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10年,上海这座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从形态到内核,都在不经意间,有了转变,影响人的精、气、神。
《文化印痕(上海2000-2010)》作者赵兰英以“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化脊梁”、“再现文化码头”、“一溪烟柳万丝垂”、“罗丹在上海思想”、“世纪同龄一朵云”、“与孟子庄子同游”、“今日三毛也苦恼”、“我拍的是文化”、“向着阳光”等为题,或在角度选择上,或在文字表达上,或在写作方法上,或在思想挖掘上,或在篇章结构上,写出了一位资深媒体人对上海文化十年进程的别样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化印痕(上海2000-2010)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兰英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新世纪10年,上海这座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从形态到内核,都在不经意间,有了转变,影响人的精、气、神。 《文化印痕(上海2000-2010)》作者赵兰英以“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化脊梁”、“再现文化码头”、“一溪烟柳万丝垂”、“罗丹在上海思想”、“世纪同龄一朵云”、“与孟子庄子同游”、“今日三毛也苦恼”、“我拍的是文化”、“向着阳光”等为题,或在角度选择上,或在文字表达上,或在写作方法上,或在思想挖掘上,或在篇章结构上,写出了一位资深媒体人对上海文化十年进程的别样思考。 内容推荐 《文化印痕(上海2000-2010)》作者赵兰英以“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化脊梁”、“再现文化码头”、“一溪烟柳万丝垂”、“罗丹在上海思想”、“世纪同龄一朵云”、“与孟子庄子同游”、“今日三毛也苦恼”、“我拍的是文化”、“向着阳光”等为题,或在角度选择上,或在文字表达上,或在写作方法上,或在思想挖掘上,或在篇章结构上,写出来一位资深媒体人对上海文化十年进程的别样思考。收集在本书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能看到些许历史的印痕和轨迹。从这一点说,编写《文化印痕(上海2000-2010)》这本书,对于一座城市的记录,就有了“史”的意义。 目录 真情(代序) 一、直挂云帆济沧海 城市衣襟上的鲜花 将分散的“五指”握为“一拳” 直挂云帆济沧海 新概念“风暴”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上海世纪:领跑国内数字出版 上海文化体制改革:阔步走在大路上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后世博”文化效应的样本 二、文化脊梁 锻铸文明 吹尽狂沙始见金 新宋学文献渊薮,天水朝词翰宝库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中医药文献重大发现 上海学术界:梳理百年中国社会科学史 文化脊梁 昭昭之明,赫赫之功 “更无一字不清真” 一部《辞海》,百年社会发展史 三、再现文化码头 上海向学习型城市迈进 欢乐,上海! 党心与民心所向 用先进文化滋养城市 文化,城市的活力和灵魂 《非常有戏》之“非常有戏” 擂起鼓来,中华儿女唱新歌 让梦想飞翔,让梦想成真 城市的期盼和盛典 一曲《长生殿》,绵绵无尽期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 四、一溪烟柳万丝垂 让书香飘向街区田野 上海学术理论界:从管理到服务 “舒心工程”真舒心 从小市民到大市民 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也能唱大戏 不搞自家小杂院,力办社会大课堂 种桃种李种春风 不学礼,无以立 一溪烟柳万丝垂 文明礼仪:通向世界的自荐书 五、罗丹在上海“思想” 罗丹在上海“思想” 星河灿烂 上海演义文化“三国” 城市跳动的脉搏 燃起民族文化的火焰 民间工艺,向何发展 都市里的“村庄” 六、世纪同龄一朵云 世纪同龄一朵云 文化薪火的传播者 《咬文嚼字》:小刊物,大影响 教你怎样做人 涓涓不壅,终成江河 文化繁荣的追寻 昨夜好戏 读《重读近代史》有感 七、与孟子庄子“同游” 解读战国楚简 参天之树必有根,怀山之水必有源 撩开“翁氏藏书”面纱 上海最早移民:4 000年前的豫东人 上海图书馆亮家底:善本碑帖喜煞人 甲骨:那远去的人,远去的事 中国第一私人档案 和孟子庄子“同游” 八、今日“三毛”也苦恼 中国艺术品市场:喜也?