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俊编著的《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以顶岗支教为研究个案》以“顶岗实习支教”为研究个案,探讨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首先,从理论上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做了界定,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理论知识与个体体验的“合金”,是建筑于理论知识之上的实践性知识,并且表现为不同的样态。依据实践性知识的复杂程度,分为“理论型实践性知识”、“技能型实践性知识”和“智慧型实践性知识”。不同样态的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和性质不同。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需要掌握的实践性知识就有所差异,因而,就需要不同的培养方式。
然后,在从两个视角对“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外部条件的不足,对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整、“实习支教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顶岗实习”过程的指导与评价的加强等进行了大胆探索。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增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顶岗实习”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集“支教”、“更新”和“实习”于一体的教师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一种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是“顶岗实习”最根本的出发点。许多高等师范院校为了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以“顶岗实习”的方式与农村薄弱中小学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寻求改草与实践之间的平衡,以及能够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有所指导,这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赵彦俊编著的《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以顶岗支教为研究个案》以参加“顶岗实习”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西南大学“顶岗实习”的成功范例——冯坪中学为主要考察基地,以“实习支教生”的实践性知识生成为切入点,来探讨师范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首先重新厘定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把“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置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来考察,采用以质的研究为主,以量的研究为辅,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的路径;在理论方面,以实践认识论、建构主义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解释框架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首先,《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以顶岗支教为研究个案》从理论上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做了界定,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理论知识与个体体验的“合金”,是建筑于理论知识之上的实践性知识,并且表现为不同的样态。依据实践性知识的复杂程度,分为“理论型实践性知识”、“技能型实践性知识”和“智慧型实践性知识”。不同样态的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和性质不同。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需要掌握的实践性知识就有所差异,因而,就需要不同的培养方式。
其次,本研究从两个视角对“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况进行了探讨。本研究认为,从“支教”的角度来看,“实习支教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应具备合格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结构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实践性知识。这些应具备的实践性知识既是“实习支教生”“支教”所必需的,也是“实习支教生”在实习过程中发展更高级的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实习”方面,“顶岗实习”不仅比其他教育实践模式优越,而且应该能够更好地促进“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的增长,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实习支教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性知识,基本能够胜任“支教”的重任;“实习支教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把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付诸于实践,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但同时,从“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实际状况看,与其应然状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探究其原因,磊果发现,“实习支教生”这个特殊群体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外部条件存在如下问题:(1)师范院校的教育理论课程偏少,实践课程薄弱;(2)在师范院校的“通识”课程中,农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被“边缘化”;(3)对“实习支教生”的实习指导和评价有流于形式之嫌;等等。
再次,针对“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外部条件的不足,本文对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整,“实习支教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顶岗实习”过程的指导与评价的加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具体说来,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建议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权重,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并主张应把教育类课程确定为专业课;在师范生培养模式方面,建议改革现有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5111”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实习方面,建议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联合组建一只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师范实习生跟踪指导,并拓展教育实践评价的内涵与外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最后,本研究认为,“顶岗,实习”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改进与完善,能够发挥出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支教”和“更新”将逐步淡出,“顶岗实习”将逐渐演变成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主导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