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峰主编的《混凝土原料性能检测》是以“工学结合为指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项目教学为手段”,通过校企合作进行编写,属材料工程技术(混凝土工艺方向)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材料工程技术(混凝土工艺方向)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混凝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O 课程引导
0.1 混凝土的定义及分类
O.1.1 通用混凝土的定义
O.1.2 混凝土的分类
O.1.3 混凝土的特点
0.2 通用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0.2.1 水泥
0.2.2 细骨料——砂
O.2.3 粗骨料——石子
O.2.4 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
0.2.5 混凝土外加剂
0.2.6 矿物掺合料
O.2.7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
O.2.8 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的目的
0.2.9 建筑材料检测的有关规定
0.2.10 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的步骤
O.2.1l 建筑材料性能检测人员的素质
0.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
O.3.1 平均值
O.3.2 误差计算
0.3.3 数字修约原则
思考题
项目1 检测与评定硅酸盐水泥性能
项目任务书
项目引导
1.1 概述
1.1.1 水泥的分类
1.1.2 硅酸盐水泥的凝结与硬化
1.1.3 水泥石的结构
1.1.4 水泥石的腐蚀及防止
1.1.5 专用水泥
1.1.6 特性水泥
1.2 通用水泥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1.2.1 范围
1.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3 术语与定义
1.2.4 分类
1.2.5 组分与材料
1.2.6 强度等级
1.2.7 技术要求
1.2.8 试验方法
1.2.9 检验规则
1.2.10 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1.3 通用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1.4 水泥的选择
1.5 水泥性能检测
任务l 检查水泥袋重及包装标志
任务2 水泥密度检测
任务3 水泥细度检测
任务4 检测水泥需水量
任务5 检测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
任务6 检验水泥的强度
思考题
项目2 检测与评定混凝土骨料性能
项目任务书
项目引导
2.1 混凝土骨料的性质及技术要求
2.1.1 材料不同构造状态下的密度
2.1.2 密实度和孔隙率
2.1.3 空隙率
2.1.4 亲水性与憎水性
2.1.5 吸湿性与吸水性
2.1.6 颗粒级配
2.1.7 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2.1.8 针、片状颗粒含量
2.1.9 有害物质
2.1.10 强度
2.1.11 骨料碱活性
2.2 检测混凝土骨料的性能
2.2.1 砂的取样及试样的处理
2.2.2 石子取样及试样的处理
任务1 检测骨料的颗粒级配
任务2 检测粗骨料针片状颗粒的含量
任务3 检测骨料的密度
任务4 检测粗骨料的强度
任务5 检测骨料的含水率
任务6 检测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
任务7 检测细集料膨胀性黏土的含量
任务8 砂石碱活性测定
任务9 细集料坚固性测试
思考题
项目3 检测与评定混凝土外加剂性能
项目任务书
项目引导
3.1 概述
3.1.1 减水剂
3.1.2 引气剂
3.1.3 旱强剂
3.1.4 缓凝剂
3.1.5 速凝剂
3.1.6 膨胀剂
3.2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测
任务1 混凝土外加剂固体含量试验方法
任务2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
任务3 检测减水剂的减水率
思考题
项目4 检测与评定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性能
项目任务书
项目引导
4.1 概述
4.1.1 粉煤灰
4.1.2 硅灰
4.1.3 沸石粉
4.2 检测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性能
任务1 检测矿物掺合料的活性指数
任务2 检测粉煤灰的需水比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