忧也? 青少年为何远离文学名著 今日“三毛”也苦恼 请爱惜我们的文字 昂贵的房租“挤”走浦东最大书城 老街的命运 韬奋纪念馆,寂寞候人来 图书:有钱人的家庭装饰? 圆明园泪 文学翻译,后继乏人 尊重文化 作品、作品、作品! 九、我拍的是文化 此心只为越剧有 半是战士半书生,一行政治一行诗 宠辱不惊是薛范 周小燕的“婆婆妈妈” 入吴门又出吴门 人到云中海似杯 养吾浩然之气 僕本恨人 倾听钱学森 “我拍的是文化” 难得是淡定 十、向着阳光 哭申元 认识一个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 巴金:生命开花 谢晋:伟岸的大树 孙道临:向着阳光 消逝了,那一道独特的景致 十一、外一章 “0号首长”的酸甜苦辣 吃蟹成为沪上一道文化风景 历史孽债必须清算 超市遭遇尴尬 住院“滋味”录 上海节前即景:难 上海人大工作推进城市发展 三清山赏日落 21棉 后记 试读章节 一、直挂云帆济沧海 城市衣襟上的鲜花 尽管不如高楼那样雄奇,不似大厦那般伟岸,然而,它——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只有两平方米的东方书报亭,却如织缀在城市衣襟上的鲜花,芬芳、艳丽、赏目、沁人。 (一) 1999年1月1日,清晨,走上街头的上海市民惊喜地发现,路边耸立着一座座美观精致的书报亭,但见亭楣上书写着“东方书报亭”5个醒目大字。1 012座,一个不小的数字。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又一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举措之一。 城市文化是城市性格的反映。日新月异的上海,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进行。进人90年代以来,上海出现了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一批文化标志性建筑。然而,文化是多层次的,需求也是多元的。在上海这座大都市,需要与世界媲美的设施,也需要面向群众的、适合大多数人要求的“快餐”型设施。那么这座城市的文化功能才算是齐全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上海市委在调研中发现,上海街头一些报刊亭,外形简陋,功能简单,有的还属违章建筑物,甚至出售的书报刊格调不高,经营不规范。建立标准化书报亭,不仅是对上海城市文化功能不可或缺的补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可以引领书报刊市场,规范书报刊市场,拓宽再就业渠道。基于此,1998年3月,上海市委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大会,明确年内要建1 000个书报亭,并且将此列入当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小小书报亭,不仅是一个书报亭问题,牵涉方方面面,诸如公安、市政、环保、街道,等等。实事实办,上海成立了书报亭实事工程领导小组,市有关领导实地察看解决一系列有关问题。市文明办、市政法委、市政管理局等7个部门,还联合发出《关于落实第一批标准化书报亭选址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1 000个标准化书报亭选址和办理书报亭营业场地证明的通知》等。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有的区还由区长亲自率队实地勘察,确定亭址。宝钢集团公司、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江海活动房营造公司等,承担了繁重的制作和安装工作。 两年过去,当东方书报亭在这座都市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当加入WTO就在眼前时,人们更清楚地看到,星罗棋布的东方书报亭,是迎接挑战,掌握主动,建设和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载体。 (二) 江苏路上的371号亭,营业员方建光是一位残疾人。