冰鉴

 第一 神骨

 第二 刚柔

 第三 容貌

 第四 情态

 第五 须眉

 第六 声音

 第七 气色

挺经

 卷一 内圣

 卷二 砺志

 卷三 家范

 卷四 明强

 卷五 坚忍

 卷六 刚柔

 卷七 英才

 卷八 廉矩

 卷九 勤敬

 卷十 诡道

 卷十一 久战

 卷十二 廪实

 卷十三 峻法

 卷十四 外王

 卷十五 忠疑

 卷十六 荷道

 卷十七 藏锋

 卷十八 盈虚

 厚黑学

试读章节

智力特别突出的人,不用教导便能成材;智力低下的人,即使苦力教导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是才智平常的人,不教育他,他就不获得知识,不明事理。古时候,品德高尚圣明的君王有一种“胎教”的办法:妃嫔怀孕了三个月,就要迁居到别的宫室,眼不见邪恶的事情,耳不听胡言乱语,她所能听的音乐,所能品尝到的味道,一切都受到礼仪的节制。这种胎教的办法写在玉片上,珍藏在铜柜里。太子出生,尚在襁褓之中时,太师、太保就要向他阐明孝仁礼义的道理,并以此对他引导,进行教育。平民百姓纵使不能这样,也应该在孩子已成幼儿,能看懂大人脸色时,便对他加以教诲,让他去做,他就做;不让他做,他就不做。这样,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可以少挨笞杖的惩罚了。做父母的应该威严而又慈爱,那么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顺之心。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诲,只一味地溺爱,往往不能如此;而对子女的饮食及行为举止,任其为所欲为,应当阻止时反而夸奖他,应当训斥时反而很高兴。等到孩子懂事以后,还以为本来就应当那样。当孩子骄横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的时候,才去管教、制约,即使将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再立父母的威信了。父母的火气一日日增加,子女对父母的怨恨也日益加深,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最终将是道德败坏。孑L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很对的。俗话说:“教育媳妇要从刚进门那时开始,教育孩子要从婴儿的时候开始。”这句话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原文]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听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拚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译文]

凡是世间不能教育子女的人,并不是想让子女去犯罪作恶。只是难于严厉地呵责,怕伤了孩子的面子;不忍心用荆条去抽打,怕伤了孩子的皮肉肌肤。这应当用治病来比喻,子女生了病,怎么不可以用汤药针灸来治疗呢?也应该想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孩子的父母,难道他们就愿意苛责虐待自己的孩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梁朝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生性严厉秉直。王僧辩在湓城做三千人的将军时,年纪过了四十,但他的行为稍有不令母亲满意的地方,魏老夫人还要用棍棒责罚他。正因为这样,王僧辩才能建功立业。梁元帝时,有一位学士,人很聪明又有才气,被父亲宠惯,疏于管教。孩子说对了一句话,父亲能说得让满街的人都知道,能夸奖他一年;而做错了一件事,他父亲又百般为他掩饰,指望他能自己改正。这位学士成年以后,傲慢凶暴的习气日益加重,后来因为说话放肆,被周逖杀掉,连肠子都被抽出,把血涂在战鼓上。

父子之间的关系是严肃的,不可以用疏忽轻慢的态度来对待;骨肉之间的亲情关系,不可以简慢。简单了,长辈的慈爱与晚辈的孝敬就难以沟通;轻慢了,晚辈对长辈就会产生怠慢之心。命士以上的官,他们父子是分开居住的,这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亲狎的道理。至于晚辈为长辈搔痒抚痛,为长辈整理被子,把枕头放进箱子里,这些都是教育骨肉之间不要简慢的道理。

有的人问:“孔子的弟子陈亢很欣赏君子远离自己的孩子,这怎样解释呢?”回答说:“有这样的事。品德高尚的人不能亲自教导自己的儿子,《诗经》中有讽刺君王的言辞,《礼记》中有回避嫌疑的告诫,《尚书》中讲了犯上作乱的事,《春秋》中有不正当、不亲睦的叙述,《易经》有包容阴阳万物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子之间可以直接谈论的,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不能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P九-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