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并非易事。对普通的读者来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盛衰成败,在史书的墨香中重温英雄的风采,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快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虽是一本速读类书籍,但编者并没有忽略广大读者的审美要求,而是着力将其打造成一部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高品质图书——既饱含历史的厚重感,又洋溢着愉悦的现代气息,让读者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尽享读史的乐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十四史精华/线装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司马迁 |
出版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史并非易事。对普通的读者来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盛衰成败,在史书的墨香中重温英雄的风采,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快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虽是一本速读类书籍,但编者并没有忽略广大读者的审美要求,而是着力将其打造成一部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高品质图书——既饱含历史的厚重感,又洋溢着愉悦的现代气息,让读者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尽享读史的乐趣。 内容推荐 从《史记》到《明史》,从本纪到列传,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本书从《二十四史》中仔细撷取最精彩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精,力图使您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正史”的耀眼光彩。 为方便阅读,我们开辟了“读史理由”、“史书名人”、“史籍典故”、“史籍简介”、“成书过程”、“读史指南”、“本经快读”等几个版块,将史书编纂的相关背景、成书过程、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清晰地呈现出来,并辅以通俗的译文,为读者构筑一个方便快捷的读史平台。 目录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西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孤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五代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附录 中国历史朝代对照简表 试读章节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将齐军打败,将阳晋夺占,被封为上卿,他在诸侯各国中以勇气闻名。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一块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就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其他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恐怕秦国不可能把城邑给我们,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又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我们。不知道如何是好,就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没能找到。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派去。”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令缪贤回答说:“为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阻拦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因此我就了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里去。’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逃出赵国奔到燕国,燕国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很适宜。”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把璧捧出来献给秦王。秦王很高兴,把宝璧给妻妾和侍从们传着看,群臣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意思,就往前迈了一步说:“这块璧上有个小斑点,请允许我指给大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就手持玉璧后退几步站稳,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玉璧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相如住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换上粗麻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典,请来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一到,对秦王说:“从穆公以来,秦国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坚守盟约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把宝璧送回去,从小路送到赵国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把宝璧送来。如今凭您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并有惊怪之声。侍从有人要把相如拉下去,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玉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秦王最终还是在殿堂上招待相如,大礼完成之后让他回国。 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大夫,身为使臣而没有被诸侯欺辱,于是将相如封为上大夫。秦国并没有把城邑送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把宝璧送给秦国。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夺占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进攻赵国,杀掉两万多人。P四四-四五 序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太史公持如椽巨笔著《史记》以来,史学界名家辈出,涵盖一代历史之巨著不断问世。至清官修《明史》付梓,共得正史二十四部,习称《二十四史》。它上起炎黄二帝的农耕渔猎,中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下迄明清之际的风云变幻,展现了炎黄以来中国近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乾隆皇帝钦定的“中华正史”,也是研究中国历史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的资料宝库。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尽管刀光剑影已在历史的尘埃中暗淡,鼓角铮鸣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消散,但史籍的光辉却穿透时间的阻隔,将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一段段古老的往事带到了我们面前。了解“正史”,领悟“正史”,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责任。 “一篇读罢头飞雪”,面对这部总计三千二百余卷、四千多万字的皇皇巨著,许多人难免望而却步。让广大读者用较少的时间领悟《二十四史》的精华,领略中华历史文化的神韵,便成为本书立言之根本。 从《史记》到《明史》,从本纪到列传,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本书从《二十四史》中仔细撷取最精彩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精,力图使您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正史”的耀眼光彩。 为方便阅读,我们开辟了“读史理由”、“史书名人”、“史籍典故”、“史籍简介”、“成书过程”、“读史指南”、“本经快读”等几个版块,将史书编纂的相关背景、成书过程、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清晰地呈现出来,并辅以通俗的译文,为读者构筑一个方便快捷的读史平台。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本书提供精美译文的各位老师: 《史记》(节选部分),王菁华;《汉书》(节选部分),于明锐;《后汉书》(节选部分),张扬;《三国志》(节选部分),韩明;《晋书》(节选部分),吴树生;《宋书》(节选部分),朱晓明;《南齐书》(节选部分),魏延朝;《梁书》(节选部分),王景升;《陈书》(节选部分),杜昌盛;《魏书》(节选部分),李云山;《北齐书》(节选部分),崔建新;《周书》(节选部分),王菁华;《隋书》(节选部分),刘子良;《南史》(节选部分),宋寒梅;《北史》(节选部分),严文舒;《旧唐书》(节选部分),赵祥;《新唐书》(节选部分),李向晖;《旧五代史》(节选部分),高远;《新五代史》(节选部分),黄菊;《宋史》(节选部分),刘昌硕;《辽史》(节选部分),叶更新;《金史》(节选部分),张继伟;《元史》(节选部分),谢国庆;《明史》(节选部分),王敬文。 读史并非易事。对普通的读者来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盛衰成败,在史书的墨香中重温英雄的风采,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快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虽是一本速读类书籍,但编者并没有忽略广大读者的审美要求,而是着力将其打造成一部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高品质图书——既饱含历史的厚重感,又洋溢着愉悦的现代气息,让读者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尽享读史的乐趣。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所疏漏,不当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