看到记者来访,说话不太清楚的小方从包内取出一叠全是关于东方书报亭报道的剪报。他说:“我爱东方书报亭。我一直把它们带在身边。”憨厚的方建光还拿出一个小本本让记者看,原来,今年3月正是他进东方书报亭工作2年整。为表达自己的心情,他写了一首《爱在东方》的诗歌。诗中写道:“人间真情在东方,温馨家园世纪情。”他还准备制作3面锦旗,分送给有关部门。38岁的方建光,出生时由于胎位不正,头部有点斜,以致影响神经系统,上身板直、口齿不太清楚、行走不便。他做过收发员、卖过报纸、当过图书馆员。2年前,他工作的牛奶亭因市政建设拆掉了。正在愁肠满腹时,街道安排他进了东方书报亭。从没有工作到有稳定工作,收入从初时一月几百元到今天2 000多元,方建光怎能不激动。方建光70岁的老父说:“过去真为他愁。现在好了,我老有所享了。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 小小东方书报亭,虽然只有2平方米,但它给予人的天地却是异常辽阔,无限光明的。淮海路上的204号亭姚亦琼,原是中华印刷厂工人。东方书报亭初建时,上海印刷系统正进行体制改革,于是600名工人被分流安排到了这里。回忆2年前,姚亦琼说:“想想都要哭。那时,爱人单位也破产了。自己只有初中文凭,没有一技之长,到哪里去找工作?真的,东方书报亭不仅解决了1 000多名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还稳定了1 000多户家庭,也稳定了社会。”在东方书报亭,几乎人人都有与姚亦琼相同的经历与感受。万体馆附近的280号亭,由一对下岗夫妻共同经营着。妻子王菊芳快人快语,说道:“下岗时只有280元的生活费,爱人单位效益又差,心情沉重得不得了。带儿子上街,一瓶水也舍不得买给他喝。儿子正上初中,我拿不出钞票为儿子增加营养,心里酸得不得了。父母也为我们着急。所以,东方书报亭是我们家的大救星啊。”丈夫王正元一年前下岗后索性也到书报亭帮助妻子一块做。王正元笑呵呵地说:“今年过年,280元一盒的野山参,我买了3盒,送给丈母娘。过去,我们想孝敬父母,但没办法孝敬。我也有钱帮儿子买辅导材料、请家教了。儿子今年初中毕业,成绩在全校前5名,被保送到重点高中。现在,一家人天天高高兴兴,和和美美。东方书报亭真是一件得民心的大好事。” 2平方米里的风景,多姿多彩。记者没有想到,在东方书报亭1 000多名营业员中,有23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是什么因索,将他们吸引至东方书报亭工作?坐落在龙华烈士陵园前的9号亭,营业员孙萍曾留学日本,在取得千叶大学工商行政管理本科文凭后,又在日本一家电子公司工作了几年。他告诉记者,他原想回国后办一家公司,就在休息时,听到上海要建1 000个东方书报亭的消息,便到街道报了名。通过培训和考核,成为9号亭营业员。这期间,有好几家旅行社和翻译所来找他,希望他到他们那儿去,他都没有去。孙先生说:“我在东方书报亭工作心情非常好。从政府到各级有关部门,上上下下:大家都很支持东方书报亭。对我们营业员,领导也很关心,感觉很温暖。我在日本8年,天壤之别,没有一点人间温情。选择东方书报亭,我没有选错。这条路我肯定会一直走下去的。” (三)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很能说明问题。1999年,东方书报刊公司年销售收入6 232万元,营业员平均月收入980元,公司实现利润28.4万元。2000年公司销售收入1.2亿元,营业员平均月收入1 800元,公司实现利润565万元。真可谓突飞猛进,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 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正是东方书报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P1-3 序言 真情 何平 欣闻上海市记协、新闻学会等为赵兰英举办新闻作品研讨会,特致以热烈祝贺。 研讨会把“真情”二字作为主题,我以为,对赵兰英来说是十分贴切的。在赵兰英众多有风格、有特色、有影响的新闻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对生活的真情,对报道对象的真情,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真情。 就新闻作品而言,文字技巧固然重要,但能否向读者传递真情更为重要。虚情假意的作品,即便文笔再生动,也会让人觉得矫揉造作,难以打动人心,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而真情则不同。