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儒教文化产生在黄河流域,佛教文化产生在恒河流域,道教文化产生在长江流域。可以说长江流域是道教的摇篮,长江流域是道教的发源地。
《道教与长江文化》首先按纵向时间顺序,叙述道教在长江流域的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的历史过程,每一章根据各道派的兴衰变化情况看所侧重,尽可能地勾勒出长江流域道教发展史的概貌。然后按横向分类介绍长江流域的道教文化,每一章都围绕一个主题来叙说,分别讨论了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宫观建筑艺术、斋醮科仪与音乐、雕塑绘画艺术、道教文学和民间道教信仰习俗等问题。本书由杨立志、李程编著。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长江流域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
第一节 长江流域的早期民间道教
第二节 老子与道教
第三节 张陵、张修、张鲁与五斗米道的创立和传播
第四节 道教的创立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道教
第一节 葛玄、葛洪与神仙道教
第二节 上清派和灵宝派的形成
第三节 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农民起义与道教
第四节 南朝著名道士与道教的发展
第三章 隋唐北宋长江流域道教的发展
第一节 隋唐北宋的皇室崇道
第二节 道教清静无为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长江流域外丹派的兴盛与内丹派的兴起
第四节 江南符箓派的发展:正一、上清、灵宝
第四章 南宋元朝长江流域新道派的兴起
第一节 南宋皇帝崇道促进了长江流域道教的发展
第二节 南宋江南各道派的兴起:天心、神霄、清微、净明、武当
第三节 元朝皇室对龙虎宗及其支派——玄教的扶持
第四节 元代长江流域道派的继续发展和其他道派的形成
第五章 明代长江流域道教的鼎盛
第一节 明皇室的道教信仰及崇道活动
第二节 明代武当山、龙虎山等处道教的鼎盛
第三节 明代长江流域道教的内丹思想
第四节 《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的编辑
第六章 清代以来长江流域道教的兴衰
第一节 清皇室的抑道与长江流域道教的衰落
第二节 武当、龙虎、青城等地高道之行状
第三节 《道藏辑要》等新道书的编刊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长江流域道教的沉浮
第七章 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 道教的宇宙观
第二节 道教的人生观
第三节 道教哲学的生态保护意识
第四节 道教与现代精神文明
第五节 道教重生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
第八章 长江流域的道教建筑
第一节 长江流域道教名山建筑的设计思想
第二节 长江上游的道教建筑艺术
第三节 长江中游的道教建筑艺术
第四节 长江下游的道教建筑艺术
第九章 长江流域的道教斋醮科仪与音乐
第一节 道教斋醮科仪的源流
第二节 道教斋醮科仪的宗教功能
第三节 道教音乐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道教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
第十章 长江流域的道教文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神仙传记
第二节 唐宋时期长江流域的道教诗词
第三节 元代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志
第四节 明代长江流域的神魔小说
第十一章 长江流域的道教美术
第一节 道教美术的起源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道教雕塑
第三节 历代名家道画和道教画家
第四节 道教神像挂轴、壁画、版画等艺术
第十二章 长江流域的民间道教信仰习俗
第一节 长江流域的道教与民俗
第二节 长江流域与道教相关的民间岁时节日
第三节 长江流域的神仙崇拜与道教名山朝圣风俗
第四节 长江流域的城隍、土地、灶神等道教信仰
参考文献
后记