它源于对真诚的深切呼唤,对真相的不懈追问,对真知的执著探求,对真理的无限热爱。有了真,情才坦诚,情才美好,情才动人。 真情两字,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职业操守,是一种精神境界。有了真情,文字的躯壳内便有了鲜活的灵魂,作者才能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作品就可以传之长久。 在我看来,赵兰英的确在用真情写新闻。衷心希望,在赵兰英的新闻生涯中永远保持这份真情。 (代序作者系新华社副社长、总编辑,原文为在赵兰英新闻作品研讨会上的贺信) 后记 人,免不了俗。犹豫再三后,还是决定编这本集子。新世纪10年,这座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从形态到内核,都在不经意间有了转变,影响人的精、气、神。收集在这里的,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能看到些许历史的印痕和轨迹。从这一点说,编写这本书,对于一座城市的记录,就有了“史”的意义。 《城市跳动的脉搏》,是为《“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纪实》一书所撰写的《绪论》。8年前,当世界把这一机遇给了上海,上海如何将其变为现实?2003年春天,全市开展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是其中重要的一笔。阅读《城市跳动的脉搏》,那个“全民参与、全民参战”的热烈景象扑面而来。今天,当世博会成功举办,每天,数以几十万计的参观者穿梭于园地,或惊或叹或喜或乐时,都会感觉上海为之付出的辛劳。可以说,这是一份关于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备忘录。 不妨再简述一些篇章:《城市衣襟上的鲜花》、《种桃种李种春风》、《上海向学习型城市迈进》……文化界涌现的新事物、新景象令人欣喜;《阔步走在大路上》、《我愿天公怜赤子》、《直挂云帆济沧海》……盛开于文化各个领域的改革之花别样美丽;《文化脊梁》、《更无一字不清真》、《吹尽狂沙始见金》、《昭昭之明,赫赫之功》、《一部<辞海>,百年社会发展史》……一座座图书“长城”的建起,显示了文化人的责任担当;《教你怎样做人》、《小刊物,大影响》、《世纪同龄一朵云》、《涓涓不壅,终成江河》、《让梦想飞翔,让梦想成真》……不凡的文化成就凸显了文化奉献;《再现文化码头》、《城市的期盼和盛典》、《用先进文化滋养城市》、《燃起民族文化的火焰》……一系列文化交流与活动闻名国内外;《一溪烟柳万丝垂》、《从管理到服务》、《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也能唱大戏》……理论的新成果、新面貌令人刮目相看;《解读战国楚简》、《撩开“翁氏藏书”面纱》、《参天之树必有根,怀山之水必有源》、《中国第一私人档案》……文化的守护和传承惠泽后人;《此心只为越剧有》、《倾听钱学森》、《宠辱不惊是薛范》、《养吾浩然之气》、《入吴门又出吴门》……文化名人们的境界可敬可佩;《认识一个人》、《生命开花》、《伟岸的大树》、《向着阳光》……远去的大师们的身影清晰可亲…… 任何文章,总有思想的升华感悟,也有文字的阅读美感,新闻不例外。收集在这里的每一篇,不论是长篇还是短件,仔细阅读,也许会有感染和启迪。从这一点说,编写这本书,对于那些进入新闻领域的新人,就有了“承”的价值。 几百字的《罗丹在上海“思想”》,文字生动,构思巧妙,内涵丰富。《一溪烟柳万丝垂》,一篇工作性的稿件,富有诗意和韵味的篇名,以及四季景色结构的全文,读来就不那么无趣干巴了。《今日“三毛”也苦恼》,一个普通儿童画展,写出了当今儿童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上海节前即景:难》,一个“难”字,写出了现代都市的“年味”。《让书香飘向街区田野》,时间、地点、人物……现场即景式的写作方法,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或在角度选择上,或在文字表达上,或在写作方法上,或在思想挖掘上,或在篇章结构上……仔细阅读,或许都会有点感悟,有点收获。 感谢新华社,培养和锻炼了我。感谢上海市委宣传部,多年来支持我的工作。感谢读者,给了我许多精神力量。感谢年轻的朋友,使我感受青春和快乐……就让这本普通的集子,当做我的一份回报。希望你们喜欢。 赵兰英 2011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